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復雜,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局部原因
1.外傷。
2.氣壓性損傷。
3.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穿孔也常有鼻衄癥狀。
4.炎癥:①非特異性炎癥:幹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上頜竇炎等,常為鼻出血的原因。②特異性感染:鼻結核、鼻白喉、鼻梅毒等,因粘膜潰爛,易致鼻出血。
5.腫瘤。
6.其他:鼻腔異物、鼻腔水蛭,可引起反復大量出血。在高原地區,因相對濕度過低、而多患幹燥性鼻炎,為地區性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二)全身原因
1.血液疾病:①血小板量或質的異常。②凝血機制的異常。
2.急性傳染病。
3.心血管疾病:①動脈壓過高: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癥、腎炎、伴有高血壓的子癇等。②靜脈壓增高:如二尖瓣狹窄、胸腔或縱隔和頸部巨大腫塊、肺氣腫、肺水腫及支氣管肺炎等。
4.維生素缺乏:維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鈣等缺乏時,均易發生鼻出血。
5.化學藥品及藥物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壞造血系統的功能引起鼻衄。長期服用水楊酸類藥物,可致凝血酶原減少而易出血。
6.內分泌失調:代償性月經、先兆性鼻出血常發生於青春發育期,多因血中雌激素含量減少,鼻粘膜血管擴張所致。
7.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肝、腎慢性疾病以及風濕熱等,也可伴發鼻出血。
鼻出血食療方:
方1
處方:黃鱔1條,綠豆30克。
用法:將綠豆加水煮爛;取黃鱔割開其尾部,讓血滴入滾沸的綠豆湯中:待血流凈,把魚放入共煮至爛熟。剔去魚刺和內臟。吃魚肉和豆,喝湯,每2~3日服1劑。
主治:鼻出血。
方2
處方:鮮絲瓜1000克,薄荷葉8片.精鹽適置。
用法:鮮絲瓜加薄荷葉同煎湯,用精鹽調味後飲用。
主治.適用於日暴曬後,面赤腦脹,鼻出血者。
方3
處方:番茄500克,熟雞蛋黃2個,白糖適量。
用法:將番茄洗凈.放入沸水鍋中汆入涼水中,澇出後削去皮,切成半月形塊,裝在盤中。將蛋黃放在番茄塊中央,井將白糖撤在蛋黃和番茄塊上。每日1劑服食。
主治:鼻出血。
方4
處方:帶紅衣花生米20克,去核紅棗20克,桂圓肉15克。
用法;將帶紅衣花生、去核紅棗、桂圓肉同煎為湯。每日服1劑,分2次服。
主治:鼻出血
方5
處方:豬鼻肉120克,鮮蘑菇6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用法:先將豬鼻肉洗凈切碎,鮮蘑菇洗凈切片,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燉至熟爛,加精鹽、味精調味。飲湯吃肉和蘑菇,日服1劑,分早晚2次溫服。
主治:適用於氣血虧虛鼻出血。
方6
處方:芥菜花15克,柿餅30克,藕節35克,蜂蜜(蜂蜜食品)10克。
用法:芥菜花、柿餅、藕節分別洗凈切碎.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煮熟.去渣待涼,加蜂蜜調化。1次服完,每日1劑,15日為1療程。
主治:鼻出血。
方7
處方:青魚螺200克,精鹽適量。
用法:青魚螺洗凈用文火燉化、加精鹽少許。每日服2次,每次1匙,連服4日。
主治:適用於頭暈腰酸膝軟的鼻出血者。
方8
處方:鮮芥菜90克(幹品30克),蜜棗5個。
用法:先將芥菜、蜜棗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煨湯,開後去渣。飲湯吃棗。
主治:鼻出血。
方9
處方:枸杞嫩葉60克,青椒350克,植物油50克,淀粉少許,醬油(油食品)、白糖、味精、米醋、蔥丁、蒜片各適量。
用法:將枸杞葉洗凈,在開水中略焯一下,撈出,瀝幹水分待用。把青椒洗凈,除去柄、子,切成瓣塊,把醬油、白糖、水醋、味精、淀粉和少許水對成鹵汁順著勺邊潑入,顛翻幾個滾,出勺即成。佐餐食用。
主治:鼻出血。
方10
處方:白雞冠花30克.雞蛋2個。
用法:將白雞冠花洗凈,放入沙鍋內,加清水800克煎至400克,去菜渣,將雞蛋去殼加入湯中煮熟。日服1劑,連溫3~4次。
主治:鼻出血。
方11
處方:蕹菜600克,蜂蜜(蜂蜜食品)50克。
用法:先將蕹菜洗凈,切碎.加水800克在鍋內.加入蕹菜煮爛,撈去菜渣.將菜湯繼續煮濃至400克,加入蜂蜜,候溫。頓服,日服2次。
主治:鼻出血。
方12
處方:狗心1個,料酒、精鹽各適量。
用法:狗心洗凈,加料酒、精鹽各適量,文火燭至爛熟,飲湯食肉。
主治:適用於耳鳴目花,腰酸乏力的鼻出血者。
方13
處方:幹石榴皮30克。
用法:將幹石榴皮研成細末,內服並吹入鼻中,血立刻止住。
主治:用來治療鼻出血效果極佳。
方14
處方:白蘿卜數個,白糖少許。
用法:將白蘿卜洗凈切碎絞汁,白糖調服。每次50克,每日3次,連服數劑。
主治:鼻出血。
方15
處方:菊花15克,旱蓮草15克,藕粉30克,白糖適量。
用法:前二味煎湯,趁熱沖熟藕粉,白糖調服。每日1劑,連服3~4劑。
主治:鼻出血。
方16
處方:紅雞冠花1朵,側柏葉15克,白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4~5劑。
主治:鼻出血。
方17
處方:韭菜根120克,白糖30克,雞蛋1個。
用法:以上三味加水適量同煮至蛋熬,去渣去殼食用、日服1劑。
主治:鼻出血。
方18
處方:馬蘭頭250克,青殼鴨蛋10個。
用法:先將馬蘭頭洗凈.與鴨蛋同煮至蛋熟熬,再將蛋殼敲碎,繼續煮至烏青色。每日適量吃蛋喝湯。
主治:鼻出血。
方19
處方:藕節15克,雪梨2個,瘦豬肉100克。
用法:加水煮熟。吃肉喝湯,分2次內服,連服5~7日。
主治:腎陰不足所致的鼻出血。
方20
處方:藕500克,白糖120克,頭發灰少許。
用法:藕洗凈切片,與白糖、頭發灰(佈包)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4劑。
主治:鼻出血。
方21
處方:藕500克,荸薺500克,蘿卜500克。
用法:分別洗凈切片,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4劑。
主治:鼻出血。
方22
處方:藕100克,蘿卜100克,白糖100克。
用法:共煎湯。吃藕和蘿卜,每日2次,連服2~4日。
主治:肺火上升,血熱妄行的鼻出血。
方23
處方:鮮蠶豆花60克.冰糖適量。
用法:鮮蠶豆花水煎後去渣,溶化冰糖適量,每日1劑,分2~3次服。
主治:鼻出血。
方24
處方:益母草汁10克,生地黃菌汁40克,藕汁40克,生薑汁2克,蜂蜜(蜂蜜食品)10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將掏洗幹凈的粳米入鍋,加水1000克,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熬成粥,加入前五味,稍煮即成。分早晚2次服.日服1劑。
主治:鼻出血。
方25
處方:鮮石榴花10朵,粳米100克。
用法:先將粳米淘洗幹凈,放入鍋中,加水1000克,置火上燒開後熬煮成粥,將熟時放入漂洗幹凈的石榴花,煮即成。每日分2次食用,日服1劑。
主治:鼻出血。
鼻出血適宜吃什麼?
1、實熱及陰虛之流鼻血,當選用性偏寒涼之食物,飲食亦偏涼或性平。蔬菜水果之性涼者,多利於止血,如鮮藕、薺菜、白菜、絲瓜、芥菜、蕹菜、黃花菜、西瓜、梨、荸薺、竹蔗等。脾虛鼻血者以花生、紅棗為最好。
2、無明顯熱象之虛證流鼻血者,飲食以偏涼或平性為好。
鼻出血不適宜吃什麼?
忌用溫補,在出血期間飲食不宜過熱,應放至溫涼後才進食。
禁食一切辛、辣、煎、炸及酒等刺激物,蝦、蟹、雄雞等應忌食。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戒除煙酒,以免滋生火熱。天氣幹燥時可預防性的往鼻腔裡滴人油劑滴鼻液。調節情志,去除挖鼻的習慣,避免鼻部損傷。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以免鼻出血的發生。
止血方法
1、局部壓迫止血:頭部應該保持正常豎立或稍向前傾的姿勢。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壓迫出血側的鼻前部(軟鼻子處),似一般以手夾鼻子的做法,直接壓迫約五至十分鐘。大部份病人都可以此種方法簡樸地來止血。假如壓迫超過瞭十分鐘後血仍未止,則可能代表著嚴重的出血,或有其它問題存在著,此時就須要送醫做進一步的處置。
2、在止流之前應先將血塊擤出,以免因傷口無法閉合而無法止血。
3、以去充血劑或鼻腔噴液將棉花沾濕,塞入鼻孔可幫助止血,白醋也行。
4、塗抹軟膏:當鼻血被控制後,在鼻內塗一些維生素E軟膏。假如沒有維生素E,可用少許抗生素或類固醇軟膏代替,一天塗2~3次。維生素Ⅱ軟膏可促進傷口愈合,而抗生素或類固醇軟膏町毀壞鼻腔內的葡萄球菌,不僅止癢,也防止粘液幹硬(以免誘發挖鼻孔的沖動)。鼻粘膜若因幹燥而產生疼痛,可使用蘆薈或治痢草軟膏。
5、用冰冷敷:冰冷能促使血管膨脹及減少流血。可以用碎冰或冰毛巾冷敷鼻子、頸部及臉頰,促使血管膨脹,減少流血。
6、塗抹抗生素或類固醇軟膏,可止癢也可防止黏液幹硬。
7、左(右)鼻孔流血,舉起右(左)手臂,數分鐘後即可止血。
8、患者左(右)鼻孔流血時,另一人用中指勾住患者的右(左)手中指根並用力彎曲,一般幾十秒鐘即可止血;
9、或用佈條紮住患者中指根,左(右)鼻孔流血紮右(左)手中指,鼻血止住後,解開佈條。
10、取大蒜適量,去皮搗成蒜泥,敷在腳心上,用紗佈包紮好,可較快止血。
11、讓患者坐在椅子上,將雙腳浸泡在熱水中,可止鼻血。
12、穴位按摩法 取穴:肩井穴(位於大錐與肩峰連線中點)治法:患者取坐位,術者用食、拇指掐捏,擠壓穴位中央,將肩部肌肉向上提起3-5秒鐘,反復3回為1次,每次間歇兩分鐘,發作時連接3次。5天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3天,孕婦忌用此法。
13、如流鼻血不止,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保健品查詢鼻出血中醫治療方法治療中應根據病情,掌握"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在鼻衄發作時應采用冷敷,壓迫止血,鼻內填塞等外治法止血,再分析鼻衄的病因,進行辨證施治。一、辨證選方
1.肺經熱盛
治法:疏風清熱,涼血止血。
方藥:黃芩湯(《醫宗金鑒》)加減。黃芩9g,山梔子9g,連翹12g,桑白皮12g,薄荷9g,荊芥6g,赤芍12g,丹皮12g,麥冬9g,白茅根15g,側柏葉9g,大薊9g,小薊9g,甘草6g,咳嗽痰稠者加瓜蔞仁、貝母。
2。胃熱熾盛
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清胃湯(《脈固癥治》)合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加減。黃芩15g,黃連6g,蘆根12g,藕節9g,升麻9g,生石膏(先煎)30g,生地15g,丹皮12g,赤芍12g,犀角(沖服)2g,大薊9g,白茅根15g、若失血過多,加黃精、桑椹子等以養血止血。
3.肝火上逆
治法:清肝瀉火,降逆止血。
方藥: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鑒》)加減。龍膽草6g,山梔子9g,黃芩9g,柴胡12g,木通6g,生地15g,車前子18g,澤瀉2g,當歸12g,甘草6g,羚羊角(沖服)1.5g,代赭石15g,鉤藤15g,茜草12g,側柏葉9g。血量多可酌加白茅根、仙鶴草、旱蓮草等,口幹甚者,可加麥冬、元參以養陰生津。
4.肝腎陰虛
治法:滋養肝腎,養血止血。
方藥:知柏地黃湯(《醫方考》)加味。熟地黃15g,山萸肉9g,山藥30g,茯苓12g,澤瀉12g,丹皮6g,知母6g,黃柏6g,阿膠10g,旱蓮草12g,桑椹子9g,仙鶴草9g,白及9g。
5.陰虛肺燥
治法:養陰清肺,潤燥止血。
方藥: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加減。生地黃15g,麥冬9g,白芍15g,丹皮9g,玄參12g,貝母9g,白茅根15g,旱蓮草9g,藕節9g,側柏葉9g,甘草6g。
6.脾不統血
治法:健脾益氣,攝血止血。
方藥:歸脾湯(《濟生方》)加減。人參9g,黃芪15g,白術9g,茯苓12g,當歸12g,生地15g,阿膠10g,木香9g,炒棗仁30g,大棗5枚,仙鶴草30g,血餘炭9g,桑椹子30g,桂圓肉6g。若大衄不止,出血過多,面色蒼白,心神恍惚,有陰脫陽亡之危急證候,宜急投獨參湯,或加附子以回陽救逆。
四、其他療法
(一)冷敷法與壓迫止血法1.冷敷法:用冷水浸濕手中或冰袋,敷於患者額部或頸部,有抑陽降火,涼血止血的作用。《太平聖惠方·第三十七卷》道:"盛新汲水淋頸後宛中,淋不止。一兩罐即瘥。"2.指壓法:以手指掐壓患者正中發際1~2寸處,或將兩側鼻翼向中線方向壓迫止血。
(二)中藥局部外用1.香墨濃研,滴入鼻中。2.將雲南白藥、白及粉或三七粉吹入鼻腔出血處。同時壓迫止血。3.將上述止血藥或馬勃,百草霜,血餘炭等塗於棉片上,貼於出血處或塞於鼻腔。4.用棉球浸透復方薄荷油再蘸西瓜霜(桂林西瓜霜主要成分為西瓜霜,黃連,貝母,羅漢果,廣豆根,梅片等)填塞局部1小時後取出,每日1次,連用3天;同時內服中藥清肺止血湯(由黃芩,山梔,生地,丹皮,茅根,藕節炭,側柏炭,茜草,桑白皮,當歸,黃芪,甘草組方)取得較好效果(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6;4(1):46)5."復方止血油"局部應用:將白及加工提取,加麻黃素粉,制成油劑。用時將止血油滴入棉片,塞於鼻出血部位。(人民軍醫1994;6:72)6.中藥止血藥膜的應用:以血餘炭,血竭、三七、大黃、蒲黃、白及,五倍子、枯礬各等量加工成粉,過120目篩,以聚乙烯醇為基質成膜,紫外線消毒後備用,分成10×8cm大小,用時置於鼻出血處。(中醫雜志1990;3(10):10)7.白礬研成細末,用時將棉球蘸白礬末,塞於鼻腔止血。(江西中醫藥1989;20(5)49)8.蘆薈研粉,用凡士林紗條粘著,填塞鼻腔止血,或取蘆薈粉0.5~1g加溫開水5~10ml攪化,滴鼻。(中醫雜志1989;30(4):34)9.將大黃碾成粉末,過篩後炒制成炭,用2%甘油水溶液浸制紗條或棉片,止血時應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1(11):673)10.取蒲黃炭,麻黃素粉、氯黴素針以4:2:1比例,加維生素A、D滴劑適量,調成糊狀,將其塗於出血點或糜爛面上。(湖北中醫雜志1991;13(5):40)11.復方枯痔液鼻粘膜下註射:復方枯痔液由明礬、雄黃、血竭、赤石脂、黃連、朱砂,加鹽酸普魯卡因組成,鼻出血時將復方枯痔液註入出血部位粘膜下,用藥量以註藥後隆起面積略大於出血范圍為宜。(人民軍醫1994;6:72)
中藥
1.三七粉:散瘀止血。鼻局部外用,或內服,每日3次,每次3g。(三七片每日3次,每次3片。)
2.雲南白藥:止血愈傷,鼻局部外用,或口服。每次0.25~0.5g,每日4次。
3.七厘散:定痛止血。每次口服1~1.5g,每日2次。
4.龍膽瀉肝丸:瀉肝火,降逆止血。每次6g口服,日2次。
5.知柏地黃丸:滋養肝腎,養血止血。日服2次,每次1丸。
6.歸脾丸:健脾益氣止血;日服2次,每次1丸。
7.阿膠:養血止血;搗碎後化於大棗煎汁中服用,每次10~30g,日服2次。復方阿膠口服液每次口服1支,日服2次。
8.仙鶴草素註射液:收斂上血。每次肌註2ml,每日1~2次。
中藥材查詢鼻出血西醫治療方法鼻出血的治療原則應是“先治標、後治本”,即首先盡快把血止住,然後施以病因治療。從治療方面考慮,鼻出血可分為小量出血、突發性嚴重出血兩大類。
一.小量出血
對這類鼻衄應首先查明出血點。由於出血量小,允許有充分時間仔細尋找出血點。用一般鼻鏡發現出血部位後,治療方法如下:
1.燒灼法 出血部鼻粘膜表面麻醉,在該部點塗50%硝酸銀或三氯醋酸,利用其蛋白凝固作用使破裂的小血管封閉。也可電灼該部,或者應用激光或冷凍治療。
2.粘膜下剝離 對於鼻中隔前部粘膜出血點反復出血的病例,可采用此法。操作方法與常規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相同,如有偏曲的鼻中隔軟骨應予切除,剝離范圍應稍廣些。Narwla(1987)根據一組資料研究後認為,此法優於結紮動脈,之所以有效,可能是由於一些病例實際上有鼻中隔偏曲,或者充分破壞瞭粘膜下血管網之故。
3.瘢痕形成法 鼻粘膜表面麻醉,用眼科三角刀在鼻中隔易出血區做三條切口,長1~1.5cm,切開粘膜,割斷擴張的毛細胞血管,切口兩側做1~2mm寬的粘膜下剝離,壓迫24小時。
4.鼻內窺鏡下電灼術 用前鼻鏡檢查難以發現出血點時,可進行鼻內窺鏡檢查,以發現鼻後部出血部位,如鼻中隔後部、下鼻道後外側壁、鼻底後部和中鼻道等處。在內窺鏡下引入電灼器頭進行燒灼,也可經光導纖維導入激光燒灼。由於C02和YAG激光易引起較大面積燒傷,故以KTP激光較為合適。應先燒灼出血點周圍,最後再在血管斷端處燒灼。
二.突發性嚴重出血
此型鼻衄多來勢洶猛,迅速止血甚為重要,然後再進一步查找病因進行治療。止血措施主要有:
1.前鼻孔鼻腔填塞法 這是治療嚴重鼻衄的首選措施。填塞物為無菌凡士林紗條,填壓時應預先置一硬塑鼻導管,以維持起碼的鼻通氣,雙側鼻填塞時尤為重要。鼻填塞時間一般為24小時,到時可一次或分次取出,以免發生鼻竇或中耳並發癥。如需填塞物留置數天甚至一周,填塞物中應加入抗生素粉,也可應用碘仿紗條。凡士林紗條填塞患者痛苦較大,現有改良方法如下:
(1)止血套填塞法 將塗有油劑的指套或橡皮套先置於鼻腔,然後以紗條作套內填塞。
(2)氣囊壓迫止血法 將附有通氣管的橡皮膜或矽膠膜氣囊置於鼻腔出血部位,套內註氣使其擴張以壓迫止血,且借通氣管維持鼻呼吸。
2.鼻後孔填塞法 若出血側鼻腔經前鼻孔填塞後仍有血流入咽部或由對側鼻孔湧出者,提示出血部位在鼻腔後部,此時應行後鼻孔填塞。後鼻孔填塞物不可留置過久,一般應於24~36小時內取出,否則易引起多種並發癥,嚴重者可致顱底骨髓炎、腦膜炎等,故後鼻孔填塞尤應註意防止感染。主要填塞物是錐形紗球。現多主張改用帶通氣管的氣囊壓迫,不僅可明顯減輕患者痛苦,而且能大大降低並發癥的發生。
先用表面麻醉劑噴患側鼻腔和咽部,取細導尿管由前鼻孔插入鼻腔,沿鼻底經後鼻孔而至口咽部,將其首端用止血鉗拉出口外,尾端則留於前鼻孔外。再將事前準備好的無菌凡士林油紗球(錐形紗球,稍粗於大拇指頭)取雙線系於導尿管前端,將導尿管尾端從前鼻孔向回拉,紗球即由口腔向後停留於咽部,此時速用止血鉗將紗球向後上推入鼻咽部,並同時將鼻孔處的導尿管尾端向外拉緊,使紗球堵塞於患側後鼻孔。前鼻孔露出的雙絲線不可放松,繼續進行前鼻填塞,再於前鼻孔放一幹紗球,將雙絲線在紗佈球上打結,使後鼻填塞的紗球不致向下滑脫。將紗球上垂於咽部的雙線從口腔引至頰部,用膠佈固定,留作兩天後取出紗球時向下牽引之用。
對於突發性鼻衄,若用多次填塞勢必損傷鼻粘膜,以致出血日趨加重。此是可應用可吸收性填塞物,一次填塞後不再取出更換,一周後填塞物即在鼻腔內液化吸收或自行排出。此類物質為明膠海綿、氧化纖維素、纖維蛋白綿(fibrinfoam)等,使用時先將其浸入凝血劑溶液中,擠出多餘液體後填塞於鼻內。
鼻腔填塞仍是目前治療鼻衄的主要方法。前鼻孔填塞成功率在90%以上,前、後鼻孔填塞則在48%~80%之間,Monux(1990)報道322例鼻腔填塞止血成功率為100%。盡管填塞法效果較好,但其並發癥也不容忽視,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心、肺功能不良者,可出現嚴重反應如心肌梗塞或死亡,故對此類患者行鼻腔填塞後,應密切觀察心、肺功能及其變化。
3.血管阻斷術 鼻腔填塞仍不能有效止血者,應行血管阻斷術。一般分為血管外治療和血管治療。
(1)頸外動脈結紮術 鼻腔中鼻甲水平以下血管,系頸外動脈的末梢支,結紮後有一定止血效果。
患者仰臥,肩部墊高,頭部向對側,沿胸鎖乳突肌前緣行浸潤麻醉。以甲狀軟骨上角為中點,於胸鎖乳突肌前緣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將胸鎖乳突肌向後牽引,顯露頸總動脈及其頸內頸外兩個分支,然後向上剝離頸外動脈,暴露其分出的甲狀腺上動脈及其上方的舌動脈,將切口內上方的二腹肌後腹和舌下神經向上牽引。在甲狀腺上動脈和舌動脈之間用動脈瘤針穿粗絲線繞過頸外動脈並結紮之,此時顳淺動脈應停止搏動,也是判斷結紮成功與否的標志。
頸動脈畸形可致手術困難,常見的下列四種特殊情況需要妥善處理:
①頸總動脈分支處有半數以上是在甲狀軟骨上緣平面之上。一般切口隻能暴露頸總動脈而找不到頸外動脈,切勿將頸總動脈誤行結紮。遇此情況應向上延長切口,暴露二腹肌後腹和莖突舌骨肌,用拉鉤將腮腺向上牽引,在腮腺深處尋找頸外動脈並結紮之。在剝離和牽引腮腺時註意勿損傷面神經。
②甲狀腺上動脈有時由頸總動脈直接分出。遇此情況須向上剝離,尋找頸總動脈的分歧處,鑒別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有舌動脈分出者為頸外動脈,無分支者為頸內動脈,這樣可避免誤將甲狀腺上動脈以上的頸總動脈當作頸外動脈,而錯紮瞭頸總動脈。
③頸外動脈有時位於頸內動脈的後方。遇此情況不應單憑走行位置判斷孰為頸外孰為頸內,而應嚴格按照有無分支來判斷。隻有分清甲狀腺上動脈和舌動脈之後方可結紮,以免誤紮頸內動脈。
④甲狀腺上動脈有時缺如,有時與舌動脈合並為一支。遇此情況隻要判定頸總動脈分歧處,即可結紮頸外動脈,而無誤紮頸內動脈之虞。
在分離頸總動脈分支處時,應於動脈鞘內滴入1%奴佛卡因以防頸動脈竇反射。
頸總動脈結紮僅適用於外傷性頸內動脈瘤所致的鼻衄。手術時應避免損傷迷走神經。但頸總動脈結紮畢竟會使腦組織的供血量降低,為安全計,最好在結紮前作一適應性試驗,即用手指壓迫頸總動脈10分鐘,觀察患者有無腦電圖變化及腦神經陽性體征,此法稱為Matas試驗,若無不良反應即可結紮。
臨床上發現,頸外動脈結紮後側支循環建立迅速,止血效果有時並不鞏固,故近來多主張結紮遠端血管。
(2)頜內動脈結紮術 由於鼻內血液供應主要來自頜內動脈,故結紮後應最為有效。可采取上頜竇進路或口腔內進路。
①上頜竇進路 首由Seiffert(1928)報道,後由Chandler等推廣應用。該進路即常規上頜竇根治術進路,但唇齦切口宜稍長,前壁窗口宜稍大。進入竇腔鑿去竇後壁時應盡量向內側擴大。切開後壁骨膜進入翼腭窩後,用血管鉗剝離脂肪組織,見到一條橫行的靜脈後,於其深處4~5mm即可找到頜內動脈,然後在下列三處放置血管夾夾頜內動脈遠側端、腭降動脈遠側端和起始端近頜內動脈主幹處。
②經口腔內進路 在上頜骨嚴重損傷或腫瘤充滿上頜竇、急性上頜竇炎以及上頜竇氣化不良時,可選經口腔進路。該法首由Maceri(1984)介紹,在上列2、3磨牙處切開口腔粘膜,越過頰齦溝達下頜支,適當分離取出頰部脂肪墊,稍擴大切口並伸入手指鈍性分離確定下頜支及顳肌附著點。分離顳肌但要保留其下端附著點,於下頜支(側面)與該肌內側之間即可觸摸到頜內動脈,確定血管後在其遠端及近端分別置兩個和1個血管夾。術畢還納脂肪墊,縫合切口。此法主要是切開頰脂肪墊,於頜內動脈入翼腭窩發出分支之前的上頜骨後方結紮。不過頜內動脈在口內粘膜下的深度不一,淺者12mm,深者可達40mm。
(3)篩前動脈結紮術 適用於鼻腔上部及篩竇外傷性鼻衄,或雖經頜內動脈結紮仍有鼻衄者,因頜內動脈閉塞後可有來自頸內動脈的血液經吻合支向鼻的頸外動脈分支供血之故。
於患側內眥與鼻根中線之間做弧形切口,上達眉梢,下至內眥平面,深達骨膜。沿眶骨壁向深處剝離骨膜,於2~3cm處,可見篩前動脈鞘橫行至篩前孔,分離動脈並予結紮或雙極電凝凝結。
(4)上唇動脈結紮術 適用於較劇烈的鼻腔前下部出血,雖經填壓仍無效果,指壓患側前鼻孔出血減少,系上唇動脈末梢出血者。將1%普魯卡因1~2ml註入前鼻孔下方0.5cm處並向鼻前庭浸潤,用縫針從前鼻孔下方0.5cm處刺入,向上繞至鼻前庭底部約0.5cm深處穿出,在前鼻孔下方打結。
(5)翼腭窩註射法 本法系將一定量藥液註入由脂肪組織充填的封閉間隙——翼腭窩內,使窩內血管受壓,致鼻粘膜血流量減少,血管閉合,達到止血目的。可經腭大孔註射,腭大孔至蝶腭孔、圓孔、眶下裂、視神經孔等處的距離皆為2.6cm以上。腭大管的方向與硬腭水平面向後上方的角度為60°~80°。用長4cm的口腔科麻醉針頭,在距針尖2.5cm處彎曲60°,以防刺入過深而誤入眶內或顱內,將含有0.1%腎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2~3ml於半分鐘內註射完畢,也可將0.25%普魯卡因5~10ml經頰部皮膚直接註入翼腭窩內。
經鼻腔填塞或頜內動脈結紮術後仍有嚴重出血者,可行頜內動脈栓塞。該法系將5F導管經同側肌動脈或頸總動脈穿刺導入出血側頸外動脈,在熒光屏透視下引入頜內動脈。先行血管造影,以明確有無與頸內動脈或眼動脈的交通支。若無大的交通支,即可將1mm×3mm大小混合50%鹽水和50%造影劑的明膠海綿粒徐緩註入頜內動脈,直至在透視下見其分支不顯影為止。註入明膠海綿時的壓力要盡量輕,以免明膠海綿小塊遇到障礙發生返流,誤入頸內動脈,造成腦血管栓塞。栓塞完畢觀察15分鐘,若無出血即退出導管。
三.頸內動脈破裂致嚴重鼻衄
顱底骨折引起頸內動脈破裂出血,形成假性動脈瘤,至一定程度又再次出血,血液經蝶竇流入鼻腔。對此類鼻出血應先行前後鼻腔填塞,然後選擇以下治療:
1.假性動脈瘤孤立術 先行患側頸總動脈和頸外動脈結紮,然後行患側前顱窩開顱術,將假性動脈瘤近端的頸內動脈用Scoville夾子夾閉,必要時再結紮眼動脈,這樣可使假性動脈瘤無血液來源,完全孤立,達到止血目的。
2.蝶竇內肌肉填塞止血法 鼻外切口,經篩竇開放蝶竇。於蝶竇外上壁檢查頸內動脈壓跡,吸出竇內血塊,用自體肌肉緊緊填塞以壓迫頸內動脈裂口。必須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顱內感染。
3.可脫性氣囊栓塞術 在X線熒光屏監視下,經動脈穿刺,導入動脈導管至頸內動脈破裂處,用可脫性氣囊栓塞該處,氣囊充氣後壓迫局部達到止血目的,將氣囊置留於該部而把導管退出。該法療效確實,且可避免開顱。
至於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鼻衄,主要應是治療原發病,如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血液病等。對於鼻竇和鼻咽部腫瘤、炎性肉芽腫引起的鼻衄,也應治療原發病。鼻咽部血管纖瘤如發生突然性大出血,應先行氣管切開術,然後行前後鼻腔填塞,以為手術準備爭取時間。
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患者,鼻衄易長期反復發作,有時也較劇烈。較好的治療方法是剝離鼻中隔和鼻底部的粘膜並予切除,以自體遊離皮片移植創面,縫合固定。也可用筋膜代替遊離皮片。
四.鼻出血的全身治療
1.輸血與輸液 應根據失血量而定。若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出汗,精神萎靡,應予輸血。若因鼻填塞進食不便,或因誤咽較多鼻血而引起較重嘔吐者,應及時輸液,補充電解質。
2.止血藥物的使用 可在實施前述止血措施之後使用,但對治療鼻出血的療效不夠確切。近年Vinayak等(1993)靜脈註射glypressin治療急性鼻出血,據稱療效滿意。
3.相關疾病的病因治療。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鼻出血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鼻出血與嘔血、咯血的鑒別診斷
鼻出血嘔血咯血
病史
可有鼻部幹燥、鼻阻塞等鼻部疾病史,或有高血壓等全身性疾病史常有上腹部疼痛等胃病或肝病史常有支氣管肺癌或心臟病史
引起出血的基本疾病
鼻炎鼻竇炎,鼻腔鼻竇腫瘤,鼻中隔偏曲,毛細血管擴張,特發性出血等消化性潰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糜爛性出血性胃炎,胃粘膜脫垂,食管癌,胃癌等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肺癌,二尖瓣狹窄等
出血前的先兆癥狀
鼻部熱脹感,或鼻腔異物感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咳嗽、胸悶,胸部不適,喉癢感
出血的排出形式
多從前鼻孔溢出,劇烈時常同時從口鼻湧出嘔出,也可呈噴射狀,兇猛時可同時從口鼻中湧出咳出,兇猛時亦可同時從口鼻湧出
排出血液的性狀
鮮紅色,一般無混雜物,有時可混有鼻涕或痰液胃或十二指腸性嘔血多為咖啡樣或棕褐色,無泡沫,但常混有食物殘渣和胃液,常呈酸性反應;食管性嘔血則為鮮紅或暗紅色由暗紅至鮮紅色,混有氣泡或痰液,常呈堿性
出血後後續癥狀一般出血後數日內可有鼻涕中帶血絲有血便,很少有痰中帶血痰中帶血,可持續數日,除非血液咽下,一般無血便
檢查鼻腔前部出血很易發現;位於鼻腔後部時,可見鼻液從後鼻孔沿咽壁向下流動,後鼻鏡檢查可確診肺部叩診、聽診、X紅檢查、支氣管鏡檢查,可明確診斷急診纖維胃鏡檢查、X線鋇餐檢查常可確診
鼻出血難以控制,無論是來勢兇猛的嚴重出血,還是經久不愈的頑固性出血,可對機體造成嚴重損害,影響主要有:失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休克、心血管系統並發癥、腦血管意外、窒息,胎兒窘迫,嚴重者可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