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圖片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介紹

  藥物引起的溶血性貧血較少見,藥物可引起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DAT)陽性並加速紅細胞破壞。


原因

  (一)發病原因

  藥物所致主要見於青黴素、四環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磺胺類藥物、異煙肼、利福平、奎寧等。

  (二)發病機制

  藥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系指某些藥物通過免疫機制對紅細胞產生免疫性損傷,按照發病機制,藥物性溶血性貧血可以歸納為3類:①藥物性免疫,導致抗體介導的溶血反應;②藥物作用於遺傳性酶缺陷的紅細胞;③藥物對異常血紅蛋白所致的溶血反應。不同藥物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機制不同。按照免疫原理可以分為4類即半抗原型、免疫復合物型、自身抗體型、非免疫型蛋白吸附型。

  1.半抗原型 代表藥物是青黴素,由Ley等於1959年首先報道,迄今已報道數十例。藥物作為半抗原與紅細胞膜及血清內蛋白質形成全抗原,所產生的抗體與吸附在紅細胞上的藥物發生反應,進而損傷破壞有藥物結合的紅細胞,而對正常紅細胞無作用。一般均在超大劑量(1200萬~1500萬U/d)或是腎功能較差時發生,通常於用藥後7~10天內發作。

  除青黴素外,頭孢菌素類由於可跟青黴素抗原產生交叉反應,因此可誘發相同病變,此外尚有四環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和磺胺類藥物等也可作為半抗原與膜蛋白質結合。

  2.免疫復合物型 藥物首次與機體接觸時與血清蛋白結合形成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當重復應用該藥後,導致藥物-抗體(免疫)復合物吸附在紅細胞膜上並激活補體,破壞紅細胞,產生血管內溶血,稱為免疫復合物型溶血性貧血。屬於此種類型的藥物多達10餘種,但發生率都不高。主要有睇波芬、異煙肼、利福平、奎寧、奎尼丁、非那西丁、對氨水楊酸、柳氮磺吡啶及胰島素等。

  3.自身抗體型 血清中抗體可與自身紅細胞相互作用,但與藥物存在與否無關。代表藥物是甲基多巴,Worlledge於1966年首先報道。其作用機制可能是藥物改變瞭紅細胞膜Rh抗原的蛋白,形成能與Rh蛋白起交叉反應的抗體。

  此外引起此類溶血性貧血的藥物還有左旋多巴、甲芬那酸(甲滅酸)、普魯卡因胺、氯丙嗪等。

  4.非免疫性蛋白吸附型 約有小於5%接受頭孢菌素的病人呈現抗人球蛋白直接試驗陽性,常在用藥後1~2天發生,血漿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補體、白蛋白、纖維蛋白原等在紅細胞膜上非特異性吸附,但尚無溶血的病例報道。嚴格地說,此型不屬於藥物引起的免疫型溶血性貧血。


症狀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早期癥狀有哪些?

  發生溶血的患者過去都有服藥史,也可能在長期用藥過程中發生,部分患者在發生溶血前有藥物過敏反應,如皮疹及發熱等。溶血通常呈亞急性、輕度,主要是血管外,停藥幾天或幾周後即緩解。

  患者常有急性發作的血管內溶血,伴有寒戰、高熱、嘔吐及腰痛,部分患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休克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引起溶血所需藥物劑量很小,但必須有過去用藥史。

  臨床發現經甲基多巴治療後,發生無癥狀的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者高達15%,一般在用藥3~6個月,多數在半年後,也有報道在用藥3年後才發生陽性反應者。停止用藥後抗人球蛋白試驗轉為陰性需要0.5~1年。但是甲基多巴服用後發生溶血性貧血僅有1%,貧血多為輕~中度,由於IgG吸附的紅細胞為體內脾臟吞噬細胞所破壞。

  凡出現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均應仔細詢問病史,有肯定服藥史者,一般診斷不難,加上停藥後溶血迅速消失,可確立診斷。實驗室檢查可肯定溶血性質及與藥物間的關系。


飲食保健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吃什麼好?

護理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在應用青黴素、磺胺類藥物、利福平、奎寧、非那西丁時應謹慎。

保健品查詢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首先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藥物,特別是對嚴重溶血者,這是搶救生命的關鍵,同時監測紅細胞比積、網織紅細胞和抗人球蛋白試驗效價。但不少藥物可使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而無溶血者,不必停藥觀察。青黴素引起的輕度貧血,一般無需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大劑量青黴素引起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而無溶血者,如必須使用青黴素,可適當減量並加用其他抗生素聯合治療。自身抗體型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而無溶血者可不停藥,若出現溶血性貧血,且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以上,應停藥同時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加速病情恢復可能有效。對一些藥物引起的血管內溶血,除貧血外,尚應積極處理腎功能衰竭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並發癥。貧血嚴重威及生命時,應輸紅細胞,但應嚴密執行血型鑒定、交叉配血及輸血後的監測。

  (二)預後

  藥物誘發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一般病情較輕,停用藥物後預後良好,少見溶血嚴重威及生命者。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應該做哪些檢查?

  1.外周血 紅細胞、血紅蛋白減少外,可見球形細胞,嗜酸細胞增多。白細胞和血小板總數增多。

  2.抗人球蛋白直接、間接試驗均呈陽性,通常為IgG型。

  3.血膽紅素增高,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

  4.血清遊離血紅蛋白增高、結合珠蛋白下降等。

  根據臨床表現、癥狀、體征可選擇做X線、B超、心電圖、肝腎功能及DIC等有關檢查。


鑑別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抗人球蛋白試驗在診斷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貧中有一定價值。對半抗原型可測血清中的藥物抗體,如青黴素抗體或結合在紅細胞上後抗人球蛋白試驗呈陽性;自身免疫型則無論加與不加藥物抗人球蛋白試驗均可陽性。這些特點結合冷凝集素和D-L試驗陰性,不難與特發性溫抗體型和冷抗體型AIHA鑒別。


並發症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急性腎功能不全是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