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最常見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他常見的革蘭陽性球菌還有肺炎球菌、鏈球菌和革蘭陰性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莫拉菌。流感嗜血桿菌是兒童急性結膜炎中最常見的致病菌,正常情況下可存在於成年人的上呼吸道。細菌可通過多種媒介造成接觸傳染,如手、毛巾、水等,在公共場所,集體單位如學校、幼兒園及傢庭中迅速蔓延,導致流行,尤以春季為甚。在各種呼吸道疾病流行時,致病菌也可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
(二)發病機制
雖然正常的結膜暴露在多種多樣的微生物中,但眼表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防護機制具有一定的預防感染和使感染局限的作用。淚液不僅能機械地刷洗眼表,清除潛在的病原體,還含有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能殺滅微生物和阻止細菌黏附在結膜表面。結膜表面的正常菌群也能釋放抗生素樣物質或代謝性產物以抑制病原體的增殖。另外,完整的眼表上皮和結膜基質中豐富的淋巴組織能充分提供細胞免疫學防衛作用,眼表溫度較低也不利細菌生長。但有些因素可破壞這些防護機制,導致感染性結膜炎的發生。常見的危險因素有:眼幹燥癥,瞼閉合不全、突眼以及不充分的瞬目等導致的眼球暴露,營養缺乏或吸收不良(如維生素A缺乏癥),眼局部或全身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的免疫低下,淚道阻塞和感染,放射性損傷,外傷,手術,全身感染,外源性接種等。
起病急,自覺異物感、灼熱感、疼痛,嚴重時有眼瞼沉重,畏光、流淚。有時因分泌物附著在角膜表面,造成暫時性視物不清,去除分泌物後即可恢復視力。由於炎癥刺激產生大量黏液膿性分泌物,患者晨起時上、下瞼可被分泌物粘在一起,難以睜開。當病變侵及角膜時,畏光、疼痛等癥狀明顯加重,依角膜病變的情況可出現輕度的視力減退。
眼部檢查可見眼瞼腫脹、結膜充血,以瞼部及穹隆部結膜最為顯著。同時可伴乳頭增生,結膜表面有膿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嚴重時可形成假膜,所以又稱假膜性結膜炎。球結膜充血、水腫,有時甚至可突出於瞼裂外。
本病常雙眼同時或相隔1~2天發病。一般來說,發病3~4天,病情達到高峰,隨後逐漸減輕,10~14天即可痊愈。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結膜囊分泌物塗片或瞼結膜刮片檢查及細菌培養即可明確診斷。
本病雖然預後良好,但傳染性很強,易造成廣泛流行,所以預防工作十分重要,一旦發現患者,應嚴加消毒隔離,切斷各種可能的傳播途徑。醫務人員為病人檢查及治療後,應註意防止交叉感染。
保健品查詢急性卡他性結膜炎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急性卡他性結膜炎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根據不同的病原菌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點眼。在未作細菌培養的情況下,原則上應選用廣譜抗菌藥物,選擇兼顧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的兩種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效果更佳。對分泌物多的患者,給藥前應清除分泌物,可用4%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或蘸取上述溶液的消毒棉棒清潔眼部。有假膜者,可用生理鹽水棉棒將其除去,然後再滴眼藥水。早期治療應頻繁點眼,每15分鐘1次,連續2h,然後改為每小時1次,連續24~48h,隨後酌情減量,睡前塗抗菌藥物眼膏,直至分泌物消失。對並發角膜炎者,應按角膜炎處理。目前臨床較常用的抗菌藥物包括:
1.喹諾酮類藥物 包括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洛美沙星等,是廣譜抗菌藥物,對絕大多數革蘭陰性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都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也有效。最近的研究發現,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更高、耐藥菌株更少。此類藥物毒性小,作用時間長,局部用藥濃度通常是0.3%。
2.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 目前最常用的是0.3%妥佈黴素。由於耐藥菌株的增加,慶大黴素已不作為首選用藥。大量用藥應註意藥物毒副作用。
3.多肽類抗菌藥物 常用藥物為桿菌肽和多黏菌素B。桿菌肽主要用於革蘭陽性菌及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炎癥,滴眼濃度為100~500U/ml。多黏菌素B對絕大多數革蘭陰性桿菌有高度的抗菌作用,滴眼濃度1~2.5mg/ml。
4.抗菌藥物混合制劑 由兩種或多種抗菌藥物混合,兼顧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如Meospotin(新黴素+短桿菌肽+桿菌肽)、Polyfax(多黏菌素+桿菌肽)、Polytrim(多黏菌素+三甲氧芐氨嘧啶)。
5.抗菌藥物眼膏 與眼藥水相比,眼膏中的藥物濃度高,作用時間長,由於塗抹後可能引起視物模糊,因而白天應用受到限制。睡前應用眼膏,可使藥物在結膜囊內保留較長時間,以提供較長的藥物作用時間。常用的眼膏有:0.5%四環素、0.5%紅黴素、0.3%妥佈黴素和0.3%氧氟沙星等。
(二)預後
一般的急性細菌性結膜炎具有自限性,病程歷時10~14天。治療可使病程縮短1~3天,但葡萄球菌性結膜炎可轉為慢性。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