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較多發生在拇指、示指,脫位後指骨向背側移位,掌骨頭突向掌側,形成關節過伸位畸形。示指尚有尺偏及指間關節半屈曲畸形。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診斷主要依靠X線檢查的結果。
手指扭傷、手指強力背屈等可引起掌指關節脫位,多見於拇指和示指。脫位後指骨向背側移位,掌骨頭突向掌側,形成關節過伸位畸形(圖1,2)。
示指脫位後常偏向尺側,指間關節半屈曲。關節脫位手法復位往往失敗,此因拇指脫位時,掌骨頭穿破掌側關節囊,頸部被卡在縱行撕裂的關節囊間,掌板嵌入兩關節面之間,有時籽骨或拇長屈肌腱也嵌入其中,使復位困難。示指脫位時,掌骨頭從掌板近端穿破關節囊,掌板嵌於兩關節面之間,掌骨頸兩側夾在屈指肌腱和蚓狀肌之間,造成復位困難(圖3)。
根據外傷,臨床表現及X線檢查,診斷即可確立。
本病主要是由於間接外力所造成,故對本病的預防最主要是要防止手指扭傷、戳傷等。
保健品查詢掌指關節脫位中醫治療方法中醫治療
祖國醫學很早就對掌指關節做過論述,如《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五指骨》中雲:"手掌與背,其外體雖混一不分,而其骨在內,乃各指之本節相連而成者也。"對掌指關節做瞭一定的描述。《傷科匯纂·腕骨》說:"掌骨者,乃五指本節之後節也,……陷下須用手法托出,突出須用手捺入,均要略帶拽勢,不可強為。"對掌指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做瞭較好的闡述。
1、拇指掌指關節脫位:
1).復位手法:患者取坐位,術者用一繃帶系結於拇指上,然後再繞結於術者手部,以拇指與食指捏持患側拇指,在過伸位順勢撥伸牽引,同時另一手握患側腕部,以拇指置於患指基底部背側向遠端推擠,然後逐漸屈曲拇指掌指關節,即可復位。
2).固定方法:用石膏條或鋁板條將拇指掌指關節輕度屈曲位固定。
2、手指掌指關節脫位:
1).復位手法:手法復位較容易。以左手脫位為例,患者取坐位,術者左手握患側腕部,右手握患指順畸形牽引,然後逐漸變成極度背伸位牽引,用左手拇指向背側推頂掌骨頭,同時用食指將指骨基底部壓向掌側,並逐漸將掌指關節屈曲,即可復位。
2.)固定方法:掌指關節屈曲位用石膏條或鋁板條固定。
3)藥物治療:內服藥按骨折三期辨證用藥,後期外用中藥熏洗。
中藥材查詢掌指關節脫位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簡單背側脫位,又稱半脫位,脫位的指骨基底關節面與掌骨頭關節面未完全分離,尚有部分接觸,撕脫的掌板近側緣位於掌骨頭掌、遠側。檢查時可見掌指關節呈60°~90°過伸位畸形。此時,屈曲腕關節和近側指間關節放松指屈肌腱,然後由背側向遠側、掌側推擠近節指骨基底,通常可使之復位。操作過程中,禁忌暴力和背向牽拉手指,以免關節面分離、掌板滑到掌骨頭背側,變簡單脫位為復雜性脫位。腕部神經阻滯麻醉,松弛肌肉張力,可提高閉合復位的成功率。復位後,用背側石膏托將掌指關節固定在50°~70°屈曲位,2周後開始活動鍛煉。
復雜性脫位,又稱不可復位性脫位,近節指骨基底與掌骨頭不相對,掌板近側緣位於掌骨頭背側方。脫位的關節通常隻呈輕度的過伸畸形,傷指偏向一側並較其他手指稍微突向背側,近側指間關節輕度屈曲。掌指關節掌側皮膚與其下的掌腱膜有纖維束相連,脫位後可因掌腱膜受牽拉而局部皮膚呈現小的凹陷。X線正位片可見掌指關節間隙消失,斜位片關節間隙明顯加寬,籽骨位於其內。復雜性脫位多發生於示指,其次為拇指,其他手指較少發生。
復雜性脫位很難做到閉合復位,原因是掌板隨指骨一起背移、緊緊地嵌壓在掌骨頭背側,阻礙近節指骨基底回到原位。盡管如此,復雜脫位還是應先試行閉合復位,隻有當閉合復位失敗之後才考慮切開復位。閉合復位的方法同簡單脫位。切開復位多采用沿脫位關節的遠側掌橫紋做橫行切口。
(二)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掌指關節脫位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無相關實驗室檢查。對本病的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由於各部位脫位的表現不盡相同,現以拇掌指關節為例說明其X線檢查的表現。拇掌指關節背側半脫位X 線表現如下:
(1) 拇指間關節呈曲屈位。
(2) 拇指近節指骨背伸。
掌骨頭呈圓形者生理狀態下可背伸50°;而掌骨頭扁平者則幾乎不能過伸,輕微的過伸即為異常 。所以盡管拇指近節指骨背伸作為半脫位最根本的表現,其餘征象都因其產生,但由於掌骨頭形態因人而異,掌指關節活動幅度變異較大,判斷背伸與否須慎重。拇掌指關節背側半脫位本身X 線表現就很輕微,所以判斷指骨過度背伸與否,掌骨頭的形態與具體背伸角度同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3) 拇掌指關節籽骨位置異常。
(4) 拇掌指關節間隙不均勻,關節間隙異常是由於拇指近節指骨過度背伸掌側軟組織嵌入引起。
因本病復位比較困難,可出現復位後畸形。對於一些閉合性損傷的患者,早期治療較容易,但若超過瞭最佳的治療時機,難免避免會造成關節僵硬、疼痛,繼而並發功能障礙,甚至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