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介紹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引起本病的結核菌大多為人型(70%~80%以上),少數為牛型(5%~25%)。常由淋巴結核、骨結核或關節結核繼發而來。結核桿菌由感染病灶直接擴展,或經血行、淋巴管蔓延至皮膚組織引起皮膚結核。患者的營養、生活條件、衛生狀況、機體免疫力等多種因素對疾病發生與發展皆有很大關系。好發於機體抵抗力低的人,特別是兒童。

  本病屬中醫“瘰癧”范疇。中醫認為本病是:日久潰瘍成膿,耗傷氣血陰津,以及陰血虛虧,陰毒流竄,皮下穿鑿。

  (二)發病機制

  結核桿菌初次侵入機體後,被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吞噬。但由於巨噬細胞未被激活,溶菌力弱,使細胞內的病菌不能被消滅並繼續繁殖,而引起細胞浸潤,形成慢性肉芽腫。同時細菌抗原分別刺激B細胞及T淋巴細胞,使人體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產生瞭抗體及致敏淋巴細胞。因細菌多潛藏於細胞內,故體液免疫作用不強。當致敏的T淋巴細胞再次與結核桿菌或含有結核桿菌的吞噬細胞接觸時,便釋放出一系列免疫效應因子,吸引並激活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和溶菌作用,使它們本身轉化為巨噬細胞和上皮樣細胞,在組織形態上形成結節。

  表皮棘層肥厚,細胞水腫,可有空泡形成;基底層內色素增加;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可見結核性浸潤或結核樣浸潤,可查到結核桿菌,表皮及真皮上部常破潰形成潰瘍。損害較成熟時,可見結核性肉芽腫改變,由多核巨細胞和上皮樣細胞組成,中央是幹酪樣壞死,外圍有淋巴細胞浸潤,有時繞以堅實的結締組織。病灶處膠原和彈性纖維皆毀壞,較少見到血管和淋巴管,但在邊緣處可見有許多新生的血管和淋巴管。如有繼發感染,真皮上部常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有膿瘍形成,並可查到化膿球菌。愈合時肉芽組織增生、纖維化而形成瘢痕。


症狀

瘰癧性皮膚結核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占所有皮膚結核的10%~15%。多發生於兒童,女性尤為多見;病程緩慢,可遷延不愈,形成慢性感染。

  癥狀:好發於頸部,其次是腋下、腹股溝和上胸部等處皮膚。也可發生於肛周,四肢及面部;

  1.結節 初起為黃豆大小的皮下結節,邊界清楚、質硬、無痛,可自由活動,結節患面皮膚正常。

  2.幹酪樣壞死:結節逐漸增大、增多,相互融合成塊,幹酪樣壞死 數月後結節增多、增大,與皮膚粘連,呈深紅色,並逐漸軟化產生幹酪樣壞死。

  3.潰瘍 結節穿破、潰爛後,幹酪樣物質和稀薄膿液排出,形成潰瘍。潰瘍底大、口小,為帶形、狹長形或橢圓形,少數呈圓形。基底部不平,呈蒼白色,有松弛的、柔軟或微帶堅實的肉芽組織。其上之痂常薄而具韌性,呈紅色或褐色。其邊緣為潛行性,常不變色,有時因瘺管內膿袋膨脹而變成紅色或紫色。附近腫大的淋巴結增大、軟化、壞死,形成新的瘺管。先後不斷發生,形成多發性瘺管。瘺管開口往往不大,但其下面潰瘍卻又廣又深,瘺管可在皮下互相溝通。

  4.帶狀瘢痕 損害不斷發生,有的已愈,有的剛發,常排列成帶狀分佈的多形損害。瘢痕亦呈帶狀、不規則形、束狀形或橋形,高低不平。

  5. 全身癥狀輕,無自發痛及壓痛。鄰近組織常有活動性結核灶。

  診斷:根據既往的結核病感染史,典型的帶狀分佈的結節、潰瘍、瘺管和不規則的束狀瘢痕可診斷,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反應可輔助確診。


飲食保健

瘰癧性皮膚結核病吃什麼好?

  在治療期間應註意休息,增加營養,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不適宜吃:應限制或少吃魚、蝦、蟹等海腥發物,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護理

瘰癧性皮膚結核病應該如何護理?

  1. 按照醫囑應用有效藥物。

  2. 保護創面,穿寬松棉質衣物。

  3.如皮膚結有痂皮,嚴禁強行去痂,應待其自然脫落。


治療

瘰癧性皮膚結核病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加強衛生宣傳,普及有關結核病防治知識,使群眾做好自我檢查和互相監督,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消滅傳染源,杜絕傳染途徑。

  開展卡介苗預防接種,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效的接種可防止該病的發生。對曾經感染過結核病患者,若有相應皮膚癥狀,應早期診斷。

保健品查詢瘰癧性皮膚結核病中醫治療方法

  單方成藥;內消瘰癧丸,夏枯草膏,內消連翹丸,散結靈,八珍丸,人參養容丸。

  內消瘰癧丸

  【功能主治】軟堅散結。用於瘰癧痰核或腫或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夏枯草膏

  【功能與主治】清火,明目,散結,消腫。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散結靈

  【功效】:散結消腫,活血止痛。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內消連翹丸

  【功效】:化核軟堅。

  【用法及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鹽酒送下。

中藥材查詢瘰癧性皮膚結核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治療結束後,仍需作長時間定期復查,註意有無復發,及時補充治療。

  1.一般療法 註意環境衛生及合理的生活制度,充足的新鮮空氣、日光,鍛煉身體,勞逸結合,增強營養。食物宜低鹽。酌情給滋補強壯劑。

  2.抗結核藥物治療.

  鏈黴素、異煙肼為一線藥物,常與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鏈黴素、吡嗪酰胺、對氨水楊酸聯合用藥,可縮短療程及延遲抗藥性。

  異煙肼: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4~6mg,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mg,分3次服用;癲癇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鏈黴素:成人每日0.75~1.0克,分1~2次,肌註,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1525mg,分1~2次肌註,本品可致第8對腦神經及腎臟損害。

  對氨基水楊酸:為輔助用藥,常與其他抗結核藥物合用,對瘰癧性皮膚結核有良效。成人日服8~12g,分4次服用,療程60~90天。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反應,以及過敏性哮喘、皮疹、發熱等。

  利福平:一線抗癆藥。成人每日400~600mg,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mg,頓服;孕婦及肝功異常者忌用。

  3.局部治療:異煙肼註射液0.1~0.2g或鏈黴素0.2~0.4g加2%普魯卡因於病灶周圍皮下註射,4~6天1次。

  4.手術治療:對面積較小的皮損,手術切除病灶或清除瘺管。

  5.物理療法:x線照射、紫外線局部照射、電凝固、冷凍及激光療法。

  (二)預後

  程緩慢,可遷延不愈,形成慢性感染。大片的瘢痕組織攣縮後,可致局部畸形或是相應組織運動障礙。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瘰癧性皮膚結核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瘰癧性皮膚結核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1.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反應,提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灶。

  2.塗片鏡檢:皮膚潰瘍處膿液直接塗片或培養有大量的結核桿菌。必要時可做細菌培養和PCR檢測結核桿菌DNA。

  3.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PPD)試驗:陽性說明過去曾感染過結核桿菌或接種過卡介苗。

  4.舊結核菌素試驗(OT):若呈陽性反應,說明曾有過結核菌感染或已建立免疫力。若呈強陽性反應往往體內存在活動性結核病灶。

  5.X線透視或攝片 有助於發現骨結核或是關節結核或其他器官的結核病灶。


鑑別

瘰癧性皮膚結核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需要和下面疾病相鑒別:

  1.梅毒瘤 好發於前額、頭皮及小腿部,發展迅速,很快破潰,常僅一個,規則而整齊,如系潰瘍則有鑿緣,邊緣堅實。與淋巴無關。梅毒血清試驗陽性,常為成人,有冶遊史和性病史者。

  2.放線菌病 主要位於下頜角部位,甚至可波及下頜骨,有多數瘺管而無束狀瘢痕,其分泌物的膿液中有硫磺色顆粒,鏡檢可找到放線菌。

  3.孢子絲菌病 發展較快,損害較淺,常沿淋巴管分佈,可以活組織檢查、黴菌培養及治療試驗來鑒別。

  4.慢性潰瘍性膿皮病 起病急,常位於頭皮、腋窩、腹股溝及小腿等處。局部淋巴結炎極少見,若有淋巴結炎時則炎性較明顯,較痛。潰瘍有較多之膿液分泌,潰瘍周圍可見散在小膿皰。

  臨床上需與下列皮膚結核病不同類型相鑒別:

  尋常狼瘡:多見於青年及兒童,好侵及面部、臀部及四肢,亦可累及粘膜。基本損害為針頭至黃豆大小的結節,愈後留有萎縮性疤痕。 結素試驗陽性。

  腔口結核性潰瘍:好發於口腔、外生殖器及肛門等身體自然腔口的部位;損害為紅丘疹及小結節;繼之發展成一群小灶性潰瘍,融合成大潰瘍;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呈匐行性;基底肉芽組織蒼白,表面高低不平,可見黃色小顆粒。結素試驗陰性。

  疣狀皮膚結核:極大部分為成人,男性尤為多見。常見於暴露部位,以手背及手指背部最為多見,其次為足、臀、小腿等處。黃豆大小紫紅色丘疹,呈疣狀增生,鱗屑和痂皮脫落有疤痕。結素試驗弱陽性。

  丘疹壞死性皮膚結核:多見於青年。皮損好發於四肢伸面,尤以關節部位為多,也可見於臀部及軀幹。針頭至綠豆大的呈青紅色或紫色的堅實結節,壞死結痂留下萎縮性疤痕。結素試驗強陽性。

  硬紅斑:多見於青年女性,常伴有周圍循環不良,如肢端發紺等。皮損慣發於小腿屈面,對稱分佈。櫻桃大或更大的皮下結節,潰瘍後留有凹陷性疤痕。結素試驗強陽性。

  結節性結核性靜脈炎:好發於青年四肢遠端。豌豆到小指頭大小皮內或皮下結節,無潰破傾向。結素試驗陽性。

  瘰癧性苔蘚樣皮膚結核:慣發於軀幹。針頭大小粟粒形丘疹,扁平或尖頂,有時呈多角形如扁平苔蘚,呈毛囊性分佈,有群集傾向,以後自行消失。結素試驗一般為強陽性。


並發症

瘰癧性皮膚結核病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由於皮膚潰瘍可能並發化膿球菌感染。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