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
增強體魄,適量鍛煉。
保健品查詢心包囊腫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資料
中藥材查詢心包囊腫西醫治療方法心包囊腫是良性病變,生長緩慢,多在成年人發現,心包囊腫尚未見自然消失的,有人主張心包穿刺抽液。但是,隨著囊腫的增大可出現壓迫癥狀,影響心臟功能,繼發感染,而且不能建立準確的組織學診斷,有可能延誤潛在的可治愈性腫瘤的治療。且手術較安全、效果好,所以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目前多主張手術治療。心包囊腫的位置較固定而局限,粘連較輕,分離容易,手術操作相對簡單,一般采用前外側小切口,也有學者主張用胸腔鏡手術切除囊腫,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質量高的優點,是一種微創手術方法。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心包囊腫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影像學表現]
1.X線表現:
①囊腫常發生在心隔角區,右側多見。
②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密度均勻,邊緣清楚。
③側位上,囊腫靠前、貼近前胸壁。
④透視下,胸腔壓力變化可致變形。
2.CT表現:
①2/3心包囊腫位於右心隔角區,餘見於左心膈角、心後等處。
②病變通常與心包相連,但少數帶蒂而與心包無明顯連接。
③呈單房囊性腫塊,圓形或卵圓形,水樣密度。壁薄而均一,邊緣光滑。大小為2~16cm,很少鈣化。
④增強檢查,病變無強化。
3.MRI表現:
①心包囊腫通常位於右心膈角區,少數見於左心膈角區或其他部位。
②病變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緣光滑。
③漿液性心包囊腫呈長T1低信號和長T2高信號,但當囊內蛋白含量高時,則為短T1高信號。
心膈角處,特別是右側心膈角區單房性水樣密度腫塊,邊緣光滑,可確診為心包囊腫。
影象學診斷上本病應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
1、皮樣囊腫
大多位於前中縱隔,塊影輪廓清,邊緣銳利,但密度往言行不一不均勻,CT值為-10~10Hu,有1/3到半數可見鈣化,與支氣管相通可形成液氣腔,如咳出毛發等,有助於鑒別診斷。
2、支氣管囊腫
好發於支氣管和支氣管周圍,圓形或橢圓形,水樣密度均勻影,邊緣光滑銳利,與支氣管相通進可隨呼吸大小改變。如含有部分液體時,形成氣液囊腫。CT表現密度均勻,囊壁薄,內緣光整,可造成鄰近氣管或支氣管受壓變窄,CT值為30~50Hu。
3、食道囊腫
位於後縱隔前部,食道旁圓形或橢圓形囊性腫塊,輪廓光滑,囊壁較厚>4mm,呈肌性軟組織,局部食道可壓,CT值為50Hu左右。
4、心包脂肪墊
常見於肥胖者,以左心膈角較多,沒有完整輪廓,密度相對較心包囊腫更低,側位片往往顯示不清,CT值呈現負值(-50Hu以下)。MRI對區分脂肪或水樣物質很敏感,在SE序列TI-WI圖象上脂肪墊表現為高信號。
臨床上還需淋巴管瘤進行鑒別:
縱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種少見的縱隔良性腫瘤,占縱隔腫瘤和囊腫總數的3.85%,其形成可能與淋巴管、體靜脈吻合異常導致淋巴回流受阻有關,也可來源於頸部淋巴管原基,於心包下降時被帶入胸內,故可見於縱隔各處,多位於前縱隔中上部,腫塊大小不一,可單房或多房或呈蜂窩狀,分為頸-縱隔型、腋-縱隔型、縱隔型及頸-腋-縱隔型4種類型。多無臨床癥狀,尤其是縱隔型常為X線檢查偶爾發現胸片多數表現為邊緣光整的縱隔腫塊,無縱隔移位;CT顯示腫塊為囊性,邊界清晰,無周圍侵犯,本病易誤診為心包囊腫,因此需嚴格地進行鑒別診斷。縱隔型囊性淋巴管瘤相對少見,尤其是單房型影像無特殊,術前診斷困難,當縱隔出現囊性腫塊時應將其作為鑒別診斷之一予以考慮,以提高診斷準確率。
手術治療是本病較為有效的措施,效果較令人滿意,但也有一些並發癥發生,主要是一些術後並發癥,如切口感染、術後腸粘連和肺炎等。要特別說明的是,術後腸粘連是本是腹腔手術後常見的一種並發癥,但心包囊腫有些囊腫位置較低時,手術會涉及到腹腔,故也會發生腸粘連。臨床以腹痛、腹脹為主要癥狀,發病率很高,嚴重者可發生粘連性腸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