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體重過重,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
2.肥胖: 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3.骨密度: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松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4.外傷和力的承受: 經常的膝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異常狀態下的關節,如在髕骨切除術後環節處於不穩定狀態時,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並加上局部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的關節和活動甚至劇烈運動後是不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5.遺傳因素: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如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資料表明表患有Heberden結節的婦女,其母親和姊妹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遠比無此病的傢屬要高2-3倍。
骨性膝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1.發病緩慢,多見於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勞累史。
2.膝關節活動時疼痛加重,其特點是初起疼痛為陣發性,後為持續性,勞累及夜間更甚,上下樓梯疼痛明顯。
3.膝關節活動受限,甚則跛行。極少數患者可出現交鎖現象或膝關節積液。
4.關節活動時可有彈響、磨擦音,部分患者關節腫脹,日久可見關節畸形。
5.膝關節痛是本病患者就醫常見的主訴。其早期癥狀為上下樓梯時的疼痛,尤其是下樓時為甚,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是出現關節腫大,多因骨性肥大 造成,也可關節腔積液。出現滑膜肥厚的很少見。嚴重者出現膝內翻畸形。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診斷
1.反復勞損或創傷史。
2.膝關節疼痛和發僵,早晨起床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癥狀緩解。
3.後期疼痛持續,關節活動明顯受限,股四頭肌萎縮,關節積液,甚至出現畸形和關節內遊離體。
4.膝關節屈伸活動時可捫及摩擦音。
5.膝關節正、側位X照片,顯示髕骨、股骨髁、脛骨平臺關節緣呈唇樣骨質增生,脛骨髁間隆突變尖,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有時可見關節內遊離體。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西醫治療方法一.常規治療:
1.非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包括理療、藥物、註射療法和中醫中藥治療等。2.手術治療 (1).膝關節鏡下探查並清理術 此術是用於診斷治療膝關節疾病比較安全實用的新技術,使患者痛苦小、並發癥少,具有恢復快,療效顯著等特點。(2).膝關節置換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通過手術將病損的膝關節部分或全部由人工制造的關節部件所代替,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
二.根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最新方法
骨形態蛋白植入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是因為退變、勞損、外傷、內分泌等所引起的骨刺剝脫和半月板的退變,其中骨節軟骨的剝脫是造成關節增生、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並且軟骨無法再生,歐美西方發達國傢認為軟骨剝脫隻要超過1*1cm就必須進行關節置換才能治,但是關節置換伴有下肢血栓和肺栓塞的可能,有近5%的感染率和5-10萬元左右的高昂費用。目前國內有20%的老年人遭受此病的煎熬,由於國情和經濟差的原因隻有0.1%的膝關節退變的病人可行關節置換,剩餘的病人因病致殘,隻是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有洪強醫療集團首創的骨形態蛋白植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從根本上解決瞭軟骨不能再生的問題。約80%需要關節置換的病人,利用此種方法,可以避免手術,在關節鏡的微創介入下半小時即可治愈,是目前根治膝關節較先進的方法。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