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介紹

  室性期前收縮是由希氏束分支以下異位起搏點提前產生的心室激動。老年人多見,有的可無明顯臨床癥狀,有的可導致嚴重後果,不容忽視。

  在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也可見於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正常人。發現室性期前收縮一般應做24h動態心電圖檢查,並對室性期前收縮進行定量、定性分析,以評價及指導預後。


原因

  (一)發病原因

  老年人的室性心律失常多見於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急性心梗、不穩定型心絞痛、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壓、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脫垂綜合征,多由於心肌炎癥、缺血、缺氧、壓力負荷和容量負荷過重等,使心肌受到機械、電和化學性刺激而發生室性期前收縮。另外,電解質紊亂、藥物作用、一氧化碳中毒、洋地黃中毒、電擊等可以引發室性期前收縮。也有一些老年人的室性心律失常未必都是由器質性心臟病引起,也可以無器質性心臟病。

  (二)發病機制

  1.折返機制 折返是指沖動在激動某一節段心肌組織後返回,再一次激動該節段組織。折返的形成必須具有折返環、傳導途徑的一部分存在單向阻滯、另一部分傳導速度緩慢3個條件。與折返有關的室性期前收縮通常比較穩定,聯律間期固定。室性心律失常多由折返機制所致,分為大折返及微折返。缺血心肌組織引起的折返屬於大折返。心肌壞死後形成的大塊瘢痕組織,本身無電活動及傳導能力。但瘢痕組織周圍與缺血心肌形成復雜交織,致使傳導緩慢和不應期離散,激動可環繞瘢痕組織運動而形成的環形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微折返是心室內最常見的折返。

  2.觸發活動 觸發活動(tiggered activity)產生於心肌纖維的後除極,這種後除極可以發生在復極時(早期後除極),也可以發生在復極完成之後(晚期後除極)。早期後除極發生在復極過程中,晚期後除極發生在復極完成或接近完成後。

  (1)早期後除極:心肌動作電位在0極上升之後,尚未完全復極之時,即在平臺相或第3相,膜電位振蕩達到閾電位,觸發另一動作電位即為早期後除極。

  (2)晚期後除極:晚期後除極發生在動作電位3相復極完成之後,其最大舒張期電位恢復接近正常值之間,是一種膜電位的振蕩。當振幅達到閾電位時則產生動作電位,即所謂觸發活動。如膜電位振蕩不達閾電位,表現為閾下後除極,觸發活動便終止。現已證實,觸發活動在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3.自律性增強 自律性是由舒張期除極、速率、閾電位和最大舒張期電位三者決定。包括正常自律性增強和異常自律性增強。


症狀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早期癥狀有哪些?

  1.臨床表現

  (1)癥狀:在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可以有癥狀,無癥狀及不典型癥狀。

  ①典型癥狀:心悸、心臟“偷停”感和頸部搏動。頻發的室早呈二聯律者可發生暈厥。因為室早的心搏量不足而導致心排出量減少。室早發作持續時間過長,可引起心絞痛與低血壓。

  ②無癥狀:病人無不適感,僅在體檢或常規心電圖或24h動態心電圖中發現。這類病人所占比例較多。

  ③不典型癥狀:病人可有心前區不適感,安靜時明顯,活動後反而無癥狀。

  (2)體征:

  ①聽診可發現正常搏動後的期前收縮以及隨後的間歇。期前收縮時心室充盈量的減少致第一心音增強,心搏量降低使第二心音減弱,甚至消失。橈動脈觸診可發現長的間歇,因期前收縮本身的脈搏小,往往觸不到。

  ②基礎心臟病的體征,如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者,心臟原有雜音等。

  2.分類

  (1)根據期前收縮的形態分類:

  ①單源性室性期前收縮:期前收縮的配對時間固定而且QRS波形態一致,系單源性室性期前收縮。

  ②室性並行心律:期前收縮的配對時間不固定而QRS波形態一致,最長的配對間期和最短的配對間期之間呈公倍數,可能為室性並行心律,可以有心室融合波。

  ③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期前收縮的配對時間不等及QRS波波形不一致,其QRS-T形態有3種或3種以上的形狀者為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如呈2種形狀者,稱雙源性室性期前收縮,同時,室性期前收縮的配對間期不固定。

  ④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縮:期前收縮的配對時間固定而QRS波形態不一致,為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縮。

  (2)根據配對時間分類:RonT型室性期前收縮:這類期前收縮發生較早,其R波落在T波上。由於該室性期前收縮出現在心室的易損期,極易引起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預後嚴重,應予以重視。此外還有特早型室性期前收縮、配對時間遞增型室性期前收縮、配對時間遞減型室性期前收縮、配對時間交替型室性期前收縮。

  根據臨床表現,癥狀體征及心電圖表現對室性期前收縮做出診斷。對於無癥狀但有器質性心臟病者尤其不容忽視,及時地反復進行24h動態心電圖檢查,有助於發現復雜的室性心律失常,從而指導臨床治療,判斷預後,並采取預防治療措施。


飲食保健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吃什麼好?

  


護理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積極治療原發病和病因治療。  2.改善心肌缺血。

  3.警惕RonT型室性期前收縮,應予重高,盡早處理。

保健品查詢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材查詢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室性期前收縮治療目的主要在於預防室速、室顫和心源性猝死。治療原則:

  1.良性室性期前收縮 一般無器質性心臟病,室性期前收縮不會增加此類病人發生心臟死亡的危險性,如無癥狀,可不必用藥,或短時間內給予對癥處理。治療目的是減輕癥狀,減輕病人顧慮與不安,避免誘發因素,一般可選用鎮靜藥、β-受體阻滯藥等。

  2.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縮 此類期前收縮應考慮抗心律失常治療。

  (1)急性病變導致的惡性、室性期前收縮需緊急處理。一般認為對於急性心肌梗死後72h內發生的期前收縮,心臟驟停復蘇後或體外循環術後24h內,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嚴重低血鉀等所致的頻發多源成對室早,均應緊急處理。常規治療首選利多卡因,靜脈應用,50~100mg,可重復使用。無效可選用胺碘酮、普卡胺等。同時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慢性心臟病變中的室性期前收縮。心肌梗死後或心肌病人並發室早,有較高的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特別是當同時存在左室射血分數明顯減少,心臟性猝死的危險性將大大增加。常規治療采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口服,如普羅帕酮(心律平)及胺碘酮等,美西律(慢心律)長期服用時可增加死亡的危險,目前多不采用。

  3.CAST試驗提示,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雖然可以減少室性期前收縮,但可增加病人的猝死率和總病死率,Ⅱ類藥物β-受體阻滯藥,雖然對室性期前收縮的療效不顯著,但目前已證實β-受體阻滯藥,能明顯降低心肌梗死後猝死的發生率。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和索他洛爾控制室性期前收縮療效好。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β-受體阻滯藥和胺碘酮聯合應用,使用後總病死率、心律失常死亡率和心臟復蘇成功後心臟驟停均比單用β-受體阻滯藥顯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同時,要積極進行病因治療,如溶栓、急癥PTCA等,以改善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或低鉀血癥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縮,除非緊急情況。一般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藥,而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具體方案:靜滴硝酸異山梨酯(異舒吉)(10~30mg)+強極化液(配伍見前)+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5.0~10.0g);口服胺碘酮+(或)美托洛爾(倍他樂克),二者合用時應減量。

  (二)預後

  室早隨年齡增加。室早發生在正常心臟,無預後意義。在器質性心臟病伴左室功能不全,頻發室早是一高危現象,往往有較多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猝死。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應該做哪些檢查?

  血液檢查,血鉀偏低。

  室性期前收縮的典型心電圖特征:

  室性期前收縮是發生於心室肌或浦肯野纖維的提前去極化。通常室性期前收縮可導致寬QRS綜合波伴對稱性的T波改變。室性期前收縮不逆傳,因此不出現明顯的P波。然而竇性節律不中斷,表現為房室分離。由於同一原因。室性期前收縮不引起心房和竇房結去除化,故室性期前收縮出現完全代償間歇。主要表現為①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時限≥0.12s,T波方向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②提前的QRS波群前無相關P波;③多數代償間歇完全;④如果室性期前收縮發生在高位希浦氏系統,QRS波不增寬。類似於竇性節律時的QRS波;⑤某些病人可表現為間歇性束支阻滯或預激綜合征圖形(圖1)。

  1.動態心電圖 常規12導聯心電圖僅記錄1~2min,因此對室性期前收縮的檢出率低。目前,大多數臨床研究至少需24h的動態心電圖監測,對室性期前收縮的檢出作比較準確的定量。不少患者,室性期前收縮隻是間斷發生,出現的次數不多。臨床上表現有反復心悸、暈厥的患者,通過較長時間的心電監測或電話傳輸心電圖,才能發現與心律失常的關系。

  2.運動試驗 運動試驗時機體內發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有助於顯示室性期前收縮。特別是比較復雜的和反復性的室性期前收縮常在運動中誘發,因此,運動試驗已成為檢測心律失常的常規方法,但老年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應慎重。


鑑別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室性期前收縮應與交界性期前收縮伴室內差異性傳導相鑒別。


並發症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常見並發癥有室性心動過速,心室纖顫、心源性猝死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