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任何使肘管容積絕對或相對減小的因素均可引起尺神經的卡壓,常見的原因有:
1.慢性損傷 肱骨內、外髁骨折和髁上骨折以及橈骨頭骨折都可因畸形愈合產生肘外翻或其他畸形,使提攜角增大、尺神經相對縮短,從而使尺神經受到牽拉、壓迫和摩擦。
2.肘關節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 風濕或類風濕病變侵及肘關節滑膜,使之增生肥厚,晚期引起肘關節變形、骨贅增生,從而亦可引起肘管容積減小。
3.腫塊 如腱鞘囊腫、脂肪瘤等,但較少見。
4.先天性因素 如先天性肘外翻、尺神經溝變淺而致的尺神經反復脫位、Struthers弓形組織等。
5.其他 長期屈肘工作,醫源性因素引起的卡壓。枕肘睡眠引起的“睡眠癱”。
(二)發病機制
肘管是一骨纖維性管道,尺神經伴尺側副動脈通過肘管從肱骨後面至前臂屈側。肘管的底為肘內側韌帶,肘內側韌帶的深面即為滑車的內側唇和肱骨內上髁後下方的尺神經溝;頂為聯結肱骨內上髁和鷹嘴內側面的三角形的弓形韌帶,因而弓形韌帶也就橋接於尺側腕屈肌的肱骨頭和尺骨頭之間。肘管的大小隨著肘關節的屈伸而有所變化:伸肘時,弓形韌帶松弛,肘管的容積變大;屈肘至90°時,弓形韌帶緊張,而每屈曲45°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間的距離就會加寬0.5cm;另外,在加寬0.5cm狀態下屈肘時,肘內側韌帶隆起也使肘管的容積減小,因而尺神經易受壓迫。有人測定,肘關節伸直時肘管內的壓力為0.93kPa,屈肘至90°時為1.5~3.2kPa。
尺神經在經過肘關節時發出2~3個細支至肘關節;在肱骨內上髁以遠4cm內,尺神經發出支配尺側腕屈肌的運動支,一般有2支,它們從肌肉的深面進入。支配環、小指指深屈肌的分支在尺側腕屈肌支稍遠側,從肌肉的前面進入並支配此二肌肉。
多見於中年人,尤以屈肘工作者如鍵盤操作、樂器演奏者、投擲運動員,以及枕肘睡眠者。
患者可因尺神經卡壓的輕重及病程的長短不同而表現為疼痛和一系列尺神經功能受損的癥狀。疼痛位於肘內側,亦可放射至環指、小指或上臂內側,疼痛的性質為酸痛或刺痛。感覺癥狀先表現為環指、小指的刺痛、燒灼感,隨後有感覺減退,最終發展到感覺喪失。運動癥狀有手部活動不靈活、抓捏無力,手內在肌及小魚際肌萎縮,形成爪形手。
檢查時可見肱骨內上髁或其後方壓痛,尺神經溝處Tinel征陽性,表現為在肘管上、下各2cm處輕輕叩擊尺神經疼痛可放射到環指、小指。有的患者屈肘時可捫及尺神經前脫位,但並非所有尺神經前脫位的患者都有癥狀。兩點間距離辨別力減弱或消失通常為最早表現。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抓捏無力、夾紙力減弱,小魚際肌及骨間肌萎縮,爪形手。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的癥狀、體征,Tinel征陽性,肌電圖檢查及X線片檢查,能夠確立診斷。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肘管綜合征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1.保守治療 適用於患病的早期、癥狀較輕者。可調整臂部的姿勢、防止肘關節長時間過度屈曲,避免枕肘睡眠,帶護肘。非類固醇抗炎鎮痛藥物偶爾可緩解疼痛與麻木,但不提倡肘管內類固醇激素封閉。
2.手術治療 適用於保守治療4~6周無效,或有手內在肌萎縮的患者。手術的方法可分為局部減壓和神經前植兩大類。局部減壓分肘管原位切開減壓和內上髁切除,因分別有尺神經前脫位、術後復發、肘關節不穩等缺點,現已很少應用。尺神經前植包括皮下、肌間、肌下前植三種。肌間前植因術後並發癥少而應用最為廣泛。
(二)預後
經手術治療,療效良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肘管綜合征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需與肘管綜合征鑒別的疾病很多,包括其他部位的尺神經卡壓、全身性疾病及肉芽腫樣疾病,如頸椎病(神經根型)、胸廓出口綜合征、糖尿病、麻風、肘關節結核等。
1.頸椎病(神經根型) 低位頸神經根卡壓極易與本病相混淆,但頸椎病的疼痛、麻木以頸肩背部為主,疼痛向上臂及前臂內側放射,椎間孔擠壓試驗多能誘發疼痛。另外,頸椎X線片及CT片上可見相應椎間隙狹窄、骨贅增生等改變。
2.Guyon管綜合征 為尺神經的手掌支在腕部的Guyon管受壓引起,表現為小魚際肌、骨間肌、蚓狀肌萎縮,爪形手,但支配小指短展肌的肌支多在Guyon管近側發出,故功能多正常,部分患者尺神經手掌支的淺支也不受累而無手部感覺障礙。
3.胸廓出口綜合征 前已述之。
4.麻風 尺神經多受累,尺神經異常粗大,手部感覺障礙區不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