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鼠標手介紹

  “鼠標手”通俗而狹義的講就是“腕管綜合癥”,是指人體的正中神經、以及進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處受到壓迫所產生的癥狀,主要會導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與拇指肌肉無力感。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長時間的接觸、使用電腦,這些上網族多數每天重復著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鼠標,手腕關節因長期密集、反復和過度的活動,導致腕部肌肉或關節麻痹、腫脹、疼痛、痙攣,使這種病癥迅速成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現代文明病。


原因

  (一)發病原因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個骨——纖維管,拇長屈肌和4根屈指淺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經通過此管進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橈側,由腕骨和腕橫韌帶構成。腕橫韌帶堅韌,近側緣增厚,是壓迫正中神經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經在腕管中位置表淺,容易受腕橫韌帶的壓迫,造成損傷。

  腕管綜合征的發病與慢性損傷有關。手及腕勞動強度大時容易發病。

  引起腕管綜合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三類:

  1.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積減小的因素: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脫位後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癥等。

  (2)引起腕管內容物增加的因素:如脂肪瘤、纖維瘤、腱鞘囊腫、腕管內肌肉位置異常(指淺屈肌肌腹過低、蚓狀肌肌腹過高)、非特異性滑膜炎、血腫。

  2.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經變性的因素: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風等。

  (2)改變體液平衡的因素:如妊娠、口服避孕藥、長期血液透析、甲狀腺功能低下。

  3.姿勢因素 用腕過度勞動者,如計算機操作人員、扶拐杖走路的殘疾人,手指及腕關節反復屈伸。Gellman等人對77例截癱患者調查發現,其中有38例(占49%)患有腕管綜合征。

  但需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患腕管綜合征的患者病因不清楚。

  (二)發病機制

  腕管是由腕骨溝和橋架其上的腕橫韌帶共同構成的骨纖維性管道。腕管的橈側為舟骨及大多角骨;尺側為豌豆骨及鉤骨;背側為頭骨、舟骨、月骨及小多角骨;掌側為腕橫韌帶。腕橫韌帶尺側附著於豌豆骨及鉤骨溝,橈側附著於舟骨結節和大多角骨頂。腕橫韌帶很堅韌,近似梯形,大小如一般的小郵票(約2cm×2cm),厚1~2mm,遠端與掌腱膜相延續,近端與腕掌側韌帶(前臂深筋膜)相延續,其位置約在近腕骨與掌骨基底部水平。

  腕管的橫斷面略似橢圓形,其頂點在橈側。在腕管中有9條屈肌腱和1條神經(即正中神經)通過,腕管的面積與9條屈肌腱和1條神經的面積總和之比約為3∶1,因而,腕管的面積為腕管內容物的活動提供瞭一定的空間。9條肌腱分淺、深兩層排列,淺層為指淺屈肌腱,由小指至食指依次重疊排列,深層為指深屈肌

  腱,從橈側向尺側重疊排列。它們又被兩個腱滑液鞘所包繞,即橈側滑液囊和尺側滑液囊,拇長屈肌腱位於淺層橈側,其位置較為恒定。

  正中神經在指淺屈肌腱的淺面(多位於中指、環指指淺屈肌腱淺面),位置較為恒定,正中神經總是直接與腕橫韌帶相接觸,這一特定的局部解剖關系加之腕橫韌帶又是較為堅韌的纖維組織,彈力纖維少,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腕橫韌帶變性必將引起對正中神經的摩擦及卡壓,尤其在腕背伸時更為明顯。正中神經絕大多數(約95%)在腕橫韌帶遠側緣分成內、外側兩支,外側支發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對掌肌及拇短屈肌(淺頭),終末支為第1指掌側總神經,其末端又分為3支指掌側固有神經,分別分佈於手拇指橈、尺側及食指橈側緣皮膚,且至食指橈側緣的固有神經有分支至第1蚓狀肌;內側支分為第2、3指掌側總神經,至掌指關節近側又各分為2條指掌側固有神經,分佈於食指、中指與中指、環指相對緣的皮膚,第2指掌側總神經還分支至第2蚓狀肌。因而,正中神經卡壓後出現相應的感覺運動障礙(圖1)。

  

 


症狀

鼠標手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腕管綜合癥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正中神經受壓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燒灼樣痛,白天勞動後夜間加劇,甚至睡眠中痛醒;局部性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拇指外展肌力差,偶有端物、提物時突然失手。檢查:壓迫或叩擊腕橫韌帶、背伸腕關節時疼痛加重;病程長者,可有大魚際肌萎縮。腕部、手掌面、拇指、食指、中指出現麻、痛,或者伴有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疼痛癥狀夜間或清晨加重,可放射到肘、肩部,白天活動及甩手後減輕;上述部位的感覺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手部肌肉萎縮、癱瘓。如果出現瞭這種情況,且連續幾天不緩解,專傢建議,一定盡快去正規醫院看醫生,以便早日作出診斷,采取措施。

  臨床上,一部分患者會因長期病變,導致拇指下的“大魚際”肌肉出現萎縮;甚至會出現間歇性皮膚發白、發紺;嚴重者可出現拇指、食指發紺、指尖壞死或萎縮性潰瘍,成為不可逆的改變。

  腕管綜合癥好發於30~50歲年齡,女性為男性的5倍。雙側發病者約占1/3~1/2,雙側發病者女∶男為9∶1。由於正中神經受壓,拇、食、中指產生疼痛和感覺麻木。初期常表現為指端的感覺功能障礙,常常因入睡後數小時出現麻木或燒灼痛而致醒,活動後緩解。少數患者由於病程較長而出現神經營養障礙,發生大魚際肌萎縮,間歇性皮膚發白、發紺,嚴重者可出現拇指、食指發紺、指尖壞死或萎縮性潰瘍。檢查時可叩擊腕部掌側正中,造成正中神經支配區的麻木、疼痛,此即Tinel征陽性。部分病人手腕關節極度屈曲60秒鐘後手指感覺異常加重,此為Phalen試驗陽性。利用血壓計在上臂加壓至遠端肢體靜脈擴張可誘發癥狀出現。

  二、診斷

  疑有腕管綜合征時應進一步行如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①Tinel征。在腕韌帶近側緣處用手指叩擊正中神經部位,拇、食、中三指有放射痛者為陽性。

  ②屈腕試驗。雙肘擱於桌上,前臂與桌面垂直,兩腕自然掌屈。此時正中神經被壓在腕橫韌帶近側緣,腕管綜合征者很快出現疼痛。

  ③可的松試驗。在腕管內註射氫化可的松,如疼痛緩解則有助於確診。

  ④止血帶試驗。將血壓計充氣到收縮壓以上30~60秒鐘即能誘發手指疼痛者為陽性。

  ⑤伸腕試驗。維持腕於過伸位,很快出現疼痛者為陽性。

  ⑥指壓試驗。在腕橫韌帶近側緣正中神經卡壓點用指壓迫能誘發手指疼痛者為陽性。

  ⑦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正常時正中神經從近側腕橫紋到拇對掌肌或拇短展肌之間的運動纖維傳導速度短於5微秒。如長於5微秒為異常。腕管綜合征可達20微秒,表明正中神經受損。傳導時間大於8微秒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飲食保健

鼠標手吃什麼好?

   本病無有效飲食療法。


護理

鼠標手應該如何護理?

  按摩方法

  按揉大陵100次,其餘經穴和經外奇穴每次選用2-3個,每穴按揉30-50次;推按各反射區1OO次;點按各反射點200次;掐按各全息穴300次。每天按摩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以上述穴位為重點,采用按揉拿捏等手法,以腕關節為中心進行治療。運用手法時可配合冬青油膏或解痙鎮痛配等活血化瘀藥物,既能加強按摩的治療效果,又可保護患者的皮膚。治療結束時要做適當的拔伸牽引,以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患者配合下方熏洗,可縮短療程,提高療效。方藥組成:伸筋草、透骨草、紅花、防風、荊芥、桂枝、川芎各30克,煎水熏洗患部,每天早晚各正次,每次30分鐘。

  對於急性期病情較重患者,應將患臂用硬紙板托住,呈功能位。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松弛壓迫,減少運動。患者每天可自行活動手部數次,以促進血液循環。急性期後,疼痛緩解。囑患者練習腕伸屈、臂旋轉、伸指握拳等,促使肌肉及肌腱的活動,防止廢用性萎縮和粘連。患者應註意局部保暖,防止受涼,避免用冷水,可經常自行擦熱患部。

  腕管是由腕橫韌帶與腕骨溝共同圍成的纖維性隧道,保護著手腕的正中神經。一般手腕在正常情況下活動不會妨礙正中神經。但當你在操作電腦時,由於鍵盤和鼠標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就必須背屈一定角度,這時腕部長時間處於壓迫狀態,壓迫瞭腕管中的正中神經,使神經傳導被阻斷,同時血液供應受阻,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下述的癥狀就會發生。

  1.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適。

  2.斷斷續續的手指和手掌發麻、刺痛,有些病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得較厲害

  3.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協同工作能力降低。

  4.伸展拇指時不自如且有疼痛感,嚴重時手指和手部都虛弱無力。

  5.發麻的感覺在睡眠中和剛睡醒時較多發生,疼痛的情形在晚上會變得更嚴重,有時甚至會影響睡眠

  6.疼痛可以遷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


治療

鼠標手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腕管綜合征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多數病人是因手、腕部活動過度所致。對於這類原因引起的病人預防工作是有意義的。其意義不僅在於發病前預防,而且還在於癥狀緩解後預防復發。

  1.手及腕勞動強度大時應註意勞動間期休息,防止腕部正中神經持續性受壓。中年女性在勞動中更要註意這一點。另外,在勞動前和勞動後放松腕部,充分活動腕關節,有助於防止腕管綜合征的發生。

  2.註意避免勞作中洗冷水,避免寒冷刺激和過度伸屈用力。註意局部保暖。

  3.對於已經患該病的病人經過治療後如癥狀緩解,要註意防止復發。要避免長時間手、腕強度較大的活動。

  4.因外傷所致的骨折、脫位病人如有手指麻木、疼痛,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及時治療,可獲得良好療效。

保健品查詢鼠標手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 去除外固定後可用八仙逍遙湯熏洗患手。

  中藥 1.內服藥:舒筋活絡為主,可用大活絡丸。

  2.外用藥:可貼寶珍膏或萬應膏。

  針灸 取陽溪、外關、合谷、勞宮等穴,得氣後留針15分鐘,隔日1次,也可根據病情減少或增加。

  推拿按摩 若為扭挫傷或勞損引起本病,可用手法治療,以舒筋活絡、舒通氣血。術者可用拇、食指腹或指尖按壓,按摩患者外關、陽溪、魚際、合谷、勞宮及痛點等穴,然後將患手在輕度拔伸下緩緩旋轉,屈伸腕關節。而後依次拔伸1、2、3、4指,以能發生彈響為佳。

中藥材查詢鼠標手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對患病早期、癥狀較輕者,可用小夾板等固定腕關節於中立位1~2周,多數患者有效果。另外,可采用腕管內皮質類固醇激素封閉治療。通常用曲安奈德(曲安西龍、確炎舒松A)0.5g加2%利多卡因1ml局部封閉,每周1次,用3~4周。封閉方法為:在遠側腕橫紋緊靠掌長肌腱(如掌長肌腱缺如就在環指的延長線)尺側進針,針尖指向中指,針管與皮膚成30°角,緩緩進入腕管約2.5cm。如果引起感覺異常,則需退出針頭重新定位。有人調查,封閉3次後,81%的患者有緩解,持續1天至40個月不等,但通常2~4個月後復發。如果第一次封閉後無效,則不能再次封閉。還有人發現,局部封閉的效果和手術療效密切相關,局部封閉效果好則手術治療的效果必然好。必須註意的是,如果患者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則必須首先積極治療原發病。

  2.手術治療 對癥狀嚴重、保守治療2個月無效者應及早手術治療。通常行腕橫韌帶切開腕管減壓術。手術切口一般采用小魚際橈側緣凸向尺側的弧形切口,並向腕上延長,這樣可以避免損傷正中神經掌皮支。將掌長肌腱及橈側腕屈肌肌腱分別向兩側牽開後即可暴露正中神經及腕橫韌帶,沿正中神經的尺側由近及遠切開腕橫韌帶,以免損傷正中神經回返支,因為有約23%的人正中神經回返支穿過腕橫韌帶至大魚際肌(圖3)。切開腕橫韌帶後,探查腕管內的情況,如正中神經與周圍的肌腱滑囊粘連,則小心松解,如腕管內有新生物則手術摘除。腕橫韌帶切開後不需重建,止血徹底後縫合傷口。術後短臂石膏固定手於伸腕位7~9天,以免屈肌腱疝出,然後去掉石膏開始主動活動。

  

  有人建議腕管切開後再在顯微鏡下行正中神經束組間松解術。但神經束組間分離可引起神經纖維撕斷,術後神經內部或周圍大量瘢痕形成,並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還有人研究發現,單純腕管切開和腕管切開加神經內松解兩者的療效並無顯著性差異,因而神經內松解無多大意義,現很少應用。

  關節鏡腕管切開減壓術:這一新技術近年來才開始應用,應用關節鏡進行腕管切開減壓有手術創傷小、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受到患者的歡迎。有人做過調查,其療效和手術腕橫韌帶切開無明顯不同,但關節鏡腕管切開減壓有正中神經或掌淺弓切斷、血腫、腕部尺神經刺激等並發癥,應註意避免。

  (二)預後

  經治療後,預後較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鼠標手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鼠標手應該做哪些檢查?

  無相關實驗室檢查。本病的檢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電生理檢查

  電生理檢查提示大魚際肌肌電圖及腕指的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測定有神經損害征,對診斷有一定意義。

  (1)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從腕掌近側腕橫紋至拇短展肌的正常時間間隔小於5ms,而在腕管綜合征時其神經傳導時間延長。

  (2)肌肉電位測定:可見大魚際正中神經所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經改變。

  2.X線檢查

  X線平片可瞭解腕骨部位有無骨、關節病理改變。

  3.關節鏡檢查

  關節鏡檢查是近年來開展的一種新的檢查方法,在關節鏡下可以瞭解腕管內的病理改變情況,可以進一步明確診斷,也可以在鏡下做腕管松解術。

  4.CT及MRI檢查

  腕部MRI和CT檢查可提供有用的臨床信息,可用以瞭解腕管內情況,但不作為常規檢查。


鑑別

鼠標手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很多疾病可以出現與腕管綜合征相似的癥狀,如手指麻木、疼痛等。因此,應註意鑒別,防止誤診。

  (1)鑒別診斷中最主要的要與末梢神經炎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相鑒別。

  末梢神經炎以手指麻木為主,疼痛較輕。多為雙手,呈對稱性感覺障礙,鑒別時困難不大。

  (2)神經根型頸椎病與腕管綜合征的鑒別很重要。二者均可有手指麻木、疼痛,但治療完全不同。同時,二者有可能同時存在,即同一個病人同時患頸椎病及腕管綜合征,需要仔細區分,分別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療效。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特點是疼痛呈放射性,從頸部、肩部向遠端放射。患者同時有頸部、肩部、上肢及手的癥狀。疼痛與頸部活動有一定關系。頸椎X線片及CT可顯示頸椎退行性變,相應神經根孑L狹窄。疼痛及感覺障礙范圍廣。肌電圖可提供鑒別診斷依據。腕管綜合征表現為夜間手指疼痛,壓指試驗陽性,肌電圖檢查從近側腕橫紋到大魚際的正中神經傳導速度延長。

  (3)另外,還必須與周圍神經炎、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炎、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痛風等相鑒別。


並發症

鼠標手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凡是擠壓或縮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壓迫正中神經而引起腕管綜合征。Co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脫位、感染或外傷致軟組織水腫,腕橫韌帶增厚、腱鞘囊腫、脂肪瘤、黃色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紊亂、淀粉樣變性或Reynaud病有時可合並腕管綜合征。在病變的初期表現為正中神經的水腫和充血,逐漸由於壓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經內的纖維化,神經軸突壓縮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後神經組織轉為纖維組織,其神經內管消失並被膠原組織代替,成為不可逆的改變。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鼠標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