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分為四型,其發病機制現介紹如下:
1、伸直型
較常見,多發生於兒童。肘關節伸直或過伸位跌倒,前臂旋後、手掌觸地,身體重力沿肱骨傳向下方,先造成尺骨上 1/3 斜形骨折,殘餘暴力迫使橈骨頭向前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掌側及橈側成角 。因直接暴力致傷者,骨折多為橫斷或粉碎型。
2、屈曲型
多見於成人。肘關節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觸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較高平面橫形或短斜形骨折,橈骨向後外方脫位,骨折端向背側和橈側成角 。
3、內收型
多發生於幼兒。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上肢略內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內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處橫斷或縱行劈裂骨折,移位較少,橈骨頭向外脫位 。
4、特殊型
橈骨頭向前脫位,合並尺骨及橈骨上1/3 或中上1/3 雙骨折。此型約占5% ,成人和兒童均可發生。多數學者認為:其損傷機理與伸直型骨折相同,但又合並瞭橈骨骨折,可能在橈骨頭脫位後,橈骨又受到第二次創傷所致。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造成,故註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外傷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另外還需註意,復位固定後,應作指、掌關節的屈伸、握拳活動和肩關節的活動功能鍛煉,如“抓空增力”、“雙手托天”等。肘關節不要過早活動,禁止作前臂旋轉活動。3 周內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作伸肘活動,屈曲型禁止作屈肘活動。3 周後骨折初步穩定,可逐步作肘關節伸屈活動,如“小雲手”等。但前臂應始終保持中立位,嚴防尺骨骨折處的旋轉活動,否則可造成骨折遲延愈合或不愈合。拆除夾板後,加強肘部屈伸活動,並開始進行旋轉活動,如“擰拳反掌”、“旋肘拗腕”等。
保健品查詢尺骨上1/3骨折合並橈骨頭脫位中醫治療方法1、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1)主方:和營止痛湯(錢秀昌《傷科補要》)處方:當歸尾9克,
赤芍9克,川芎6克,蘇木6克,桃仁6克,烏藥9克,續斷12克,陳皮6克,
乳香6克,沒藥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若腫脹、
瘀斑較甚者,加三七末3克(沖)、茅根12克。合並橈神經損傷者,加鉤
藤10克、威靈仙15克、地龍12克。
(2)外用方:消瘀膏(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
處方:黃柏6份,薑黃4份,蒲公英4份、川木瓜4份,梔子2份,大黃
1份。共為細末,水蜜各半調敷患處。
2、 中期治法:和營生新,接骨續損。
主方:生血補髓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生地黃12克,芍藥9克,黃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
膝9克,當歸9克,續斷9克,川芎6克,紅花5克。水煎服,每日1劑。
其他療法
3、 後期治法:補肝腎、養氣血、壯筋骨。
(1)主方:補腎壯筋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續繼12克,
牛膝10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五加皮10克,青皮5克。水煎服,每日
1劑。若氣虛者,去青皮加黃芪15克、黨參15克。
(2)中成藥:益腎補骨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3)外用方:上肢損傷洗方(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講義》)
處方: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千年健12克,桂枝12克,荊芥9克,
防風9克,紅花9克,劉寄奴9克,蘇木克,川芎9克,威靈仙9克。解除夾
板固定後,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劑。練功活動整復固定後,應作指、掌
關節的屈伸,握拳活動和肩關節的活動功能鍛煉。肘關節不宜過早活動,
禁止作前臂旋轉活動。3周內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作伸肘活動,屈曲型禁
止作出肘活動,以免因肱二頭肌牽拉引起橈骨頭再脫位、環狀韌帶再損
傷,以及骨折部位向掌側或背側成角移位。3周後骨折初步穩定,可逐步
作肘關節伸屈活動。解除夾板固定後,可加強肘關節伸屈活動,並開始
進行前臂旋轉活動功能鍛煉。
原則上應先整復橈骨頭脫位,然後再整復尺骨骨折。
第一步:拔伸牽引
患者平臥,前臂中立位。伸直型骨折患者肘關節屈曲90゜,屈曲型者肘關節於伸直位。兩助手作對抗牽引,持續3~5分鐘,以矯正重疊移位。
第二步:整復橈骨頭脫位
① 伸直型:術者兩手拇指放在橈骨頭外側和前側,向尺側和背側推按,同時將肘關節伸直,使橈骨頭復位。
② 屈曲型:術者兩手拇指放在橈骨頭外側和背側,向內側和掌側推向尺側,同時將肘關節伸直,使橈骨頭復位,有時可聽到或感到橈骨頭的滑動聲。
③ 內收型:可將肘關節內收,用拇指壓在肘外側,將橈骨頭推向尺側,同時將肘關節外展即可復位,橈骨頭入臼後,尺骨向橈側成角亦常隨之矯正。
第三步:整復尺骨骨折
伸直型者,術者可用拇指在前臂掌側骨突處擠壓平復;內收型及屈曲型者則可用食、中指在前臂背側骨突處擠壓平復,並用分骨的手法矯正其突向橈側的成角畸形。手法整復失敗者則應盡早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2. 固定方法
先在骨折處的掌、背側各放置一個分骨墊,分骨墊在骨折線上下各占一半;在骨折的掌側或背側放置一平墊;在橈骨頭的前外側或後外側或外側放置一葫蘆墊;最後在尺骨內側上下端分別放置一平墊,用膠佈固定。在前臂的掌、背側與尺、橈側分別放上長度適宜的夾板,用四條佈帶固定。
伸直型和內收型骨折,肘關節置於屈曲90゜位,前臂中立位,用三角巾懸吊胸前,固定4~5 周。而屈曲型骨折則肘關節固定在伸直位,2~3周後,改屈曲位固定2周。
3. 練功活動 在傷後三周內,作手腕諸關節的伸屈活動。在X線檢查尺骨骨折線模糊並可有連續骨痂生長時,再開始鍛煉前臂的旋轉活動。
4. 藥物治療 按骨折的三期辨證用藥,後期可加強中藥熏洗。若合並橈神經損傷者其性質多系挫傷,傷後2~3個月多能自愈。
中藥材查詢尺骨上1/3骨折合並橈骨頭脫位西醫治療方法1、手法復位和外固定 采用全麻或臂叢麻醉。伸直型復位時,屈肘 90度,前臂中立位,對抗牽引後,將橈骨頭向尺側及背側推擠使之復位,然後采用折頂法將尺骨骨折復位,屈曲90度位石膏固定4~6周。屈曲型復位時,肘關節伸直位對抗牽引,將橈骨頭向尺側及掌側推擠復位,然後復位尺骨骨折,半伸肘位長臂石膏固定4~6周 。內收型手法復位橈骨小頭後,尺骨多可自行復位,長臂石膏固定4~6周。
2、開放復位內固定 手法復位不成功者;陳舊性骨折,橈骨小頭尚可復位者(3~6周內),可手術復位,並盡可能修復或重建環狀韌帶,尺骨矯正畸形內固定。若不能復位橈骨小頭,成人可切除橈骨小頭,小兒則待成年後再切除。
3、合並橈神經損傷 早期復位後可觀察1~3月,多可自行恢復。3月後不恢復者應手術探查松解神經。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尺骨上1/3骨折合並橈骨頭脫位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本病極容易漏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項:
1、X 線片未包括肘關節;
2、X 線機球管未以肘關節為中心,以致於橈骨頭脫位變得不明顯;
3、體檢時忽略瞭橈骨頭脫位的存在,以致讀片時亦未註意此種情況;
4、患者傷後曾做過牽拉制動,使脫位的橈骨頭復瞭位,以致來院檢查時未發現脫位,但固定中可復發脫位。
5、忽略瞭尺骨上段(特別是近鷹嘴處) 縱裂或青枝骨折的存在;
6、對兒童肘部X 線解剖關系缺乏足夠的認識。兒童肘部X 線解剖關系是根據關節端的骨骺相互對應位置來判斷的。正常橈骨頭與肱骨小頭相對,橈骨幹縱軸線向上延長,一定通過肱骨小頭的中心。肱骨小頭骨骺一般在1~ 5 歲出現,因此對1 歲以內的患兒,最好拍健側X 線片以便對照。 另外本病還需要與橈骨骨折、尺橈骨骨折、橈骨小頭脫位等相鑒別。
在本病所有四型骨折中,肘關節及前臂均有明顯腫脹、疼痛、壓痛。病人不能活動肘關節及旋轉前臂。橈神經深支損傷為最常見的合並癥,其發生與暴力作用和肘關節的局部解剖特點有關。橈神經深支損傷後,可出現手腕不能伸直,虎口背側感覺減退或消失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