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利德爾綜合征介紹

  利德爾綜合征(Liddle syndrome),臨床表現為高血壓、低血鉀、代謝性堿中毒,臨床癥狀像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但其血漿醛固酮水平很低,且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藥螺內酯對其無效,故又稱為假性醛固酮增多癥。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利德爾綜合征的基本病變為腎小管上皮細胞阿米洛利敏感性鈉通道(ENaC)的β、γ亞單位基因突變,阻止瞭調節蛋白結合到β、γ亞單位羧基端的富含脯氨酸的區域,使大量活性ENaC翻轉暴露到管腔膜頂端,導致腔膜上該通道的數量增多,活性增加,鈉重吸收增多,鉀排泌增加。

  (二)發病機制

  ENaC位於腎遠曲小管、集合小管、皮質和髓質集合管腔膜頂側緊密連接的上皮細胞膜,可將管腔液中的鈉離子(Na+)順電化學梯度吸收到上皮細胞中,再由基底側的Na+-K+-ATP酶泵到細胞間隙,重吸收入血中。ENaC是鈉重吸收的限速步驟,是維持細胞外液鈉穩態和血壓穩定的重要因素,該通道對鈉、鋰有特異性,可以被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特異性阻斷。通過胞漿尾C-末端的泛素化和內吞作用可調節ENaC的活性,醛固酮、血管加壓素、胰島素及包括細胞骨架和蛋白激酶A、C在內的調節通路可調節其活性。

  ENaC由α、β、γ三個亞單位組成,三者都有2個跨膜結構域、1個大的細胞外環狀結構域和2個短的胞漿尾。3個亞單位的確切作用尚未完全清楚,可能α亞單位為基本結構單位,為通道發揮作用所不可缺少的;β、γ亞單位是活性調節單位。3個亞單位有35%的同源性,但它們的胞漿尾都有一個高度保守的富脯氨酸區(P2區),該區包含一個PPPxY(P代表脯氨酸,Y代表酪氨酸,X代表任何氨基酸)序列,稱為PY基序。分子伴侶蛋白YAP65和泛素蛋白連接酶神經前體細胞表達的進行性下調基因4異構體(Nedd4)的WW結構域可與正常β、γ亞單位的PY基序上富含脯氨酸的P2區特異結合而使其磷酸化和(或)通過籠形蛋白介導的內吞作用而抑制ENaC的活性。

  到目前為止,共鑒定出利德爾綜合征的12種基因突變,都位於β、γ亞單位的胞漿尾,由於錯義突變或移碼突變導致的翻譯過程提前終止的ENaC稱為Liddle通道。這種通道較野生型的ENaC活性高,使YAP65蛋白和Nedd4蛋白的WW結構域不能與β、γ亞單位上的PY基序結合,使ENaC向細胞內的翻轉減少,大量活性ENaC暴露到腔膜頂端,導致細胞膜上該通道的數量增多,活性增加,鈉重吸收增加,血容量擴張,血壓升高,醛固酮和腎素的分泌受抑,鉀重吸收減少,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癥狀。盡管細胞內的鈉很高,ENaC活性仍不下調,Na+對ENaC的反饋調節受損。在攝入低鈉後,尿鈉的下降幅度也不及正常人。

  利德爾綜合征盡管血漿醛固酮水平很低,腎臟仍瀦鈉排鉀,抑制醛固酮的合成和抑制醛固酮的外周活性,對尿液電解質無影響。對限鹽和服用保鉀利尿劑的反應與鈉負荷容量擴張型高血壓一致。氨苯蝶啶治療有效,但大多數患者單用氨苯蝶啶不能良好控制血壓,加上限鹽後療效較好,提示氨苯蝶啶作用部位近側的腎小管也存在Na+重吸收過多的現象。

  利德爾綜合征患者腎功能衰竭後進行瞭屍腎移植,結果各項指標(包括血壓和血、尿電解質情況)均轉為正常,證明病變在腎臟本身。靜脈腎盂造影大部分結果正常,腎活檢發現近曲小管腔膜有碎屑樣變;腎小球旁器萎縮,腎素顆粒很少,限鹽後血漿腎素和醛固酮的水平不增加也反映瞭腎小球旁器的萎縮;有的病例見腎小球細胞含量增多,偶見粘連。


症狀

利德爾綜合征早期癥狀有哪些?

  利德爾綜合征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高血壓、低血鉀、代謝性堿中毒。其臨床表現型受到基因外顯率和環境的影響而差異很大。有的患者血壓升高而血鉀正常,有的患者血鉀低而血壓正常,有的患者血壓和血鉀都正常而醛固酮水平低。血漿HCO3-的水平差別也很大,有的患者無代謝性堿中毒,而有的患者HCO3-水平很高,一般來說,血鉀越低,血漿HCO3-的水平越高。利德爾綜合征臨床表現:

  1.高血壓 是最早出現的癥狀,也是最常見的癥狀,多發於青少年且較嚴重,患者多以此癥狀來就診。

  2.電解質紊亂 低血鉀,也是常見的癥狀,但約50%的患者血壓高而血鉀正常。血鉀一般為2.4~2.8mmol/L;有時僅輕度低鉀,為3.0~3.6mmol/L,血鉀極低(1.8~2.2mmol/L)者很少見。代謝性堿中毒血漿HCO3-水平升高,動脈血pH值升高。血鈉增加,血漿腎素、醛固酮水平低。尿鈉減少,尿鉀增加,尿醛固酮水平低。

  3.低鉀表現 如肌無力、周期性癱瘓、手足抽搐,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伴有血漿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感覺異常;多尿、煩渴。

  利德爾綜合征主要診斷依據是高血壓、低鉀性代謝性堿中毒,低血漿腎素和低血漿醛固酮。本病的早期診斷很重要,因為良好的治療可控制臨床癥狀,防止並發癥的發生,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如正常人。有頭痛史、肌肉痙攣、感覺異常、手足抽搐或肌無力等癥狀,尤其是前幾代有早亡者,提示利德爾綜合征的可能。根據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示高血鈉、低血鉀、代謝性堿中毒、血漿腎素和醛固酮的水平低及螺內酯無效等可以確診。


飲食保健

利德爾綜合征吃什麼好?

護理

利德爾綜合征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利德爾綜合征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本病是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在對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中,要警惕該病的存在,當發現有可疑征象時要進一步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防止並發癥的發生。

保健品查詢利德爾綜合征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利德爾綜合征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本病對限鹽和鈉通道阻滯劑(保鉀利尿藥)敏感,保鉀利尿藥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療效好,可直接抑制遠曲小管和集合管腔膜ENaC,抑制Na+重吸收,使尿鈉增加,尿鉀減少。嚴格的限鹽或中度限鹽加保鉀利尿劑可使血壓恢復正常,且恢復血漿腎素和醛固酮的水平。利尿藥用量:氨苯蝶啶100~300mg/d或阿米洛利5~20mg/d。

  噻嗪類利尿劑也可有效地治療利德爾綜合征,其機制為通過加重低鉀血癥而糾正高鈉,但需要大量補充氯化鉀;或者限制攝入鈉鹽,並服用噻嗪類利尿劑或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

  治療過程中要經常監測血壓和血鉀,根據血壓和血鉀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如果血壓升高,就要利尿劑加量或進一步限制鈉鹽攝入。如果血鉀水平低,就要補充氯化鉀,增加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用量。要用氯化鉀而不能用碳酸氫鉀,因為該病本身就存在堿中毒,故不可用堿性鉀鹽。

  因血漿腎素和醛固酮的水平低,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藥螺內酯對其無效,且長期應用可導致低鈉血癥。

  (二)預後

  利德爾綜合征的主要癥狀是由於高血壓和慢性低鉀引起的,積極正確的治療,就可能預防並發癥的發生,其狀況可如常人。如果不治療,該病無自愈的可能,可因疾病本身或並發癥而早亡。因為利德爾綜合征是傢族性疾病,故患者的所有血緣親戚都應該檢查血壓和血鉀。

  雖然利德爾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病,對其病因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其他常見類型的高血壓的病因。可能一些鹽敏感性高血壓的病因也是因為ENaC亞單位或調節蛋白的微小的突變,使ENaC活性或數量增加而引起的。ENaC的3個亞單位可作為尋找原發性高血壓病因的候選基因。Baker等最近研究瞭倫敦的206名黑人高血壓患者和142名血壓正常的黑人個體,發現高血壓患者ENaC的β亞單位存在T594M突變者顯著高於正常血壓個體(8%∶2%),T594M突變的個體中,血漿腎素水平較低,鈉的回吸收增加。因此,T594M突變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釋黑人鹽敏感性高血壓。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利德爾綜合征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利德爾綜合征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鉀一般為2.4~2.8mmol/L,有時僅輕度低鉀,為3.0~3.6mmol/L,血鉀極低(1.8~2.2mmol/L)者很少見。

  2.代謝性堿中毒血漿HCO3-水平升高,動脈血pH值升高。血鈉增加,血漿腎素、醛固酮水平低。尿鈉減少,尿鉀增加,尿醛固酮水平低。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鑑別

利德爾綜合征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primary hyperaldosteonism,原醛) 原醛由於腎上腺皮質自主性地分泌醛固酮過多,導致瀦鈉、排鉀,引起高血壓、低血鉀伴堿中毒等臨床表現。常見的原因是腎上腺皮質腺瘤或增生。醛固酮測定示24h尿醛固酮及血漿醛固酮均明顯升高,腎素-血管緊張素水平降低。腹部CT或MRI示腎上腺腺瘤或增生可鑒別。螺內酯治療或手術切除腺瘤和增生部分有效。

  2.Bartter綜合征(腎小球旁器增生癥) Bartter綜合征以嚴重的低血鉀、堿中毒為主,血鈉、氯均低,血壓正常,伴多飲、多尿、便秘、脫水。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及醛固酮均升高。病理見腎小球旁器增生及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增生。發病機制不詳,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可使癥狀消退。

  3.表征性鹽皮質激素增多癥(syndrome of apparent mineralocorticoid excess,SAME) SAME為先天性11-β羥類固醇脫氫酶(11-β0HSD)缺乏。該酶基因定位於16q22.1,其作用是使皮質醇在腎小管局部轉變成無活性的皮質素。先天性11-βOHSD缺乏是一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於缺乏11-βOHSD,患者血漿皮質醇水平增高。由於鹽皮質激素受體與糖皮質激素受體在氨基酸序列上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過多的皮質醇與鹽皮質激素受體結合,發揮鹽皮質激素樣作用,患者青少年時期就有高血壓、低血鉀,第二性征缺乏是其重要的臨床特征。

  4.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癥 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癥是一種以高血壓、高醛固酮、低腎素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外顯率高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與醛固酮合成酶基因突變有關,使醛固酮合成酶在腎上腺皮質束狀帶異位表達,受ACTH興奮性調控,對ACTH刺激敏感,導致醛固醇分泌增多,水鈉瀦留,血壓升高。該病多見於青少年男性,腎上腺呈大、小結節性增生,其血漿醛固酮水平與ACTH的晝夜節律平行,用生理替代性的糖皮質類固醇數周後可使醛固酮分泌量、血壓、血鉀恢復正常。

  5.17α-羥化酶缺乏綜合征 17α-羥化酶缺乏綜合征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已發現該基因至少有18種不同類型的突變,大部分突變完全破壞瞭17α-羥化酶的活性。該酶缺乏使孕烯醇酮和黃體酮不能相應轉變為17-羥孕烯醇酮和17-羥孕酮,使去氧皮質醇和皮質醇減少甚至完全缺乏,ACTH分泌反應性增高,具鹽皮質類固醇作用的去氧皮質酮(DOC)生成過量,導致高血壓、低血鉀,第二性征缺乏是其重要臨床特征。

  6.獲得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癥 獲得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癥是由甘草或鹽皮質激素等引起的低血鉀性高血壓。仔細詢問用藥史有助於明確診斷。

  另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用利尿劑治療未補充鉀時可出現低血鉀,但停用利尿劑並補鉀後血鉀可恢復正常。


並發症

利德爾綜合征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利德爾綜合征與其他任何原因的高血壓一樣,可引起各種並發癥,利德爾綜合征傢庭成員夭亡於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尤其是在伴有冠狀動脈疾病時)和心力衰竭的危險性增高;也可出現腎進行性硬化,腎功能衰竭,但這是因為高血壓所致還是該病本身的特征還不清楚。長期低血鉀性堿中毒可致Kaliopenic腎病,伴有近曲小管雲霧樣腫脹和遠側腎小管功能改變,使腎臟酸化尿液、排除酸負荷及濃縮尿液的能力降低。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利德爾綜合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