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乳房部一個或數個結節狀腫塊,大小不等,邊界不清,硬而不堅,膚色如常,壓痛不明顯。
成膿:腫塊逐漸增大,相互融合,與皮膚粘連,推之不動,壓痛或隱隱作痛,皮色微紅微腫,成膿較遲,常需數日之久。若腫塊軟化,則已形成寒性膿腫,多位於一側乳房部偏上方。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有時,腫塊不軟化,而發生纖維組織增生,引起病變乳房部的硬化,使乳房嚴重變形或乳頭內陷。伴有潮熱盜汗,形瘦食少,神疲乏力等癥。
潰後:膿腫潰破後發生一個或數個竇道或潰瘍,排出混有豆腐渣樣碎屑的稀薄膿液,腐肉不脫,極難收口,或形成瘡口日久難斂,或形成乳漏,局部有潛在性空腔或竇道。伴低熱,盜汗,食欲不振等癥。
輔助檢查:活動期血沉加快,混合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結核菌素試驗活動期為強陽性。膿液塗片檢查無膿細胞,有時可發現結核桿菌。胸部X線攝片有時可發現有結核性肋骨骨體炎存在,或肺部有顯著的結核病灶。鉬鈀X線攝片可見多發性邊界不清的結節狀陰影,或單發性結節陰影,周圍有鈣化灶。必要時取活體組織病理切片檢查。
乳癆食療方(僅供參考)
偏方
【配方】青橘葉、青橘皮、橘核各15克,黃酒適量。
【制法】將上3味洗凈,然後以黃酒加水煎湯。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
乳癆患者吃什麼好?
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
1.供給充足的高蛋白質和足夠的熱能,以補充消耗。
脂肪攝入不宜過高,葷素搭配適當,不要過於油膩,以免影響消化。消化膳食應有豐富的無機鹽和維生素。有利於病灶的鈣化、病體的康復。
2.註意膳食纖維素的供給量,保持大便通暢。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粗糧。對消化功能較差者,飲食以清淡爽口,多樣化為好。可用高蛋白少油半流食,以提高病人的營養和增進食欲。
3.飲食可多選有滋陰退虛熱的鰻魚、鱉、烏龜、黑魚、鴨蛋、鴨、銀耳、甘蔗、菱、黑木耳、海蜇皮、山藥、豆漿、香蕉、梨、西瓜等品。
乳癆患者服藥期間不應該吃什麼?
菠菜:含有大量草酸,草酸進入人體內可與鈣元素結合生成不溶性草酸鈣,使人體無法吸收鈣質,進而造成體內鈣缺乏,導致結核病灶不易鈣化。
菠蘿:含有蛋白水解酶,可使肺部病灶的纖維組織溶解,容易使病灶擴散。應忌食。
[預防與調攝]
1.積極治療原發結核病灶。
2.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
3.加強營養,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堅持用藥,按醫囑完成療程。
保健品查詢乳癆中醫治療方法一、內治法
(一)氣滯痰凝多見於初起階段。乳房腫塊,形如梅李,推之不移動,硬而不堅,不紅不熱,不痛或微痛,以後逐漸與皮膚粘連;伴心情不暢,胸悶脅脹:舌淡紅,苔薄膩,脈弦。
辨證分析:體質素虛,肺腎陰虛,陰虛則火旺,火灼津為痰,痰火凝結,更兼肝氣鬱結,氣滯痰凝,阻於乳絡,而致乳房腫塊質硬;肝氣鬱結,故心情不暢,胸悶脅脹;苔膩、脈滑為氣鬱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開鬱散合消瘰丸加減。
(二)正虛邪戀多見於成膿或潰後。乳房腫塊增大變軟,皮色微紅微腫,壓痛或隱隱作痛,久則可有乳頭溢膿溢血;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發病後失於治療或治療不當,正氣漸虛,痰熱之邪未能清除,故乳房腫塊增大;熱盛肉腐,肉腐為膿,故腫塊變軟,皮色微紅微腫;病變蔓延至乳絡,故乳頭溢血溢膿;舌紅、苔黃、脈數為有熱之象。
治法:扶正托裡透膿。
方藥:托裡消毒散加減。
(三)陰虛火旺多見於後期。潰後膿出稀薄,有敗絮狀物,瘡口日久難斂,形成慢性潰瘍或竇道;伴潮熱盜汗,顴紅形瘦,食欲減退;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病程日久,以致耗傷氣血,陰虛更甚,皮肉不得氣血之濡養,故瘡口日久難愈,膿水清稀;陰虛而虛火上炎,故見潮熱盜汗、顴紅、形瘦等癥;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六味地黃湯合清骨散加減。
二、外治法
(一)初起用陽和解凝膏或回陽玉龍膏摻桂麝散敷貼。.
(二)成膿乳癆合並感染,腫塊波動明顯時,宜切開排膿。
(三)潰後切開排膿後或潰後瘡口有腐肉,可用紅油膏摻五五丹或七三丹蓋貼;腐脫新生,可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紅膏等外敷;已形成竇道,可用紅升丹或白降丹藥捻插入,外蓋紅油膏,膿盡改用生肌散紗條或生肌玉紅膏。
[其他療法]
一、單方成藥可兼服小金丹、芩部丹以提高療效。
二、抗癆治療按{全國結核病統一化療方案》實施。初治病人可用鏈黴素0.75g肌註,每日1次;異煙肼0.3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5G,口服,每日1次。治療2個月,再用異煙肼0.3g,利福平0.45g,口服,每日1次,或每周3次,連服4個月。
中藥材查詢乳癆西醫治療方法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乳癆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由乳核擴散而致的疾病。因氣血內虛或失於調治,乳核漸大如碗,堅 硬疼痛,延至胸肋和腋下,色或紫或黑,潰破後,輕的流白汁,重的流臭 水,日久有午後潮熱,咳嗽,顴紅、羸瘦等陰虛內熱的癥狀。
《醫源資料庫》:乳癆,病名。乳房癰疽纏綿不愈而成癆者。出《秘傳外科仙方》。多因肝氣鬱結,胃經痰濁凝滯不去而成,復因肝腎虛而瘡瘍不愈。證見初起結核如豆如李梅,硬而不痛,膚色如常,漸見其腫塊增大,且與肌膚粘連,隱隱作痛,皮色亦轉微紅,其腫塊逐漸變軟而化膿,膿潰後色灰白而稀,瘡面腐肉難脫,瘡面周圍皮色暗紅,或呈紫色者。瘡口難斂。重者,潰瘍面漸見擴大而延及胸脅、腋窩者,此時全身多呈現陰虛火旺之癥。治療:早期可內服神效栝樓散,或蔞貝散。外可用隔蒜灸法,或選紺珠膏敷貼。膿已成者,可兼用八珍湯加味,補其氣血,促其排膿生肌。若晚期已見陰虛火旺之證,則宜滋陰涼血培本之劑,方選六味地黃湯加味,或服十全大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