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涼燥介紹

  深秋時節,感受當令之氣,燥與寒邪合而為患,即是涼燥,又謂之“次寒”。


原因

  深秋時節,感受當令之氣,燥與寒邪合而為患。

   


症狀

涼燥早期癥狀有哪些?

  發熱輕惡寒較重;②頭痛無汗;③鼻咽幹燥;④咳嗽痰少。

  次癥:唇燥不渴,皮膚幹燥。

  舌脈:舌質淡紅,舌苔薄白少津;脈浮。

    涼燥外束肌表,衛陽被遏,經氣不舒,則可見發熱惡寒;若腠理閉塞則無汗;燥邪上犯清竅,則發頭痛;燥氣內應於肺,肺氣失宣,肅降失司,則生咳嗽;“燥勝則幹”,津氣內傷,則有鼻燥咽幹、唇燥、皮膚幹燥之癥。燥而寒,則口幹不渴;邪在衛表故苔白脈浮。


飲食保健

涼燥吃什麼好?

    入秋後,可根據氣候變化,按照“減辛增酸”的原則,通過飲食對秋燥進行調治。主要是多進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防治溫燥可選梨、葡萄、獼猴桃、甘蔗、荸薺、番茄、蘿卜、百合;防治涼燥可選柿子、石榴、廣柑、蘋果、白果、核桃、銀耳、藕、胡蘿卜等。


護理

涼燥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涼燥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秋高氣爽,是進行戶外鍛煉的大好時機,應多出戶外活動,呼吸吐納,增強肺系功能及抗病能力,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抵禦燥邪的侵襲,對冬天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保健品查詢涼燥中醫治療方法

治宜辛開溫潤,用杏蘇散、蔥豉湯。如寒熱已解,肺燥移於大腸,證見胸滿腹脹便秘,咳嗽不爽而多痰,治宜當肅肺化痰,潤腸通便,用五仁橘皮湯。參見秋燥、溫燥等條。

中藥材查詢涼燥西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涼燥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涼燥應該做哪些檢查?

 


鑑別

涼燥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病證名。外感燥證之一,系感染秋燥之邪而偏寒者,與溫燥相對而言。亦稱燥涼。《重訂通俗傷寒論·秋燥傷寒》:“秋深初涼,西風肅殺,感之者多病風燥,此屬燥涼,較嚴冬風寒為輕。”

    燥邪為患有兩大特點,一是燥邪幹澀,易傷津液;二是燥易傷肺。由於肺為嬌臟,喜潤惡燥,主氣屬衛又外合皮毛,與大腸相表裡,開竅於鼻,以咽喉為通道,故燥邪襲人之時,可以出現口唇、鼻咽幹燥,幹咳,皮膚幹裂,大便秘結等癥狀。溫燥除此之外,多感身體發熱,出汗,口幹而渴,咽幹或痛,鼻衄,幹咳無痰;涼燥則常有身體發冷,頭痛無汗,口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

並發症

涼燥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初起多見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塞流涕,狀類風寒,然又見唇燥咽幹,幹咳連聲,舌苔薄白而幹,脈浮弦緊。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涼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