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利斯特菌病介紹

  利斯特菌病(listeriosis)又譯為李司忒菌病,李氏桿菌病 ,李司忒氏菌病。利斯特菌病是李斯單胞菌所致感染,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時散發性感染,主要見於新生兒、老人、孕婦及免疫缺陷病人。引起成人心內膜炎利斯特菌有3個菌種,僅單核細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可引起人類感染。新生兒及免疫缺陷兒童比較常見。


原因

  利斯特菌病為單核細胞增多性,革蘭氏陽性小桿菌感染引起的。此菌於1926年從自然感染的兔中分離出,因患病動物單核細胞增加,而命名為單核細胞增多性桿菌。

  病菌一般由胃腸道侵入,小腸微絨毛的上皮細胞攝取後感染巨噬細胞,並播散至全身。在巨噬細胞菌內,菌體可產生溶血素與細胞膜的膽固醇結合從而引起巨噬細胞的死亡。影響李斯特菌在細胞內生長如鐵化合物、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歧化酶、細菌表面成分及溶血素等。被感染者對細菌的殺滅作用主要依靠細胞免疫。所以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抗感染的能力差,得病後表現也比較嚴重。孕婦因其特殊情況,受染後本身病情較輕,但可能通過胎盤或產道傳播,造成新生兒或胎兒的嚴重感染。病理檢查可見胎兒或新生兒的肝臟有散性、多發性針尖大小黃白色小膿腫,其次為脾充血腫大、腎上腺、肺、胃腸道、中樞神經系統等局灶性壞死和炎癥。


症狀

利斯特菌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潛伏期從幾天到數周不等。臨床約50%~60%的表現為腦膜炎;即覆蓋大腦和脊髓的膜(腦膜)的感染。25%~30%伴有高熱的菌血癥但無局部的癥狀和體征,約10%伴或不伴有中樞神經系統實質性病變,5%的病人表現心內膜炎,其他尚有葡萄膜炎、眼內炎、頸淋巴結炎、肺炎、膿胸、心肌炎、腹膜炎、肝炎、肝膿腫、膽囊炎、骨髓炎及關節炎等炎癥表現。

  下面我們介紹幾種常見的表現:

  1.腦膜炎(腦膜腦炎)是一種嬌嫩的腦膜或腦脊膜(頭骨與大腦之間的一層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身體任何一部分的並發癥,比如耳部、竇或上呼吸道感染。包括蛛網膜和軟腦膜及腦脊液的感染。腦膜炎引起發熱和頸硬,如不治療可發展為意識障礙、昏迷和死亡。多見於出生三天後的新生兒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

  2.敗血癥敗血癥型利斯特菌病感染患兒多於分娩過程中經胎盤受感染,稱為“肉芽腫性嬰兒敗血癥”。本菌是繼大腸桿菌和B組鏈球菌之後,第三種最常見的引起新生兒膿毒血癥和腦膜炎的病原菌。臨床表現與其他革蘭陰性菌敗血癥相似,但白細胞分類中大單核細胞可高達8%以上,患者如無淋巴瘤,則有協助診斷的意義。血培養陽性可確診。可見於免疫抑制者的成人及出生後3天起病的,母親多為無癥狀攜帶者的新生兒。懷孕期間患利斯特菌病時,細菌及其毒素,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這種情況新生兒多於出生後短期內發病。

  3.新生兒敗血性肉芽腫 胎兒娩出時,由於母體羊膜早破、羊水混濁被胎糞所染、產程延長、助產過程消毒不嚴等,均可增加感染機會,患兒的肝、脾、肺、腎及腦等多部位內臟組織呈現多發性膿腫,病兒身體衰弱,常伴有結膜炎、咽炎、皮炎。可出現呼吸及循環衰竭導致死亡。

  4.妊娠感染或是局灶性感染 妊娠的任何時期,以後3個月為多見可感染利斯特菌。病患者中妊娠婦女占1/3,可有畏寒、發熱、咽痛、肌痛、背痛、痙攣性腹痛和腹瀉。感染嚴重則可造成流產、死胎、早產或感染腹中胎兒。局灶性感染可由接觸病原體或經過血液運輸播散而引起發病。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主要表現。病病死率較高。其他局灶性感染有皮膚膿皰或皮膚潰瘍、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淋巴結炎、關節炎、骨髓炎、腹膜炎、膽囊炎、尿道炎等局部炎癥表現。


飲食保健

利斯特菌病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利斯特菌病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利斯特菌病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利斯特菌病一般由飲食感染引起的,所以飲食衛生尤為重要,食物必須煮熟,洗幹凈後方能食用。免疫力低下或是久病體虛患者特別要註意,應避免與利斯特菌病患者接觸,免喝生奶,吃生蔬菜,未煮透的肉類食品。孕婦應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早期發現可預防新生兒或胎兒感染。感染者應進行隔離防止傳播。

保健品查詢利斯特菌病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利斯特菌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般進行抗菌治療。

  氨芐西林:為最佳首選藥物,對孕婦及嬰兒安全,且能在腦內達到有效濃度。

  腦膜炎患者:氨芐西林200mg/kg,每4~6h靜脈給藥,療程3~4周。

  免疫功能障礙者:用氨芐西林聯合慶大黴素治療。慶大黴素用量要達到血清濃度5~8μg/ml,CSF濃度達到1~2μg/ml。

  青黴素:一般能治愈利斯特菌病。

  心瓣膜受染患者,用青黴素聯合妥佈黴素治療。

  對青黴素過敏者采用甲氧芐啶160mg聯合磺胺甲噁唑800mg,每6~12h靜脈給藥。 四環素、氯黴素、紅黴素、卡那黴素、磺胺嘧啶等也有效。 治療後:  胎兒利斯特菌病可致流產或死產。

  新生兒利斯特菌病的早發型病例病死率約為30%,晚發型約為10%。若伴有惡性腫瘤或原本免疫功能低下者則病死率更高,患中樞神經系統實質性病變和心內膜炎的病死率可達50%。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利斯特菌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利斯特菌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液:采血進行利斯特菌抗體的檢測,血液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單核細胞不增多。血清學檢查的雙份血清抗體效價遞升有助診斷。

  2.腦脊液常規 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多數外觀混濁,白細胞數為(100~10000)×106/L,其中2/3為多核細胞,蛋白質含量增高達0.5~3.0g/L,而糖量降低者僅占40%。腦膜炎患者屍檢所見為化膿性軟腦膜炎和室管膜炎。

  3.細菌學檢查

  包括細菌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

  細菌塗片:鏡檢有壞死灶和大量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壞死區及其周圍可發現革蘭陽性桿菌。細菌培養:過氧化氫酶陽性,甲基紅及V-P反應陽性,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腖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莢膜。在血瓊脂平板上可產生溶血環。在腦脊液標本中成對排列,形如球菌,可誤為肺炎球菌。當革蘭染色過度脫色其形狀又如流感桿菌,有時與類白喉桿菌也極易混淆,可通過觸酶試驗將其與鏈球菌屬相鑒別;在液體培養基中有動力,可將其與棒狀桿菌屬相鑒別。

  4.分子生物學檢測 應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及PCR方法來進行臨床診斷,應用PCR方法可在250µl血液中測出1×104 cfu的利斯特菌。敏感性強。聚合酶鏈式反應,其英文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是體外酶促合成特異DNA片段的一種方法,由高溫變性、低溫退火及適溫延伸等幾步反應組成一個周期,循環進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擴增,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操作簡便、省時等特點。

  5.其他檢查

  X線胸片、心電圖、B超和腦CT等檢查。


鑑別

利斯特菌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

  粟粒性結核:有低熱、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數患者病灶輕微,常無明顯癥狀

  傷寒: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持續高熱、表情淡漠、腹部不適、肝脾腫大和周圍血象白細胞低下。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其臨床特征為發熱,咽喉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增多並出現異常淋巴細胞。

  敗血癥:臨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狀、皮疹瘀點、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數增高等。

  腦膜炎者註意勿誤認為肺炎球菌,流感桿菌或類白喉桿菌。


並發症

利斯特菌病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肺炎或呼吸或循環衰竭: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

  肝膿腫,膽囊炎,腹膜炎等消化系統炎癥。骨髓炎,關節炎等骨骼運動系統炎癥。

  腦膿腫,內膜炎等心腦血管感染。腦膜炎者多數同時有敗血癥存在,部分病人可僅表現為敗血癥。

  多器官出現肉芽腫。

  此外妊娠5個月後患利斯特菌病發病者,胎兒可能可出現呼吸及循環衰竭。重癥可發生後遺癥,肢體癱瘓、共濟失調、失語、眼球運動麻痹、面肌麻痹、括約肌功能紊亂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利斯特菌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