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骶髂關節外上方的骶髂筋膜存在著固有孔隙,是發生本病的病理基礎。在劇烈運動時,深部脂肪組織壓力增高是導致本病的誘因。
(二)發病機制
骶髂關節上方的骶髂筋膜比較薄弱,由腰1~3神經後成組支的臀上皮神經及伴行的血管束在穿過骶髂關節外上方的骶髂筋膜時形成固有孔隙,且局部又有比較豐富的脂肪組織,尤其肥胖女性,當劇烈的彎腰活動或臀大肌猛烈收縮時,深部脂肪組織壓力增高,經薄弱的固有孔隙疝出或筋膜撕裂後疝出形成脂肪疝。疝出的脂肪水腫、出血、扭轉、嵌頓或壓迫附近的皮神經,可引起局部疼痛和相應節段腰神經前支分佈區的感應痛。由於疝孔大小與疝內容多少不同引發的疼痛和性質有差異。發病時間短、內容物少者可自行還納,反之疝出的脂肪組織與周圍組織粘連難以還納,形成局部疼痛性結節,這時疼痛明顯,常常產生慢性腰腿痛癥狀。另外,從固有孔疝出者,因有神經、血管走行,疼痛較重,而從非固有孔隙疝出者疼痛較輕。
主要癥狀是腰痛和患側臀部疼痛,部分病人伴感應性坐骨神經痛,其程度差異較大,多數為酸脹痛,少數在彎腰、蹲坐、起身或骶髂部、腰部扭閃後疼痛突然加劇,甚至翻身、起床等活動受限。
骶髂關節脂肪疝最典型的體征是在髂嵴上緣偏內側,骶髂關節外上方皮下組織內可觸及多個結節狀腫物,直徑1~3cm不等,結節質地較硬韌,彈撥或按壓時出現疼痛。部分病人在指壓結節時出現腰骶部,臀部或同側大腿酸脹痛。結節可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可單個或多個融合在一起。有些病人可出現坐骨神經分佈區疼痛,但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為陰性,無下肢感覺障礙及反射異常。
1.診斷要點
(1)壯年多發,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其中絕大多數病人為肥胖體征。
(2)骶髂部皮下組織深部觸及疼痛性結節,結節或單個或多個,圓或橢圓形結節,表面光滑無粘連,基底較固定,略硬於脂肪瘤,於俯臥位較易觸及,向深部上下滾動觸之更明顯,壓迫結節引起同側下肢或臀部放射性酸脹疼痛。
(3)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陰性,無坐骨神經分佈區感覺障礙,腱反射正常,無其他神經根的癥狀。
(4)X線或CT掃描,對於位於脂肪深層的結節不易被發現,因此檢查一般無陽性發現。但能除外椎管內退變疾病,如椎管狹窄、腰椎滑脫及腰椎間盤脫出等。
預防:骶髂關節外上方的骶髂筋膜存在著固有孔隙時要避免做劇烈的運動。
保健品查詢骶骼筋膜脂肪疝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骶骼筋膜脂肪疝西醫治療方法1.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包括局部封閉、理療、手法復位還納等方法。
(1)局部封閉:即可作為診斷,又可用於治療。一般封閉後疼痛可立即消失或明顯減輕,部分病人可以治愈,另有部分病人停止治療後常復發。
(2)按摩和手法復位:有一定療效,復位成功後可解除神經壓迫,疼痛明顯減輕。但對手法復位無效、反復發作及癥狀重者宜手術治療。
(3)理療及消炎止痛類藥物的應用。
2.手術治療 骶髂筋膜脂肪疝的治療應以手術治療為首選,手術的原則是盡量切除疝出和骶髂筋膜下的脂肪,擴大疝孔。
具體方法是:在疝塊表面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在骶髂筋膜淺面找到略水腫、大顆粒、有菲薄透明包膜呈淡黃色與筋膜前層不同的疝出脂肪,擴大疝孔4~5cm,切斷附近的神經支及伴行小血管,疝出的脂肪呈葡萄串狀相連,應盡量牽出後切除,止血後縫合淺層組織脂肪,不縫合擴大的筋膜疝孔。也有學者主張,術中切除疝出脂肪組織及與其粘連的病變脂肪組織後,顯露骶髂筋膜薄弱部分,疝孔用絲線嚴密縫合,然後逐層縫合。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骶骼筋膜脂肪疝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