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甲型病毒性肝炎介紹


原因

  (一)病因:

  1. 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糞-口(或肛-口),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簡稱甲肝病毒)而致病。

  2. 若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居住擁擠,人口稠密,環境衛生差的學校、工廠、農村、托幼機構或傢庭中,更容易發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局限性流行;一旦水源污染可引起暴發流行。

  3. 濫用藥物註射及同性戀群體中,甲肝病毒抗體水平和查出率很高。

  4. 有食用被甲型肝炎患者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史,特別是被污染的毛蚶、蛤蜊等半熟食品,或與患者有密切接觸史。

  (二)發病機制:

  人類感染甲肝病毒後,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暫的病毒血癥中,病毒又可繼續在血液白細胞中增殖,然後進入肝臟,在肝細胞內復制繁殖。於起病前1~2周,甲肝病毒由肝細胞的高爾基體然向毛細膽管,再通過膽管進人腸腔,從大便排出。在甲型肝炎潛伏末期和黃疽出現前數日是病毒排泄高峰。處在這個時期的患者,尤其是無癥狀的亞臨床感染者,是最危險的傳染源。


症狀

甲型病毒性肝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臨床特征:

  1.急性黃疸型

  (1)黃疸前期:感染者經30天左右的潛伏期,大多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倦怠無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惡心厭油、嘔吐及上腹不適等,持續數日至2周。少數患者無明顯癥狀。主要體征有肝區壓痛及叩擊痛。

  (2)黃疸期:大約在發病後1周,發熱消退,尿黃似濃茶,鞏膜、皮膚黃染,1~2周內黃疸達高峰。肝大,有壓痛及叩擊痛,部分患者有輕度脾大,一般持續2~6周。

  (3)恢復期:黃疸消退,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持續2周至4個月,少數有達6個月者。

  2.急性無黃疸型 一般較輕,病程較短,易忽略,僅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腹脹和肝區疼,部分患者無臨床癥狀(亞臨床型),可有肝大。

  3.急性淤膽型甲型肝炎

  (1)起病急,消化道癥狀不明顯,尿色深黃,鞏膜、皮膚明顯黃染,可有灰白便及皮膚瘙癢。

  (2)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血清轉肽酶、堿性磷酸酶、膽固醇等明顯升高,ALT中度升高,黃疸持續3周以上,少數達3個月以上,並除外其他肝外梗阻性黃疸者。

  4.重型甲型肝炎

  (1)急性重型起病急,發展快,病程在10天內,黃疸迅速加深,頻繁惡心嘔吐、高度腹脹、極度乏力、出血傾向,並迅速出現神經精神癥狀。主要體征有意識障礙、撲翼震顫,及肝濁音界縮小等。

  (2)血清總膽紅素171μmol/L以上,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活動度低於40%,膽堿酯酶活力、C3、血清膽固醇及膽固醇脂均明顯降低。

  (3)有患者黃疸癥狀不明顯但卻出現精神癥狀。病程在10天以上者為亞急性重型肝炎,臨床表現同急性重型。重型肝炎的主要並發癥有肝性腦病、腦水腫、出血、肝腎綜合征等。

  5.甲型病毒性肝炎起病急,發熱消退後,出現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厭油、黃疸、肝大等臨床表現。

  (二)診斷:

  假性病毒性肝炎可結合肝功能檢查、特異性免疫學檢測等手段進行診斷。

  1.肝功能檢查 血清總膽紅素在黃疸前期即開始升高,2周內達高峰,重型及淤膽型可達171μmol/L以上;血清ALT在潛伏期後期開始上升,AST亦可升高。重型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活動度進行性下降。

  2.特異性免疫學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抗-HAV IgM是確診急性甲型肝炎最可靠的方法,病後8周內保持高滴度,並持續至恢復早期。


飲食保健

甲型病毒性肝炎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甲型病毒性肝炎應該如何護理?

  暫無相關資料。


治療

甲型病毒性肝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控制傳染源 急性患者應按消化道隔離至病後3周。托幼機構的患者須隔離至肝功正常,病原學標志陰性。患者的糞便及排泄物應嚴格消毒,對生產經營食品人員應定期查體。

  2.切斷傳播途徑 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水源及糞便管理,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食半熟的水產品等。

  3.保護易感人群 丙種球蛋白制劑含有較高效價的抗-HAV,在接觸患者後7~14天內註射能有效地預防。甲型肝炎疫苗具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產生能防止及中止感染的中和抗體,反應輕,安全性好。史克與默克滅活疫苗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保健品查詢甲型病毒性肝炎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甲型病毒性肝炎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多數急性甲型肝炎一般無需特殊治療,經適當休息、合理的營養及藥物輔助治療,病程大多可以自限。主要措施如下:

  1.休息 無黃疸型肝炎,臨床無明顯癥狀者不強調臥床休息。黃疸型肝炎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直至黃疸基本消退,重型肝炎應絕對臥床休息。恢復期可適當活動,以利康復。

  2.適宜飲食 急性期患者應進清淡、低脂、富含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飲食。恢復期應給予充分的熱量及高蛋白飲食。重型肝炎並發肝性腦病時,應限制蛋白飲食,以減少腸道氨的產生,預防肝性腦病。

  3.藥物輔助治療

  (1)增加C、E、K等維生素及促進能量代謝的藥物三磷腺苷(ATP)、輔酶A等,同時可並用板藍根、肝炎靈、強力寧及清熱利濕的中藥方劑如茵陳蒿湯加減等。

  (2)黃疸較深者,可用茵梔黃註射液靜脈滴註。消化道癥狀重或有惡心嘔吐者,應適當補充液體。

  (3)重型肝炎應采取綜合措施,包括

  ①加強支持療法:適當補充新鮮血、新鮮血漿、凝血酶原復合物等;

  ②促進肝細胞修復與再生:可用促肝細胞生長素、胰高血糖素-胰島素(G-I)療法;

  ③肝性腦病的治療:減少腸道產氨及其吸收,可口服乳果糖。調整支/芳比例,可用支鏈氨基酸(六合氨基酸)等;

  ④腦水腫的治療:及時、足量、使用20%甘露醇,每次1~2g/kg,及50%葡萄糖註射液80ml,靜脈推註,次/6h,交替使用;

  ⑤預防及控制繼發感染:如有感染應及時選用強有力無肝腎毒性的抗生素,並須警惕二重感染;

  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⑦預防腎功不全:血容量不足時,應註意補充。

  4. 對於少數重型肝炎,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加強支持療法,阻斷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並發癥。

  (二)預後

  甲型肝炎預後良好,大多數患者在3個月內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最長不超過6個月,個別病程可達6個月以上。轉慢可能性小,尚未發現有慢性病毒攜帶者,重型病死率高。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甲型病毒性肝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1.HAV和HAV抗原檢測:取病前2周及病後10天內患者的糞便,采用免疫電鏡技術檢測HAV或HAV抗原顆粒,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糞便和血清中的HAV RNA。

  2.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用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抗-HAV IgM,其特異性高,在發病早期即明顯升高,可作為HAV近期感染的指標。抗-HAV IgG是保護性抗體,病後1月可檢出,3個月後達高峰,維持2~10年,抗-HAV IgG陽性是既往HAV感染及機體有免疫力的標志,可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3.肝超聲波檢查和心電圖顯示有異常改變。

  4.血液常規檢查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偶見異型淋巴細胞,一般不超過10%。

  5.尿常規檢查 黃疸前期後一階段尿膽原及尿膽紅素開始呈陽性反應,黃疸期尿膽紅素陽性,而尿膽原減少。

  6.肝功能檢查:

  (1)血清酶測定 黃疸前期早期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開始升高,血清膽紅素於黃疸前期末升高。血清ALT高峰在血清膽紅素達高峰之前,一般在黃疸消退後1至數周恢復正常。測定ALT有助於早期肝炎的診斷。

  (2)色素代謝功能測定 常用有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測定、尿三膽檢查。黃疸型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均升高。淤膽型者升高更顯著,同時伴有ALP及r谷氨酰轉肽酶(γ-GT)明顯升高。無黃疸型可選用腚青綠(ICG)滯留試驗或磺溴酞鈉滯留試驗,有助於診斷。

  (3)蛋白代謝功能試驗麝香草酚濁度試驗 血清透明質酸測定均有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多反映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指標。急性肝炎常常正常。

  (4)其他凝血酶原活動度≤40%對診斷重型肝炎有重要意義,≤50%顯示有發展為重型肝炎傾向。血清膽固醇降低表示病情危重,增高見於梗阻性黃疸。

  (5)特異血清學檢查檢測 抗-HAVIgM是確診甲型肝炎的重要指標,是診斷甲型肝炎最可靠靈敏的方法。若抗-HAVIgM陽性即可確診為現癥感染,若陰性可以排除。


鑑別

甲型病毒性肝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急性甲型肝炎可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鑒別,但鑒別難度不大;另外還需與中毒性及藥物性肝炎、EBV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相鑒別。

  1、甲型肝炎一般呈流行或暴發,以學齡前兒童及青壯年多見,起病急,常有發熱,病前有可疑不潔飲食史,而乙、丙型肝炎多為散發,以成人為主,多無發熱;甲型肝炎與戊型肝炎有時不易鑒別,戊型肝炎亦呈流行或暴發,亦有不潔飲食史,但發病年齡以15~3 9歲年齡組為多,且淤膽型的比例較高,而鑒別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病毒特異性免疫學檢測。

  2、與藥物性肝炎鑒別,主要根據病前有無誤食毒物或用藥史。

  3、EBV感染 發熱時間較長,常有咽峽炎、淋巴結腫大、異型淋巴細胞增多、噬異凝集試驗陽性、抗-HAV IgM陽性等。在鑒別診斷時,還應考慮到全身感染性疾病如傷寒、敗血癥等出現的肝大、黃疸、肝功異常。

  4、妊娠急性脂肪肝 該病見於初產婦,於妊娠後期發病,有深度黃疸,急性腹痛,出血傾向,肝腎綜合征及昏迷等臨床表現,尿膽紅素陰性,超聲波呈典型脂肪肝波形。


並發症

甲型病毒性肝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引急性肝炎的並發癥較少,其中比較常見的膽囊炎,偶見心包炎、結節性多動脈炎。

  1、膽囊炎

  是細菌性感染或化學性刺激(膽汁成分改變)引起的膽囊炎性病變,為膽囊的常見病。常伴發熱、惡心嘔吐,但寒戰少見,黃疸輕。

  2、 心包炎

  患者可有發熱、盜汗、咳嗽、咽痛、嘔吐、腹瀉、胸痛、呼吸困難、紫紺、面色蒼白、腹水、肝腫大、甚至休克等癥。

  3、 結節性多動脈炎

  是一種累及中、小動脈全層的炎癥和壞死性血管炎,隨受累動脈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多樣。患者常有不規則發熱,體重減輕、乏力、多汗、關節痛和肌肉疼痛等癥狀。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甲型病毒性肝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