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脈絡膜缺血患者,常因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就診。眼底表現依阻塞血管的大小、數量和病變的時期而定。新鮮的病變在阻塞的血管分支供應區域,視網膜外層和視網膜下出現灰白色水腫。若後睫狀動脈一支主幹(顳側或鼻側後睫狀動脈)阻塞,則於其供應的一側眼底出現水腫混濁。若兩支均阻塞則整個眼底呈灰白色水腫。睫狀後短動脈的分支阻塞後,熒光血管造影可見相應區域血管無熒光素充盈,1周後缺血情況好轉,2~3周後大部分恢復。但少數病人數周後仍可見遲緩充盈,通常在3周~1個月後熒光血管造影顯示正常。隨著灰白色水腫逐漸吸收,局部形成脈絡膜視網膜色素變性性病變,逐漸出現色素顆粒,典型的表現為三角形的色素瘢痕區域,其頂點指向視盤,底邊朝向周邊部,稱為三角綜合征。
臨床上許多脈絡膜缺血的患者常合並有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或缺血性視盤病變,對這些患者常註意其視網膜和視盤病變而忽略瞭同時存在的脈絡膜缺血。
臨床上可見的各種急性脈絡膜缺血性病變有:
1.Elschnig斑 它代表著一種局部的脈絡膜梗阻,由於供應單一脈絡膜毛細血管小葉的終末脈絡膜小動脈的阻塞而產生。可見於上述的各種全身病。
2.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脈絡膜病變 Gass首次報告時稱之為急性後極性多灶性盤狀色素上皮病變,又稱急性後極部多發性鱗狀色素上皮病變。本病起病急,視力急劇下降,多發生於青壯年,通常雙眼發病,亦見於單眼。急性期眼底後極部可見多數散在的小黃白色圓形斑,邊界不清,大小不一,有時可見融合病灶,呈片狀甚至地圖狀。
根據FFA檢查結果及典型的臨床表現,可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