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持續性枕后位難產介紹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是由於分娩時胎位不能轉為正常胎位而導致分娩發生困難。持續性枕後位(persistent occipitoposterior)異常胎位的一種,是由於分娩時,胎頭以枕後位銜接,在下降過程中,當胎頭雙頂徑達到或接近中骨盆平面時,絕大部分可完成內旋轉動作,轉成枕前位自然分娩。5%~10%直至分娩結束,胎頭枕部持續不能轉向前方,仍然位於母體骨盆的後方。


原因

  (一)發病原因

  發生持續性枕後位的原因,雖然還不十分清楚,但就產道、胎兒、產力三大因素的相互關系看,持續性枕後位的形成,絕非單純某一個因素而決定的,常常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結果。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下列幾個方面:

  1、骨盆形態及大小異常:是發生枕後位的重要原因特別是男型及猿型骨盆,骨盆入口面前半部窄,後半部寬,胎頭較寬的枕部,容易取枕後位入盆;中骨盆又狹窄,使以枕後位入盆的胎頭難以進行內旋轉。

  2、頭盆大小不稱妨礙胎頭內旋轉:持續性枕後位組頭盆不稱的發生率,顯著高於枕前位組。

  3、胎頭俯屈不良:使胎頭通過產道徑線增大往往造成胎頭通過骨盆的徑線與骨盆大小不稱,使胎頭的內旋轉及下降均發生困難,以致胎頭持續於枕後位。枕前位分娩時,胎頭俯屈良好,以枕下前囟徑(9.5cm)通過產道;枕後位胎頭俯屈不良,甚至不俯屈,可能以枕額徑(1l.3cm)通過產道,胎頭徑線增加1.8cm。若胎頭以枕直後位到達骨盆底,胎頭不但不俯屈,還略帶仰伸,Greenhill稱之為鵝頸(gooseneck),意思是形容骶直後位時胎頭仰伸,前囟先露,此種情況胎頭徑線的增加>;1.8cm。因此,胎頭通過產道所受到的阻力,就比枕前位所受到的阻力大得多,這樣,既不利於胎頭銜接與旋轉,也不利於胎頭下降。

  4、持續性枕後位與宮縮乏力形成因果關系:胎頭內旋轉及下降均需子宮收縮力來完成,如果產力不足,則難以促使胎頭旋轉。但從臨床數據統計上看,產力異常並不是導致持續性枕後位的重要原因,但是,一旦出現產力異常,即更難克服枕後位,因此,宮縮乏力往往是胎位異常的後果。

  (二)發病機制

  在無頭盆不稱及產力正常的情況下,多數枕後位及枕橫位可轉成枕前位自然分娩,若不能轉成枕前位,其分娩機制有以下幾種情況:

  1、枕後位分枕左後位和枕右後位。胎頭枕部到達中骨盆後向後旋轉45°,使矢狀縫與骨盆前後徑一致,枕骨位於骶骨前,呈正枕後位。其分娩方式有以下2種情況:

  (1)胎頭俯屈較好:胎頭繼續下降,前囟先露抵達恥骨聯合下時,以前囟為支點,胎頭繼續俯屈使頂部及枕部自會陰前緣娩出,繼而胎頭仰伸,額、鼻、口、頦相繼由恥骨聯合下娩出。此種方式為枕後位經陰道助產分娩最常見的方式,多見於產力強、胎兒小、骨盆大的產婦。

  (2)胎頭俯屈不良:胎兒額部先露於恥骨聯合下方,逐漸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為支點,胎頭俯屈,從會陰前緣相繼娩出前囟、頂部及枕部,繼而胎頭仰伸,從恥骨聯合下娩出鼻、口、頦部,至此胎頭全部娩出。因胎頭以較大的枕額周徑旋轉,胎兒娩出較前一種困難,多需手術助產。

  2、分娩機制與分娩方式胎頭取枕後位入盆,不能定為異常機制,因為其中多數胎頭可向前轉135°至枕前位,按枕前位機制完成分娩。部分枕後位不能進行向前旋轉135°者,可發生以下3種情況:

  (1)胎頭在骨盆各個平面持續於枕右後位或枕左後位,如果胎頭未銜接,或停留於+2或+2以上,人工旋轉失敗則陰道分娩可能性小,多需剖宮產結束分娩。

  (2)胎頭向後轉45°,使矢狀縫與骨盆前後徑一致,以低直後位下降到盆底,枕骨在骶骨前,前囟在恥骨弓下,胎頭俯屈良好,以前囟為支點,使頂部、枕部自會陰前緣娩出,繼而胎頭仰伸,可以經陰道自然分娩;如果胎頭俯屈不良,胎兒的額部先露出於恥骨聯合下方,逐漸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為支點,胎頭俯屈,娩出前囟,頭頂及枕部,胎頭再仰伸,繼續娩出鼻、口、頦,最後胎頭全部娩出,此種多見於產力強,胎兒小,骨盆大的產婦,可以經陰道自然分娩;如果胎頭俯屈不良,胎兒的額部先露於恥骨聯合下方,逐漸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為支點,胎頭俯屈,娩出前囟,頭頂及枕部,胎頭再仰伸,繼續娩出鼻、口、頦,最後胎頭全部娩出。這種分娩方式較前者困難,須用產鉗助產,但忌用胎頭吸引器助產。

  (3)胎頭向前旋轉45o到盆底,形成胎頭低橫位,以持續性枕橫位分娩。

  由於各學者對枕後位所持積極及保守態度不同,以及不同種族、地區的婦女骨盆形態大小有差別,因此,枕後位的分娩機制及分娩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人研究枕左後、枕右後的分娩進展,發現枕左後較枕右後轉至前位分娩者產程短。分析發現二者在骨盆、胎兒、產力方面均無明顯差別,這提示可能有其他影響分娩進展的因素存在。

  Calkins曾提出乙狀結腸位於母體骨盆腔左後1/4區域,膀胱位於右前1/4區域,這兩個器官的定期擴張能將胎頭推入兩個剩餘1/4區域,即左前或右後。由此推測,枕右後的胎兒在向前旋轉過程中除受分娩三大因素的影響外,還受膀胱在右前1/4區域定期擴張的影響,使胎頭轉至前位所需時間延長;而枕左後的胎兒在向前旋轉過程中受乙狀結腸在左後1/4區域定期擴張的影響,促使胎頭向前旋轉。因此,枕左後位轉至前位分娩者的產程較枕右後位轉至前位分娩者短。

  但在枕後位向前旋轉失敗,持續於枕後位時枕左後比枕右後難產傾向大,產程也長。Kurcipal報道初產婦持續性枕左後產程(14.92h)較持續性枕右後(12.62h)長;且產程異常和手術分娩率高,認為持續性枕左後比持續性枕右後更為異常。進一步分析它們與分娩三大因素的關系,發現持續於枕左後的其中骨盆狹窄及胎兒偏大(≥3500g)所占比例有高於持續性枕右者趨勢,提示持續於枕左後可能與骨盆狹窄,相對性頭盆不稱的關系更為密切。這可能是因部分持續於枕右後位是受膀胱因素影響所致,顯然本身無骨盆狹窄或胎兒偏大因素存在。至於是否還有其他影響枕左後、枕右後位進展的因素存在,有待進一步研究。


症狀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早期癥狀有哪些?

  常見如下癥狀:

  (1)臨產後胎頭銜接較晚及俯屈不良,由於枕後位的胎先露部不易緊貼宮頸及子宮下段,常導致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及宮頸擴張緩慢。

  (2)因枕骨持續位於骨盆後方壓迫直腸,產婦自覺肛門墜脹及排便感,致使宮口尚未開全時,過早使用腹壓,容易導致宮頸前唇水腫和產婦疲勞,影響產程進展。

  (3)產婦易疲勞:與產婦未至宮口開全即不自覺屏氣用力有關。

  (4)宮頸水腫,產程進展緩慢。持續性枕後位常致第二產程延長。爭取於產程早期發現枕後位,這樣才能及時處理避免產程延長。

  (5)若在陰道口見到胎發,經過多次宮縮及屏氣用力仍不見胎頭繼續下降,應想到可能是持續性枕後位。

  (6)背部疼痛:產婦臨產後不久即感背部疼痛,隨子宮收縮而出現,隨產程進展而加劇。

  (7)產婦提前出現下屏:當活躍早期宮頸口僅張開3~5cm時產婦即有下屏感,這是由於胎頭在骨盆入口處壓迫直腸所致。

  (8)宮頸前唇常出現水腫:宮頸口擴張至8~9cm停滯,不易開全。

  (9)肛門墜脹:第二產程時產婦肛門墜脹嚴重。

  (10)持續性枕後位產程圖表現各種異常情況:據報道150例持續性枕後位的產程圖,除1例正常外,149例均有不同類型的異常;①胎頭被阻於骨盆入口,多表現為潛伏期延長或(和)活躍早期(宮頸擴張3~5cm時)宮頸擴張延緩或阻滯;②活躍晚期(宮頸擴張8~9cm時)宮頸擴張延緩或(和)阻滯,可表現為活躍期延長或減速期延長;③宮頸口開全後出現胎頭下降延緩或(和)阻滯,致使第二產程延長。

  (11)漏鬥形骨盆:易出現持續性枕後位凡漏鬥形骨盆(包括男型及猿型骨盆),在臨床早期若發現胎頭取枕後位銜接,應警惕持續性枕後位的可能性。

  結合臨床癥狀和體征,枕後位一般不難確診,必要時可以結合B超檢查,利用超聲影像瞭解胎頭顏面及枕部位置,可以明確診斷,及時處理,無須反復肛查和陰道檢查。


飲食保健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持續性枕後位是常見的頭位難產之一。常見原因為骨盆異常、胎兒大、胎頭俯屈不良和宮縮乏力。剖宮產和手術產較高,如未被及時發現可因宮縮乏力而造成滯產、產後出血、生殖道損傷、產褥感染、胎兒窘迫、顱內出血、圍生兒死亡等母嬰並發癥。陰道檢查可以確診。除存在明顯的頭盆不稱外,均可試產。產程中保持良好的產力,密切觀察宮口擴張和胎頭下降情況。經充分試產,如胎頭始終不能銜接,或胎頭雖然銜接,但未達2或阻滯於2水平,應剖宮產。枕後位胎頭達3或3以下時,可以陰道手術助產。

保健品查詢持續性枕後位難產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持續性枕後位難產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枕後位應爭取早期診斷,及時處理,產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產力是處理枕後位的關鍵,可推動胎頭旋轉及下降。改善產力,應根據產程的不同階段做相應的處理,潛伏期宮縮乏力,可使用強鎮痛劑哌替啶或地西泮,摒除明顯頭盆不稱以後,必要時可用縮宮素;活躍早期可行人工破膜,同樣在摒除頭盆不稱後,可靜脈點滴縮宮素,使達到有效宮縮,爭取胎頭下降,經陰道助產。事實上,有的持續性枕後位形成時,可能並無頭盆不稱,也無產力異常,而是因為胎頭俯屈不良,通過骨盆徑線增大而產生的阻力,因此及早以手旋轉胎頭至枕前位,胎頭俯屈,通過骨盆的徑線縮小,產程可順利進展。一旦胎頭能旋轉至前位均可由陰道分娩。若旋轉失敗,或未采用徒手旋轉,無法克服來自產道的阻力,宮頸口既不能開張,胎頭也不能下降,不得不以剖宮產結束分娩。凡經過充分試產,並做瞭相應處理,達不到陰道分娩條件,不可拖延產程,應及時采取剖宮產。如果宮頸口開全,胎頭向後轉45°,呈低直後位時,並下降到坐骨棘下3cm(S+3),具有陰道助產的條件。

  1、試產:凡是枕後位,隻要無明顯頭盆不稱(頭盆評分≥6分),均應試產。試產時應以產程圖及頭位分娩評分法作指導。產程圖可顯示產程是否異常,決定如何處理,評分法可幫助決定分娩方式。例如估計胎兒3000g,骨盆正常大小,頭盆評8分,枕後位評1分,產力正常評2分,總分即有11分,95%的病例可經陰道分娩,但其中大部分要助產;若枕後位胎頭能自然轉至枕前位或徒手旋轉至枕前位,胎位評分即可由1分增至3分,總分即可增加至13分,可以自然分娩。若胎兒體重較大(3500g左右)骨盆正常大小,頭盆評分則為7分,枕後位評1分,產力正常,總分隻有10分,則有60%的病例須行剖宮產,若能徒手旋轉至枕前位,可加2分為12分,多數可由陰道分娩,有時需助產。胎兒3500g以上,骨盆系臨界狹窄,骨盆評分為6分,即使產力正常可評2分,總分隻能達到9分,若進行徒手旋轉,能成功可達11分,仍可由陰道分娩,但旋轉成功的機會較小,特別在中骨盆-出口面頭盆評分為6分者。故入口面頭盆評分6分者可試產,而中骨盆-出口面為6分者,又系枕後位試產成功的機會不大,多須做剖宮產。所以我們常常遇到枕前位,胎兒體重4000g,總評分為5132=11分,可由陰道分娩;而枕後位,胎兒重3500g5212=10分未能由陰道分娩,除非在處理方面步步抓得很緊,人工破膜、縮宮素、徒手旋轉胎頭,才有希望由陰道分娩。

  對持續性枕後位的分娩過程,僅僅采取耐心等待是不恰當的,一般國外書籍雜志所介紹處理持續枕後位的原則采取耐心等待。Philips同Freman(1974)認為多數持續性枕後位可由陰道分娩,僅產程稍有延長而已,經產婦延長1h,初產婦延長2h,這種看法與傳統的持續枕後位定義有關,凡經過充分試產,胎頭仍持續枕後位不能入盆以剖宮產結束分娩者,過去均未診斷為持續性枕後位;如果僅僅把胎頭已達盆底的枕後位才列入持續性枕後位,當然由陰道分娩的機會較大,這種看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骨盆大小、胎兒大小、產力強弱三者的條件均相同,枕後位試產失敗的可能性比枕前位大得多。說明持續性枕後位本身即對分娩起瞭不良作用。如果不把這一部分枕後位因胎頭俯屈不良,使胎頭入盆的徑線增大,導致頭盆不稱而行剖宮者包括在持續性枕後位之內。那麼,對持續性枕後位將會對母兒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會認識不足,在試產過程中就會盲目地拖延產程,延誤處理,結果對母兒造成危害。

  2、分娩方式的選擇:

  (1)剖宮產:枕後位經過充分試產,胎頭始終不能銜接者,須行剖宮產;即使胎頭已銜接,但阻滯於2或者伴有中骨盆-出口面狹窄,徒手旋轉胎頭失敗者,仍以作剖宮產為妥。有人提出,持續性枕左後位比持續性枕右後位難產傾向大,剖宮產率亦高,這個問題尚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2)陰道助產:枕後位胎頭達生骨棘下3cm(S3)或坐骨棘下3cm(S3)以後,可出現2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胎頭呈低直後位,可以產鉗助產。上產鉗的方法同枕前位,但牽拉時應盡量將產柄適度向上向外提,協助胎頭俯屈,避免胎頭俯屈不良,使胎頭通過陰道出口的徑線增大,而造成軟產道的嚴重損傷。必須指出,低直後位不宜以胎頭吸引器助產,因骶直後位時胎頭常略帶仰伸,呈前囟先露,胎頭吸引器助產使負壓直接作用於前囟,可損傷顱內組織,造成新生兒顱內出血。第二種情況是胎頭持續於枕後位,若胎頭先露部達坐骨棘下2cm(S2)或坐骨棘下3cm(S3),目前均主張徒手旋轉胎頭至枕前位。術時先將胎頭略往上推,但上推的高度應不高於O°位,待胎頭轉正後,或個別情況也可將頭推至坐骨棘上1cm(S1),使胎頭以枕前位重新銜接,術者的手暫不放松,等一兩陣宮縮,胎頭明顯下降後再抽出術者之手,再數陣宮縮後可自然分娩,若下降至坐骨棘下3cm(S3)或坐骨棘下3cm(S3)以後不再進展,可再上產鉗。鉗柄方向應先持平,略向上牽引,然後再上提。千萬不可像過去書本上寫的那樣向下拉、再平拉,再向上。因為產鉗是一杠桿,交鎖處是支點產鉗柄向上提,產鉗葉抱著胎頭向後向下,使胎頭下降。同時產婦平臥取截石位時,可減少骨盆傾斜度,使恥骨聯合上旋8cm,有利胎頭娩出;骨盆後壁骶骨下端則為向上翹的弧形,要使胎頭適應這種向上彎曲的產道弧形,也需要將胎頭上提,假若照過去的手法產鉗上好後,向下拉或平拉都可被這上翹的骶骨末端阻擋,胎頭無法下降。也可用產鉗將胎頭自枕後位轉至枕直前位或枕斜前位再牽引。用產鉗旋轉胎頭,要求手術者有較熟練的使用產鉗技術,最好使用為旋轉胎頭而特制的Kjelland產鉗。如果沒有這種Kjlland產鉗,也可用一般產鉗旋轉胎頭。

  如枕後位胎頭已達盆底,又非前囟先露,先徒手旋轉,失敗後可用胎頭吸引器助產。將胎頭吸引器量於胎兒枕部,在吸引兒頭娩出過程中,邊旋轉邊牽引娩出兒頭,所旋轉的度數應遠遠超過需糾正的度數,枕後位應向前旋轉135°至直前位,但用胎頭吸引器旋轉時,吸引器在胎兒頭皮上滑動,將胎頭吸引器旋轉90°而實際胎頭隻轉瞭45°,所以希望胎頭轉135°,那麼胎頭吸引器就必須轉200°甚至360°,邊旋轉邊牽引,不必顧慮旋轉過度,當胎頭已轉至前位時術者會感覺牽引變得輕松,就隻牽引不必再旋轉。不論徒手旋轉胎頭或以產鉗、胎頭吸引器旋轉胎頭,均必須準確查清胎方位,枕右後位,胎頭矢狀縫在右斜徑上,前囟在1°~2°處,後囟在7°~8°處;枕左後位矢狀縫在左斜徑上,前囟指向10°~11°,後囟指向4°~5°處。枕右後位應做順時鐘方向旋轉,枕左後位應作反時針方向旋轉,否則將得到相反的結果。

  關於試用產鉗問題,國內外不少學者持不同看法,但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確實有試用產鉗的情況存在。在處理持續枕後位陰道分娩的過程中,不論產鉗助產或是胎頭吸引器助產,此時胎先露高位雖然已達坐骨棘下3cm(S3),但由於顱骨重疊,胎頭變形,胎頭最低部至胎頭最大平面(雙頂徑平面)可達4~5cm。因此,胎先露雖然已達坐骨棘下3cm(S3),雙頂還在坐骨棘水平以上1~2cm處,尚不能保證胎頭圍繞雙頂徑的最大面能通過骨盆的最窄面(中骨盆-出口面)。在助產術前陰道檢查時,瞭解胎頭雙頂徑所在高度,判斷雙頂徑是否能通過骨盆最窄面十分重要。假如陰道檢查時於坐骨棘稍上方捫及雙耳,則雙頂徑可能已達坐骨棘,但尚未通過,有宮縮時牽拉1~2次即感松動說明此時雙頂徑已過坐骨棘,胎頭很快娩出。如果檢查時感覺雙頂徑尚位於兩側坐骨棘以上l~2cm,或一頂已過坐骨棘。另一頂尚在棘上,胎頭以側屈勢(不均傾勢)過狹窄的中骨盆-出口平面,均提示中骨盆-出口平面可能有頭盆不稱,助產要十分慎重,不可用過強的力牽拉,將損及胎兒顱腦及母體軟產道。助產時一般胎頭雙頂徑均未過坐骨棘水平,必須試拉才能知道是否能通過,但須在適當的時間內,一兩陣子宮收縮,最多三陣子宮收縮,用適度的力量牽拉,若毫無進展即應放棄助產。

  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常常碰到這種現象,持續性枕後位胎頭未能轉成枕前位時,胎頭的實際高度偏高,這種產鉗隻能試作,不可強行牽拉,否則將損傷胎兒。

  助產前檢查千萬註意,不要被顱骨過度重疊(一頂骨翹在另一頂骨1cm以上者)及嚴重水腫(可達3~4cm)所造成胎頭已很低的假象所蒙蔽。有時扁平骨盆(骨盆淺)胎頭還未完全入盆,由於胎頭過度重疊及嚴重水腫,可造成胎頭已在陰道外口顯露的假象,這種情況絕不可以由陰道助產,因它不具備陰道助產最起碼的條件-胎頭銜接。

  (二)預後

  1、對產婦的影響:常發生繼發性宮縮乏力,引起產程延長,增加產後出血和宮內感染機會。手術助產率增高,手術助產容易發生軟產道損傷;同時由於胎頭長時間壓迫軟產道,可致腸脹氣和尿瀦留,甚至形成生殖道瘺;若產婦在較長時間內未進食,又未從靜脈補充營養及水分,還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

  2、對胎兒的影響:第2產程延長和手術助產可增加胎兒窘迫、胎兒頭皮水腫和血腫、顱內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使圍生兒病死率增加。

  母嬰的預後取決於處理是否正確和及時。如果產力的強度、骨盆和胎兒大小相同,枕後位試產失敗的可能性大於枕前位,剖產率高於枕前位;陰道分娩的產婦,產程普遍較枕前位長,陰道手術助產率高於枕前位;產後出血、產褥感染發生率高。處理不及時的產婦,因抬頭長時間壓迫,產道缺血,組織壞死,形成生殖道瘺。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顱內出血等圍生兒並發癥發生率增高,圍生兒死亡率增高。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持續性枕後位難產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體格檢查

  1、腹部檢查:母體腹部2/3被胎兒肢體占據,胎背偏母體的側後方,胎心音不論枕左後或枕右後均在母體右下腹聽得,但枕右後位時較響亮,因胎兒左側胸廓貼近母體前腹壁。下腹部恥骨聯合上觸及的不是胎兒圓而硬的顱頂骨,而是胎兒頦部,根據胎兒頦的位置決定枕左後或枕右後位,在母體腹部右下方觸及胎兒頦部為枕左後位,左下方觸及胎兒頦部為枕右後位。

  2、肛查:肛查盆腔後部空虛,胎頭矢狀縫位於骨盆斜徑或前後徑上,枕後位胎頭後囟位於骨盆後方,前囟位於骨盆前方,觸及前囟在骨盆右前方,後囟(枕部)在骨盆左後方則為枕左後位,反之為枕右後位。

  3、肛查與腹部檢查聯合應用:產程早期,宮頸口僅擴張3~5cm時,胎頭水腫尚不明顯時,可通過肛門指檢瞭解胎頭矢狀縫。凡矢狀縫在骨盆左斜徑上,恥骨聯合右上方捫及胎兒頦,則可疑診枕左後位;矢狀縫在骨盆右斜徑上,恥聯左上方捫及頦,則可疑診枕右後方。

  4、陰道檢查:是確診枕後位必要的手段。做一個合格的產科醫師,陰道檢查確定胎方位的準確率應達80%~90%。當產程進展異常,宮頸口擴張達到3cm或3cm以上,即可將兩指伸入子宮腔,確定胎頭方位,當宮頸口近開全或開全以後不久胎頭變形與胎頭水腫均不明顯時檢查,準確率可達90%。

  二、輔助檢查:,可以明確診斷,及時處理,無須反復肛查和陰道檢查。

  1、超聲顯像檢查:必要時可以結合B超檢查,利用超聲影像瞭解胎頭顏面及枕部位置,瞭解胎頭方位變化情況,準確率可達90%以上,及時進行處理,不需反復做陰道檢查。

  2、X線診斷:軸位片的胎頭乳突開口方向(指向枕骨)向後,側位片的胎兒脊柱在母體後方接近母體脊柱,均說明胎兒為枕後位。再根據前後片,胎兒脊柱在母體左側或右側,決定是枕左後位還是枕右後位。


鑑別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產程異常伴枕前位:陰道檢查雖然發現二者矢狀縫的方向一致,但枕前位的後囟在前方,而枕後位的後囟在後方。通過耳廓和耳屏也可加以區別。

  2、產程異常伴胎頭高直位:陰道檢查發現胎頭矢狀縫與骨盆入口前後徑一致,可以同時觸到前囟和後囟,囟門在同一水平線上。

  3、持續性枕橫位:是由於分娩時,胎頭以枕橫位銜接,在下降過程中,當胎頭雙頂徑達到或接近中骨盆平面時,絕大部分可完成內旋轉動作,轉成枕前位自然分娩。5%~10%直至分娩結束,胎頭枕部持續不能轉向前方,仍然位於母體骨盆的後方或側方。可以根據陰道檢查得到診斷:可行陰道檢查,根據胎兒耳廓及耳屏方向判定胎位,耳廓朝向骨盆側方,診斷為枕橫位。


並發症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持續性枕后位難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