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肱骨干骨折介紹

  肱骨幹骨折(fracture of humeral shaft)系指肱骨外科頸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間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多發於骨幹的中部,其次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並橈神經損傷,下1/3骨折易發生骨不連。


原因

  (一)發病原因

  直接、傳導、旋轉暴力均可致該骨骨折。

  (二)發病機制

  1.直接暴力 如打擊傷、擠壓傷或火器傷等,多發生於中1/3處,多為橫行骨折、粉碎骨折或開放性骨折,有時可發生多段骨折。

  2.傳導暴力 如跌倒時手或肘著地,地面反擊暴力向上傳導,與跌倒時體重下壓暴力相交於肱骨幹某部即發生斜行骨折或螺旋形骨折,多見於肱骨中下l/3處,此種骨折尖端易刺插於肌肉,影響手法復位。

  3.旋轉暴力 如投擲手榴彈、標槍或翻腕賽扭轉前臂時,多可引起肱骨中下1/3交界處骨折,所引起的肱骨骨折多為典型螺旋形骨折。

  肱骨幹骨折後,由於骨折部位肌肉附著點不同,暴力作用方向及上肢體位的關系,肱骨幹骨折可有不同的移位情況。如骨折於三角肌止點以上者,近側骨折端受到胸大肌、大圓肌和背闊肌的牽拉作用向內側移位;遠側骨折端因三角肌的牽拉的作用而向外上移位。如骨折於三角肌止點以下者近側骨折端因受三角肌和喙肱肌的牽拉作用而向外向前移位;遠側骨折端受到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牽拉作用,而發生向上重疊移位。如骨折於下1/3部,由於傷員常將前臂懸吊胸前,引起遠側骨折端內旋移位。手法整復時均要註意糾正。


症狀

肱骨幹骨折早期癥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1.疼痛 表現為局部疼痛、環狀壓痛及傳導叩痛等,一般均較明顯。

  2.腫脹 完全骨折,尤其粉碎型者局部出血可多達200ml以上,加之創傷性反應,因此局部腫脹明顯。

  3.畸形 在創傷後,患者多先發現上臂出現成角及短縮畸形,除不完全骨折外,一般多較明顯。

  4.異常活動 亦於傷後立即出現,患者神經幹緊貼骨面走行,甚易被擠壓或刺傷;周圍血管亦有可能被損傷。因此在臨床檢查及診斷時務必對肢體遠端的感覺、運動及橈動脈搏動等加以檢查,並與對側對比觀察。凡有此合並癥時,應在診斷時註明。

  【診斷】

  外傷史,局部腫脹,疼痛、環狀壓痛及傳導叩痛,異常活動及成角、短縮畸形。正側位X線能確診骨折及骨折移位。


飲食保健

肱骨幹骨折吃什麼好?

  肱骨幹骨折吃哪些對身體好?

  1、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2、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3、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肱骨幹骨折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早期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隻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愈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時有便秘。

  (5)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堿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6)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愈合不利。

  (7)骨折禁飲果子露。果子露的原料是用糖水、香精、色素等調配而成。它不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因其含糖量較多,飲後在體內呈生理酸性。


護理


治療

肱骨幹骨折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本病主要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故平時要註意安全。而本病預防的重點是要預防並發癥的發生。肱骨幹中下段骨折易合並橈神經損傷,術前需詳細檢查,術中應避免損傷。不同平面骨折,移位方向不同,須根據X光片進行復位固定。骨折端過度分離者易發生骨不連接形成假關節。骨折固定後早期進行上臂肌肉主動舒縮活動,並在傷後2—3周作肩、肘關節活動,防止關節功能障礙。

保健品查詢肱骨幹骨折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肱骨幹骨折西醫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肱骨幹有較多肌肉包繞,骨折輕度的成角或短縮畸形,不影響外觀及功能,故多采取非手術治療。

  (1)上臂懸垂石膏:依靠石膏的重量牽引達到骨折復位並維持對位。要求病人站立時保持上臂下垂於胸前,臥位時上臂置於半下垂位。但懸垂石膏可引起骨折端分離,致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肱骨的橫斷形骨折更易發生這種情況。懸垂石膏適用於肱骨中段短縮移位的斜形骨折及螺旋形骨折。

  懸垂管型石膏,起於腋窩皺褶,止於掌指關節近端,肘關節屈曲90°,前臂處於中立位。腕部石膏上塑造3個環狀襻,分別位於掌側、背側及橈側。骨折對線如良好,則將頸腕吊帶系於橈側環襻,如有向後成角則放松頸腕吊帶,如有向前成角則緊縮頸腕吊帶,如有向內成角則將頸腕吊帶系在掌側環襻,如有向外成角則將吊帶系於背側環襻。

  采用懸垂石膏,應每周攝X線片,以便及時矯正骨折端分離或成角畸形。2~3周後應改用其他外固定治療。

  (2)U型接骨夾板:適用於橫斷形骨折及無明顯移位的斜型螺旋形骨折,起維持骨折對位對線的作用以利於骨折愈合。

  先手法復位骨折,患肢屈肘90°,石膏繃帶由內側腋窩皺褶,向下繞過肘關節至臂外側,再向上止於肩峰,再以寬繃帶纏繞固定並塑形。用頸腕吊帶將患肢掛於胸前。

  (3)維耳波上肢支持帶制動(Velpean dressing):適用於兒童及老年人很少移位的肱骨幹骨折。用以維持骨折對位,病人感覺舒適,無需行骨折手法復位。患肢置於屈肘90°前臂中立位,將維耳波持帶套在前臂及上臂,再將另一寬的頸腕吊帶套在前臂及上臂,頸腕吊帶從上臂外側繞肩峰、頸部、再轉向腕部制動,使上肢懸於胸前。胸側壁應置襯墊以利於遠骨折端外展。

  (4)小夾板固定:適用於移位、成角畸形不大、對線較好的肱骨幹中部骨折,小夾板由置於上臂前、後、內、外側,適合於上臂外形的4塊彈性板組成,皮膚表面墊有襯墊。外側、後側板較長,從肩峰到鷹嘴。前方及內側板因受肘窩及腋窩的限制而較短。配有3~4固定墊以矯正成角畸形。夾板置於患肢後,用3~4根佈帶分別綁紮,並應隨時調節綁紮帶的松緊,避免影響傷肢血循環及發生壓瘡。

  (5)肩人字石膏:骨折復位後,為瞭維持復位後的位置,需要將上肢制動於外展外旋位時,需用肩人字石膏。但石膏較重,影響呼吸、熱天易出汗等,病人都感很不舒適,故現已少用或以肩外展支架來替代。

  (6)尺骨鷹嘴骨牽引:適用於長時間臥床的病人和開放粉碎性肱骨幹骨折,或短期內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病人。尺骨鷹嘴骨牽引應註意避免損傷肘內側的尺神經。

  (7)功能支架:Sarmiento於1977年首先應用。是一種通過軟組織的牽拉使骨折復位的裝置。功能支架由前後殼組成,用可調節松緊的綁帶固定,外側達肩峰,內側位於腋下,遠端與肱骨內、外上髁相適應,可最大限度地維持肩、肘關節的運動。但功能支架不宜用於有廣泛軟組織損傷、骨缺損、骨折端對線不良及不合作的病人。功能支架可應用於骨折早期或傷後1~2周。急性期使用時應註意肢體的腫脹程度,神經血管的狀況。應保持上臂懸垂於胸前,防止骨折端成角畸形。功能支架在4周內應每周隨診。支架至少應維持8周。

  2.手術治療

  (1)開放骨折:應早期行軟組織及骨的清創及骨折內固定。

  (2)合並血管、神經損傷的骨折:應用骨折內固定及神經血管的修復。

  (3)漂浮肘:肱骨幹中下1/3骨折伴有肘關節內骨折時,手法復位及維持復位均比較困難,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4)節段型骨折:采用非手術治療時,易產生一處或一處以上骨的不愈合。應行內固定術。

  (5)雙側肱骨幹骨折:非手術治療可造成病人生活上不便及護理上的困難。應行內固定術。

  (6)手法復位不滿意的骨折:如螺旋形骨折,骨折端間嵌入軟組織,即使骨折對線滿意,也會導致不愈合,應行內固定術。

  (7)非手術治療效果不滿意:如橫斷骨折應用懸垂石膏治療,因過度牽引致骨折不愈合;短斜形骨折用非手術治療骨折端有明顯移位者,也應行手術內固定。

  (8)多發傷合並肱骨幹骨折:非手術治療很難維持骨折端滿意的對位對線。一旦病情穩定,應積極行手術治療。

  (9)病理性骨折:手術治療可使病人感到舒適及增加上肢的功能。

  手術治療方法有多種。臨床醫師應根據自身的經驗,器械設備,骨折類型,軟組織條件及全身狀況,選擇對病人最有利的方法施術。

  ①Rush針固定:Rush針是一種預成弧形具有一定彈性的針。依據骨折的部位選用長度適宜的針,自鷹嘴窩上方孔後打入髓腔。一般用兩根針,使弧面對骨皮質,兩針在髓腔內相互交叉形成張力,固定骨折。適用於肱骨中,下段骨折。

  ②Kuntscher 固定針:屬髓內針的一種,適用於肱骨中上1/3骨折。選擇適當長度的針自肱骨大結節處打入,經髓腔穿過骨折端達鷹嘴窩上方。

  以上兩種內固定法,操作較易但不夠堅強,不能有效地控制骨折端的旋轉及短縮。留於骨外的針尾,可影響肩或肘關節的活動,故臨床上使用不普遍。

  ③外固定架固定:適用於開放骨折伴有廣泛的軟組織挫傷或燒傷的病例。也適用於無法進行堅強內固定及骨折部已發生感染的病人。

  外固定架分單臂及雙臂兩種。少數病例需用三臂外固定架。臂與臂之間可使用環形桿式或直桿式聯結以增加架的穩定性。一般情況下使用單臂外固定架時,在骨折兩端應各穿入3根固定針,即6個固定點方。可達到較牢固的固定。

  外固定架的並發癥包括針道感染、神經血管及肌腱的刺傷、骨折不愈合等。使用外固定架後應定期行X線檢查,及時調整骨折端的對位對線,早期行功能練習,以期獲得滿意的效果。

  ④帶鎖髓內釘固定:肱骨幹帶鎖髓內釘是從股骨幹及脛骨帶鎖髓內釘衍化來的。依靠髓內釘近端及遠端的螺絲釘提供骨折端對位對線的穩定性,防止骨折端短縮及旋轉。帶鎖髓內釘可以順行打入,即從肱骨大結節進釘經骨折部到肱骨遠端。也可逆行打入,即經鷹嘴窩上方3cm處鉆孔,用絲攻擴髓打入髓內釘以增加骨皮質與髓內釘的接觸面,加強穩定性。

  做髓內內固定時都需借助C型臂或G型臂透視機進行動態定位及觀察髓內釘進入髓腔的狀況和位置。操作方法是,病人仰臥於可透X線的手術床上,兩肩間墊沙袋抬高,頭轉向健側,最大限度顯露肱骨近端,從肩峰外側沿三角肌做3~4cm長切口,沿三角肌肌纖維分離軟組織,勿超過5cm,以免損傷腋神經。確定旋轉軸的位置,將其牽開,在肱骨大結節內側緣,用骨錐打孔進入髓腔。在熒光增強屏監控下將導針插入骨折近端,復位骨折,將導針插入遠骨折端。如果骨折端復位困難,可在骨折處前外方另做小切口,探入手指協助復位。如果插入導針困難時,可旋轉針方向或旋轉遠骨折端使導針能順利通過。肱骨幹髓內釘一般選用8~9mm粗細。年輕人髓腔較細,常需在打入髓內釘前先沿導針擴髓,而後沿導針打入髓內釘。老人髓腔多較寬,有時可打入較粗髓內釘。髓內釘的長度可用相同長度的導針測量,也可以健側上臂的長度來決定。髓內釘的尾部應置於肩旋轉軸下方。近端的鎖釘借助導向器由外上至內下擰入,不要穿透內側皮質。遠端的鎖釘由前向後或由後向前擰入。髓內釘術後應早期行肩關節功能練習。

  ⑤AO動力加壓鋼板螺絲釘內固定:根據肱骨幹骨折部位的不同,使用不同形狀、不同寬度及厚度的鋼板。較寬的鋼板用於肱骨中段骨折,上段及下段的骨折使用較窄的鋼板及弧形異形鋼板。

  使用AO動力加壓鋼板時,要考慮到肱骨幹的生物力學特性。肱骨幹的皮質易劈裂,即使在長螺旋型骨折,使用拉力螺絲釘固定後,仍需用中和鋼板加固,而且要使用螺孔交錯的寬鋼板以增加相鄰螺釘的距離。不應僅僅信賴拉力螺絲釘固定骨折,以避免肱骨在長軸方向劈裂的可能性。

  肘關節功能正常的病人,肱骨的後方是張力側,肘關節僵直的病人,肱骨的前方是張力側。因此,有正常活動的肘關節,行肱骨幹內固定時,鋼板應放置在後面,肘關節僵直的病人,鋼板應置於肱骨前方。然而,實際應用時,由於橈神經位於肱骨後方橈神經溝內,後方入路有損傷橈神經的危險,故肱骨上段及中段骨折時,仍采用Henry前入路,將張力帶鋼板置於前外側。雖不完全符合生物力學要求,但不致造成手術失誤。肱骨下1/3骨折時將動力加壓鋼板置下後方,除張力帶原則外,肱骨下1/3後方扁平,易於使用寬鋼板,最遠端的螺絲釘也易擰入。又由於鋼板避開瞭鷹嘴窩,故不影響肘關節的屈曲功能。如果從前方或前外側入路,由於肌肉止點集中,顯露骨折端困難,且有損傷橈神經的危險。肱骨接近遠側幹骺端的骨折,為瞭增強內固定,常使用兩塊半圓形鋼板或兩塊窄的動力壓鋼板。固定小的骨折片或做肱骨髁上區骨折固定時,應用3.5mm直徑的骨皮質螺釘或4.0mm直徑的骨皮質螺釘及相應的鋼板。4.5mm直徑的骨皮質螺釘及相應的鋼板隻適用在肱骨幹中部。發育較細的肱骨可使用窄的4.5mm直徑的動力加壓鋼板。肱骨下1/3,隻有小部分肱橈肌將橈神經與放置於前外側的鋼板隔開,甚至橈神經可與鋼板直接接觸,故術後應仔細記錄在案,以便日後取內固定物時不會誤傷橈神經。

  在肱骨近端,肱骨幹擴張,皮質很薄,絲攻不應穿通對側皮質,以免形成假道,造成內固定松動。要獲得肱骨下較強的內固定,至少需用6~7孔的動力加壓鋼板。骨質疏松的病人,應增加鋼板的長度及螺釘的數量,使骨折兩端的內固定強度相等。接近幹骺端的骨折,使用雙鋼板或異形鋼板,使較短的鋼板內能擰入較多的螺絲釘,以增加內固定強度。

  肱骨上1/3骨折將用前方經三角肌與胸大肌之間入路,必要時將三角肌前1/3由鎖骨止點上切斷,以加大顯露。

  前外側入路用以顯露肱骨幹中1/3,此切口可延長至肘關節。

  後入路用於肱骨下l/3骨折。將肱三頭肌做一舌狀瓣翻向遠端。切口遠端內側應註意保護尺神經,切口近端應註意保護橈神經。肱骨中上l/3骨折有時也采用後入路,由肱三頭肌長頭和外側頭之間進入。在切口的上部,三角肌止點水平的後方,將橈神經顯露並保護。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肱骨幹骨折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肱骨幹骨折應該做哪些檢查?

  在檢查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查體可發現假關節活動,骨摩擦感,骨傳導音減弱或消失;

  2、X線攝片可確定骨折的類型、移位方向。

  3、對懷疑有神經損傷的患者,可進行肌電圖檢查。


鑑別

肱骨幹骨折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的鑒別診斷主要有以下的幾種情況:

  1、上臂部X線正側位照片可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並有助於鑒別是否為骨囊腫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2、旋轉暴力所致的肱骨幹骨折,應與上臂扭傷相鑒別。後者有牽拉痛,壓痛局限於損傷部位,但無環形壓痛、縱向叩擊痛及異常活動。

  3、若出現橈神經損傷,要鑒別清楚是術前損傷還是術中損傷,通過詢問病史、發病時間和發病經過、臨床表現、結合肌電圖檢查則不難診斷。如果術前無橈神經損傷表現而術後立即出現者考慮為牽拉傷和粗暴操作所致,如果術後漸進性出現橈神經損傷表現應考慮為骨痂或瘢痕粘連所致。


並發症

肱骨幹骨折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本病可發生如下的一些並發癥:

  1.神經損傷 以橈神經損傷為最多見,肱骨中下1/3骨折,易由骨折端的擠壓或挫傷引起不完全性橈神經損傷,一般於2~3個月,如無神經功能恢復表現,再行手術探查。在觀察期間,將腕關節置於功能位,使用可牽引手指伸直的活動支架,自行活動傷側手指各關節,以防畸形或僵硬。

  2.血管損傷 在肱骨幹骨折並發癥中並不少見,一般肱動脈損傷不會引起肢體壞死但也可造成供血不足,所以仍應手術修復血管。

  3.骨折不連接 在肱骨中下1/3骨折常有見到,導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與損傷暴力、骨折的解剖位置及治療方法有較大關系。創傷及反復多次的復位使骨折處的骨膜及周圍軟組織受到嚴重損害,骨折端軟組織內的血管受到嚴重損傷,造成骨折修復所需的營養供應中斷,從而影響骨折的愈合。骨折的解剖位置亦影響骨折的愈合,骨折線在三角肌止點以下,這類骨折僅用小夾板或石膏托外固定加頸腕吊帶懸吊,在長斜行及螺旋形骨折易致縮短,在橫行及短斜行骨折則容易分離,這是導致需要多次復位的重要原因,亦是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之一。過早拆除外固定、手術時損害瞭血供、適應證選擇不當、骨折端間嵌有軟組織、肱骨三段或多段骨折未能妥善處理,一般采用植骨加內固定治療。術後感染也造成骨不連接。特別是內固定不正確、不牢固是切開復位病例失敗的主要原因。骨折的愈合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應無發生再移位的不良應力的幹擾,尤其是剪切及旋轉應力,因此骨折端必須得到合理的固定。在正常的骨折愈合過程中,膜內骨化與軟骨骨化是同時進行的,在骨折端反復存在不良應力的幹擾下,來自骨髓腔、骨膜及周圍軟組織的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相互間的對接過程受到影響,膜內骨化與軟骨骨化將會變得緩慢甚至終止,使骨折愈合延遲或不愈合。

  4.畸形愈合 因為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大,肱骨骨折雖有些成角、旋轉或短縮畸形,也不大影響傷肢的活動功能,但如肱骨骨折移位特別嚴重,達不到骨折功能復位的要求。嚴重地破壞瞭上肢生物力學關系,以後會給肩關節或肘關節帶來損傷性關節炎,也會給傷員帶來痛苦,因此對青壯年及少年傷員,在有條件治療時,還是應該施行截骨術矯正畸形愈合。

  如為肱骨幹骨折成角畸形明顯,需要進行截骨矯正者,截骨的部位選肱骨頸松質骨部為好,否則,於肱骨幹骨折部截骨可產生骨不連;如當肱骨頸骨折嚴重畸形者,更應於肱骨頸部做截骨矯正治療。

  5.肩、肘關節功能障礙 多見於老年傷員。因此對老年傷員不但不能長時間使用廣泛范圍固定,還要使傷員盡早加強肌肉、關節功能活動,若已經發生肩或肘關節功能障礙,更要加強其功能活動鍛煉,並輔以理療和體療,使之盡快恢復關節功能。

  6.肩肘關節功能受限:非議最多的是順行插釘對肩關節功能的影響,其原因:

  (1)髓內釘尾端未完全埋入骨面下,從而占據瞭肩峰下間隙,活動時引起肩關節撞擊,是引起肩關節疼痛及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2)岡上肌肌腱及滑膜囊的損傷和疤痕形成,是無髓內釘尾突出情況下肩外展受限及疼痛的主要原因,術中註意修復肩袖可減少此並發癥發生。

  (3)術後肩關節鍛煉的時間及范圍也將影響功能的恢復。

  (4)年齡偏大也是造成肩關節功能恢復不佳的另一原因。

  7.醫源性骨折:肱骨大結節骨折、外科頸骨折、骨折端劈裂骨折、進釘入點處劈裂常與操作不當有關。仔細確定入釘點,開口足夠大,恰當擴髓,輕柔插入髓內釘,避免強行錘擊進釘,可防止醫源性骨折發生。

  8.鎖釘斷裂:若患者多發傷,當雙下肢不能隨意活動,床上活動主要靠上肢支撐,骨折未愈合,過多負重可導致近端鎖釘斷裂。

  9.中下1/3骨折易合並橈神經損傷,下1/3骨折易發生骨不連。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肱骨干骨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