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頸肋介紹

  頸肋是一種先天性的畸形肋骨,可由於外傷、肩部負重因素等引起。


原因

  (一)發病原因

  頸肋的病因有外傷、肩部負重、骨膜炎、肩下垂、第一肋骨畸形、前斜角肌肥厚、異常纖維束帶等。

  (二)發病機制

  解剖學上,臂叢及鎖骨下動脈穿過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第一肋骨上緣所構成的三角形間隙,進入腋部,臂叢的下組位於鎖骨下動脈的後方,二者形成神經血管束。頸肋多見於第7頸椎,有時也見於第6頸椎,其長短不一。一般根據頸肋的形態分為4型:Ⅰ型,頸肋短小,剛超過橫突,一般無壓迫癥狀出現。Ⅱ型,頸肋超過橫突較多,末端遊離並能直接抵觸或壓迫臂叢。有時由纖維束帶與第一肋相連,此纖維帶壓迫臂叢神經。Ⅲ型,頸肋幾乎完整,並以纖維帶與第一肋軟骨相連,常壓迫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Ⅳ型,頸肋完整,並以肋軟骨與第一肋軟骨連接,亦常致臂叢神經及鎖骨下動脈和靜脈受壓。

 


症狀

頸肋早期癥狀有哪些?

  大多數頸肋無任何癥狀,隻有當血管、神經受擠壓時才表現癥狀。此病的一般體征為患者肩部多肌肉飽滿,鎖骨上窩淺,有時可觸及隆起的包塊或肥厚的斜角肌。此外,根據受累的成分不同分為三種類型。

  1.神經型

  (1)手、肩鈍痛是最常見的首發癥狀,為間歇性。當上肢及肩向下牽引,或手拿重物時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常把上肢舉起置於頭頂之上。受第Ⅷ頸神經和第一胸神經支配的肌肉肌力減弱,表現在握、捏及細小的動作方面。晚期可見手骨間肌和大小魚際肌肉萎縮,無腱反射改變。感覺障礙以尺神經分佈區為主。

  (2)由於交感神經受壓,出現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如手下垂時皮膚變色,呈灰藍色,出汗,水腫,上舉後則消失。遇冷手指變蒼白。有時出現頸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征(Horner’s syndrome)。

  (3)頸肋有時可觸知,壓迫該處可引起局部疼痛並向手臂放射。

  2.血管型 較少,間歇性上肢皮膚顏色改變或靜脈怒張,嚴重者發生潰瘍或壞疽,伴隨疼痛或痛覺障礙。鎖骨上窩常能聽到雜音是一重要體征,有時雙側均可聽到,患側聲大。牽引上肢上述癥狀加重。前斜角肌試驗(Adson試驗):取坐位,臂自然下垂,頭用力轉向病側並後伸,囑深吸氣並屏氣,病側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為陽性。

  3.神經血管型 指神經型與血管型混雜的病例。

  中年患者,特別是女性患者,有上述臨床表現者應懷疑此病,進一步行X線檢查。有時X線片未發現頸肋的存在,但可能有異常纖維束引起壓迫。


飲食保健

頸肋吃什麼好?

護理

頸肋應該如何護理?

  無特殊。


治療

頸肋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保健品查詢頸肋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頸肋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包括按摩、理療、止痛劑,加強提肩胛肌的鍛煉,避免手提重物,減少患側上肢過度外展活動,適當休息。頸椎牽引對此癥無效。

  2.手術治療 如經過3~6個月非手術治療無效,癥狀較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1)具體適應證如下:

  ①持續性劇烈疼痛者。

  ②上肢及手的神經征或血管征在發展者。

  ③鎖骨下動脈明顯受壓而引起手指蒼白及青紫的短暫發作,甚至有栓塞現象出現者。

  ④臂叢神經下束受壓出現感覺障礙或手的小魚際肌肉萎縮者。

  (2)手術方法包括:

  ①頸肋切除術:適合於發育較完全的Ⅲ型和Ⅳ型頸肋。一般經鎖骨上路切斷前斜角肌及頸肋。

  ②第一肋骨切除術:適合於Ⅰ、Ⅱ型頸肋伴纖維束帶致神經血管受壓者。一般經腋窩入路施行。

  (二)預後

  頸肋手術治療效果較好,預後良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頸肋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頸肋應該做哪些檢查?

  無異常表現。

  頸椎X線正位片可確定頸肋的存在及大小。


鑑別

頸肋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頸肋為胸廓上口綜合征組成內容之一,應與下列情況鑒別:

  1.肋鎖綜合征 肋鎖試驗為陽性,即當肩部受重壓,使肩關節向後向下時,由於第一肋骨與鎖骨間隙變窄,橈動脈搏動變弱或消失,是鑒別本征的依據。

  2.胸小肌綜合征 是胸小肌與胸壁擠壓神經血管束而引起的綜合征,可依據超外展試驗陽性,即肩外展、後伸、牽引胸小肌而出現橈動脈搏動消失,而做出診斷。

  3.椎間盤脫出癥 多發生於壯年,發病較急,常有外傷史,經牽引後,癥狀可緩解,脊髓造影顯示椎間盤組織壓跡。

  4.頸椎關節病 頸椎X線片顯示椎間孔狹窄或椎體後緣有骨質增生。

  5.腕管綜合征 壓迫腕管時,則正中神經分佈區出現感覺障礙。


並發症

頸肋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無。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頸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