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脛骨和股骨一樣,是承重的重要骨骼。位於皮下,前方的脛骨嵴是進行骨折後手法復位的重要標志。脛骨幹橫切面呈三菱形,在中、下1/3交界處地變成四邊形在三菱形和四邊形交界處是骨折的好發部位。由於整個脛骨均位於皮下,骨折端容易穿破皮膚,成為開放性骨折,脛骨上端與下端關節面是相互平行的。若骨折對位對線不良,使關節面失去平行,改變瞭關節的受力面,易發生創傷性關節炎,腓骨的上、下端與脛骨構成脛腓上關節和脛腓下關節,為微動關節,脛骨腓骨不產生單獨運動,但可承受1/6的負重。脛腓骨間有骨間膜連接,在踝關節承受的力除沿脛骨幹向上傳遞外,也經骨間膜由腓骨傳導,蟈動脈在分出脛前動脈後,穿過比目魚肌腱向下走行,此處血管固定,脛骨上1/3骨折,可致解後動脈損傷,引起下肢嚴重血循環障礙,甚至缺血壞死,小腿的肌筋膜與脛骨、故和脛腓骨間膜一起構成四個筋膜室,由於骨折後骨髓腔出血,或肌肉損傷出血,或因血管損傷出血,均可引起骨筋膜室高壓,導致肌肉缺血性壞死,後期成纖維化,將嚴重影響下肢功能,脛骨的營養血管從脛骨幹上、中1/3交界處進入骨內,在中、下1/3的骨折使營養動脈損傷,供應下1/3段脛骨的血循環顯著減少,同時下1/3段脛骨幾乎無肌肉附著,由脛骨遠端獲得的血循環很少,因此下1/3段骨折愈合較慢,容易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在腓骨頸的有腓總神經由蟈窩後,外側斜向下外方,經腓骨節進入腓骨長、短肌及腰腿前方肌群,腓骨頸有移位的骨折可引起腓總神經損傷。
二、診斷
主要根據外傷史和臨床表現診斷。
脛骨骨折後小腿腫脹、疼痛,可有畸形和異常動度;X 線片檢查有助於骨折和骨折類型的診斷;此骨折應註意檢查組織損傷的范圍和程度,以及有無神經、血管損傷、脛骨上段骨折和腓骨頸骨折、應註意膕動脈和腓總神經損傷的可能。
1.預防:
本病主要是由於外傷性因素所引起,故註意生產生活安全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另外由於本病的並發癥較常見,因此對於患者而言更重要的是預防並發癥的發生,如失血性休克、骨不連,關節僵硬等,還需註意患肢的早期功能鍛煉,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
保健品查詢脛腓骨幹骨折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脛腓骨幹骨折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原則
脛腓骨骨幹骨折的治療目的是矯正成角、旋轉畸形,恢復脛骨上、下關節面的平行關系,恢復肢體長度,無移位的脛腓骨幹骨折采用小夾板和石膏固定,有移位的橫形或短斜形骨折采用手法復位,小夾板或石膏固定,固定期應註意夾板和石膏的松緊度,並定時行X線檢查,發現移位應隨時進行夾板調整,或重新石膏固定,6—8周可扶拐負重行走。 不穩定的脛腓骨幹雙骨折可采用跟骨結節牽引,克服短縮畸形後,施行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牽引中註意觀察肢體長度,避免牽引過渡而導致骨不愈合。6周後,取消牽引,改用小腿功能支架固定,後行走石膏固定,可下地負重行走。 不穩定的脛腓骨幹雙骨折在以下情況時,采用切開復位固定:
(1)手法復位失敗。
(2)嚴重粉碎性骨折或雙段骨折。
(3)污染不重,受傷時較短的開放性骨折,直視下復位成功後,可選擇鋼板螺釘或髓內針固定,首先固定好脛骨,然後另作切口,復位固定腓骨,若固定牢固,術後4—6周可負重行走。軟組織損傷嚴重的開放性脛腓骨幹雙骨折在進行徹底的清創術後,選用鋼板螺釘或髓內針固定,同時作局部皮瓣或肌皮瓣轉移覆蓋創面,不使內固定物或骨質暴露,或在復位後,采用外固定器固定,既穩定骨折,便於術後換藥。 單純脛骨幹骨折由於有完整腓骨的支撐,多不發生明顯移位,用石膏固定6—8周後可下地活動。 單純腓骨幹骨折,若不伴有脛腓上、下關節分離,亦不需特殊治療。為減少下地活動時疼痛,用石膏固定3—4周。
二、手術方法
脛腓骨骨折治療方法應根據骨折類型和軟組織損傷程度選擇外固定或開放復位內固定。
1、石膏固定
無移位或整復後骨折面接觸穩定無側向移位的橫斷骨折、短斜行骨折等,在麻醉下行手法復位及長腿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時,膝關節應保持 15 °左右輕度屈曲位。
2、骨牽引
斜行、螺旋形或輕度粉碎性的不穩定骨折,單純外固定不可能維持良好的對位。可在局麻下行跟骨穿針牽引,用螺旋牽引架牽引固定。
3、開放復位內固定
脛腓骨骨折一般骨性愈合期較長,長時間的石膏外固定,對膝、踝關節的功能必然造成影響,目前采用開放復位內固定者日漸增多。
(1)螺絲釘內固定
斜行或螺旋形骨折,可采用螺絲釘內固定,於開放復位後,用 1~2 枚螺絲釘在骨折部固定,用以維持骨折對位。
(2)鋼板螺絲固定
斜行、橫斷或粉碎性骨折均可適用。由於脛骨前內側皮膚及皮下組織較薄,因此鋼板最好放在脛骨外側、脛前肌的深面。加壓鋼板固定確實,骨折愈合相對增快,膝、踝關節不受影響。
(3)內鎖髓內釘固定
脛骨幹的的解剖特點是骨髓腔較寬,上下兩端均為關節面。內鎖髓釘打入不受到限制,可控制旋轉外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側向、旋轉和成角移位,術後不需外固定。膝、踝關節功能不受影響,骨折愈合期明顯縮短。對多段骨折以髓內釘固定,可防止成角畸形,亦取得較好效果。
(4)外固定架
有皮膚嚴重損傷的脛腓骨骨折,外固定架可使骨折得到確實固定,並便於觀察和處理軟組織損傷,另一優點是膝、踝關節運動不受影響,甚至可帶支架起床行走,因此近年來應用較多。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脛腓骨幹骨折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本病的並發癥主要有早期和遠期兩種:
一、早期並發癥:
早期並發癥主要是失血性休克以及神經血管損傷。
二、遠期並發癥:
1、骨折延遲愈合和骨不連
脛腓骨折尤其是中下段骨折在骨折時,由於破壞瞭骨的滋養血管,骨髓腔以及骨的內外膜均遭到嚴重的破壞和缺損。因為手術采用骨膜下剝離,大量破壞骨的滋養血管,同時還增加瞭感染的機會,影響瞭骨折愈合。所以嚴格選擇手術適應證和最小程度的剝離骨膜是預防的主要措施。
2、關節僵直
多發生在骨折延遲愈合的骨不連的患者,由於外固定時間的延長,使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發生粘連,對於骨延遲愈合患者,有學者認為在骨折具有堅強內固定的情況下,逐步進行關節功能鍛煉,但負重鍛煉必須嚴格掌握。無內固定或內固定不可靠者,去除外固定後要謹慎進行關節功能鍛煉。
3、慢性骨髓炎
主要是由於創傷時軟組織嚴重受損,壞死組織及異物的殘留、皮膚壞死骨外露、就診時間過遲及手術時間過長等因素引起。清創時要徹底清除創面內的壞死組織及異物,對可疑壞死組織要堅決清除,同時盡量不使用止血帶,盡量采用簡單的固定方法以縮短手術時間,有感染征象時應及早充分的引流。內固定強調是盡量少增加原創傷的有效固定,而無須追求堅強內固定。傷口閉合應根據具體情況爭取一期閉合。但必須在無張力情況下縫合傷口,若張力較大,可在脛後作一切口,然後減張縫合脛前切口。
4、深靜脈血栓形成
下肢靜脈回流主要靠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壓力向上回流,下肢骨折長期臥床,靜脈回流緩慢,血小板凝結,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骨折後早期進行肌肉收縮鍛煉可最大程度的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