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藥疹介紹

  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藥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


原因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藥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多為磺胺類,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鈉,巴比妥等。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藥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症狀

藥疹早期癥狀有哪些?

  紫癜型藥疹 由Ⅱ或Ⅲ型變態反應引起。

  1.引發藥物 多為磺胺類,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鈉,巴比妥等。

  2.臨床表現 輕者雙小腿出現瘀點或瘀斑,散在或密集,重者四肢、軀幹均可累及,甚至伴有粘膜出血,貧血等。Ⅲ型反應引起者為血管炎的表現,皮損形態可自風團、丘疹、結節,水皰至壞死潰瘍等多種成分,但均有可觸及紫癜性損害出現。重者可有腎、消化道、神經系統受累,並伴有發熱、關節痛等全身癥狀。


飲食保健

藥疹吃什麼好?

  一、藥疹吃哪些對身體好?

  1、多飲茶水或清淡飲料。。

  2、瘙癢宜吃莧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帶、紫菜、雞血、蛇肉、穿山甲。

  3、感染宜吃薺菜、螺螄、針魚、泥鰍、鰣魚、金針菜、油菜、芋艿、綠豆、赤豆、馬蘭頭。

  二、藥疹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溫熱辛燥的食物,如辣椒、桂皮生、薑、羊肉等。

  (2)忌肥膩、油煎、黴變、醃制食物。

  (3)忌公雞、鵝等發物。

  (4)瘙癢嚴重時忌海鮮及刺激、致敏食物。

  (5)潰瘍、出血忌溫熱性食物:羊肉、韭菜、薑、胡椒、桂皮等。


護理

藥疹應該如何護理?

  常見藥疹巧應對

  (1)固定性藥疹,停藥後一周可消失,愈後留有色素沉著,1~2個月後消失。

  (2)麻疹、猩紅熱樣藥疹,停藥後2~10天後可逐漸消退。

  (3)剝脫性皮炎型藥疹,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治療

藥疹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藥疹為醫源性疾病,因此,必須註意:

  1.用藥前應詢問病人有何種過敏史,避免使用已知過敏或結構相似的藥物。

  2.用藥應有的放矢,盡量選用致敏性較低的藥物。治療中應註意藥疹的早期癥狀,如突然出現瘙癢、紅斑、發熱等反應,應立即停止可疑藥物,密切觀察並爭取確定致敏藥物。

  3.應用青黴素、血清、普魯卡因等藥物時應按規定方法作皮膚試驗,陽性者不可用該藥治療。作皮試前,應備有急救藥物,以應急需。目前國傢規定皮試液濃度為青黴素500u/ml,鏈黴素5mg/m1,普魯卡因0.25%,破傷風抗毒素1 :10,用量均為0.1m1。

  4,已確診為藥疹者,應將致敏藥物記入病歷並囑病人牢記,每次看病時應告訴醫生勿用該藥。

保健品查詢藥疹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藥疹西醫治療方法

  (一)病因治療 盡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藥物,並終身禁用。鼓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藥物自體內的排出。對由重金屬如砒、金等引起的藥疹,要給與絡合劑,如二巰基丙醇(BAL)等使之與重金屬離子絡合後從尿中排出。

  (二)對癥及支持療法 對重型藥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盡早收入院治療。

  1.抗休克與供氧 對伴發過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爭,立即皮下或肌內註射1:1000腎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喉頭水腫已堵塞呼吸道時,可考慮氣管切開。

  2.激素 對Steveus-Johson綜合征、TEN、重癥剝脫性皮炎型藥疹者,及早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為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用量應足以控制臨床癥狀為準。癥狀控制後應盡快減量至停藥。 

  3.抗組胺藥 選H1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註,每日3次等,對皮肢瘙癢與水腫的緩解有一定效果。

  4.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註意膠體或蛋白質的輸入量,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5.預防及治療感染。

  6.粘膜損害的處理 可用3%硼酸水清洗結膜,皮質類固醇眼藥滴眼每3h一次。

  7.皮膚損害的局部治療 選用無刺激、具保護性並有一定收斂作用的藥物,根據損害的特點進行治療。

  (三)對輕型藥疹的治療 一般於停藥後2~7天皮損即可消退。若全身癥狀明顯時,可口服相當於強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後即可停藥或減量。有繼發感染時給與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局部可用單純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止癢消炎,有糜爛滲液時可用濕敷。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藥疹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藥疹應該做哪些檢查?

  常規檢查:

  1.血常規。

  2.尿常規。

  3.生化全項。


鑑別

藥疹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和不同類型的藥疹鑒別:
 
  (一)固定型藥疹是最常見的一型。常由磺胺制劑、解熱止痛劑或巴比妥類等藥引起。皮疹為類圓形或橢圓形的水腫性紫紅色斑,直徑約1~2或3~4cm。常為一個,偶可數個,邊界清楚,重者其上發生大皰。停藥後約1周餘紅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著斑,經久不退。如再服該藥,常於數分鐘或數小時後,在原藥疹處發癢,繼即出現同樣皮疹,並向周圍擴大,以致中央色深,邊緣潮紅。也可發生水皰。復發時他處也可出現新的皮疹。隨著復發次數增加,皮疹數目也可增加。損害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但較多見於口唇、口周、龜頭、肛門等皮膚粘膜交界處,手足背及軀幹也常發生,可單發或鳳時累及數外。發生於皺襞粘膜處易糜爛,產生痛感。一般經7~10日可消退,若已潰爛則愈合較慢。重者可伴發熱。

  (二)蕁麻疹型藥疹較常見。多由青黴素、血清制品(如破傷風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楊酸鹽類等引起。癥狀與急性蕁麻疹相似,可同時伴有血清病樣癥狀,如發熱、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血管性水腫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藥物排泄十分緩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斷接觸微量致敏原(如醫務人員對青黴素過敏,制藥廠工人對某些藥物過敏),可表現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樣或猩紅熱樣藥疹 較常見。多由解熱止痛類、巴比妥類、青黴素、鏈黴素及磺胺類等藥物引起。發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麻疹樣藥疹為散在或密集、紅色、帽針頭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對稱分佈,可泛發全身,以軀幹為多,類似麻疹,嚴重者可伴發小出血點。猩紅熱樣藥疹初起為小片紅斑,從面、頸、上肢、軀幹向下發展,於2~3日內可遍佈全身,並相互融合。達到高潮時,全身遍佈紅斑,面部四肢腫脹,酷似猩紅熱的皮疹,尤以皺褶部位及四肢屈側更為明顯。本型藥疹患者的皮疹雖鮮明,但全身癥狀較麻疹及猩紅熱輕微,無麻疹或猩紅熱的其它癥狀。白細胞數可升高,少數患者肝功能可有一過性異常。停藥後1一2周病情好轉,體溫逐漸下降,皮疹顏色變淡,繼以糠狀或大片脫屑。病程一般較短,但若未及時發現病因及停藥,則可向重型藥疹發展。

  (四)濕疹型藥疹大都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軟膏引起接觸性皮炎,使皮膚敏感性增高。以後再服用同樣的或化學結構式相似的藥物,又可引發此型藥疹。其形態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皰疹,常融合成片,泛發全身,可有糜爛滲液,但少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停藥後逐漸好轉,以青黴素、鏈黴素、磺胺類,汞劑及奎寧等引起者較多。

  (五)多形紅斑型藥疹常由磺胺類、巴比妥類及解熱止痛藥等引起。臨床表現與多形紅斑相似,皮損為豌豆至蠶豆大小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丘疹,中心呈紫紅色,或有水皰,境界清楚。多對稱分佈於四肢伸側、軀幹、口腔及口唇,有痛癢感。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肛門、外生殖器及全身泛發大皰及糜爛,疼痛劇烈,可伴高熱、肝腎功能障礙及肺炎等,病情險惡,稱為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

  (六)光感性藥疹多由於服用冬眠靈、磺胺、異丙嗪(非那根)、四環素、灰黃黴素、氫氯噻嗪(雙氫氯噻嗪)、補骨脂及甲氧補骨脂素等藥後,再經日光或紫外線照射而引起。可分為兩類:①光毒性紅斑(phototoxie erythema):皮疹與曬斑相似,多發生於曝光後7~8小時,局限於曝光部位,任何人均可發生;②光變應性發疹(ph0to al-lergic eruption):僅少數人發生,需經一定的潛伏期。皮損多呈濕疹樣,可見於曝光部位及遮蓋部。此外,少數患者可發生蕁麻疹或苔蘚樣疹。停藥後仍持續1~2周或更久方能消退。

  (七)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是嚴重的藥疹,常由磺胺類、解熱止痛劑(水楊酸類、保泰松、氨基比林等)、抗生素、巴比妥類等引起。起病急驟,全身中毒癥狀較重,有高熱、疲乏、咽痛、嘔吐、腹瀉等癥狀。皮損為彌漫性紫紅色或暗紅色斑片,常起始於腋和腹股溝,迅速波及全身,觸痛顯著。旋即於紅斑處起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皰,稍一搓拉即成糜爛面,或形成大面積的表皮壞死松解,尼氏征陽性。壞死表皮呈灰紅色覆於糜爛面上,留下疼痛的剝露面,像淺表的二度燙傷。口腔、頰粘膜、眼結膜、呼吸道、胃腸道粘膜也可糜爛、潰瘍。部分病例開始時似多形紅斑或固定型藥疹,很快即泛發全身,須即刻停藥及搶救。嚴重者常因繼發感染、肝腎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或內臟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質血癥等而死亡。

  (八)剝脫性皮炎型藥疹為嚴重型藥疹。多由巴比妥類、磺胺、苯妥英鈉、保泰松、對氨水楊酸鈉、青黴素、鏈黴素等藥引起。多數病例是長期用藥後發生。首次發病者潛伏期約20天左右。有的病例是在已發藥疹的基礎上,繼續用藥所致。起病急,常伴高熱,寒戰。皮損初呈麻疹樣或猩紅熱樣,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加劇,融合成全身彌漫性紅腫,尤以面部及手足為重,可有糜爛、丘皰疹或小皰,破裂後滲液結痂。至2周左右,全身皮膚脫屑呈鱗片狀或落葉狀,手足部則呈手套或襪套狀剝脫。以後頭發、指(趾)甲可脫落(病愈可再生)。口唇和口腔粘膜潮紅、腫脹或發生水皰和糜爛,影響進食。眼結膜充血、水腫、畏光、分泌物增多,重時可發生角膜潰瘍。全身淺表淋巴結常腫大,可伴有支氣管肺炎、中毒性肝炎、白細胞數顯著增高或降低,甚至粒細胞缺乏。如未及時停用致敏藥物,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皮膚剝脫可持續2~3月或更久,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繼發感染而死亡。

  (九)痤瘡樣藥疹(acniform eruption)多由於長期服用碘劑、溴劑、皮質類固醇制劑、避孕藥及異煙肼等引起。潛伏期較長,表現為痤瘡樣皮疹,多見於面部及胸背部,發展緩慢,一般無全身癥狀。長期用溴劑者可發展成為肉芽腫損害。


並發症

藥疹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會出現繼發感染。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藥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