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侵入性曲黴病是內曲黴(主要是煙曲黴)侵入組織所致。
(二)發病機制
吞噬細胞作為宿主的防禦機制之一,其數量和功能在急性侵襲型肺曲黴病的發病中具有重要意義。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也是重要的。實驗研究證明,中性粒細胞可阻止曲黴菌絲的形成,而單核細胞則主要影響分生孢子。這與臨床上本病好發於粒細胞缺乏和細胞免疫損害患者是吻合的。體液免疫在本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不清楚。在丙種球蛋白缺乏或功能紊亂患者本病發生率並無增加,提示體液免疫不起主要作用。病理表現主要為急性壞死性出血性肺炎。炎性浸潤、化膿,進而形成肉芽腫。菌絲在肺內增殖和侵入血管,導致壞死性血管炎,造成血栓或菌栓,引起咯血和血行播散,在腦、肝、腎、心臟等臟器產生曲黴感染。肺外曲黴膿腫、菌栓的血行播散有時也可引起肺內感染病灶。
典型病例為粒細胞缺乏或接受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和糖皮質激素過程中出現不能解釋的發熱,胸部癥狀以幹咳、胸痛最常見。咯血雖不如前兩種癥狀常見,但十分重要,具有提示性診斷價值。當肺內病變廣泛時則出現氣急、甚至呼吸衰竭。此外,尚可出現胃腸出血及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肺部體征取決於病變的性質和范圍,當累及胸膜時可出現胸膜摩擦感或摩擦音。
如前所述,在高危患者出現不能解釋的發熱、咯血和肺浸潤時應充分考慮本病的可能。急性侵襲型肺曲黴病的確診是困難的。痰標本曲黴培養陽性率甚低(8%~34%),而且陽性結果可以是源於本菌在上呼吸道的定植污染,應結合臨床考慮,如果患者有相應基礎疾病或高危因素存在則有重要參考價值。
確診有賴於應用防污染技術從下呼吸道采集分泌物培養或作肺活檢病理學檢查。但這種創傷性診斷技術的應用往往受到患者臨床嚴重病情的限制,其陽性率也受到操作者技術水平的影響。無論如何,本病預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故對於創傷性診斷技術應取積極態度。血清免疫學方法檢測抗體其敏感性甚低,很少應用價值。目前正研究檢測曲黴抗原以診斷本病,據報道放射免疫技術檢測血清曲黴抗原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到74%和90%,值得深入研究和積累經驗。
主要措施:
1.治療原發病,以消除或縮短病人的高危期。
2.防止或減少易感病人與曲黴孢子接觸。
3.預防性用藥兩性黴素B靜脈給藥毒性較大,不適宜於作為預防性治療,一種含有兩性黴素B的鼻腔噴霧劑有一定預防作用。其他抗真菌藥物無明顯的預防作用。高危病人出現發熱而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可早期經驗性使用兩性黴素B治療,一般發熱7天開始用藥。
保健品查詢急性侵襲型肺曲黴病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急性侵襲型肺曲黴病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首選兩性黴素B,成人推薦劑量每天0.6mg/kg,2~3天後逐步增加劑量,直至每天1.0mg/kg。療程未確定。累積劑量最高可達4000mg。在高度可疑但未確診者經驗性應用兩性黴素B治療,若至療程第7天未見療效則應停用。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對肺曲黴病的抗菌活性通常較低,但與兩性黴素B有協同作用,在重癥感染患者可以聯合使用。其不良反應特別是骨髓抑制作用,應用受到限制。實驗室資料證明利福平與兩性黴素B對曲黴有協同抗菌活性,而其肝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也同樣限制瞭它的應用。伊曲康唑對曲黴有良好抗菌活性,已有成功治療肺曲黴病的報道。急性肺曲黴球有時會破潰造成嚴重的系統性播散,因此主張凡能勝任手術者應予外科切除。在粒細胞缺乏者並發肺曲黴病時輸註粒細胞作為輔助治療有一定作用,但有文獻報道兩性黴素B與輸註粒細胞聯合使用增加肺部毒性反應,必須十分謹慎。有個別報道高劑量兩性黴素B每天1.0mg/kg,聯合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在開始抗癌化療前使用以預防曲黴性肺炎發作獲得成功。
(二)預後
本病預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故對於創傷性診斷技術應取積極態度。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急性侵襲型肺曲黴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