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介紹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是指有輕重不等的頸部外傷史,影像學檢查證實有椎間盤破裂或突出,而無頸椎骨折、脫位,並存在相應臨床表現者。


原因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由頸部創傷所致。致傷原因主要是加速暴力使頭部快速運動導致頸部扭傷,多見於交通事故或體育運動,可由前方、後方、側方撞擊致傷,而以車尾撞擊(Rear-end collision)引起的頸部過伸-加速損傷(Extension-acceleration injury)所致的椎間盤損傷最為嚴重。一般認為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是在椎間盤發生一定程度退行性變的基礎上,受到一定外力作用發生的,但亦可見於原無明顯退變的椎間盤。


症狀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早期癥狀有哪些?

  1.頭頸部外傷史,即使是輕微的頸部扭傷。起病急,發病前無癥狀,起病後出現頸脊髓或神經根受壓的癥狀和體征。

  2.本病起病急,大多數病例有明顯頭頸部外傷史,有的可因輕微損傷起病,甚至伸懶腰亦可誘發。臨床表現因壓迫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根據椎間盤突出部位及壓迫組織不同,本病可分為三型:側方型、中央型、旁中央型。

  ①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突出部位在後縱韌帶外側和鉤椎關節內側,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由該處通過的頸脊神經根而產生根性壓迫癥狀。

  癥狀:頸痛、僵硬、活動受限,猶如“落枕”;頸部過伸時可產生劇烈疼痛,並可向肩胛或枕部放射;一側上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但很少兩側同時發生。

  體征:頸部處於僵直位;病變節段椎旁壓痛、叩痛,下頸椎棘突間及肩胛內側可有壓痛;頸脊神經根張力試驗和Spuring試驗陽性;受累神經根支配區感覺、運動和反射改變。支配肌肉可有萎縮及肌力減退現象。

  ②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正前方,可壓迫脊髓雙側的前面而產生脊髓雙側壓迫癥狀。

  癥狀:不同程度的四肢無力,下肢往往重於上肢,表現為行走不穩;病情嚴重者出現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癱瘓;大、小便功能障礙,表現為尿瀦留和排便困難。

  體征: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感覺異常,深淺感覺均可受累,依椎間盤突出節段不同感覺異常平面的高低而異;四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可出現髕陣攣及踝陣攣陽性,病理征如Hoffmann、Openheim征陽性。

  ③旁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突出部位偏於一側而介於頸脊神經根和脊髓之間,壓迫單側神經根和脊髓。除有側方型癥狀、體征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單側脊髓受壓癥狀,表現為不典型的Brown-Sequard綜合征。此型常因劇烈的根性疼痛掩蓋瞭脊髓壓迫癥,而一旦表現脊髓壓迫時,病情多較嚴重。


飲食保健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吃什麼好?

 


護理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坐車時不要打瞌睡,以免司機急剎車造成本病發生。

  2.做體育運動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不要使頸部過伸。

保健品查詢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西醫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如出現脊髓壓迫癥狀,應盡早施行手術治療。

  一、非手術療法

  1.頸椎牽引 原無退變的椎間盤突出,經牽引恢復其椎間盤高度,部分突出物有望還納。牽引方法:采取坐位或臥位,用枕頜帶(Glisson帶)牽引,重量2.0~3.0kg,一般認為持續牽引比間斷牽引效果好,2周為一療程。牽引適用於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對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癥有加重病情可能,應慎用。

  2.頸部圍鄰制動 主要作用是限制頸部活動和增強頸部的支撐作用,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一般可采用簡易圍頸保護,對嚴重病例伴有明顯頸椎失穩者可采用石膏圍頸固定。對牽引後癥狀緩解者制動有利於病情恢復。

  3.推拿、按摩 雖有不少治療成功的報道,但推拿,特別是重手法推拿有可能加重椎間盤突出及脊髓、神經根損傷,嚴重者可在推拿瞬間發生截癱,因此采用時應謹慎。

  4.理療 對輕型病例僅有神經根刺激癥狀者有一定效果,其中以蠟療和醋離子透入療法效果較好。

  5.藥物治療 對癥處理,對疼痛劇烈者可采用鎮靜鎮痛藥物。

  二、手術療法:對頸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明確,神經根或脊髓壓迫癥狀嚴重者應采取手術治療。

  1.頸前路減壓術 適用於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環鋸減壓摘除損傷的椎間盤並行椎體間植骨融合術效果較好。對原有退變者應同時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

  2.頸後路減壓術 適用於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或多節段受累、伴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者。單純的椎間盤突出可采用半椎板及部分關節突切除術,通過減壓孔摘除壓迫神經根的椎間盤組織。若伴有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則可采用全椎板減壓術。

  3.頸椎間盤顯微切除術 有後側和前側兩種入路,在治療頸椎軟椎間盤突出中,其入路選擇仍有較大爭議。Aldrich采用後外側入路治療單根神經根受損的外側型髓核脫出,取得良好療效,術中小關節突切除的范圍依神經根和突出椎間盤的關系而定。該法的優點是:(1)操作簡便:(2)切口小、創傷小;(3)並發癥少,危險性小。但此術僅適用於單純頸椎間盤突出,而對於合並頸椎管狹窄癥及後縱韌帶骨化癥患者,由於減壓范圍有限,手術效果差,不宜采用此法。

  4.頸椎間盤溶核術 由法國的Bonafe和Lazorthes提出並首先作瞭研究。適用於需要手術的頸椎間盤突出癥。尤其年輕患者,經非手術治療數周無效則可選用此法。雖有不少學者報道該法療效不亞於外科手術治療,但諸多因素限制其廣泛應用:(1)該法采用頸前路穿刺途徑,而頸前方解剖結構密集,如血管神經束、氣管食管束等,增加瞭穿刺的難度和危險性;(2)使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有損傷脊髓的潛在危險性。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影像學檢查

  1.頸椎X線片:可觀察到:(1)頸椎生理弧度減小或消失;(2)年輕或急性外傷性突出者,椎間隙可無明顯異常,但年齡較大者,受累椎間隙可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3)椎前軟組織陰影在急性過伸性損傷所致的椎間盤突出中可見增寬;(4)頸椎動力攝片上有時可顯示受累節段失穩。

  2.CT掃描:雖對本病診斷有一定幫助,但往往無法依靠常規CT掃描確診。CTM(脊髓造影+CT掃描)則可較清晰地顯示脊髓和神經根受椎間盤壓迫的影像,近年來有些學者主張采用此法來診斷頸椎間盤突出癥,並認為其在診斷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的價值明顯大於MRI。

  3.磁共振成像(MRI): 可直接顯示頸椎間盤突出部位、類型及脊髓和神經根受損的程度,為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治療方法選擇及預後提供可靠依據。MRI對頸椎間盤突出癥診斷的準確率遠遠大於CT和CTM。在中央型和旁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癥中可顯示清晰影像:(1)中央型:椎間盤從受累椎間隙水平呈團塊狀突出,壓迫頸脊髓前方中央部位,受壓脊髓局部可呈彎曲、變扁或凹陷狀向後方移位,並有信號異常的表現,其中以信號增強為主,有時可見脊髓內空洞影像;(2)旁中央型:椎間盤呈塊狀或碎片狀向後外側突出,壓迫頸脊髓側方和一側神經根,頸脊髓前外側受壓變形,向後方或健側移位,局部信號增強,神經根向後外側移位或影像消失。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往往需要結合CTM進行診斷。

  4.肌電圖:用於確定神經根損害,對神經根的定位有一定意義。肌電圖正常表示神經根功能尚可,預後良好。


鑑別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頸椎病:無明確外傷史,或在外傷前即有頸椎病的癥狀,起病緩慢,癥狀、體征可與頸椎間盤突出癥相似,影像學顯示骨贅和椎間盤共同構成致壓物,且往往以前者為主。

  2.頸椎管內腫瘤:無外傷史,起病一般較緩慢,影像學可提供重要的鑒別依據,髓內腫瘤分辨較容易,髓外腫瘤與椎間盤有明確界限。

  3.肩周炎、胸腔出口綜合征:主要與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相鑒別。肩周炎僅有肩部疼痛及活動受限,而無神經功能異常。胸腔出口綜合征的臨床表現酷似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但頸椎MRI卻未見椎間盤突出及神經根受壓,胸片可顯示胸腔上口狹窄或頸肋等。


並發症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本病若嚴重壓迫頸脊髓或神經根,容易造成癱瘓。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