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頸椎后脫位介紹

  頸椎後脫位是指暴力使頸椎產生過伸活動引起頸椎上節椎體下緣在下節椎體上緣向後滑動而出現相應臨床癥狀的疾病。在臨床上,典型的頸椎後脫位十分少見。頸椎後脫位為嚴重過伸性損傷的類型之一,屬完全性損傷,多伴有脊髓受損及軟組織的廣泛性損傷,故預後欠佳。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多為過伸性損傷造成。

  (二)發病機制

  作用於面、額及頦部的暴力,如引起頭頸部過度仰伸且其強度超過前縱韌帶的張應力時,則該韌帶首先斷裂。隨著暴力的持續,可引起椎間隙破裂、後方小關節仰伸、關節囊撕裂,以致因上節椎體下緣在下節椎體上緣向後滑動而出現典型的頸椎後脫位。由於其局部的各種組織中以脊髓最為嬌嫩,因此,當脊髓被嵌壓於上節椎體後緣及硬膜囊前壁與下節椎板前緣及黃韌帶之間時,甚易引起程度不同的損傷,一般表現為脊髓中央管癥候群,也可有脊髓前中央動脈癥候群等。如該患者原本存在椎管狹窄,則可加重損傷而引起脊髓橫斷性改變,以致出現脊髓完全性損傷。在這種情況下多伴有局部韌帶及椎間盤等軟組織的嚴重損傷,因此穩定性差,傷後易自動復位。


症狀

頸椎後脫位早期癥狀有哪些?

  1.額面部或頦部損傷 應註意檢查,多可發現表皮擦傷、挫傷及皮下血腫等。

  2.頸部損傷的一般癥狀 均較明顯。

  3.脊髓損傷癥狀 約80%以上的病例伴有脊髓中央管癥候群或脊髓前中央動脈受壓癥候群等臨床癥狀,前者表現為上肢重於下肢的四肢癱瘓、感覺分離及

  反射異常;而後者則表現為四肢痙攣性癱瘓等。

  這種脫位在損傷後大多立即自動復位,因此不像其他部位的脫位那樣易於判定。其診斷主要根據以下特點:

  1.外傷史 多為過伸性損傷機制。

  2.臨床表現 如前所述,以頸椎局部及脊髓受累癥狀為主。

  3.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頸椎側位片上可發現椎體前陰影增寬、受損椎節椎間隙前方開口增大及椎體邊緣有撕脫性骨折等改變;頸椎側位動力性片上則可顯示頸椎椎節嚴重不穩征。

  (2)MRI檢查:除可觀察椎節骨質及椎間盤的改變外,還可顯示脊髓及後方關節囊的受損情況,並可與X線平片對比觀察進行綜合判定。


飲食保健

頸椎後脫位吃什麼好?

  1、頸椎後脫位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飲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隻有加強各種營養.才能有利於頸椎病的康復和維持身體健康。合理飲食,應根據食物的不同性質,加以合理平衡的安排。食物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熱能,如米、面都屬於這類食物;另一類食物,可以調節生理機能,稱為副食,如豆類、水果和蔬菜等。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是不同的.粗細要同時吃,不可單一偏食。粗細、主副搭配的全面營養可滿足人體需要,促進患者的康復和維持人體正常的需要。

  備註: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

護理

頸椎後脫位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頸椎後脫位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預防:

  本病為外傷性疾病,無預防措施。註意安全,避免外傷。

  2. 急救(緩解措施):

  1)伴有中央管癥候群者:先以非手術療法為主。2~3周後視恢復情況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手術。

  2)對有明確致壓物者:應視病情而定,有脊髓受壓癥狀者應酌情及早施行手術切除致壓物,或通過恢復椎管列線達到減壓目的。對無脊髓受損癥狀者,可先行非手術療法,待病情穩定後再決定手術切除致壓物及進行椎節融合。以頸前路減壓術為首選方法,因伸展性頸椎傷引起脊髓壓迫多發生在椎管前壁。術中可取自體髂骨或庫存異體骨植骨固定。手術節段的選擇依據動力片及MRI圖像,必要時也用椎管造影。

  3)椎節嚴重不穩伴有發作性神經癥狀者:應先行牽引療法,待病情穩定後,可酌情行前路或後路植骨融合術或內固定術(鋼板或Cage)。

  4)不伴有神經癥狀者:應臥床,略前屈位牽引2~3周,然後再以頭-頸-胸石膏固定3~4周;也可選擇手術療法。

保健品查詢頸椎後脫位中醫治療方法

  1. 中醫療法:

  1)水針療法:"水針"是指將某此藥物進行穴位註射或痛點註射,是一種對癥治療措施,對消除疼痛、麻木、頭暈、失眠等癥狀有較好的效果,常與其它治療方法配合使用。常用的藥物有:0.25~1%鹽酸普魯卡因加強的松龍混懸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5%葡萄糖註射液、50~100%丹參註射液、50%狗脊註射液等。其中維生素B1、維生素B12應用於以麻木為主要癥狀的患者,而丹參註射液對患有疼痛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2)外用止痛搽劑:本類藥物局部應用對減輕因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勞損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市售的成藥有松節油和冬青油軟膏及正骨水等。應用時,將患處洗凈並先行熱敷,然後以手指蘸少許藥液或藥膏用力揉擦患處,有止痛、止麻作用及輕松感覺。

  3)外敷藥及熏洗藥:此法對消除肌肉酸痛也有一定療效。市售成藥有坎離砂。

  2. 中醫偏方:

  中醫根據辯證施治,多采用散風祛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法,對減輕疼痛,麻木,頭暈等癥狀有一定療效。常用的成藥有:木瓜丸、風濕痹痛片、換骨丹、養血榮筋丸、桐丸、頸復康顆粒等。常用的方劑有:四物止痛湯、獨活寄生湯、桃紅四物湯、骨刺湯、伸筋活血湯,蠲痛丸等。

中藥材查詢頸椎後脫位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伴有中央管癥候群者:先以非手術療法為主。2~3周後視恢復情況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手術。

  2.對有明確致壓物者:應視病情而定,有脊髓受壓癥狀者應酌情及早施行手術切除致壓物,或通過恢復椎管列線達到減壓目的。對無脊髓受損癥狀者,可

  先行非手術療法,待病情穩定後再決定手術切除致壓物及進行椎節融合。

  以頸前路減壓術為首選方法,因伸展性頸椎傷引起脊髓壓迫多發生在椎管前壁。術中可取自體髂骨或庫存異體骨植骨固定。手術節段的選擇依據動力片及MRI圖像,必要時也用椎管造影。

  3.椎節嚴重不穩伴有發作性神經癥狀者:應先行牽引療法,待病情穩定後,可酌情行前路或後路植骨融合術或內固定術(鋼板或Cage)。

  4.不伴有神經癥狀者:應臥床,略前屈位牽引2~3周,然後再以頭-頸-胸石膏固定3~4周;也可選擇手術療法。

  (二)預後

  有脊髓損傷者預後較差,尤其是恢復不全者,主要影響手部功能。無神經癥狀的病例少有殘留後遺癥者。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頸椎後脫位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頸椎後脫位應該做哪些檢查?

  1.X線平片 在頸椎暴力消失時,因頸部肌肉的收縮作用,脫位的頸椎可能恢復正常排列,故在普通X線平片可表現為正常征象。但後結構可能出現小骨折片。椎前軟組織腫脹增厚。椎間隙前方開口增大,椎體前方邊緣可出現撕脫性骨折。

  在伸屈動力性側位片上,損傷節段顯示明顯不穩,尤其是在伸展位,上位椎體後移,這一點與屈曲性損傷剛好相反,後者主要表現為屈曲位上位椎體向前移位。

  2.磁共振檢查 由於脊髓損傷率較高,磁共振圖像可以顯示受損平面脊髓水腫、信號、增強。橫切面圖像可顯示脊髓灰、白質界限模糊不清。此外,尚可顯示後方小關節囊受損的情況。


鑑別

頸椎後脫位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通過影像學檢查不難與其他病鑒別診斷。


並發症

頸椎後脫位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本病造成後縱韌帶破裂、椎間盤組織後突以及黃韌帶內褶,其均可構成對脊髓的損傷,合並四肢癱瘓。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頸椎后脫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