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嗜酸性筋膜炎介紹

  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是主要以筋膜發生彌漫性腫脹、硬化為特征的疾病,故有人主張采用“硬化性筋膜炎”一名。本病在臨床上較少見。


原因

  本病病因尚未明瞭。目前多認為其發病與免疫異常有關,如一些患者中可出現高丙種球蛋白血癥、循環免疫復合物增高、補體低下、類風濕因子陽性,筋膜間有免疫球蛋白沉積或同時伴發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些都支持本病系一種免疫性疾病。對於本病的歸屬,有認為本病屬硬皮病病譜中的一個類型,即介於局限性硬皮病與系統性硬皮病之間,有些患者在病程中可轉化為系統性硬皮病。但多數學者認為其不屬於硬皮病,系一獨立疾病。


症狀

嗜酸性筋膜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以男性多見,男女之比為2︰1。發病年齡30-60歲為多。發病前常有過度勞累史,劇烈運動、外傷、受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亦可能誘發本病。

  常以肢體皮膚腫脹、繃緊、發硬起病,或兼有皮臉紅斑及關節活動受限。病變初發部位以下肢尤以小腿下部為多見,其次為前臂,少數從股部、腰腹部或足背等處起病。病程中累及四肢者約占95%,手足部占48%,軀幹部占43%,面部通常不受及。損害特征為皮下深部組織硬腫,邊緣局限或彌漫不清。患肢上舉時,病損表面凹凸不平,沿淺靜脈走向部位可見坑道狀凹陷。患區皮臉可捏起,紋理正常,亦可伴不同程度色素沉著。

  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少數患者可伴關節或肌肉酸痛、乏力、低熱等。病變累及關節附近時可致關節攣縮和功能障礙。亦可伴纖維性外周性神經病變。有報道肺、食管、肝、脾、甲狀腺和骨髓也可受累,超聲心動圖檢出心包積液病例,肺功能檢查有顯示阻塞為主的混合性通氣障礙等。

  二、 診斷

  根據患區特有的皮下深部組織硬腫及皮面有與淺靜脈走向一致的線狀凹陷,伴局部酸脹,結合發病前常有過度勞累、外傷、受寒等誘因,不難診斷,必要時作病損活組織檢查協助診斷。


飲食保健

嗜酸性筋膜炎吃什麼好?

護理

嗜酸性筋膜炎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嗜酸性筋膜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本病的關鍵是免過度勞累外傷受寒。對有關活動受限患者,應囑其加強體療並輔以物理治療。

保健品查詢嗜酸性筋膜炎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嗜酸性筋膜炎西醫治療方法

  丹參註射液16~20ml(2ml含生藥4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作靜脈滴註,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連續3~6個療程常有較好效果。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口服或靜脈滴註對部分病例有效。對早期病例采用糖皮質激素有一定效果,常用潑尼松,每日30~60mg,連服1~3個月。非甾類抗炎藥對緩解關節、肌肉酸痛有輔助作用。其他亦可酌情采用秋水仙堿(1~1.5mg/天)、青黴胺(0.25~1.0g/天)或中藥積雪甙等。

  應用雷尼替丁治療嗜酸性筋膜炎患者,療效滿意。一般用藥1個月即可顯效,半年後皮損局部得到恢復。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中、晚各服1次,溫開水送服。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嗜酸性筋膜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嗜酸性筋膜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液紅細胞計數輕度減少,白細胞計數正常,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血沉增快,丙種球蛋白增高,IgG和/或IgM增高,循環免疫復合物增高,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少數陽性。血清肌漿酶CPK和AST少數增高,24小時尿肌酸排出量少數可輕度升高。甲皺微循環檢查顯示管袢變短,畸形支增多,部位袢頂淤血,血流呈粒狀,流速變慢,血粘度增高。


鑑別

嗜酸性筋膜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有時需與成人硬腫病相鑒別,後者常起病於頸項部,隨後波及面、軀幹,最後累及上、下肢;皮損呈彌漫 性非凹陷性腫脹、發硬;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組織病理顯示膠原纖維腫脹、均質化,其間隙充滿酸性粘多糖基質。此外,本病尚需與皮肌炎相鑒別,後者肌肉病變往往以肩胛帶和四肢近端為主;上眼瞪有水腫性紫紅色斑和手背、指節背的Gottron征;血清肌漿酶如CPK、LDH和AST以及24小時尿肌酸排出量顯者增高等。


並發症

嗜酸性筋膜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本病常見的並發癥:

  1、關節或肌肉酸痛、乏力、低熱等;

  2、關節攣縮和功能障礙;

  3、纖維性外周性神經病變;

  4、有報道肺、食管、肝、脾、甲狀腺和骨髓也可受累,如心包積液,阻塞為主的混合性通氣障礙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嗜酸性筋膜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