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腎疳介紹

  腎疳是五臟疳之一。出《小兒藥證直訣》。又名骨疳、急疳。


原因

     多因先天不足,稟賦虛弱,患有解顱、鶴膝、五遲等病;復因嗜食甘肥,不知節制,以致臟腑伏熱,津液耗傷,日久腎陰枯涸而成。治宜滋腎補脾,用六味地黃丸加味。


症狀

腎疳早期癥狀有哪些?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癥見“上熱下冷,寒熱時作,齒龂生瘡,耳焦腦熱;手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瘡,脫肛不收,夜啼饒哭,漸成困重,甚則高骨乃敗。”

  解顱、鶴膝、齒行遲,骨瘦如柴、面黑黧,齒齦出血、口臭氣,足冷、腹痛瀉、哭啼。


飲食保健

腎疳吃什麼好?  

護理

腎疳應該如何護理?

   腎屬水,色黑主骨,患此疳者,初必有解顱鶴膝齒遲行遲腎氣不足等證,更因甘肥失節,久則漸成腎疳,故見面色黧黑,齒齦出血,口中氣臭,足冷如冰,腹痛泄瀉,啼哭不已之證,先用金蟾丸治其疳,繼以九味地黃丸調補之,若稟賦不足者,調元散主之。


治療

腎疳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保健品查詢腎疳中醫治療方法

  金蟾丸

  幹蝦蟆(五個),胡黃連、黃連(各三錢),鶴虱(二錢),肉豆蔻(煨),苦楝根,白皮,雷丸,蘆薈(生),蕪荑(各三錢)上為末,面糊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十五丸,米湯化下。

  九味地黃丸

  熟地,茱萸肉(各五錢),赤茯苓,澤瀉,牡丹皮,山藥(炒),當歸,川楝子,使君子,肉(各三錢)上為細末,煉白蜜為丸,如芡實大,用滾白水研化,食前服。

  調元散

  人參,茯苓,白術(土炒),山藥(炒),川芎,當歸,熟地,黃茯,神黃(炙),甘草(炙),白芍(炒),引用薑、棗,水煎服。【方歌】調元散治稟賦弱,參苓白術幹山藥,芎歸熟地共茯神,黃甘草同白芍。

中藥材查詢腎疳西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腎疳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腎疳應該做哪些檢查? 暫無相關資料

鑑別

腎疳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並發症

腎疳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腎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