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方:
1.組成:獨頭蒜1 個,蜂蜜9 克。用法:搗勻敷患處。
2.組成:獨頭紫皮大蒜適量。用法:去皮切成2~3 毫米薄片,用時先將患處用溫鹽水洗凈擦幹,再用蒜片貼敷,並輕輕按摩10~20 分鐘,每日2~3 次,2~3 無可愈。主治:癤腫,毛囊炎。說明:如局部刺激嚴重者可縮短按摩時間,病情嚴重者應加服消炎藥物。
3.組成:茶葉2 克、幹金銀花1 克。用法:沸水沖泡6 分鐘後,每於飯後飲1 杯。主治:癤腫,外感發熱。
4.組成:鮮馬蘭頭100 克、白酒適量。用法:前一味加食鹽少許搗爛用酒拌成糊狀,塗敷於癤癰患處。主治:癤、癰。
5.組成:松香10 克、白酒。用法:松香研細末,調白酒成糊狀,隔水加溫,溶解後敷患處,以全部覆責為度,上面再蓋以蠟紙,膠佈固定,為加強藥效,可滴酒數滴,保持松香濕潤。主治:癤、癰、毛囊炎。
6.木瓜葉搗爛外敷,治癰癤腫毒。
7.鮮嫩桃葉,搗爛塞患處,治鼻癤。
8.鮮香蕉根莖或葉搗爛絞汁,塗敷患處,治癰腫、癤腫。
9.杏仁研末,用香油調搽,治熱癤。
10.紫甘蔗皮煤炭存性,研末,搽患處或用麻油調敷,治癤癰,口腔炎,濕疹。
11.生芋加食鹽少許,搗爛如泥敷患處,一日更換兩次,可治筋骨痛,無名腫毒,小兒頭上熱癤,指頭疔。
12.生絲瓜(或葉),搗爛取汁,塗患處,治天泡瘡,黃水瘡,熱癤,蕁麻疹。
13.海帶綠豆糖水:海帶60克,切絲,綠豆150克,同煮湯,加適量紅糖調味食用。有補心,利尿,軟堅,消痰,散癭瘤作用。適用於高血壓,腳氣水腫,頸淋巴結核,單純性甲狀腺腫,小兒暑天熱痱癤毒,痰熱咳嗽等癥。
14.冬瓜苡仁湯:冬瓜(不去皮)500-600克,苡仁50-100克,共煮湯。可加糖或食鹽調味,代茶飲用,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濕作用。適用於瘡癤痱毒,濕疹腳氣,小便黃赤短少。
15.白蘿卜生搗汁,調醋擦患處,治熱癤。
16.綠豆30克,研末,每次10克,開水送服,治乳部瘡癤腫痛。
17.采開敗的月季花3--5朵洗凈,加清水兩懷,用小火煎熬至一杯,加冰搪30克,制成月季花湯,待溫服下,可治血瘀性閉經、瘡癤仲痛、創傷性腫痛。
18.瘡癤潰破及流膿的皮膚瘡毒或濕疹,用濃茶水沖洗,可使傷口清潔,促進愈合。
19.生白番薯洗凈去皮,切碎搗爛,亦可加鮮魚腥草等量同搗爛,敷於患處,敷至局部發熱即行更換(約兩三小時之久),連敷數天可愈,治乳癰瘡癤。
20.黃豆適量,放水中浸軟,加白礬少許共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治癤腫疔瘡。
21.赤豆用水浸軟,搗爛,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雞蛋清適量,調成膏狀,外敷患處,治腮腺炎,熱癤。
22.木棉花30-50克,白砂糖適量,用清水兩碗半煎至一碗飲用。有利濕,清熱作用。適用於腸炎,尿道炎,濕疹,暑癤等癥。
23.鮮蕎麥葉6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或蕎麥面炒黃,用米醋調成糊狀,塗於患處,早晚更換。治瘡毒,癤腫,丹毒,乳癰和無名腫毒。
患有癰癤疔毒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糯米
甘溫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飲食須知》中說:“多食發熱,壅經絡之氣,令身軟筋緩,久食發心悸及癰疽瘡癤中痛。”故凡火毒內盛的癰癤疔毒者,切勿服食。
爆米花
又稱炒米。為香燥耗津食品,邪熱熾盛的癰癤疔毒之人,切忌服食。正如清代醫傢王孟英所說:“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狗肉
為溫補之物,能益氣壯陽。《本草經疏》認為它能“發熱動火”。《本草綱目》亦雲:“若素常氣壯多火之人,則宜忌之。”癰癤疔毒者皆為氣壯多火之疾,一切溫補食物皆當忌之,狗肉尤忌。
羊肉
性溫熱而助陽。癰疽疔毒之人,火毒為患,法宜清涼之食,切勿服食羊肉之溫補食品,慎之慎之。
雞肉
性溫,味甘,為溫補食物,癰癤疔毒之人毒熱偏盛,屬熱證實證,故當忌食雞肉。而且,雞肉(尤其是公雞肉)是為發物,肥膩壅滯,《飲食須知》中說它“善發風助肝火”。《隨息居飲食譜》亦雲:“多食生熱動風。”誤食多食,反會加重病情。
鴨蛋
其性涼,能清肺。但根據前人經驗,患有癰腫疔瘡者不宜食用。如《食性本草》中曾說:“生瘡毒者食之,令惡肉突出。”《日用本草》亦雲:”發瘡疥。”
鵝肉
是為發物性食品。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言:“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莫此為甚,火熏者尤毒,曾目擊其害。”鵝肉甘潤肥膩,食之能助熱上火,癰癤疔毒之人火毒為患,切忌食之。鵝蛋性同鵝肉,《飲食須知》中說:“鵝卵性溫,多食鵝卵發痼疾。”所以,鵝蛋也屬發物,同樣屬忌食之列。
雉肉
又稱野雞肉,前人視之為發物。如唐代食醫孟詵曾說它“發五痔諸瘡疥”。《日華子本草》還說“有痼疾人不宜食”。清·王孟英也認為“諸病人忌之”。所以,患有癰癤疔瘡者,應當忌食。
螃蟹
民間及古代醫傢均視之為誘發病氣之發物。《本草衍義》中就曾說“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凡癰癤疔毒患者,誤食多食,可以加重病情,切勿食之。
蝦子
性質溫熱,味甘咸,能補腎興陽,同時又是一種發物食品。《食療本草》中載:“蝦,動風,發瘡疥。”《飲食須知》也指出:“多食動風助火,發瘡疾,有病人勿食。”癰癤疔毒之人以火毒為患,蝦子性熱,壯陽助火,又易動風發瘡,故應忌食之。
蚶肉
性溫,味甘,能補血、溫中、健胃,實為一種溫補性食品。正如《隨息居飲食譜》中所說:“蚶,多食壅氣,濕熱盛者忌之。”癰癤疔瘡本為熱毒之患,蚶肉溫補,法當忌食。
鰱魚
性溫,味甘,有補中暖胃、健脾益氣作用。清代食醫王孟英指出:“多食令人熱中,動風,發疥。瘡傢忌之。”因其性質溫熱,又是動風發疥之物,所以,患有癰癤疔瘡之人,切勿服食。
帶魚
性溫,味甘,能補氣暖胃。根據古代醫傢和民眾經驗,它又是一種海腥發物。《藥性考》中說:“帶魚,多食發疥。”清·王孟英亦雲:“帶魚,發疥、動風,病人忌食。”海腥魚類含有刺激性成分,病者食之,易加重病勢,尤其是外科病癥,如疔癤瘡瘍,食之令加速化膿,故當忌之。
糟魚
又稱醉鯗,用青魚或鯇魚、鯉魚等以鹽糝醞釀而成。清·王孟英指出:“既經糟醉,皆能發疥、動風,諸病人均忌。”可見糟魚醉鯗也屬發物食品,凡癰癤疔瘡者忌食之。
黃魚
即石首魚。根據民眾及古代醫傢經驗,黃魚乃海腥發物食品。如《本草匯言》中記載:“石首魚,動風發氣,起痰助毒。”《隨息居飲食譜》亦有告誡:“多食發瘡助熱,病人忌之。”尤其是外科的癰癤疔毒之人,食用黃魚後會加速化膿,甚至誘發“疔毒走黃”,切勿食用。
鱸魚
又稱花鱸。性平,味甘,能補脾益氣。根據前人經驗,有癰癤疔瘡者忌食之。如崔禹錫曾說:“鱸魚肉多食發痃癖瘡腫。”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認為“多食發瘡、患癖”。
鱭魚
俗稱刀魚。甘溫益氣,同時又易發瘡發疥,助火動痰,實為發物。如唐·孟詵指出:“鱭魚肉發疥,不可多食。”《日用本草》也認為“食之無益,助火動痰”。《食物本草》還告誡:“有濕病瘡疥勿食。”所以,患癰癤疔瘡者,切勿食之。
白魚
甘平,能健脾利水、開胃消食,但古今皆認為白魚屬於發物。《日華子本草》中早有告誡:“患瘡癤人不可食,甚發膿。”說明患有癰癤疔毒之人,食用白魚,有觸發瘡毒,加速化膿之弊,故當忌之。
鰷魚
性溫,能補虛暖胃。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鰷魚,助火發瘡,諸病人勿食。”癰癤疔瘡以及丹毒紅腫之人,皆屬火毒為患,鰷魚性質溫熱,又能助火發瘡,故忌食為妥。
鰣魚
甘平,能補虛損。根據前人經驗,鰣魚屬於發物,多食易發動病氣,加重病情。如《本草求原》中說它“發疥癩”。《隨息居飲食譜》亦雲:“諸病忌之,能發痼疾。”所以,患有外科感染性的癰癤疔瘡之人,理應忌食。
鯉魚
為發物食品,人人皆知,民間及醫傢均知其有觸發宿疾瘡毒之弊。唐代食醫孟詵早有告誡:“天行病後下痢及宿癥,俱不可食。”《隨息居飲食譜》亦載:“多食熱中,熱則生風,變生諸病。發風動疾,天行病後及有宿癥者,均忌。”癰癤疔瘡者食之,有誘發病氣,加重病情,促使化膿之害,切不可食。
鯧魚
根據前人經驗,鯧魚亦屬發物海鮮,食之易發動病氣,加重病情,促進化膿。如清·王孟英指出:“鯧魚,多食發疥,動風。”凡患有皮膚癤腫疔瘡疥癩之人,均忌食之。
黃顙魚
俗稱黃刺魚。甘平補脾,古代醫傢認為它乃發物食品。如清代醫傢王孟英說它“發痘瘡”。《日用本草》中記載:“發風動氣,發瘡疥,病人尤忌食之。”發物食品有發病氣之力,多食之會加速化膿。因此,患有癰癤疔瘡之人,切莫食用。
桃子
性熱,味甘酸,古代醫傢多認為桃子極易上火。《別錄》中早有“多食令人有熱”的記載。《滇南本草圖說》也認為:“多食動脾助熱,發瘡癤。”清·王孟英亦雲:“多食生熱,發癰瘡。”故凡內熱生瘡、毛囊炎、癰癤疔毒之人,皆當忌食之。
杏子
性溫熱,味甘酸,根據古代醫傢經驗,杏子也應屬於發物。如《本草衍義》中說:“多致瘡癰及上膈熱。”《飲食須知》也指出:“多食昏神,令膈熱生痰,動宿疾,發瘡癰。”正因杏子“動宿疾,發瘡癰”,性又大熱,故患癰癤疔瘡之人,切勿食之。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註意鼻部清潔衛生,少挖鼻,拔鼻毛。患病後嚴禁擠壓鼻癤,以防止感染擴散引起顱內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保健品查詢鼻癤中醫治療方法一、辨證選方
1.邪毒外襲
治法:祛邪清熱,解毒消腫。
方藥: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加減。金銀花30g,野菊花15g,天葵子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黃芩9g,桑白皮9g,知母9g,赤芍12g。若發熱、惡寒者加荊芥、防風、蟬衣。
2.熱毒壅盛
治法:泄火解毒,消腫止痛。
方藥: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加減。黃連6g,黃芩9g,山梔子9g,黃柏9g,桑白皮9g,生石膏(先煎)30g,天花粉15g,當歸12g,赤芍12g,乳香9g,沒藥9g,穿山甲9g,皂角刺9g,雙花30g,若大便秘結,加生大黃、玄明粉。
3.疔瘡走黃
治法:泄火解毒,清營涼血。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加味。黃連9g,黃芩9g,黃柏9g,山梔子12g,生地黃15g,牡丹皮12g,芍藥15g,犀角2g,蒲公英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30g,出現神昏譫語,加"安宮牛黃丸"。
四、其他療法
1.將內服藥之藥渣煎湯濕敷患處。
2.患者塗敷玉露膏(《經驗方》),四黃散(《證治準繩》、紫金錠(《片玉叢書》)調水塗敷。
3.野菊花、芙蓉葉花搗爛外敷患處。
4.野菊花、仙人掌、魚腥草,苦地膽、搗爛外敷患處。
5.若膿已成熟,中央有波動感時,可切開排膿。
6.後期,膿盡新生,可用生肌散(《經驗方》)以太乙膏或紅油膏(《經驗方》)蓋貼。
中藥
1.牛黃解毒丸:功用:清熱解毒。用法:每次3片,每日2~3次。
2.六神丸或六應丸:功用:解毒、消腫、消炎、止痛。用法:每服10粒,溫開水送下,日服3次。
3.安宮牛黃丸:功用:清心解毒,宣竅安神。用法:每服1丸,脈虛者,人參湯送下,脈實者,銀花薄荷湯送下,每日3次。
4.三黃丸:功用:清熱解毒,用法:每日9g,分2次服。5.清解片:功用:清熱解毒,化濕通便,用法:每日服2~3次,成人每次服5~10片,溫開水送下。
中藥材查詢鼻癤西醫治療方法嚴禁擠壓,未成熟時切忌切開,及早大力控制感染,預防並發癥。輕者局部塗用10%魚石脂甘油或軟膏。亦可局部濕熱敷或理療。嚴重者首選青黴素大劑量註射,無效時再改用其他抗生素(先鋒黴素)。疼痛者給予止痛劑。癤腫已有膿栓者,一般不作切開以免炎癥擴散,可用純石碳酸或50%硝酸銀腐蝕膿頭,促進膿栓排出,局部塗以抗生素軟膏。對並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和敗血癥的患者,應予住院治療,靜脈滴註足量、敏感的抗生素類藥物,切不可掉以輕心。對反復發生者應註意檢查有無糖尿病,並積極治療鼻腔疾病,以去除病因。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鼻癤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外鼻及上唇部血管豐富,癤腫感染擴散,經內靜脈及眼上、下靜脈進入海綿竇,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可危及生命。故稱外鼻及上唇為危險三角,鼻癤應視為一嚴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