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鼻疔介紹

  鼻疔是指發生在鼻尖、鼻翼、鼻前庭部位的療瘡癤腫,即鼻癤腫。


原因

    辨證分析

  本病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損傷肌膚,風熱邪毒乘機外襲而致病;或因忽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之品,以致火毒結聚,循經上犯鼻竅而生。若火毒勢猛,正氣虛弱,或早期失治誤治,或妄行擠壓,則會導致邪毒走散,入犯營血,內陷心包而成疔瘡走黃之證。總的治療方法是清熱解毒,消疔散腫。

  【典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鼻部》:“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竅腫引腦門疼。”


症狀

鼻疔早期癥狀有哪些?

  1、鼻部局限性紅腫、疼痛,形小根深,堅硬如釘,頂有黃白色膿點。

  2、檢查可見一側鼻前庭內有丘狀隆起,周圍紅腫發硬,頂部可見膿點;嚴重者可引起同側上唇、面部、下瞼等處腫脹、疼痛。

  3、應註意與鼻瘡相鑒別。鼻疳病變范圍較廣,表現為鼻孔處皮膚潮紅、糜爛、流水、結痂等,故較容易鑒別。   


飲食保健

鼻疔吃什麼好?

  食療方:

  1.疔瘡初起伴有發熱者菊花晶l匙或菊花15克,沖飲。可常用。本方具有清熱消炎的功效。

  2.疔瘡初期腫痛明顯者糯米30克,蒲公英30克,或鮮品倍量。先將蒲公英加水煎湯,棄渣取汁,與糯米同煮為粥服食。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3.疔瘡初期疼痛甚者南瓜蒂適量,焙焦存性,研細末,用溫開水沖服,每次5克,每日2次。並可用醋調外敷。本方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

  4.疔瘡局部腫勢明顯且口幹欲飲、小便不利者西瓜皮150克,冬瓜皮150克,煎湯代茶,頻頻飲之。每日1劑,連服1—2周。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尿解渴的功效。

  5.疔瘡中期灼痛較甚者新鮮白蘿卜500克,洗凈搗汁,每次1杯,每日飲2—3杯。並可將渣與少量醋調勻,厚敷於患處。本方具有理氣消炎止痛的功效。

  6.疔瘡中期伴發熱、口幹苦、苔黃膩者綠豆30克,米仁30克。加水燒湯飲。本方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

  7.疔瘡痛不可忍者苦瓜葉曬幹,研細末,用米酒送服,每次10克,每日3次。本方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

  8.疔瘡伴大便幹結者香蕉,每日晨起空腹食1—2隻。本方具有潤腸通便泄熱的功效。

  9.面部疔瘡腫痛較甚者泥鰍數條,燒湯飲食。或用泥鰍洗凈後搗爛,敷於患處。本方具有消腫止痛功效。

  10.疔瘡伴有糖尿病、口幹明顯者玉米須100克,南、北沙參各30克,煎湯代茶,時時飲之。每日1劑,連服2—3個月。本方具有養陰生津清熱的功效。

  11.疔瘡後期不易收口、胃納尚可者河鰻l條,加生薑、蔥、鹽、味精等調料適量,清蒸服食。每日1次,連服1—2周。本方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

  患者不適宜吃什麼?

  1.本病因火熱之毒為患,故飲食宜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食物或飲料為主。

  2.忌食膏粱厚味、辛辣助火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以利排毒泄熱。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護理

鼻疔應該如何護理?

  疔瘡是發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中醫根據部位有眉心疔、鼻疔、唇疔、蛇頭疔及足底疔等不同名稱。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為主。


治療

鼻疔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戒除挖鼻、扯鼻毛之不良習慣,根治其他鼻病,保持鼻前孔部清潔,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禁忌一切擠壓、觸碰、挑刺、灸法及早期切開引流,以免諸經火毒相搏,膿毒擴散,入侵營血,內犯心包。 忌食辛辣炙爝及腥葷發物,多吃蔬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保健品查詢鼻疔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金銀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15克,夏枯草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若惡寒發熱者,加荊芥10克、防風10克。疼痛較甚者,加當歸尾10克、牡丹皮10克。發熱口渴者,加竹葉12克、生石膏15—30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0克(後下)。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丸(片),口服,丸劑(每丸重3克),每次1丸,片劑每次2~4片,每日2—3次。

  (2)銀黃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4次。

  邪毒熾盛,內陷營血型【證見】 瘡頭紫暗,頂陷無膿,根腳散漫,鼻腫如瓶,兩眼合縫,頭痛如劈,並有高熱、煩躁、嘔惡,神昏譫語,發痙發厥,口渴便秘。舌紅絳,苔厚黃燥,脈洪數。

  【治法】 泄熱解毒,清營涼血。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秘要》)合犀角地黃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處方:黃連15克,黃柏15克,梔子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黃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六神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3.單方驗方

  (1)癰疔百效丸(《張贊臣臨床經驗選編》)

  處方:大黃30克,明雄黃30克,巴豆肉9克(略去油)。共搗如泥,加入蕎麥粉、陳醋適量,制丸如綠豆大。每次服10丸,溫開水送下。

  (2)芩連消毒飲(《名醫名方錄·顧伯華》)

  處方:黃芩10克,黃連6克,生梔子10克,制黃連9克,野菊花10克,半枝蓮10克,金銀花12克,赤芍9克,連翹15克,紫花地丁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膿成者,加蒼耳子、桔梗、皂角刺,以透膿泄毒。邪熱傷陰者,去芩連苦寒,加沙參、麥冬、蘆根,以甘寒清熱,神識昏糊者,加神犀丹l粒沖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宮牛黃丸2粒分2次化服。熱毒熾盛者,加廣犀角15克、鮮生地黃60克,以涼血解毒。咳吐痰血者,加象貝母、天花粉、藕節炭、鮮茅根。高熱痙厥者,加羚羊角粉、鉤藤、龍齒。

中藥材查詢鼻疔西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鼻疔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鼻疔應該做哪些檢查? 暫無相關資料

鑑別

鼻疔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火熱邪毒,襲滯鼻竅型【證見】 初起鼻尖或鼻前庭局部紅腫、疼痛;而後疼痛加劇,有跳痛,或麻或癢;繼則隆起如粟粒樣,根腳堅硬,形如椒目。3~5日後,瘡頂現黃白色膿點,頂高根軟,自潰膿出。全身見惡寒、發熱、頭痛不適。舌質紅,苔黃或白,脈數。


並發症

鼻疔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患處堅硬如釘頭,癢且痛,色紫黑,並伴有身發寒熱,四肢拘急,煩躁作嘔,痛引半身等癥。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鼻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