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介紹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所引起,是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床上出現黃疸而無其它癥狀,1~2周內消退。成人血清膽紅素>34µmol/L(2mg/dl)時,鞏膜和皮膚可見黃染,新生兒由於毛細血管豐富,膽紅素>85µmol/L(5mg/dl)時才出現皮膚黃染。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所決定,胎兒出生後由於血氧分壓突然升高,紅細胞破壞很快,產生較多膽紅素,而新生兒肝酶活力低,無法清除過多的膽紅素,因而發生黃疸。

  膽紅素生成多 膽紅素生成較多原因有:

  (1)紅細胞破壞多:胎兒在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後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3)旁路膽紅素來源多。

  二是消化系統不成熟

  1肝功能不成熟

  (1)肝結合膽紅素功能差: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2)肝攝取膽紅素能力差:肝細胞內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對膽紅素攝取不足。

  (3)肝排泄膽紅素功能差:排泄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易致膽汁淤積。

  2腸-肝循環特點 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且新生兒腸道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將腸道內的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結合膽紅素,後者又被腸壁吸收經門靜脈達肝臟。

  最後還有一方面,新生兒黃疸多發生於母乳喂養的孩子,因此,母乳中的化學物質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又一原因,但這種黃疸多為生理性黃疸,對新生兒沒有危害,應鼓勵母親繼續母乳喂養。

  由於上述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明顯不及成人,且膽紅素產生多而排泄少,因此,極易出現黃疸。尤其在缺氧、胎糞排出延遲、喂養延遲、嘔吐、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情況時會加重黃疸。

  (二)發病機制

  生理性黃疸的發生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

  胎齡12周時,羊水中已有膽紅素。這是由胎兒氣管和支氣管樹分泌到羊水中的未結合膽紅素。胎兒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未結合膽紅素,極大部分通過胎盤到母體循環去清除,故新生兒剛出生時都無黃疸。

  出生後,新生兒必須自己處理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一未結合膽紅素。但葡萄糖醛酰轉移酶在足月兒要3~5天、未成熟兒要5~7天才成熟。加諸概述中已提及的各種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就發生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症狀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早期癥狀有哪些?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1.一般表現 生理性黃疸除面頰部皮膚和鞏膜可見輕度黃染外,無其他異常臨床癥狀、體征。

  2.黃疸表現特點 一般黃疸於生後2~3天出現,4~5天最明顯,足月兒於生後7~10天自然消退,早產兒可延續到2~4周左右自然消退。

  3.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局限於面頸部,或波及軀幹,鞏膜亦可黃染;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4周,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4.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

  5.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6.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7.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d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8.其他檢查 肝功能等其他各項檢查均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的增加在一定范圍以內,正常足月兒血清膽紅素不超過220.6µmol/L(12.9mg/dl)。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區別】

  病例

  皮膚黃染漸現疑感染 小軍軍出生第3天,發現鞏膜黃染,顏面、軀幹也逐漸出現黃染。無發熱,無咳嗽,無嘔吐,無抽搐,尿便顏色較深,食欲尚好。父母很著急,擔心感染瞭疾病,趕緊來就醫。排除各項可能因素 母孕期健康,未服過任何藥物。第一胎第一產,無胎膜早破和產程延長,足月會陰側切陰道分娩,出生體重3.5kg,Apgar評分9分。母乳量少,鮮牛乳喂養為主。未服過任何藥物。 父母身體健康,傢族中無肝炎、結核及黃疸病例。體格檢查: T:36℃,P:120次/min,R:42次/min。 發育良好,營養中等,哭聲響亮,神志清楚。鞏膜、顏面明顯黃染,軀幹及四肢可見黃染,顏色鮮亮,皮膚無水腫,無出血點及瘀斑。頂枕部有一隆起包塊,5cm×7cm大小,邊界清楚,未跨越顱縫,有彈性。前囟1.5cm×1.5cm,張力不高。雙肺呼吸音正常。心率120次/min,節律規則。腹略飽滿,臍部清潔幹燥,肝臟於肋下2cm,質軟,緣銳,脾臟未觸及。四肢肌力及肌張力正常。覓食反射、擁抱反射、握持反射存在。

  輔助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總數:2.0×109/L,中性粒細胞:55%,淋巴細胞:45%,血紅蛋白質:150g/L,網織紅細胞:1%,血型“O”。

  (2)尿液分析:尿膽原陽性,尿膽紅素陰性。

  (3)血總膽紅素205μmol/L;結合膽紅素22μmol/L。肝功能檢查無異常。

  (4)B超示:肝、脾、膽囊無異常。 據以上種種表現,醫生診斷為: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頭顱血腫

  [醫生解析]

  1、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加重有哪些因素?

  ① 饑餓:造成葡萄糖不足,導致與膽紅素結合的葡萄糖醛酸缺乏。

  ② 乏氧:膽紅素代謝過程需要氧參與。

  ③ 胎糞排出延遲:使得膽紅素經腸壁吸收增多而加重黃疸。

  ④ 失水:導致血液濃縮而使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

  ⑤ 酸中毒:血液pH值<7.30時,白蛋白與膽紅素結合能力下降,使膽紅素濃度增高。

  ⑥ 體內出血:存在頭顱血腫、顱內出血或廣泛皮下出血時,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膽紅素被吸收而加重黃疸。

  2、與病理性黃疸的鑒別要點

  ① 黃疸出現早,生後24小時內出現。

  ② 黃疸進展快,血清膽紅素濃度每日上升超過85μmol/L。

  ③ 黃疸程度重,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205μmol/L,早產兒超過257 μmol/L,結合膽紅素超過26μmol/L。

  ④ 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在第2周末或早產兒在第3-4周末肉眼仍可見黃疸,或黃疸退而復出。

  ⑤ 存在造成黃疸的疾病。


飲食保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防止早產,出生後適當提早、合理喂養,有利於生理性黃疸的減輕和消退。

保健品查詢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中醫治療方法

  a

中藥材查詢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西醫治療方法

  a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應該做哪些檢查?

  正常新生兒臍血膽紅素最高約51.3μmol/L(3mg/dl) 在生後4天左右達高峰,一般不超過171~205μmol/L(10~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6.5μmol/L(15mg/dl),以後逐漸恢復,凡登白試驗呈間接反應。尿中膽紅素陰性,糞內膽色素增多

  臍血 ~24h ~28h 3~7d

  足月兒 <42.8(2.5) <102.6(6) <128.3(7.5) <205.2(12)

  早產兒 <42.8(2.5) <136.8(8) <205.2(12) <265.5(15)


鑑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與病理性黃疸相鑒別

  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征: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⑤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並發膽紅素腦病,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癥,甚至死亡。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並發症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絕大多數沒有並發癥,有些極低出生體重兒有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過去稱核黃癥。

  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發生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時,遊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沉積於基底神經核、丘腦、丘腦下核、頂核、腦室核、尾狀核、以及小腦、延腦、大腦皮質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腦組織對氧的利用,導致腦損傷,稱膽紅素腦病。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