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帶狀皰疹介紹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HZ)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其特征為簇集性水皰沿身體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佈,伴有顯著的神經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愈後極少復發。帶狀皰疹患者一般可獲得對該病毒的終生免疫。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病毒通過呼吸道粘膜進入人體,經過血行傳播,在皮膚上出現水痘,但大多數人感染後不出現水痘,是為隱性感染,成為帶病毒者。此種病毒為嗜神經性,在侵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後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後根的神經節中,並潛伏在該處,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患感冒、發熱、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惡性腫瘤時,病毒又被激發,致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同時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著周圍神經纖維再移動到皮膚發生皰疹。在少數情況下,皰疹病毒可散佈到脊髓前角細胞及內臟神經纖維,引起運動性神經麻痹,如眼、面神經麻痹以及胃腸道和泌尿道的癥狀。

  VZV屬皰疹病毒,為嗜神經病毒。完整的VZV呈球形,直徑約150~200nm,核酸為雙鏈DNA,由正20面體的核衣殼組成,外層由疏松的脂蛋白形成包膜,散佈有病毒編碼的糖蛋白,病毒顆粒僅外殼具有傳染性。水痘和帶狀皰疹在臨床上是兩個不同的疾病但是由同病毒引起。VZV原發感染後大約有70%的兒童在臨床上表現為水痘,約30%的人為隱性感染,二者均為帶病毒者。

  (二)發病機制

  VZV從皮膚黏膜進入神經纖維,侵入敏感的神經節,形成潛伏感染,對機體不造成傷害,但一旦VZV獲得再活化的條件則又感染致病,對於VZV再活化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許多因素與帶狀皰疹的發生有關,如過度疲勞、精神創傷、霍奇金病及其他惡性腫瘤、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和皮質類固醇激素、放療、大手術、重金屬中毒等誘因的刺激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到最低水平,VZV不能被控制,即在神經節內增殖擴散,導致神經壞死和炎癥加重,臨床上出現嚴重神經痛,VZV逆向傳至敏感的神經,引起嚴重的神經炎,並向皮膚敏感的神經末梢擴延,在該處形成簇狀皰疹。皮疹出現的第一天皮膚神經纖維發生退行性變,表明敏感的神經節內的感染侵犯到皮膚,神經節的感染可以擴展至鄰近部位,沿神經後根擴散至腦膜,導致軟腦膜炎和節段性脊髓炎及前角運動神經感染,引起運動神經麻痹等伴發癥。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免疫對VZV的應答反應也隨之減弱,老年人對VZV的細胞介導免疫反應表現為選擇性並漸降低,因此老年人帶狀皰疹的發病率、嚴重程度及並發癥都較高。本病愈後可以獲得終生免疫,罕見復發。


症狀

帶狀皰疹早期癥狀有哪些?

  根據單側沿外周神經分佈的成簇水皰性損害伴有神經痛,診斷不難。本病應與單純皰疹區別,後者常分佈於皮膚粘膜交界處,與外周圍神經的分佈無關,易復發,痛不明顯。在帶狀皰疹前驅期及無疹性帶狀皰疹,有時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或急腹癥等,應予註意。

  本病的病原屬脫氧核糖核酸皰疹病毒,與水痘病毒一致,又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皮膚的病變主要在表皮,水皰位於表皮的深層,在皰內及邊緣處可見明顯腫脹的氣球狀表皮細胞。在變性的細胞核中可見嗜酸性核內包含體。與皮疹相應的神經節內也有病變,表現為脊髓後柱節段性脊髓灰白質炎,神經節和神經後根有劇烈炎癥反應。真皮內的感覺神經纖維在皮疹出現後不久也出現明顯變性。

  常先有輕度的前驅癥狀,如發熱、乏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結腫痛以及患處皮膚灼熱、感覺過敏或神經痛等。

  典型的皮損為在炎癥基礎上出現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黃豆大丘疹,丘疹繼而變為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圍以紅暈。皮損沿外周神經分佈,排列成帶狀,很有特征性,有診斷價值。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若無繼發感染。數日後水皰幹涸結痂,愈後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一般不留疤痕。由於機體免疫狀態的不同,表現常不典型,而有不同名稱。對有神經痛而無皮疹者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展為水皰的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展為水皰的稱頓挫性;發生大皰的為大皰性;出血的為出血性;壞死明顯的為壞疽性;皮損因病毒血源播散的稱泛發性;累及內臟如肺、肝或腦部時稱帶狀皰疹肺炎、肝炎或腦炎。極少數可累及兩個以上神經節產生雙側性或同側有數支不同神經分佈的損害。

  神經痛為本病的特征之一,具診斷價值,常出現在發疹前或出疹時,並可逐漸加居。兒童患者痛較輕或不痛,老年患者則常明顯,呈陣發性加劇,難以忍受,且在皮損消退後可持續數月或更久。

  帶狀皰疹病毒最易侵犯肋間神經。脊神經中除胸部神經單獨形成肋間神經支配胸、腹部皮膚外,其他的脊神經多與相鄰的幾個脊神經互相聯合後形成頸、臂腰、骶髂神經叢,再從各神經叢分出許多周圍神經,分別分佈到頸、上、下肢和會陰部皮膚。因此,胸部神經發病後常能由肋間神經明確地反映出病變的節段。而頸部、腰骶部神經發病後,僅能從皮損瞭解到脊神經病變的區域。

  顱神經有其特定的分佈區域,較常受累的為三叉神經和面、聽神經。三叉神經中以眼支最常累及,多見於老年人,常伴劇痛,皮損分佈於一側額面部,如鼻尖部出現皮疹則易合並眼炎,嚴重的可導致失明。因此,眼支病變時應特別註意檢查角膜,以便及早采取相應措施。在上頜支受累時,於懸雍垂和扁桃體出現水皰,下頜支受累時,則在舌前、頰粘膜等處出現水皰。面、聽神經受病毒侵犯後,外耳道或鼓膜出現水皰並可有耳鳴、耳聾、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以及患側面癱、舌前2/3處味覺消失等癥狀,又稱為耳帶狀皰疹,由此組成的面癱、耳痛和外耳道皰疹三聯癥又稱Ramsey-Hunt綜合征。

  顱神經或頸神經節被病毒侵犯後如向上蔓延,可產生帶狀皰疹性腦膜腦炎,引起頭痛、嘔吐、驚厥等癥狀,應予警惕。

  此外,病毒由脊髓後根神經節侵及植物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後,可產生相應系統的癥狀,如胃腸炎、膀胱炎、腹膜炎、胸膜炎等表現。

  本病病程一般約2~3周。泛發或復發者常提示有免疫功能缺陷,應註意潛在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在典型皮疹出現前,局部常有輕度瘙癢、刺痛、灼熱感,皮膚感覺異常或顯著的神經痛,個別有發熱、全身不適等全身癥狀。一般在前驅癥狀出現2~5天後局部先出現大小不一的紅斑,在紅斑上出現簇集性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皰、丘皰疹。皰壁緊張,內容清亮透明,皰周繞以紅暈,皰間不相融合,水皰可破潰糜爛,數日後幹燥結痂,痂皮脫落留有色沉斑,若不感染一般不留瘢痕。數群集簇水皰沿單側周圍神經支配的皮膚呈帶狀分佈,損害輕的有2~3群,重者可達10餘群,各群相鄰近的可融合成大片。皮疹一般不超過正中線,極少超過對側者為橫過對側神經的小分支受侵所致。多數患者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疼痛。

  本病多侵犯肋間神經、頸叢神經、三叉神經、腰骶神經等。三叉神經受累以第一支眼神經最為多見,約占半數以上,常合並眼部癥狀,上頜支受累可致咽部、腭垂、扁桃體發疹;下頜支受累則舌前部、頰黏膜及口底部發疹。還可累及第Ⅲ、Ⅳ腦神經,引起腦幹等中樞神經受累,表現為頭痛、嘔吐、驚厥等癥狀。若累及前角運動神經元,可致肌無力或相應部位的皮膚感覺麻痹,可持續數周至數月,但病愈後可恢復。若累及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可引起胃腸道及泌尿道癥狀,表現腹痛、尿頻或排尿困難。

  顯著神經痛是本病的特征癥狀,一般常在皮疹出現以前或與皮疹同時出現,年齡愈大疼痛愈劇烈。大多數老年患者由於神經節炎癥後引起的纖維化常遺留頑固的神經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嚴重者可遺留長時間的神經麻痹。

  本病病程,兒童及年輕人約2~3周,老年人約3~4周,愈後極少復發。嚴重病例,特別皮疹泛發者往往提示免疫功能缺陷及潛在的惡性腫瘤,應及早檢查發現。

  由於機體免疫功能和受侵神經的不同,本病在臨床上有以下特殊型表現。

  1.不全型帶狀皰疹(頓挫型) 局部不出現皮疹或隻出現紅斑或丘疹,無典型水皰,很快自行消退。

  2.大皰型帶狀皰疹 可出現直徑大於0.5cm的大皰,如櫻桃大小。

  3.出血型帶狀皰疹 水皰內容為血性或形成血痂。

  4.壞疽型帶狀皰疹 皮疹中心可壞死,結黑褐色痂皮,不易剝離,愈合可遺留瘢痕,多見老年人及營養不良的患者。

  5.泛發型(播散型)帶狀皰疹 病情嚴重,有死亡報告。本型少見。局部發疹至播散全身時間約1~10天,水皰簇集,有融合傾向,可累及肺、腦等器官,常伴高熱、頭痛等中樞神經受累癥狀,多見衰弱的老年人及惡性淋巴瘤患者。

  6.眼部帶狀皰疹(三叉神經眼支) 多見於老年人,疼痛劇烈,可累及眼角膜、結膜、虹膜睫狀體、鞏膜等發炎,如帶狀皰疹性角膜炎 帶狀皰疹病毒性鞏膜炎 帶狀皰疹性葡萄膜炎甚至全眼球炎,以致失明。上行感染可引起腦膜炎,而致死亡。

  7.耳帶狀皰疹(Ramsay hunt綜合征) 即面癱、耳聾、外耳道皰疹三聯征。VZV侵犯膝狀神經節後根,引起面神經、聽神經受累所致。表現為單側面癱、外耳道皰疹、鼓膜皰疹伴患側耳痛、耳鳴、耳聾、乳突壓痛,舌前1/3味覺障礙,常伴有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等癥狀。

  8.內臟帶狀皰疹 少見。VZV侵犯脊神經後根神經節引起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支配區發疹,出現胃腸道及泌尿道癥狀,可發生節段性胃腸炎、膀胱炎;若侵犯胸腹膜,引起胸、腹膜炎癥或積液。

  1.典型病例根據單側性發疹,多數水皰簇集成群、沿周圍神經分佈、而排列成帶狀及伴有神經痛等特點,診斷多不困難,但對無水皰、無神經痛及其他特殊類型,應按具體情況作綜合分析才能明確診斷。

  在皰疹未出現前表現為頓挫性帶狀皰疹時,神經痛常易與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相混淆,如心肌梗死、膽囊炎、闌尾炎、腎絞痛、椎間盤突出、青光眼等。有時局部淋巴結腫大和皮膚感覺異常等早期表現,可為診斷提供線索。一旦皮疹出現,則診斷顯而易見。

  2.中醫病機及證治

  帶狀皰疹相當於中醫的“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白話解》纏腰水丹記載:“此癥俗名蛇串瘡,有幹濕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幹者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幹者多痛”。又如《外科啟玄》蜘蛛瘡記載:“此瘡生於皮膚間與水窠相似,淡紅且痛,5、7個成堆,亦能散開”。亦有人稱之為“纏腰龍”者。

  中醫病機:本病多因素志不遂,肝鬱氣滯,鬱久化熱,或因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熱搏結,兼感毒邪而發病。

  辨證分型:

  肝膽實熱型:局部皮損鮮紅,水腫,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幹,口渴,煩躁易怒,食欲不佳,大便幹或不爽,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

  脾濕肺熱型:局部皮損顏色較淡,水皰多,皰壁松弛,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後腹脹,大便粘而不爽,小便色黃,女性白帶增多,舌質淡紅體胖,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氣滯血瘀型:皮疹消退後局部仍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飲食保健

帶狀皰疹吃什麼好?

  帶狀皰疹的食療方(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1、當歸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鮮果30克,當歸6克,米酒30克。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氣,養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劑,可連用數日。

  【2、茉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紅糖適量。

  制法: 茉莉花與紅糖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氣活血,解鬱止痛。

  用法: 代茶頻飲。

  【3、當歸陳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當歸9克,陳皮9克,雞蛋1個。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適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氣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飲湯,每日1劑,連用7日。

  【4、 竹茹桑葉茶】

  配方: 竹茹5克,桑葉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適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熱除煩,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頻飲,每日1劑。

  【5、馬齒莧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馬齒莧30克。

  制法: 先將薏米和馬齒莧加水煮熟,再加紅糖調味。

  功效: 清熱解毒,健脾化濕。

  用法: 每日1劑,連用7日。

  【6、枸杞葉粥】

  配方: 枸杞葉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把枸杞葉摘洗幹凈,再與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功效: 清熱瀉肝。

  用法: 隨量作早晚餐食用。

  【7、柴胡青葉粥】

  配方: 大青葉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制法: 先把大青葉、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約1000毫升時,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入白糖調味。

  功效: 清瀉肝火。 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1劑,可連服數日。

  帶狀皰疹不宜吃什麼

  1、忌食辛辣溫熱食物

  酒、煙、生薑、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溫熱之品,食後易助火生熱。中醫認為,本病為濕熱火毒蘊結肌膚所生,故該病患者應忌食上述辛辣致熱食品。

  2、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肥肉、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膩、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濕熱毒邪內蘊不達,病情纏綿不愈。

  3、慎食酸澀收斂之品

  酸澀收斂之品有豌豆、芡實、石榴、芋頭、菠菜等。中醫認為,本病多屬情志不暢,肝氣鬱結,久鬱化火,復感毒邪而致,故治療應以行氣活血祛瘀為主。而上述酸澀收斂之品,易使氣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劇


護理

帶狀皰疹應該如何護理?

  帶狀皰疹傳染嗎 

  帶狀皰疹有一定傳染性,患者水皰皰液內存在大量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皮膚,能使未患過水痘的小兒傳染上水痘,也可以使免疫力低下未患過水痘的成年人(尤其是青年人)發生“成人水痘”,還可以使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病人感染上水痘,但不會直接傳染上帶狀皰疹。


治療

帶狀皰疹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①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應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或參加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歷禦疾病的能力。

  ②預防感染。感染是誘發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應預防各種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節,寒暖交替,要適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癥應積極給予治療。

  ③防止外傷。外傷易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容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因此老年患者應註意避免發生外傷。

  ④避免接觸毒性物質。盡呈避免接觸化學品及毒性藥物,以防傷害皮膚,影響身體健康,降低機體抵抗力。

  ⑤增進營養。老年人應註意飲食的營養,多食豆制品,魚、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質的寶物及新鮮的瓜果蔬菜,使體格健壯,預防發生與本病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疾病。

保健品查詢帶狀皰疹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

  中醫學認為本病因情志內傷,肝經氣鬱生火以致肝膽火盛;或因脾濕鬱久,濕熱內蘊,外感毒邪而發病。

  (1)熱盛證證見皮膚潮紅,皰壁緊張,疼痛劇烈,伴有口苦咽幹,煩躁易怒,小便黃,大便幹,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治宜清瀉肝膽實火法,方選龍膽瀉肝湯化裁。亦可服用成藥龍膽瀉肝丸。

  (2)濕盛證證見皮膚淡紅,皰壁松弛,疼痛較輕,納差或腹脹,大便溏,舌質淡,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治宜健脾除濕法。方選除濕胃苓湯化裁。

  若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者,屬氣滯血瘀,治宜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法,方選柴胡疏肝飲化裁。

  外用中藥可根據病情選用清熱解毒消腫或祛濕收幹之藥水煎外敷,另外水皰未破者可用金黃散,水皰已破者可用四黃膏外塗。

  此外,中醫針刺療法有明顯的消炎止痛作用,對後遺神經痛亦有療效。

中藥材查詢帶狀皰疹西醫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傢庭治療方法

  保持感染區域幹凈,幹燥並且盡量暴露於空氣(不用衣物覆蓋)。不要搔癢或弄破水皰。因疼痛而無法入睡,試著用一條整潔幹凈的彈力繃帶捆綁該區域。

  在開頭的3或4天每隔幾小時試用冰塊冷敷10分鐘左右。接著在醋酸鋁裡面浸泡冷濕敷藥,醋酸鋁是一種非處方類藥物,有收斂劑溶液,也有粉末或者片劑。

  減輕神經方面的影響:粉碎兩片阿司匹林,把它混合於兩大湯匙的消毒酒精裡面,接著把這種糊狀物每天三次塗抹於水皰表面。

  緩解瘙癢:78%的爐甘石洗劑,20%的消毒酒精,1%的苯酚和1%的薄荷醇混合。連續地塗抹這種混合物直到水皰結痂。

  其他治療瘙癢的方法包括經常服用維生素E,或者應用膠態燕麥片洗熱水浴來減輕疼痛。

  帶狀皰疹的處方

  1.註意休息,認真服藥、擦藥

  2.如發現有眼部、面部或肢體活動不利等要及時再次就診。如有胃腸道或胸部的不適也應及時就診。

  3.服用止痛藥物後2小時內應臥床,以免因頭昏而發生意外。

  4.未生過水痘的小兒可能會受到傳染,因而要註意隔離患者,以免波及小兒。

  西醫學對帶狀皰疹的治療原則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繼發感染。抗病毒藥有阿糖腺苷、無環鳥苷及幹擾素等。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林、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局部患處可用2%龍膽紫溶液或復方地榆氧化鋅油(生地榆10g,紫草5g,冰片2g,氧化鋅油加到100g)外塗。若有繼發感染,可用新黴素軟膏外搽。連累到眼部的,可用皰疹凈眼膏。必要時,可註射轉移因子或丙種球蛋白。此外,應查出誘發帶狀疤疹的疾病進行治療。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帶狀皰疹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帶狀皰疹應該做哪些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 進行局部體格檢查,一般不難診斷。

  與水痘患者的血象一樣,帶狀皰疹患者粒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分類比例正常。

  組織病理主要變化見於神經及皮膚。與單純皰疹一樣以細胞變性為主。本病的神經損害系在一個或數個鄰接的背根神經或腦神經節中由嚴重的炎癥性浸潤開始,擴展至相應的感覺性的脊神經或腦神經,炎癥導致受犯神經節內神經細胞的破壞。本病中受累神經節用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檢查或用猴腎細胞培養以證明含有核內嗜伊紅包涵體。變性的改變可從受累的神經節沿感覺神經擴展到皮膚。水痘位於表皮深部,呈多房性,內含透明漿液,陳舊者有紅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在水痘內及其邊緣處可查見膨大的氣球狀細胞,由於棘細胞發生變性而成。水皰周圍水腫明顯,真皮乳頭腫脹,毛細血管擴張。在血管、毛囊及神經周圍有多形核白細胞、淋巴細胞或漿細胞浸潤。在水皰內上皮細胞或變性的細胞核中可發現嗜伊紅性核內包涵體(Lipchuetz小體),尤以氣球狀細胞核內多見。

  在系統性水痘或帶狀皰疹中,在不同的器官可發現含核內嗜伊紅包涵體的灶性壞死區域,尤其在肝臟、腎臟、肺和腎上腺。在血管內皮中所見的核內嗜伊紅包涵體可作為血行播散的證據。水痘與本病不同,在背根神經節中無核內嗜伊紅包涵體。在帶狀皰疹性肺炎的致死病例中,屍體解剖在支氣管的上皮細胞和肺泡細胞內顯示有核內嗜伊紅的包涵體。

  用乙酰膽堿酯酶的方法染色證明,在被帶狀皰疹感染的皮膚階段中真皮神經網似乎明顯減少,這種減少可被考慮為是由於病毒的存在,因為在水皰下的真皮中,小神經的神經膜細胞內已證實有嗜伊紅的包涵體;另外用電子顯微鏡檢查在無髓鞘的真皮神經的軸索中已發現病毒成熟粒子,以及無髓神經纖維的嚴重破壞。


鑑別

帶狀皰疹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在帶狀皰疹前驅期及無疹性帶狀皰疹,有時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或急腹癥等,應予註意。

  本病有時需與單純皰疹鑒別,後者好發於皮膚與黏膜交接處,分佈無一定規律,水皰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見於發熱(尤其高熱)病的過程中,常易復發。

  偶爾也有與接觸性皮炎混淆的,但後者有接觸史,皮疹與神經分佈無關,自覺燒灼、劇癢,無神經痛。

  在帶狀皰疹的前驅期及無疹型帶狀皰疹中,神經痛顯著者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及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癥,需加註意。單純皰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復發的病史,而無明顯免疫缺陷的帶狀皰疹病人不出現這種現象。從水皰液中分離病毒或檢測VZV、HSV抗原或DNA是鑒別診斷唯一可靠的方法。


並發症

帶狀皰疹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皰疹局部破損後可能並發細菌感染。若帶狀皰疹病損發生於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倘若繼發細菌性感染後,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腦膜炎;病後出現視力下降、失明、面癱等後遺癥。頭部帶狀皰疹多在頭前部即三叉神經第一支分佈區,可造成脫發及永久性瘢痕。

  帶狀皰疹皮膚損害愈合後,疼痛仍可持續一段時間。部分老年患者神經痛可持續數月或年餘。可嚴重影響睡眠和情緒;疼痛程度較重,持續時間較長者可導致精神焦慮、抑鬱等表現。

  帶狀皰疹可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節段,三叉神經中有一條神經纖維,即眼神經纖維,部分神經纖維分佈在人體眼球的角膜、結膜以至於整個眼球,該部位的神經纖維如果受到皰疹病毒感染,可發生角膜炎、角膜潰瘍、結膜炎,患者可發生怕光、流淚、眼睛疼痛,以致視力減退,重者發生全眼球炎而導致失明。

  皰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經中的運動神經纖維時,就會產生面癱,出現患側眼睛不能閉合,患側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側歪斜,不能做吹氣動作等。

  發生在耳廓、耳道的帶狀皰疹,會出現內耳功能障礙癥狀,患者表現為頭暈目眩、惡心、嘔吐、聽力障礙、眼球震顫等。

  當皰疹病毒由脊髓處的神經根向上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即人體的大腦實質和腦膜時,就會發生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表現為嚴重的頭痛、噴射樣嘔吐、驚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識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險。

  當皰疹病毒由脊髓處的神經根向體內侵犯內臟神經纖維時,可引起急性胃腸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現為腹部絞痛、排尿困難、尿瀦留等。

  因此,需要及時對帶狀皰疹患者做有關方面的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帶狀皰疹的並發癥。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帶狀皰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