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食管憩室介紹

  食管憩室(diverticulum of oesophagus)系指與食管相通的囊狀突起。其分類比較繁雜。按發病部位可分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食管憩室。根據其發病機制不同又分為牽引性、內壓性、牽引內壓性憩室。根據憩室壁的構成可分為真性憩室(含有食管壁全層)和假性憩室(缺少食管壁的肌層)。此外尚可分為先天性憩室和後天性憩室。


原因

  (一)發病原因

  食管憩室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咽食管憩室系咽食管聯結區的黏膜和黏膜下層在環狀軟骨近側的咽後壁肌肉缺陷處膨出而成,又稱為Zenker’s憩室,也叫咽囊(pharyngeal pouch)。上食管括約肌(UES)是由環咽肌、下咽縮肌和食管上端環狀纖維所共同組成,其主要功能有:

  1.保持靜止狀態下食管的關閉,防止食管內容物反流進入咽部,使氣管、支氣管免受來自食管內容物的侵襲。

  2.阻擋空氣吸入食管腔內,防止呼吸引起的食管擴張。

  3.吞咽時立即開放,保證適量的食團迅速通過咽部進入食管。

  UES的後壁即下咽縮肌的斜形纖維和環咽肌的橫行纖維之間存在著一個缺乏肌層的三角形薄弱區,在吞咽時LES未能協調地充分弛緩,致使該薄弱區內壓急劇增加,導致局部黏膜自薄弱區疝出,形成內壓性假性憩室。

  食管中段憩室多發生於氣管分叉處的食管前壁和前側壁。其形成與鄰近氣管、支氣管淋巴結炎癥、瘢痕收縮有關(尤其是結核性炎癥),致使食管壁向外牽引而形成牽引性憩室。膈上食管憩室確切的病因不詳,常與賁門失弛緩癥、食管彌漫性痙攣、膈疝、Barret食管並存,可能與先天性發育不良或食管運動功能障礙有關。

  (二)發病機制

  食管憩室的發生機制曾有種種爭議。Zenker’s憩室一向認為是咽與上食管肌群舒縮失調所致,Knuff等應用特別設計的壓力記錄系統研究瞭9例Zenker’s憩室病例和15例無上食管病的對照者,但未找到咽與上食管肌群活動不協調的證據。最近Cook等對14例Zenker’s憩室病例和9名對照者同時應用電視透視和壓力計進行研究,在壓力導管中埋置不透射線的標志,於不同部位和不同時間同步記錄收縮與松弛的活動,結果發現,憩室患者和對照者之間沒有差異,與對照者相比,憩室患者上食管括約肌松弛正常,但最大開放尺度顯著減少。認為這種憩室是由上食管括約肌開放減少,從而增加咽下壓力,以致憩室形成,並非咽食管肌群不協調或異常括約肌松弛引起。食管中段憩室多因食管周圍的炎癥與粘連造成,因而屬牽引型,以結核病居多,也可見於硬皮病患者。膈上憩室常伴有食管裂孔疝,可能與反流性食管炎有關。食管壁內假性憩室多因黏膜下腺體炎癥,炎癥細胞浸潤壓迫腺管,造成腺體阻塞、擴張形成囊袋,故多繼發於食管痙攣、胃食管反流和念珠菌病等,Watarai等最近報道,尚有先天性食管壁內假性憩室病例。


症狀

食管憩室早期癥狀有哪些?

  Zenker’s憩室一旦出現,其大小、癥狀、並發癥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均呈進行性加重,癥狀的出現可能與UES功能不全、並發憩室炎以及憩室過大而產生壓迫有關。早期癥狀表現為吞咽時咽部有異物感或梗阻感,並產生氣過水聲,隨著憩室的增大,出現咽下困難和食物反流。咽下的唾液及夜間的食物反流導致支氣管炎、肺炎、肺不張、肺膿腫等,呼吸時帶有口臭。憩室囊袋擴大並下垂至頸椎左側,在頸部可能觸及一個柔軟的腫塊。憩室還可壓迫喉返神經而出現聲音嘶啞,壓迫頸交感神經產生Horner綜合征。後期憩室繼續擴大可引起食管完全性梗阻,並發憩室炎、潰瘍、出血、穿孔,這類患者常有惡病質,部分病例可能發生食管鱗癌。

  食管中段憩室為牽引性、真性憩室。憩室口大底小。囊袋可高於憩室頸部,由於其收縮排空良好,多數患者並無明顯癥狀,隻是在做上消化道鋇餐或胃鏡檢查時才偶然發現。少數患者有咽下困難,憩室過大可能出現食管反流,也有可能出現反芻。並發憩室炎時有胸骨後疼痛、偶有穿孔、縱隔炎、縱隔膿腫或食管支氣管瘺等。

  膈上憩室的癥狀與憩室的大小及並發癥有關,食管運動功能檢查顯示其運動減弱,但癥狀與之並無明顯關聯。患者可感有胸悶、胸骨後痛、咽下困難、食物反流等,偶並發食管癌及自發性食管破裂,甚至食管支氣管瘺。

  1.典型病史和臨床表現 憩室屬良性疾病,發展緩慢,病史較長。如Zenker’s憩室,大小為0.5~12cm,起初憩室很小,可以不表現任何癥狀,隨著憩室逐漸增大,患者咽部有異物感、瞬間食物停滯感,漸漸出現反胃,進食後數小時或夜間常有未經消化的食物反流到口中。由於憩室中食物貯留時間的長短不同,反流出來的食物可為原味或呈酸臭味,飲水時可能發出含嗽聲響(Boyce征),可見嗆咳。巨大憩室可逐漸引起食管狹窄,出現吞咽困難。有的患者左頸部出現包塊,輕輕按摩之後又可以消失,有的患者每晚睡前要先平臥將頭放低,甚至頭著地,以便將憩室內容引流出來,然後才能安睡。大憩室壓迫氣管可引起呼吸困難,個別病例出現聲帶麻痹,但罕有壓迫頸內動脈或迷走神經而引起暈厥、休克或偏癱者。根據Shallow等對186例Zenker’s憩室病例分析結果,其臨床癥狀有吞咽困難者86%,食物反流者83%,吞咽時有含嗽聲者64%,體重減輕者44%,咳嗽者35%,咽喉脹感10%,氣短及胸悶10%,頸痛7%,聲音嘶啞2%。陳擁軍等報道1例77歲婦女,因誤吞豬骨後咽部疼痛、吞咽困難、不能進食2天就醫,經內鏡和X線檢查證實為Zenker’s憩室合並炎癥。

  食管中段憩室一般不大,直徑1~2cm左右,呈錐形,無頸,不易積食。多數患者無癥狀,但有的患者可出現胸骨後疼痛、燒心感,也可發生狹窄而引起吞咽困難者。

  膈上憩室往往發生在賁門食管連接處之上方,因食物易貯留而不易排出,患者常有哽噎感、燒心感、噯氣、呃逆和反胃,特別是改變體位時易引起反胃、嘔吐,下胸部有氣過水聲,吐出物多為未消化食物或隔餐食物。憩室大者壓迫食管或伴有食管痙攣時,均引起吞咽困難,個別患者訴稱胸骨後隱痛或劇痛。膈上憩室往往合並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等。

  食管壁內假性憩室很小,通常為1~3mm,但有規則地分佈於整個食管。由於並發炎癥並逐漸發展,可產生食管狹窄,大多數病例表現間歇性吞咽困難,癥狀逐漸加重,並覺胸骨後疼痛。食管無狹窄者不出現吞咽困難。Patel等收集文獻中29例,其中28例有中度吞咽困難,1/3的病例有糖尿病,45%的病例食管中培養出白色念珠菌。

  食管憩室大者易貯留食物,容易合並炎癥,甚至發生潰瘍、出血,使癥狀加重,往往有胸骨後悶脹感、燒心感,一旦合並出血則以嘔血為主要表現,嘔血量一般不多,夾雜或不夾雜未消化食物。如有自發性穿孔或內鏡檢查導致穿孔,則見劇烈胸痛,呼吸急促,發紺,心律失常及頸部皮下氣腫等表現,病情重篤,病死率高達46%。

  2.食管憩室的診斷主要依據食管X線吞鋇和食管鏡檢查。

  (1)X線檢查:由於小憩室可被充鋇的食管所掩蓋,應移動體位進行觀察。Zenker’s憩室采取左側斜位易見,因好發後壁左側,尤其頭部轉向左側時更易顯出。初期憩室呈現半月形光滑膨出。後期呈球狀,垂於縱隔內。憩室巨大可壓迫食管。內有食團可見充盈缺損。並發炎癥黏膜粗糙。食管中段憩室可見漏鬥狀、圓錐狀或帳篷狀光滑的膨出。總之,食管憩室的X線征象具有特征性,因此不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2)食管鏡檢查:應在直視下進行,以免誤入憩室內引起穿孔。內鏡可見到憩室開口,可判斷其大小和部位,並能除外有無並發癥,如炎癥、出血、潰瘍和癌變。


飲食保健

食管憩室吃什麼好?

 


護理

食管憩室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食管憩室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本病無有效的預防措施,故有上述的可疑癥狀時,應及時進行檢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保健品查詢食管憩室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中藥治療:證屬脾虛氣滯,無明顯吞咽困難者可進行辨證施治,有學者運用血府逐瘀湯治療食管憩室,對改善患者的胸悶不適等癥狀有較好的作用。

中藥材查詢食管憩室西醫治療方法

  食管憩室的治療取決於患者有無癥狀。

  Zenker’s憩室者,癥狀不重,又無並發癥,可行保守治療,采用水囊或球囊擴張法,可使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同時囑患者餐後俯臥和反復做吞咽或咳嗽動作有助於憩室內的瀦留物重新回到食管中,並發憩室者可吞服抗生素藥水,保守治療無效者宜作進一步治療;目前內鏡治療的報道日漸增多,可用內鏡修補憩室囊,也可用內鏡先切開環咽肌,然後以氬離子凝固束進行治療以恢復食管通道,國外有學者經內鏡註射肉毒堿至憩室囊壁,患者很快能正常進食;開放性手術適用於其他方法治療無效者,應從憩室頸部切除,不得有憩室囊袋殘留,否則容易復發,一般主張在切除憩室的同時進行環咽肌切開術,因UES的動力學異常在其發病上起重要作用,去除此病因,可減少其復發;此外也可行內翻縫合術,據報道該手術的優點是無污染、恢復快。

  食管中段憩室,一般無需任何治療。當並發食管炎和(或)憩室炎時,可采用保守治療,H2受體拮抗藥如法莫替丁(高舒達)或質子泵型抗分泌藥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波利特)、依索拉唑(耐信)等口服和應用抗生素消炎,口服鋁碳酸鎂咀嚼片對於改善癥狀也有較好的作用,若因憩室周圍炎導致穿孔、膿腫或瘺管形成,則需手術予以切除;如果憩室伴反復炎癥發作導致出血,一般情況太差不能耐受手術者,內鏡下放置自膨式金屬支架對於改善其癥狀有顯著的療效。

  膈上憩室的治療決定於癥狀的嚴重程度,小而無癥狀的憩室無需任何治療,即使憩室較大,如果沒有引起食管受壓,也不需要特殊處理。如出現咽下困難和疼痛或癌變,則需手術治療,多主張手術切除憩室和修復食管裂孔疝,即是在切除膈上食管憩室的同時糾正LES功能失常和橫膈病變,近來有報道采用微侵襲方法即是腹腔鏡切除膈上憩室者。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食管憩室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食管憩室應該做哪些檢查?

  1.X線吞鋇檢查 由於小憩室有可能被充盈鋇劑的食管所掩蓋,因此應當移動體位進行詳細觀察。Zenker’s憩室好發於左側壁,因此采取左側斜位易於發現,若轉動頭部向左側則更易顯示,早期憩室呈半月形膨出,後期憩室呈球形,垂於縱隔內。憩室巨大可壓迫食管,憩室囊內有食物殘渣時可見充盈缺損並發炎癥時黏膜粗糙紊亂,食管中段憩室可見漏鬥狀、圓錐狀或帳篷狀光滑的膨出物,膈上食管憩室多為單發,少數為雙發,3個以上的憩室非常少見。食管憩室的X線檢查具有特征性,不易與其他病癥相混淆。

  2.內鏡檢查 對Zenker’s憩室患者檢查時要格外小心,因其誤入囊內可造成穿孔,食管中段憩室常由胃鏡檢查首先發現,胃鏡檢查不但可以發現憩室的大小,而且可以準確觀察其囊壁有無並發糜爛、出血、潰瘍或癌變,對治療方法的選擇可以提供幫助。


鑑別

食管憩室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在診斷上,需對咽食管憩室、膈上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假性食管憩室進行鑒別:

  (1)咽食管憩室的診斷及診斷標準:臨床物理檢查陽性體征不多,部分患者在吞咽幾口空氣後,反復壓迫環咽肌水平胸鎖乳突肌前緣,可聽到響聲。

  診斷的主要手段是X線檢查,平片上偶見液平面,服鋇可見食管後方的憩室,若憩室巨大明顯壓迫食管,可見到鋇劑進入憩室後,再有一條鋇劑影自憩室開口流向下方食管。造影時反復變動體位,有利於憩室的充盈和排空,便於發現小憩室及觀察憩室內粘膜是否光滑,除外早期惡變。

  (2)膈上憩室的診斷及診斷標準:膈上憩室常由胸部X線檢查確診。胸部平片有時可看到含液平面的憩室腔,服鋇造影在膈上幾厘米處見到憩室,常突向右側,亦可突向左側或前方。膈下腹段食管出現憩室的情況極為罕見。憩室可以同時合並裂孔疝,造影時需多方位觀察,以免漏診或誤診。內窺鏡檢查有一定危險,隻在懷疑惡變和有合並畸形時進行。

  (3)食管中段憩室也同樣依靠X線確診,服鋇造影時要采用臥位或頭低腳高位,並左右轉動體位,才能清晰地顯示憩室的輪廓,因為食管中段憩室的開口都比較大,造影劑很容易從憩室內流出,不易在內存留。

  (4)假性食管憩室的診斷及診斷標準:X線檢查時不能發現假性憩室,服鋇造影可發現食管腔內有多發的長頸燒瓶狀或小鈕扣狀小囊袋,1~5mm大小不等,呈散在性或局限性分佈,食管明顯狹窄處,假性憩室亦較多,故認為食管狹窄與假性憩室周圍炎癥有關。內窺鏡檢查食管呈慢性炎癥改變,僅在極少數患者中見到假性憩開口,活檢亦不易確診。

  很多假性憩室患者常有念珠菌感染,可能是繼發的,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此外,食管憩室還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化膿性食管炎 化膿性食管炎以異物所致機械損傷最為常見。細菌在食管壁繁殖,引起局部炎性滲出、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及膿液形成,也可呈較為廣泛的蜂窩織炎。

  2.食管結核 食管結核患者一般多有其他器官結核的先驅癥狀,特別是肺結核。食管本身癥狀往往被其他器官癥狀混淆或掩蓋,以至不能及時發現。按照結核的病理過程,早期浸潤進展階段可有乏力、低熱、血沉增快等中毒癥狀,但也有癥狀不明顯者。繼之出現吞咽不適和進行性吞咽困難,常伴有持續性咽喉部及胸骨後疼痛,吞咽時加重。潰瘍型的病變多以咽下時疼痛為其特征。食物溢入氣管應考慮氣管食管瘺的形成。吞咽困難提示病變纖維化引起瘢痕狹窄。

  3.真菌性食管炎 真菌性食管炎的臨床癥狀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可以無任何臨床癥狀。常見癥狀是吞咽疼痛、吞咽困難、上腹不適、胸骨後疼痛和燒灼感。重者胸骨後呈刀割樣絞痛,可放射至背部酷似心絞痛。念珠菌性食管炎可發生嚴重出血但不常見。未經治療的病人可有上皮脫落、穿孔甚至播散性念珠菌病。食管穿孔可引起縱隔炎、食管氣管瘺和食管狹窄。對持續高熱的粒細胞減少病人應檢查有無皮膚、肝脾、肺等播散性急性念珠菌病。

  4.病毒性食管炎 食管的HSV感染常同時有鼻唇部皰疹。主要癥狀為吞咽疼痛。疼痛常於咽下食物時加劇,患者吞咽後食物在食管內下行緩慢。少數病人以吞咽困難為主要癥狀,輕微感染者可無癥狀。


並發症

食管憩室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由於食物的積存,憩室會繼續增大、並逐漸下墜,不利於憩室內積存物的排出,致使憩室的開口正對咽下方,咽下的食物均先進入憩室而發生返流,此時出現吞咽困難,並呈進行性加重,部分患者還有口臭、惡心、食欲不振等癥狀。有的因進食困難而營養不良和體重下降。在未采取治療的情況下,如果憩室逐漸增大,積存的食物和分泌物開始增多,有時會自動返流到口腔內,偶爾造成誤吸。誤吸的結果將會導致肺炎、肺不張或肺膿腫等合並癥。出血、穿孔折合並癥較少見。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食管憩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