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腳氣病介紹

  腳氣病即維生素B1缺乏病,維生素B1即硫胺素(Thiamine)是硫胺素焦磷酸鹽(TPP)的前體。TPP是三羧酸循環中丙酮酸與α-酮戊二酸脫羧反應的重要輔酶,也是紅細胞酮醇基轉移酶的輔酶。此外,對腦細胞活性與神經沖動傳導亦有一定關系。一旦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與循環系統癥狀,稱之為腳氣病(Beriberi)。


原因

  【病因】

  (一)攝入過少 每天正常成人男性攝入需要量為1.2~1.5mg,女性1.0~1.1mg,與能量需求有關,一般不低於0.5mg/1000千卡。維生素B1在酵母,動物組織,豆類,花生,麥類,糙米中含量豐富,谷物精制後或貯存不當,發黴變質,維生素B1可喪失。硫胺素為水溶性維生素,在堿性條件下不耐高溫,因此蒸煮烹調不當可隨米湯與菜湯流失或被破壞。此外,食欲減退,大量飲酒,長期靜脈營養患者可致維生素B1攝入不足。

  (二)需求量增加 在生理情況下,如生長發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強體力勞動與運動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質飲食結構為主者,維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病理情況下,如甲狀腺毒癥,長期發熱,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時,維生素B1需求量亦增加。

  (三)吸收障礙 維生素B1根據濃度高低不同,分別以被動擴散與主動轉運形式在小腸吸收,體內儲存量少。慢性腹瀉,腸結核,腸傷寒等疾病可致維生素B1吸收障礙。酗酒,慢性營養不良及葉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礙。酒精性肝病患者除瞭吸收障礙外,還伴有硫胺素轉變為焦磷酸硫胺的中間代謝障礙。

  (四)分解增加 進食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如生魚片,牡蠣,蝦,咖啡,茶以及其他植物,可氧化維生素,使體內硫胺素水平下降。

  (五)排泄增加 維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形式主要為硫胺素本身(由腎小管排泌)以及乙酰化衍生物,醋酸噻唑衍生物等。在使用利尿劑時,可使維生素B1喪失過多。此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腹瀉時也可致維生素B1喪失。

  【病理說明】

  (一)神經系統 腦及脊髓充血、水腫及變性,脊髓後柱、前後神經根內神經纖維膜有變性。周圍神經中以坐骨神經及其分支的累及最為常見,且出現較早。臂神經、膈神經、喉返神經及顱神經,尤其是迷走神經亦常累及。髓鞘現變性及色素沉著,雪旺(Schwann)細胞呈空泡變性,神經軸可現斷裂、萎縮及變性。神經遠端病變較嚴重且首先發生。

  (二)心臟 在急性腳氣病中心臟增大,右側更明顯。心肌纖維肥大有變性,以內柱及乳頭狀肌較顯著。因循環突然衰竭而死亡的病例,心肌有變性、纖維斷裂和水腫。

  (三)水腫及漿液滲出 常見於急性腳氣病,可局限於下肢或分佈於全身,以足背踝部及小腿為多見,漿液滲出可見於心包、胸腔、腹腔等內。

  (四)其他病理變化 有皮下、腹膜及心外膜脂肪消失,被累神經所支配的肌肉萎縮。顯微鏡下發現肌肉橫紋消失、混濁腫脹和脂肪性變。肺、脾、腎、腸等有慢性阻性充血現象。


症狀

腳氣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1、嬰兒腳氣病發病常很突然,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者稱腦型;突發心力衰竭者稱心型。年長兒癥狀近似成人,以水腫和多發性神經炎為主。年長兒患周圍性神經炎者呈現蹲踞時起立困難、膝反射消失、擠壓腓腸肌疼痛。

  2、常有乏力、精神萎倦、食欲不振、嘔吐、腹瀉或便秘,伴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生長發育滯遲等。可早期出現下肢踝部水腫,甚至延至全身,或伴發心包、胸腔、腹腔積液。

  3、常先表現煩躁不安、哭聲嘶啞,以至失音,繼而神情淡漠、反應遲鈍、喂食嗆咳、嗜睡,嚴重時發生昏迷驚厥。有時昏迷驚厥可突然發生。

  4、常突發心力衰竭,嬰兒煩躁不安、尖叫、嗆咳、氣促、出冷汗、唇指(趾)青紫。

  5、孕母缺乏維生素B1,新生兒可患先天性腳氣病,表現為哭聲無力、神情萎靡、吸吮力弱、水腫、嗜睡。

  早期維生素B1缺乏可表現為食欲減退,乏力,頭痛,肌肉酸痛,體重減輕等。隨著病情加重,可出現典型的心血管系統與神經系統癥狀。

  (一)神經系統 中樞與周圍神經系統損害,稱為"幹性腳氣病"(dry beriberi)。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圍神經系統病變典型表現為上升性對稱性的感覺,運動及反射功能受損。起病多從肢體遠端開始,下肢多見於上肢,可有灼痛或異樣感覺,呈襪套型分佈,逐漸向肢體近端發展,原來感覺過敏處漸趨遲鈍,甚則痛覺,溫覺及振動感覺依次消失。伴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腸肌為著,上下樓梯困難。繼而足、趾下垂,肌肉攣縮,臥床不起。腱、膝等反射功能少數初期亢進,但一般以後均減退或消失,部分患者治愈後反射仍不能完全恢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可累及迷走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聽神經,喉返神經,膈神經等。表現為"Wenicke-Korsakoff"綜合征。癥狀包括嘔吐,眼球震顫(水平多於垂直震顫),眼肌麻痹,發熱,共濟失調,神志變化,進而昏迷,亦可伴有記憶缺失,學習能力下降及虛構癥等。

  (二)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系統損害稱為"濕性腳氣病"(wet beriberi)。表現為心臟擴大,周圍血管擴張,靜息時心動過速,氣促,胸痛,水腫。如不及時治療,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往往突然發生,病情危急,呼吸極度困難,心率加速,心濁音界向二側明顯擴大,心音呈鐘擺音,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動脈壓稍低,脈壓差大,靜脈壓顯著升高,頸及股動脈搏動增強。肝臟腫大,全身浮腫,少尿。心電圖示心動過速,P-R間期縮短,T波雙相或倒置,低電壓,Q-T間期延長。嬰幼患兒以心臟累及為主,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煩躁不安,失眠,發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張,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患兒母親常系隱性或有臨床表現的腳氣病患者。

  臨床診斷 主要依據營養缺乏史與臨床表現。周圍神經炎的診斷可用下法測定:①蹲踞試驗,病人取蹲踞姿勢時,即覺小腿疼痛、起立困難,常用二手支持膝部幫助起立;②腓腸肌擠壓時有疼痛;③足背、踝,小腿下部觸覺及痛覺減退;④踝、膝反射異常,大都減退或消失。暴發型腳氣病性心臟病的診斷依據為:①有3個月以上的維生素B1營養缺乏史及周圍神經炎的征象;②急驟發生的高輸出量型心力衰竭,伴有煩渴;③心臟增大,節律規則,無其他病因可查;④對於可疑病例立即作治療試驗,本病在治療後癥狀迅即改善。


飲食保健

腳氣病吃什麼好?

  一、腳氣病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組成〗大蒜100 克、花生米150 克。

  〖用法〗砂鍋煮熟後服食。

  〖主治〗維生素B1 缺乏病。

  二、腳氣病吃哪些對身體好?

  1、米皮糠 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B1。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治腳氣病常作:米皮糠五升,以水一鬥,煮取七升,去滓,煮米粥常食之,即不發。”對於妊娠婦女腳氣病浮腫,可以用糯米糠犧、發芽小麥等量,磨粉做1團子,蒸熟食之,每日吃3~5個。

  2、小麥麩 又稱麩皮,小麥皮。《藥物圖考》中說小麥中含有一種生活素,有和緩神經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小麥皮中含有多量的維生素B1,有防治腳氣病、末梢神經炎的作用。對腳氣浮腫,民間習慣用小麥麩炒黃,加紅糖適量,拌勻,大棗湯沖服,每次60克,1日2次,頗有效益。

  3、豌豆 腳氣病均宜食用,宋代《聖濟總錄》中早有“治腳氣病抬肩喘”的記載。相似於濕性腳氣病的氣促現象,可經常用青豌豆煮熟淡食。花生 據《現代實用中藥》記載,花生適宜腳氣病人服食,並介紹一種方法:“腳氣病:生花生仁(帶衣用)15克,赤小豆15克,紅皮棗15克,煮湯,一日數回飲用。”

  4、赤小豆 能利水消腫、解毒去濕、健脾益氣,適宜腳氣病浮腫者食用。《聖濟總錄》曾有赤小豆為主,配紫蘇葉、桑根白皮,治療“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的記載,根據癥狀描述,相似於混合型腳氣病之重癥。《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民間常用赤小豆60~120克,煮爛食,1天2次,連吃數天。或用赤小豆60克,同冬瓜250克,一同煨爛服用。

  5、薏苡仁 能健脾,利濕。《食療本草》說它能“去幹濕腳氣”。《本草正義》:“薏苡,味甘淡,能利關節,除腳氣,治痿弱拘攣濕痹,消水腫疼痛。”《藥品化義》:“用治腳氣病腫痛,倍用無不效。”尤其適宜腳氣水腫者食。

  6、黃豆 含豐富的蛋白質,是一種高植物蛋白食品,同時還含多種維生素等。將黃豆做成豆腐、豆漿、豆腐腦、豆腐幹等豆制品,經常食用,適宜腳氣病的防治。

  7、田螺 能清熱、利水。《本草拾遺》:“煮食之,利大小便,腳氣沖上,腳手浮腫。”田螺含豐富的蛋白質,也含一定量的硫胺素,對腳氣病浮腫者尤為適宜。

  8、青魚 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多量的維生素B1,能益氣化濕。《食療本草》:“青魚和韭白煮食之,治腳氣腳弱,煩悶,益心力。”《開寶本草》:“青魚主腳氣濕痹。”所以,無論幹濕腳氣,皆宜食用。

  9、鯉魚 能利水、消腫、補虛,是一種高蛋白飲食。《本草綱目》:“鯉,其功長於利小便,故能消腫脹、腳氣之病。”尤其適宜腳氣病浮腫之人服食。

  10、冬瓜 能利水,又含有許多維生素,冬瓜中的含鈉量也較低。所以,特別適宜腳氣病水腫者食用。可用冬瓜50~500克,煮濃湯,1日2~3次飲服。也可選用冬瓜皮煎水喝。

  三、腳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哈密瓜:腳氣病患者不宜食用。

  2、蠶蛹:腳氣病、對魚蝦過敏的人忌食。

  3、咖啡:腳氣病患者不宜飲用。


護理

腳氣病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腳氣病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預防:

  1)預防腳氣病重要措施之一為加強糧食加工的衛生監督和指導,防止谷物輾磨中硫胺素的過程耗損。另外應加強營養衛生的宣教,尤於產米地區及以米為主食者,強調儀器品種多樣化及平衡性膳食的重要意義。

  2)體內不能制造硫胺素,貯備量也有限,人的腸道細菌雖能合成硫胺素,但數量很少而且主要為焦磷酸酯型,腸道不易吸收。故必須每日從食物中攝入維生素B1。天然食品中硫胺素含量每100克中以豬肉最高0.5~1.2mg(其它肉類為0.1~0.2mg),豬肝0.4mg,黃豆0.8mg,糙秈0.34mg,止白粳0.13mg。蔬菜、果品、蛋類每100克中含硫胺素不大於0.1mg。故肉類、豆制品皆為硫胺素很好的來源。對孕婦、乳母、青少年、體力勞動者宜增添這類食品。腳氣病流行地區可分發預防劑量的維生素B1日常服用。

  3)維生素B1的每日需要量為嬰兒0.5mg,兒童1~1.5mg,孕婦和乳母2~3mg。

  4)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對抗硫胺素的生理作用,阻礙丙酮酸的氧化。過多量的葉酸或煙酸都會阻礙硫胺素在肝內的加磷作用。利尿劑可使硫胺素的排泄增加。上述情況應予註意以避免醫源性腳氣病的發生或加重。

  2.其他註意事項

  1)發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張,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

保健品查詢腳氣病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腳氣病西醫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調整飲食,供給乳母和病兒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喂母乳的嬰兒應同時治療乳母,必要時暫停母乳喂養。

  2、維生素B1治療:

  (1)輕癥患者:給予口服維生素B1。

  (2)重癥(如心型、腦型)及消化道功能紊亂者:應註意靜脈註射忌用葡萄糖溶液稀釋,以免因血中丙酮酸增加而加重病情。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過量的煙酸和葉酸均妨礙維生素B1的利用,均應避免。

  3、對癥治療:如糾正心力衰竭、抗驚厥治療等。

  一般維生素B1缺乏者可用口服硫胺素片5~10mg,每日3次。如不能口服,或腸道吸收不良,可肌肉註射10mg,每日1~2次。對病情危重者,應立即給予50~100mg硫胺素靜脈或肌肉註射。以後每4小時註射20~40mg,心衰水腫明顯可輔以利尿劑,直至心力衰竭癥狀消失為止。一般24~96小時內癥狀可緩解,然後改為口服硫胺素10mg,每日3次。同時給予酵母片或復方維生素B,可預防或補充體內其他B族維生素不足。對誘發本病的疾病,如傷寒,消化道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亦應積極治療。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腳氣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腳氣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維生素B1負荷試驗尿中排出量減少。

  2、血液丙酮酸、硫胺素檢查。血丙酮酸、乳酸濃度增高;紅細胞轉酮酶活性降低。

  3、心電圖檢查。

  實驗室診斷 包括測定血及尿中丙酮酸及硫胺素濃度,或測定紅細胞中轉酮酶活力以輔助診斷。常用的為以下二種:①測定尿中硫胺素排泄量:尿中維生素B1分泌量隨攝入量變化,故測定維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量對評價人體內硫胺素水平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易受服用利尿劑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測定方法有多種,最敏感的是高效液相HPLC(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方法。采集24h尿標本比隨意取一次尿樣本結果可靠。此外,還可通過腸道外一次給予5mg維生素B1負荷,然後在4小時內測定尿中排泄量。如4小時排泄量<20μg為維生素B1缺乏者。該方法可用於估計組織中維生素B1缺乏的程度。②紅細胞轉酮酶試驗:硫胺素部分以轉酮酶的輔酶形式存在於紅細胞內。硫胺素缺乏可致轉酮酶活力下降。紅細胞轉酮酶試驗是通過加入外源性的硫胺素焦磷酸鹽(TPP),來測定轉酮酶的活性。結果以活性系數表示。活性系數超過1.3提示維生素B1缺乏;小於1.0解釋為正常。紅細胞轉酮酶測定是可靠宜行的測定人體內維生素B1狀況的酶功能試驗。


鑑別

腳氣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維生素B1缺乏有周圍神經炎表現者須與鉛中毒、砷中毒及因白喉、菌痢、麻風等感染引起者相鑒別。有浮腫者須與腎炎、營養不良及生理性浮腫區分。尿常規檢查,血漿蛋白測定以及檢查有無伴隨的周圍神經炎癥狀對診斷有助。有心力衰竭表現者應同其他高輸出量型心臟病伴心力衰竭,(如甲亢性心臟病,貧血性心臟病)及中毒性、病毒性心肌炎引起者鑒別。

  在酗酒者,維生素B1缺乏癥可與肝病,酒精中毒表現同時存在,有時不易區分,需仔細觀察作出診斷。


  

並發症

腳氣病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發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張,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腳氣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