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71型及其Ⅱ群,也可為80/81型和甲類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為3/13,12,8,49及57型,其中有些是腎炎原性,如49型及M2型;也可為二者的混合感染。Ⅱ群71型葡萄球菌可產生一種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顆粒層發生松解,產生大皰而發病。亦有由鏈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
(二)發病機制
Ⅱ群71型葡萄球菌可產生一種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顆粒層發生松解,產生大皰而發病。亦有由鏈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機體衰弱或患瘙癢性皮膚病等使局部皮膚抵抗力降低或個人因職業關系受到各種刺激、外傷等,均是本病發生的誘因。兒童因免疫功能不全,皮膚細嫩,抗病力差,搔抓、外傷、皮膚衛生差、瘙癢性皮膚病等易發本病。氣溫高,濕度大時,細菌容易侵入,可促使發病。
大皰性膿皰病(bullous impetigo):初發損害為米粒至黃豆大水皰,內容初為黃色清澈,後迅速變混濁,並增大如蠶豆或更大。壁薄,皰周紅暈較輕。數天後,皰壁由緊張變松弛,由於體位關系皰液沉積於皰底部,呈半月狀墜積性膿皰,自覺瘙癢。皰破後形成鮮紅糜爛面,表面皰液逐漸幹涸、結淡黃色痂皮,痂皮脫落後遺留褐色色沉斑,不留瘢痕。
尋常性膿皰瘡(impetigo vulgaris):皮損初發為紅色斑疹,迅速發展為水皰或膿皰,皰壁較厚,皰液混濁,周圍紅暈顯著。皰幹涸後結蠟黃或污黃色厚痂(圖1)。
大皰性膿皰病、尋常性膿皰病均好發於顏面及四肢等暴露部位,易接觸傳染,有自身接種性,常可在農村及兒童保育單位內流行。經過一般短促,也可因接觸感染、自身接種、搔抓或摩擦等因素使皮損擴延。主要發生於兒童,以2~7歲多見,成人亦可被感染,夏秋季多發。一般無全身癥狀,蔓延面積較大時可有發熱及白細胞總數升高,重者可伴發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由鏈球菌引起者可導致腎小球腎炎。
大皰性膿皰病的特點為表淺的薄壁大皰,破損後形成鮮紅色糜爛面,幹燥後形成薄痂,痂脫後遺留褐色色素沉著。尋常性膿皰病的皮損特點是皰壁較厚,邊緣有顯著紅暈,幹燥後形成污黃色厚痂,結合病史,診斷並不困難。
中醫病機和辨證:本病多因濕熱之邪侵入肺衛,鬱於皮膚,肺經有熱,脾胃有濕,二氣交雜,內外相搏,兼感毒邪而發病。
辨證分型:
1.暑濕熱蘊證 膿皰密集,色黃而繞有紅暈,糜爛面鮮紅,痛癢相間,附近淋巴結腫大,身熱,口幹不欲飲,尿黃,大便幹,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滑或滑數。
2.脾虛濕蘊證 膿皰稀疏,色灰白或淡黃,糜爛面淡紅,自覺瘙癢,食少納呆,面色萎黃,大便溏,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濡細。
(一)治療
治療原則: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灶。適當隔離患者,註意局部清潔,避免搔抓,以免擴散。除一般支持療法外,應以局部治療為主,重癥患者可酌用抗生素。
1.全身治療 對尋常性膿皰病患者、幼兒癥狀嚴重者及繼發淋巴結腫大者可酌服青黴素V、紅黴素或頭孢菌素,連服5天,效果較好。對大皰性膿皰瘡可給有效抗金葡菌藥物,如紅黴素、苯唑西林(新青黴素Ⅱ)、雙氯西林(雙氯青黴素)等。最好做膿液培養及藥敏試驗,以選擇敏感抗生素。對繼發腎小球腎炎者應積極進行相應處理。
2.局部治療 應以殺菌、消炎、止癢、幹燥為原則。對水皰或膿皰可抽出膿液後外用10%硫黃爐甘石洗劑、2%莫匹羅星等抗菌藥物。膿皰瘡泥膏外用,療效顯著。
3.中醫療法
(1)辨證用藥及方劑:
①暑濕熱蘊證:治法:解毒清暑熱除濕。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雙花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藿香10g、佩蘭10g、黃芩10g、白茅根15g、地膚子15g、赤芍10g、六一散15g。加減:心煩,口舌生瘡者可加黃連6g,小便短赤者可加竹葉6g,燈心草2g。
②脾虛濕蘊證:治法:清脾除濕解毒。方藥:清脾除濕飲加減:赤苓皮10g、生白術6g、枳殼6g、茵陳10g、澤瀉10g、連翹10g、生苡米15g、梔子6g、蒲公英10g、生地15g、生甘草6g。
(2)單方成藥:可用導赤丹,賽金化毒散,化毒丸。
(3)外用藥物:紅斑膿皰期可用復方馬齒莧洗劑(馬齒莧、黃柏、公英)清洗後,外塗。或外用甘草油調祛濕散、化毒散,創面完全幹燥後可用黃連。
(二)預後
重者可伴發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由鏈球菌引起者可導致腎小球腎炎。
保健品查詢膿皰病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膿皰病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膿皰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