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蓐勞介紹

  蓐勞指又名產後癆。《經效產寶》卷下:“產後虛弱,喘乏作,寒熱狀如瘧,名曰蓐癆。”因產後氣血耗傷,攝生不慎,感受風寒或憂勞思慮等所致。癥見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氣逆,胸中痞,腹絞痛或刺痛。治宜扶正益氣為主,方用六君子湯加當歸。


原因

  產後蓐勞者,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將養失所,而風冷客之,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容顏憔悴,飲食不消,口幹頭昏,百節疼痛,有時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為蓐勞之候。


症狀

蓐勞早期癥狀有哪些?

     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致諸經疲憊,當補脾胃,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賴,其病自愈。

  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顏容憔悴。飲食不消。


飲食保健

蓐勞吃什麼好?  

護理

蓐勞應該如何護理?

   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9克) 白術(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陳皮(3克) 半夏(4.5克)

   簡介:

  【功用】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證。食少便溏,胸脘痞悶,嘔逆等。

  【用法】上為細末,作一服,加大棗二枚,生薑三片,新汲水煎服。

  類別:補益類

  出處:《醫學正傳》

  【來源】《世醫得效方》卷五。

  【組成】人參(去蘆)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白術(去蘆) 陳皮 半夏各等分

  【用法】上銼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拘時服。

  【功用】健脾補氣,和中化痰。

  【主治】脾胃虛弱,面黃體瘦,或久患瘧痢,不思乳食,或嘔吐泄瀉,飲食不化,或時患飲食停滯,或母有前癥,致兒為患。

  【名稱】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半夏、陳皮、炙草、神曲、山楂、麥芽。

  【來源】《嵩崖尊生》卷八。

  【主治】脾弱。方食已即困欲臥。

  【名稱】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曲、沒石子各等分。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主治】脾虛胃弱,生風多困。

  【用法】上為末。水7分盞,加冬瓜子少許,同煎服。

  【名稱】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砂仁、陳皮(一方加半夏)。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主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用法】加生薑3片,大棗1個,水煎服。

  八珍湯《正體類要》(補益劑:補氣)

  [組成] 當歸(酒拌)10g、川芎5g、白芍藥8g、熟地黃(酒拌)15g、人參3g、白術(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補益氣血。

  [主治] 氣血兩虛。 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減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虛。

  [方解] 本方在原書用治於失血過多,以致氣血皆虛諸證。 肢體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無華,短氣懶言,心悸怔忡。 脈細虛,舌淡苔白,皆為氣血兩虧,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開竅於目肝血虧,故頭暈目眩。 方用參、術、苓、草補脾益氣; 歸、芍、地滋養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氣,則歸、地補而不滯; 加薑、棗助參、術入氣分以調和脾胃。 全劑配合,共收氣血雙補之功。

  組成:人參(30克) 白術(30克) 白茯苓(30克) 當歸(30克) 川芎(30克) 白芍藥(30克) 熟地黃(30克) 炙甘草 (30克)

  簡介:

  【功用】益氣補血。

  【主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本方常用於病後虛弱、各種慢性病,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等屬氣血兩虛者。)

  【用法】上為末,每服三錢(9克)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通口服(現代用法:或作湯劑,加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服,用量根據病情酌定)。

  類別:補益類

  出處:《瑞竹堂經驗方》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當歸 赤芍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

  【用法】上藥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

  【功用】和氣血,理脾胃。

  【主治】虛損屬於氣血兩虛,脾胃不和者。

  八珍湯

  【藥物組成】人參、砂仁、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芷、熟地黃。

  【處方來源】《外科啟玄》卷十二。

  【方劑主治】痘已齊,兼氣血俱虛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

  2、中藥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異名】十全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十補湯《仁齋直指》卷十五)。

  【組成】人參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川芎 地黃(洗,酒蒸,焙) 茯苓(焙) 白術(焙) 甘草(炙) 黃耆(去蘆) 川當歸(洗,去蘆) 白芍藥各等分

  【用法】上藥十昧,銼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棗子2個,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時候溫服。

  【功用】溫補氣血。

  【主治】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脊,拘急疼痛,夜夢遺精,面色萎黃,腳膝無力;一切病後氣不如舊,忱愁思慮傷動血氣,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以及瘡瘍不斂,婦女崩漏等。

  十全大補湯

  【藥物組成】人參、漂白術、白雲苓、懷生地、青化桂、當歸身、大川芎、杭白芍、炙黃耆、公丁香、嫩鹿茸、炙甘草,煨薑3片,大棗3枚。

  【處方來源】《幼幼集成》卷五。

  【方劑主治】血寒氣虛,痘出純白色。

  【用法用量】水煎服。

  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 (2006-02-04 11:45:21)

  分類:吃吃喝喝

  人參(二錢):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安神益智。

  白術(二錢 土炒):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汗安胎。

  雲苓(三錢):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安神。

  熟地(四錢):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歸身(二錢 酒洗):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燥通便。

  白芍(二錢 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川芎(錢半):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黃芪(三錢):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瘡生肌。

  香附米(二錢 制):行氣解鬱,調經止痛,安胎。

  醋柴胡(八分):和解表裡,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懷山藥(二錢,炒):益氣養陰,補脾肺腎。

  真阿膠(二錢,蛤粉炒):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蛤粉炒為潤肺)。

  延胡索(錢半,酒炒):活血,行氣,止痛。

  炙甘草(八分):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瀉火解毒,調和藥性。

  藥引:把藥物成分集中到病變部位。

  建蓮子七顆去芯:清心安神,交通心腎,蓮芯與主藥相悖。

  紅棗:入脾胃經,益氣補中,養血安神,調和藥性。

  此方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阿膠、黃芪、山藥用以氣血雙補。使用補氣藥同時需加香附理氣,醋柴胡減低升發之性用於疏肝解鬱類同逍遙散。延胡索配當歸能散淤補血

  產婦坐草艱難,以致過勞心力,故曰蓐勞。此即產後勞倦也。其證則或為寒熱如瘧,或頭疼自汗,或眩暈昏沉,或百節疼痛,或倦怠喘促,飲食不甘,形體虛羸之類,皆其候也。悉當以培補元氣為主。


治療

蓐勞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保健品查詢蓐勞中醫治療方法

  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湯加參、術。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因脾血虛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白術。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當補脾胃。飲食既進,精氣化生,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

  白茯苓散

  治蓐勞,因生產日淺,久坐多語,勤動用力,以致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桂心 白芍 黃 人參(各半兩) 熟地黃(一兩)

  上 咀,以水二盞,入豬腎一雙,去筋皮切碎,薑三片,棗三枚,煎一盞,濾出清汁,入藥半兩,煎七分,去渣溫服。

  黃 煮散

  治產後肌膚黃瘦,面無顏色,或 寒壯熱,四肢酸痛,心煩頭痛。

  鱉甲(醋炙) 黃 桂心 當歸 桑寄生 白茯苓 白芍 人參 熟地 麥冬 甘草(炙。各半兩)

  牛膝(七錢)

  上為細末,每服用豬石子一對,即睪丸去脂膜切破,先以水一盞,入薑三片,棗三枚,煎至七分,去石子薑棗,卻下藥五錢,更煎至四分,去渣,空心臨臥二服。渣並煎。

  胡氏牡丹散

  治產後虛羸,發熱自汗,欲變蓐勞,或血氣所搏,經候不調。

  白芍藥 當歸 五加皮 地骨皮 人參(各半兩) 沒藥 桂心(各二錢) 牡丹皮(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酒各半盞,如不飲酒,隻用水一盞,開元錢一枚,麻油蘸之,同煎七分去滓,通口服,煎不得攪,吃不得吹。

  紫河車丸佳,豬腰子粥亦妙。

  中藥治療蓐勞

  (蓐勞一癥總屬氣血兩虛,故主於十全大補為法加續斷治諸不足,婦人內漏五味生津,

  斂神加麥門更妙所去三所加二又三合也。)

  熟地黃,人參,白芍,白茯苓,白朮,續斷[各一兩],黃耆,當歸,川芎,五味子,

  桂心[各七錢半],

  上(口父)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大全方有麥門冬七錢半。

  一方,無桂心五味續斷,有柴胡黃芩半夏各七錢半。

  【黃耆丸】治產後蓐勞,寒熱進退,頭目眩,骨節酸疼,氣力羸乏。

  (按此不離四物黃氏繼斷桂心五味,而證甲除骨節之勞熱柏子潤心中久津液,牛膝除足膝之苦,沉香通天徹地,蓯蓉為司命,枳殼利胸膈,細閱前後諸方,總以補氣血為主,或溫或清,或斂或散,或破血或行氣,各隨兼癥而佐使之妙,諸用者不必膠柱而調瑟。)

  黃耆,鱉甲,當歸[炒各一兩],川芎,白芍,桂心,續斷,牛膝,蓯蓉,柏子仁,沉香,枳殼,齬牯,五味子,熟地黃[酩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後粥飲下。

  【石子湯】療產後虛羸喘乏,乍寒乍熱如瘧,四肢疼痛,面色痿黃,名曰:蓐勞。

  (石子即豬腎,用以佐諸湯者,得本來而目也,然觀蔥豉,似有外邪易知母,又有內熱不可不辨。)

  豬石子[一雙去脂膜,四破香[豉一方無此有知母蔥切粳米],當歸,白芍[各二兩],

  上(口父)咀,分兩劑,每劑用米三合,煮取一小碗,去滓,分三服。廣濟方無白芍,

  有人參。(用人參更佳。)許仁則方無香豉,有生薑[二兩],桂心[一兩],蔥白止[一兩]。

中藥材查詢蓐勞西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蓐勞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蓐勞應該做哪些檢查? 暫無相關資料

鑑別

蓐勞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產後蓐勞屬風冷摶於氣血

  《大全》曰∶產後蓐勞,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不滿百日,將養失所,風冷客之,摶於氣血,不能溫於肌膚,使虛乏勞倦,乍臥乍起,顏容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感於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幹,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風邪,流註臟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蓐勞之候也。

   產後蓐勞屬憂勞思慮所致

   陳良甫曰∶婦人因產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思慮,致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產後蓐勞屬虧損血氣所致

  《產寶百問》曰∶產後虛羸,漸成蓐勞,皆由產下虧損血氣所致。須慎起居,節飲食,調養百日,庶保無疾。若中年及難產者,毋論日期,必須調養平復,方可動作,否則氣血復傷,虛羸之證作矣。


並發症

蓐勞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蓐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