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動脈硬化介紹

  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癥性病變,是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和管腔狹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變的總稱,常見的有:1、動脈粥樣硬化;2、動脈中層鈣化;3、小動脈硬化(arteriolosclerosis)3種。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動脈硬化中常見的類型,為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主要病因。包括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動脈硬化、頸動脈硬化、腎動脈硬化等。


原因

  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男性較女性多,近年來本病在我國逐漸增多,成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動脈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壓、高血脂癥、抽煙三大危險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運動不足、緊張狀態、高齡、傢族病史、脾氣暴躁等都有關系。

  (1)高血壓:高壓血流長期沖擊動脈壁引起動脈內膜機械性損傷,造成血脂易在動脈壁沉積,形成脂肪斑塊並造成動脈硬化狹窄。血壓不控制,心肌梗塞發生率約提高2~3倍,腦中風則約4倍。

  (2)高脂血癥:血中脂肪量過高較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狹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運送脂肪的蛋白質(稱做脂蛋白)會產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4)抽煙:香煙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會損傷動脈內壁,受傷的動脈內壁會卡住膽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積形成脂肪斑塊。同時,抽煙也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減少血流量。

  (5)缺少運動: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幫忙身體把多餘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此外,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而減輕體重。因此缺乏運動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狀動脈硬化。

  (6)肥胖: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心臟負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機率也較高,因而增加粥狀動脈硬化風險。肥胖,易促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胰島素阻抵抗癥候群。

  (7)過大壓力:人會因為壓力而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於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傷害動脈血管內壁。

  (8)傢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發生動脈硬化疾病遺傳,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嚴重高膽固醇血癥,迭積在血液中,進而促發動脈硬化發生。有的是早發性高血壓,或是容易發生血栓等。

  【發病機理】

  本病發病機理未完全闡明,近年研究雖有進展,但目前仍然是以多種學說或假說從不同角度來闡述。

  (一)脂質浸潤學說 認為本病的九一與脂質代謝失常密切相關,其本質是動脈壁對從血漿侵入的脂質的反應。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動脈壁出現樓板樣斑塊,而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則是構成粥樣斑塊的主要成分。雖然動脈壁也能合成膽固醇和其他脂質,但近年來對動脈壁和內皮細胞的生理和病理研究以及對粥樣硬化病變的組織化學和免疫化學檢查的結果,證實粥樣斑塊中的脂質主要來自血漿。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是與載脂蛋白結合成脂蛋白而溶解、運轉的。LDL含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最多,VLDL含甘油三酯最多,HDL含蛋白最多,血漿中增高的脂質即以LDL和VLDL或經動脈內膜表面脂蛋白脂酶的作用而分解成殘片的形式從下述途徑侵入動脈壁:①內皮細胞直接吞飲;②透過內皮細胞間隙;③經由內皮細胞的LDL受體;④通過受損後通透性增加的內皮細胞;⑤通過因內皮細胞缺失而直接暴露在血流的內膜下組織。脂蛋白進到中膜後,堆積在平滑肌細胞間、膠原和彈力纖維上,引起平滑肌細胞增生,平滑肌細胞和來自血液的單核細胞吞噬大量脂質成為泡沫細胞;脂蛋白又降解而釋出膽固醇、膽固醇酯、甘油三酯和其他脂質,LDL還與動脈壁的蛋白多糖結合產生不溶性沉淀,都能刺激纖維組織增生。所有這些合在一起就形成粥樣斑塊。

  脂蛋白中的HDL可將膽固醇送到肝臟分解、抑制細胞攝入LDL和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因而被認為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脂質經過氧化作用而產生的脂質過氧化物,有細胞毒性,損傷細胞膜,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二)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學說 前者認為本病開始於局部凝血機制亢進,動脈內膜表面血栓形成,以後血栓被增生的內皮細胞所覆蓋而並入動脈壁,血栓中的血小板和白細胞崩解而釋出脂質和其他活性物質,逐漸形成粥樣斑塊。後者認為本病開始於動脈內膜損傷,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增多,血小板在該處粘附繼而聚集,隨後發生纖維蛋白沉積,形成微血栓。血小板聚集後釋出一些活性物質。其中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能對抗血管壁合成的前列環素(prostacycline,PGI2)所具有的使血小板解聚和血管擴張的作用,而促進血小板進一步聚集和血管收縮;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可刺激平滑肌的細胞增生、收縮並向內膜遊移;5-羥色胺和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可刺激纖維母細胞、平滑肌細胞和內皮細胞增生,腎上腺素和二磷酸腺苷可促使血小板進一步聚集:第Ⅷ因子使血小板進一步粘附;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4)可使血管收縮;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物(PAI)使血栓的溶解受到抑制。這些物質使內皮細胞進一步損傷,從而導致LDL、纖維蛋白原進入內膜和內膜下;使單核細胞聚集於內膜,發展成為泡沫細胞;使平滑肌細胞增生,移入內膜,吞噬脂質;並使內皮細胞增殖。都有利於粥樣硬化的形成。

  (三)損傷反應學說 認為粥樣斑塊的形成是動脈對內膜損傷的反應。動脈內膜損傷可表現為內膜功能紊亂如內膜滲透過增加,表面容易形成血栓。也可表現為內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長期高脂血癥,由於血壓增高、動脈分支的特定角度和走向、血管局部狹窄等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所產生的湍流、剪切應力,以及由於糖尿病、吸煙、細菌、病毒、毒素、免疫性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質如兒茶酚胺、5-羥色胺、組織胺、激肽、內皮素、血管緊張素等的長期反復作用;都足以損傷內膜或引起功能變化,有利於脂質的沉積和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而形成粥樣硬化。

  (四)單克隆學說 亦即單元性繁殖學說。認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每一個病灶都來源於一個單一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這個細胞是以後增生成許多細胞的始祖。在一些因子如血小板源生長因子、內皮細胞源生長因子、單核細胞源生長因子、LDL,可能還有病毒的作用下不斷增殖並吞噬脂質,因而類似於良性腫瘤,並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雖然通過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同工酶的測定,發現絕大多數病變動脈壁纖維斑塊中隻含有一種G6PD同工酶,顯示纖維斑塊的單克隆特性。但也有認為病變的單酶表現型並不一定意味著此病變的起源是克隆性的,也有可能來源於含有同一同工酶的多個細胞,然而由於不斷重復的細胞死亡和生長,使測定結果顯示單酶表現型。事實上將粥樣斑塊內的平滑肌細胞進行培養,還未顯示出這些細胞會像腫瘤一樣無限增殖。

  (五)其他 與發病有關的其他機理尚有神經、內分泌的變化,動脈壁基質內酸性蛋白多糖質和量的改變(硫酸皮膚素增多,而硫酸軟骨素A和C減少),動脈壁酶活性的降低等。這些情況可通過影響血管運動、脂質代謝、血管壁的合成代謝等而有利於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


症狀

動脈硬化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一)一般表現 腦力與體力衰退,觸診體表動脈如顳動脈、橈動脈、肱動脈等可發現變寬、變長、紆曲和變硬。

  (二)主動脈粥樣硬化 大多數無特異性癥狀。叩診時可發現胸骨柄後主動脈濁音區增寬;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而帶金屬音調,並有收縮期雜音。收縮期血壓升高,脈壓增寬,橈動脈觸診可類似促脈。X線檢查可見主動脈結向左上方凸出,主動脈擴張與扭曲,有時可見片狀或弧狀的斑塊內鈣質沉著影。

  主動脈粥樣硬化還可形成主動脈瘤,以發生在腎動脈開口以下的腹主動脈處為最多見,其次是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腹主動脈瘤多因體檢時查見腹部有搏動性塊腫而發現,腹壁上相應部位可聽到雜音,股動脈搏動可減弱。胸主動脈瘤可引起胸痛、氣急、吞咽困難、咯血、聲帶因喉返神經受壓而麻痹、氣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靜脈和肺動脈受壓等表現。X線檢查可見主動脈的相應部位增大;主動脈造影可顯示出梭形或囊樣的動脈瘤。二維超聲顯像、電腦化X線斷層顯像、磁共振斷層顯像可顯示瘤樣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動脈粥樣硬化也可形成夾層動脈瘤,但較少見。

  (三)冠心病  心絞痛表現為胸骨後的壓榨感,心肌梗塞時表現為持續性劇烈壓迫感,悶塞感。很多病人有廣泛的冠狀動脈阻塞卻沒有感到過心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時也沒感到心絞痛。部分病人在發生瞭心臟性猝死,部分病人由於心電圖有缺血表現,發生瞭心律失常,或因為運動試驗陽性而做冠脈造影才發現。

  (四)腦動脈硬化 腦動脈硬化常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長期吸煙、飲酒及精神緊張的人多見。 由於腦部長期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大腦功能減退。(參見“腦動脈硬化伴發的精神障礙”)。

  (五)頸動脈硬化 頸動脈包括頸總動脈及分支,即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頸動脈硬化導致的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由於大多數頸動脈硬化沒有臨床癥狀,所以常常被忽視。一部分病人有臨床癥狀,包括一過性或持續性單眼失明、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所謂一過性即短暫性、一時性。

  (六)腎動脈硬化 臨床上並不多見,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年在55歲以上而突然發生高血壓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如有腎動脈血栓形成,可引起腎區疼痛、尿閉以及發熱等。

  (七)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 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腸道張力減低、便秘與腹痛等癥狀。血栓形成時,有劇烈腹痛、腹脹和發熱。腸壁壞死時,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腸梗阻以及休克等癥狀。

  (八)四肢動脈粥樣硬化 以下肢較為多見尤其是腿部動脈,由於血供障礙而引起下肢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即行走時發生腓腸肌麻木、疼痛以至痙攣,休息後消失,再走時又出現;嚴重者可有持續性疼痛,下肢動脈尤其是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動脈管腔如完全閉塞時可產生壞疽(參見“閉塞性動脈硬化”)。

  二、病理

  本病發展到相當程度,尤其有器官明顯病變時診斷並不困難,但早期診斷很不容易。年長病人如檢查發現血脂增高,動脈造影發現血管狹窄性病變,有利於診斷本病。

  【病理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主要累及體循環系統的大型彈力型動脈(如主動脈)和中型肌彈力型動脈(以冠狀動脈和腦動脈罹患最多,肢體各動脈、腎動脈和腸系膜動脈次之,脾動脈亦可受累),而肺循環動脈極少受累。病變分佈多為數個組織和器官同時受累,但有時亦可集中在某一器官的動脈,而其他動脈則正常。最早出現病變的部位多在主動脈後壁及肋間動脈開口等血管分支處;這些部位血壓較高,管壁承受血流的沖擊力較大,因而病變也較明顯。

  正常動脈壁由內壁、中膜和外膜三層構成。內膜由單層內皮細胞、結締組織和有孔的內彈力板組成,在內皮細胞和彈力板之間(也稱內皮下層),除結締組織外,尚有平滑肌細胞和基質(包括酸性蛋白多糖、可溶性蛋白、脂質、葡萄糖和電解質等)。兒童時期平滑肌細胞極其少見,隨年齡的增長內膜平滑肌細胞及基質成份逐漸積聚。在肌彈力型動脈中,中膜幾乎全由斜行的平滑肌細胞構成,並有數量不定的膠原、彈力纖維和糖蛋白等環繞平滑肌細胞,其形態一般不隨年齡而改變。外膜包含纖維母細胞,此外尚有膠原、糖蛋白,並夾雜平滑肌細胞。外膜與中膜間還分隔著一層不連續的外彈力板。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時,動脈壁出現脂質條紋、纖維斑塊和復合病變三種類型的變化。

  (一)脂質條紋病變 為早期的病變,常見於青年人,局限於動脈內膜,呈現數毫米大小的黃色脂點或長度可達數厘米的黃色脂肪條紋。其特征是內膜的巨噬細胞和少數平滑肌細胞呈灶性積聚,細胞內外有脂質沉積。脂質成分主要是膽固醇和膽固醇酯,還有磷脂和甘油三酯等;由於脂質條紋屬平坦或僅稍高出內膜的病變,故不使受累的動脈阻塞,不引起臨床癥狀,其重要性在於它有可能發展為斑塊。

  (二)纖維斑塊病變 為進行性動脈粥樣硬化最具有特征性的病變,一般呈淡黃色,稍隆起而突入動脈腔內或圍繞血管分支的開口處,引起管腔狹窄。此種病變主要由內膜增生的結締組織和含有脂質的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所組成。脂質主要是膽固醇和膽固醇酯,細胞外周由脂質、膠原、彈力纖維和糖蛋白圍繞。病灶處纖維組織增生形成一纖維膜,覆蓋於深部大量脂質之上,脂質沉積物中混有細胞碎片和膽固醇結晶。斑塊體積增大時,向管壁中膜擴展,可破壞管壁的肌纖維和彈力纖維而代之以結締組織和增生的新生毛細血管。脂質沉積較多後,其中央基底部常因營養不良發生變性、壞死而崩解,這些崩解物與脂質混合形成粥樣物質,是為粥樣斑塊或粥樣瘤。

  (三)復合病變 為纖維斑塊發生出血、壞死、潰瘍、鈣化季會壁血栓所形成。粥樣斑塊可因內膜表面破潰而形成所謂粥樣潰瘍;破潰後粥樣物質進入血流成為栓子,破潰處可引起出血,潰瘍表面粗糙易產生血栓,附壁血栓形成又加重管腔的狹窄甚至使之閉塞。在血管逐漸閉塞的同時,也逐漸出現來自附近血管的側支循環,血栓機化後又可以再通,從而使局部血流得以部份恢復。復合病變還有中膜鈣化的特點。

  受累動脈彈性減弱,脆性增加,易於破裂,其管腔逐漸變窄甚至完全閉塞,也可擴張而形成動脈瘤。

  視受累的動脈和側支循環建立情況的不同,本病可引起整個循環系統或個別器官的功能紊亂:

  1.主動脈因粥樣硬化而致管壁彈性降低,當心臟收縮時,它暫時膨脹而保留部份心臟所排出血液的作用即減弱,收縮壓將升高而脈壓增寬。主動脈形成粥樣硬化性動脈瘤時,管壁為纖維組織所取代,不但失去緊張性而且向外膨隆。這些都足以影響全身血流的調節,也加重心臟的負擔。

  2.內臟或四肢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在側權循環不能代償的情況下,使器官和組織的血液供應發生障礙,產生缺血、纖維化或壞死。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心肌纖維化;腦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萎縮;腎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高血壓或腎臟萎縮;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間歇性跛行或下肢壞疽等。

  3.動脈壁的彈力層和肌層被破壞,使管壁脆弱,在血壓波動的情況下易於破裂出血。以腦動脈破裂引起腦血管意外和動脈瘤破裂死亡為多見。

  本病病理變化進展緩慢,明顯的病變多見於壯年以後,但明顯的癥狀多在老年期才出現。據病理解剖資料,我國人同等程度的主動脈粥樣硬化病理變化較歐美人平均晚發生10~15年,同等程度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理變化則晚發生約15~20年。


飲食保健

動脈硬化吃什麼好?

  動脈硬化的食物選擇

  (1)宜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及復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等),少吃單純碳水化合物(如果糖、蔗糖、蜜糖及乳糖等)。

  (2)宜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維生素C可促使膽固醇羥基化,從而減少膽固醇在血液和組織中的蓄積。

  (3)宜多吃高纖維素的食物,因食物纖維不易被人體胃腸道所消化,攝入高纖維食物後可改善大便習慣,增加排便量,使糞便中膽固醇及時排出,從而起到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的作用。

  (4)宜多吃些水產海味食物,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羊棲菜、海藻之類,這些海產品都是優良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無機鹽的良好來源,在人體內具有阻礙膽固醇在腸道內吸收的作用。中醫認為這類食物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故經常食用,可以軟化血管。

  (5)宜吃低鹽飲食,食鹽中的鈉,能增加血漿滲透壓,促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對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帶來不利的影響。

  (6)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尤其是高膽固醇者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科學傢們發現,紅辣椒中含有一種番椒素的物質,它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種乳清酸物質,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而且牛奶營養豐富。魚內含有魚肝油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7)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等。

  動脈硬化患者的食療方

  一、首烏丹參蜂蜜飲 取何首烏15克,丹參15克,蜂蜜15-30克。先將何首烏、丹參加水煎湯,去渣後調入蜂密,日服1劑。具有滋陰潤燥、補益五臟、通經活絡的功效,適用於動脈硬化、高血壓、慢性肝炎等病癥具肝腎陰虛或兼脈絡瘀滯者。

  二、海參冰糖羹 取海參20-30克,冰糖適量。先將海參用清水泡發,洗凈後放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爛,加入冰糖稍煮,日服1次。具有補腎益精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有腎陰虛所致的頭暈、腰酸、咽幹、心煩、動脈硬化、高血壓等。

  三、三鮮釀豆腐 取豆腐500克,水發海參20克,蝦仁1000克,冬筍20克,雞蛋黃35克,雞蛋清20克,香菜25克,蔥3克,薑3克,雞湯200克,味精5克,面粉15克,醬油15克,麻油5克,花生油50克。先將豆腐切成約6.7厘米長、3.3厘米寬、1.7厘米厚的長方形塊,再熱油炸成金黃色後撈出,再從上面片下一薄片,再將下面的一片挖成糟狀待用。海參、冬筍切成小丁,用開水焯一下入碗。蝦仁洗凈,加雞蛋清、淀粉、精鹽,拌好漿勻,分別填入豆腐盒中,將雞蛋黃摻入少許面粉,拌勻後抹在片下的豆腐片上,將豆腐盒蓋封好,上屜蒸約10分鐘取出,濾出湯汁,豆腐盒上,再淋上少許麻油,撒上香菜末,佐餐食用。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益精養血、生津潤燥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癥、動脈粥樣硬化等患者,健康人經常食用可以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

  四、薺菜炒肉幹絲 取薺菜500克,豬腿肉200克,五香豆腐幹2塊,精鹽、黃酒、豆油各適量。先將薺菜去雜洗凈,切碎;豬腿肉洗凈切絲,加精鹽、黃酒拌勻;五香豆腐幹用水沖洗一下,切成絲。炒鍋上火,放油燒熱,倒入薺菜翻炒3分鐘,加精鹽少許,炒至半熟,盛起備用。再將炒鍋上火,放油燒熱,倒入肉絲翻炒3分鐘,最後倒入半熟的藹菜,燒5分鐘出鍋,佐餐食用。具有補脾、益腎氣、降血壓、利肝氣、涼血止血、利尿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肝病、腎病、慢性眼疾以及毛細血管慢性出血等病癥。

  五、紅薯蜜羹 取紅薯250克,蜂蜜30克,糖桂花少許,先半紅薯洗凈,切成小厚片,倒入鍋中,加水1000克,煮約30分鐘,再加入蜂蜜和糖桂花,離火,當早餐或點心食用,日服2次,每次1碗。具有補中、和血脈、寬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動脈粥樣硬化癥等。

  六、花生米醋方 取花生米500克,醋適量,先將連花生衣的花生米用醋浸泡7天以上,時間越長越好,每日攪動1次,每晚睡前嚼食花生米10粒。具有活血化瘀、降壓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早期和動脈硬化。

  七、海帶海藻紫菜湯 取海帶250克,海藻20克,紫菜20克,精鹽適量。先將海帶、海藻、紫菜分別洗凈,海帶切成絲,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加精鹽調味,日服1劑。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凡脾胃虛寒、寒濕蘊結者不宜服用。

  八、海參冰糖羹:取海參20—30克,冰糖適量。先將海參用清水泡發,洗凈後放火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爛,加入冰糖稍煮,日服1次。具有補腎、益精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有腎陰虛所致的頭暈、腰酸、咽幹、心煩、動脈硬化、高血壓等。

  九、番茄蜜汁:取新鮮番茄2個,蜂蜜30克。先將番茄洗凈,切成厚片,置於碗中,加入蜂蜜,拌勻,醃1—2小時,待番茄汁水大部分浸出時即成。飯後當水果吃,可分兩次食用。具有和血脈,降血壓,生津開胃,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患者。


護理

動脈硬化應該如何護理?

  最危險的動脈硬化區

  人體全身有三處最危險的動脈硬化區。一是心臟動脈硬化,二是腦組織的動脈硬化,三是頸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但全身各處動脈的硬化程度和影響是不一樣的,各個部位動脈硬化對健康的影響也不相同。

  人們知道,心臟動脈硬化可導致心肌梗塞,腦動脈硬化可導致腦溢血,那麼,頸動脈硬化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許多人可能還不甚瞭解,可以說,頸動脈硬化的危害不亞於心、腦部的動脈硬化。

  頸動脈較粗大,血液直接供應腦組織和五官等重要器官。當頸動脈硬化時,如同兩隻手掐住瞭頸部,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患者感到頭暈、目眩、思維能力明顯下降。時間長瞭會導致腦萎縮。若頸動脈硬化斑塊脫落,會阻塞動脈血管,造成失明、偏癱,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知,頸動脈硬化會嚴重降低人的生存質量,確屬最危險的動脈硬化之一。最近,心血管病專傢研究瞭頸動脈硬化的病因。研究結果提示,吸煙對頸動脈硬化形成影響最大。

  動脈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俗稱“冠心病”)是一回事嗎?

  嚴格地說,動脈硬化是一個更大的概念。它是任何原因引起動脈壁增厚、變硬而缺乏彈性的病理變化的總稱。它可以累及大、中、小三類動脈,主要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動脈中層鈣化和小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中以動脈粥樣硬化(AS)最為重要。它影響大、中動脈,可引起相當嚴重的後果。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絞痛乃至心肌梗死、腦動脈硬化可引起腦供血不足、眩暈、頭痛。後期腦萎縮時,可有精神變態、癡呆等;腦動脈內血栓形成或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小動脈瘤破裂出血引起的腦卒中(中風)。可造成意識喪失、偏癱、失語等嚴重後果,腎動脈硬化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腸動脈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間歇跛行,嚴重時發生肢端缺血壞死

  因此,戒煙是預防頸動脈硬化的第一道措施,如果一個人不吸煙,或在老年前期戒煙,那麼,發生頸動脈硬化的危險性就小得多。

 


治療

動脈硬化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首先應積極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一級預防)。如已發生,應積極治療,防止病變發展並爭取其逆轉(二級預防)。已發生並發癥者,及時治療,防止其惡化,延長病人壽命(三級預防)。

  1.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配合治療 已有客觀證據表明:本病經防治病情可以控制,病變可能部分消退,病人可維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病變本身又可以促使動脈側枝循環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因此說服病人耐心接受長期的防治措施至關重要。

  2.合理的膳食,年過40歲者即使血脂不增高,應避免經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含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肥肉、豬油、骨髓、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避免多食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肝、腦、腎、肺等內臟,魷魚,牡蠣,墨魚,魚子,蝦子,蟹黃,蛋黃等。若血脂持續增高,應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如:各種瘦肉,雞、鴨、魚肉,蛋白,豆制品等。

  3.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 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對預防肥胖、鍛煉循環系統的功能和調整血脂代謝均有禆益,是預防本病的一項積極措施。體力活動應根據原來身體情況、原來體力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態來規定,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體育活動可循序漸進,不宜勉強作劇烈活動,對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時,分次進行),做保健體操,打太極拳等。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註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睡眠。

  5.提倡不吸煙,不飲烈性酒或大量飲酒(少量飲低濃度酒則有提高血HDL的作用)。

  6.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脂肪癥、高脂血癥、痛風、糖尿病、肝病、腎病綜合征和有關的內分泌病等。

  有人認為,本病的預防措施應從兒童期開始,即兒童也不宜進食高膽固醇、高動脈性脂肪的飲食,亦宜避免飲食過量,防止發胖。

  註意動脈硬化的危險信號:

  在動脈硬化發展的早期,由於病變輕微而在臨床上無任何的不適癥狀,這就消弱瞭人體的防范,隱匿瞭病情。但是,隻有動脈硬化發展的非常嚴重時,這才在臨床上表現出種種不適的癥狀和體征,如常見的癥狀有心悸、心慌、胸痛、胸悶、頭痛、頭暈、四肢涼麻、四肢酸懶、跛行、視力降低、記憶力下降、失眠、多夢等等。

  對於早期的動脈硬化病患者,大多數患者幾乎都沒有任何臨床癥狀,都處在隱匿狀態下潛伏發展。對於中期的動脈硬化病患者,大多數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悶、頭痛、頭暈、四肢涼麻、四肢酸懶、跛行、視力降低、記憶力下降、失眠、多夢等臨床癥狀,不同的患者會有不同的癥狀。此時,做許多常規的醫學檢查如心電圖、血脂、血流變、腦電圖、腦血量等,都查不出什麼病變問題。患者大都不以為然、無大妨礙,不瞭瞭之。這讓患者又繼續病入膏肓。對於晚期的動脈硬化病患者,大多數患者都已發展成瞭心絞痛、心肌梗塞、高血壓等疾病瞭,常規的醫學檢查就很容易檢查出瞭。這時,患者開瞭許多降脂、降壓、增加心肌供氧供能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比如讓高血壓患者終年服用降壓藥、高血脂患者終年服用降脂藥等,這些對逆轉病灶已無能為力瞭,隨著時光的流逝而病變終究會一天天加重,直至病入膏肓而死亡。

  對於中期的動脈硬化病患者,雖然大多數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悶、頭痛、頭暈、四肢涼麻、四肢酸懶、跛行、視力降低、記憶力下降、失眠、多夢等臨床癥狀,但是不同的患者可能會有不同的臨床癥狀。這些都是動脈硬化病的早期危險信號,敬請廣大的患者註意!而這時候,大多數的患者,對此都不以為然,思想麻痹,放松瞭警惕性,讓病魔繼續發展,直至病入膏肓時才起患者的註意,但為時已晚。對於高血壓、冠心病等些心血管疾病,以及其它的疾病,同時也包括其它的許多種常見的多發病、慢性病,隻對癥治療,直至病魔一個一個地奪走患者的生命。

  我們要註意動脈硬化病的早期危險信號,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保健品查詢動脈硬化中醫治療方法

  扶正化瘀是中醫治療大法和基本原則,扶正的中藥有,蟲草,絞股藍等,化瘀的有丹參,桃仁等,同時可以考慮應用軟堅散結的藥物,如鱉甲。血脂康、脂必妥等也有一定的調脂作用。

中藥材查詢動脈硬化西醫治療方法

  1、擴張血管,解除血管運動障礙。

  ①單硝酸異山梨醇,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緩釋膠囊每次40毫克,每日1次;

  ②硝基地平緩釋片(拜新同),30毫克,每日1次;

  ③地爾硫卓(合心爽緩釋片)60毫克,每日1次。

  2、調節血脂。在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的基礎上,血脂仍高於正常時,可用調脂藥。

  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藥物有:非諾貝特、阿伐他汀、吉非羅齊;

  ②降低膽固醇的藥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藥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常用藥物有:腸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4、溶解血栓藥和抗凝藥。對動脈內血栓導致管腔狹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藥、抗凝藥,如尿激酶、重組組織型纖維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劑、肝素等。

  除瞭以上的動脈硬化的治療方法外,也可采用介入治療,包括對狹窄或閉塞的血管,特別是冠狀動脈、腎動脈和四肢動脈施行再通,重新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術,可以恢復動脈供血。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動脈硬化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動脈硬化應該做哪些檢查?

  客觀的講,血管應從功能與結構兩方面來評價:功能為血管的彈性情況;結構為血管的狹窄情況。現有一種最新的無創檢查動脈硬化的方法可同時測量兩個指標:ABI踝臂指數、PWV脈搏波傳導速度。

  (1)實驗室檢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異性的早期實驗室診斷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謝失常,主要表現為血總膽固醇增高、LDL膽固醇增高、HDL膽固醇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載脂蛋白B增高、載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電泳圖形異常,90%以上的病人表現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癥。

  (2)血液流變學檢查往往示血粘滯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3)X線檢查除前述主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外,選擇性或電子計算機數字減影動脈造影可顯示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和四肢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狹窄或動脈瘤病變,以及病變的所在部位、范圍和程度,有助於確定外科治療的適應癥和選擇施行手術的方式。

  (4)多普勒超聲檢查,有助於判斷四肢動脈和腎動脈的血流情況。

  (5)血管內超聲和血管鏡檢查則是直接從動脈腔內觀察粥樣硬化病變的方法。

  (6)放射性核素檢查有助於瞭解腦、心、腎組織的血供情況,

  (8)超聲心動圖檢查、心電圖檢查及其負荷試驗所示的特征性變化有助於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7)其它:肢體電阻抗圖、腦電阻抗圖以及腦電圖、腦X線、電腦化X線或磁共振斷層顯象有助於判斷四肢和腦動脈的功能情況以及腦組織的病變情況。


鑑別

動脈硬化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主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主動脈變化和主動脈瘤,須與梅毒性主動脈炎和主動脈瘤以及縱隔腫瘤相鑒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須與其他冠狀動脈病變所引起者相鑒別;心肌纖維化須與其他心臟病特別是心肌病相鑒別;腦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腦血管意外,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腦血管意外相鑒別;腎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壓,須與其他原因的高血壓相鑒別;腎動脈血栓形成須與腎結石相鑒別;四肢動脈粥樣硬化所產生的癥狀,須與其他病因的動脈病變所引起者相鑒別。

  臨床上還需對本病不同的發展過程進行鑒別,可分為四期:

  1.無癥狀期或隱匿期 其過程長短不一,包括從較早的病理變化開始,直到動脈粥樣硬化已經形成,但尚無器官或組織受累的臨床表現。

  2.缺血期 癥狀由於血管狹窄、器官缺血而產生。

  3.壞死期 由於血管內血栓形成或管腔閉塞而產生器官組織壞死的癥狀。

  4.硬化期 長期缺血,器官組織硬化(纖維化)和萎縮而引起癥狀。

  不少病人不經過壞死期而進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發生缺血期的表現。

  按受累動脈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類別:①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枝粥樣硬化;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③腦動脈粥樣硬化;④腎動脈粥樣硬化;⑤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⑥四肢動脈粥樣硬化等。


並發症

動脈硬化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動脈硬化可能發生的並發癥有以下幾種: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者,若管徑狹窄達75%以上,則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腦動脈硬化,可引起腦缺血(包括暫時性缺血性發作)、腦萎縮,或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腦動脈硬化的早期階段:神經衰弱(常有頭暈,頭昏,頭痛,耳鳴,嗜睡,記憶力減退,易疲勞),情感異常(情緒易激動,缺乏自制力,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變得表情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判斷能力低下(表現為不能持及地集中註意力,想象力降低,處理問題要靠別人協助)。腦動脈硬化達到中後期時可出現步態僵硬或行走不穩,癡呆,癲癇樣痙攣發作,腦中風。

  (3)腎動脈粥樣硬化,常引起夜尿多、頑固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

  (4)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可表現為飽餐後腹痛便血等癥狀。

  (5)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休息時也發生疼痛則是下肢嚴重缺血的表現,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動脈搏動消失等。晚期還可發生肢端潰瘍和壞疽。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動脈硬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