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原發性:
經呼吸道吸入帶炭疽芽胞的塵埃、氣溶膠、粉塵顆粒、飛沫等而致病。病原菌借其莢膜的保護,首先在局部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導致肺部發生出血性浸潤、壞死和嚴重水腫,形成原發性肺炭疽。
繼發性:
因接觸被炭疽桿菌污染的皮毛、土壤等導致皮膚炭疽或食用瞭被炭疽桿菌污染的乳、肉等食物經消化道傳染,導致腸炭疽。
不管哪一種類型的炭疽,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都會發展成敗血癥炭疽或肺炭疽,很容易引起死亡,還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致病菌經淋巴管或血循環擴散,形成敗血癥和繼發性各型炭疽。炭疽毒素損傷微血管內膜,可引起彌漫性出血,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和感染性休克。宿主對內臟炭疽感染因缺乏免疫應答,病變迅速進展,常可致死。
傳染源
主要為患病的食草動物,如牛、羊、馬、駱駝等,其次是豬和狗,炭疽桿菌的特點是可以形成孢子結構,這種保護性的孢囊可以使這種細菌具備在自然界長期生存的能力。它存在於土壤裡,食草動物如牛羊等,進食時很容易把土壤中細菌的芽孢吸入呼吸道,造成全身性的感染。人直接或間接接觸其分泌物及排泄物或吃動物的肉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糞便及病灶滲出物具有傳染性。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見於農牧民、屠宰、皮毛加工,獸醫及實驗室人員。發病與否與人體的抵抗力有密切關系。
(二)發病機制
炭疽桿菌的致病主要與其毒素中各組分的協同作用有關。炭疽毒素可直接損傷微血管的內皮細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導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之急性感染時一些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增加,從而使小血管擴張,加重血管通透性,減少組織灌註量;又由於毒素損傷血管內膜,激活內凝血系統及釋放組織凝血活酶物質,血液呈高凝狀態。此外,炭疽桿菌本身可堵塞毛細血管,使組織缺氧缺血和微循環內血栓形成。肺炭疽為出血性小葉性肺炎,支氣管、縱隔淋巴結腫大,並有出血性浸潤、胸膜、心包常受累,可有壞死出血性縱隔炎。
肺型炭疽的致死率之所以比皮膚型炭疽高得多,主要是因為炭疽桿菌在被吸入人體後,肺部並沒有引發與皮膚型炭疽類似的防禦機制。肺部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較少,不足以將炭疽孢子扼殺在“襁褓”之中,而炭疽孢子在迅速成長並散播開來,在人體內肆虐,最終奪去生命。
潛伏期一般為1~5天。多為原發性,也可繼發於皮膚炭疽。發病急,常伴發敗血癥,患者病情大多危重。
臨床癥狀:
輕者:為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先有2-4日感冒樣癥狀,低熱、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咳嗽、咯粘液痰帶血或是幹咳、肌痛。
數天後:在緩解後再突然起病,表現為高熱、寒戰、呼吸急促、喘鳴、發紺、咯血樣痰、大汗和心率增速,頸、胸部出現皮下水腫,一些病人淋巴結腫大。
重者以寒戰、高熱起病。
肺部體征:肺部可聞及散在的細濕囉音和捻發音,可有大量胸腔積液。體征與病情嚴重度不成正比。X線除顯示肺炎,胸腔積液及肺部炎癥,典型表現為縱隔增寬。由於縱膈淋巴結腫大、出血並壓迫支氣管造成呼吸窘迫、氣急喘鳴、咳嗽、紫紺、血樣痰等。
敗血癥:常並發敗血癥和感染性休克,約半數病人並發炭疽性腦膜炎,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昏迷,有明顯腦膜刺激癥。
若未及時診斷與搶救,常在急性癥狀出現後24-48小時內死亡。
診斷:
詢問:根據病前半月內有接觸病畜及產品的生活史,職業史和典型的臨床表現,診斷一般不困難。
癥狀:肺炭疽的出血性肺炎或伴有嚴重的毒血癥和出血傾向等的敗血癥的臨床表現。
檢查:確診有賴於病菌的檢出和血清學檢查。肺炭疽的中毒癥狀遠較大葉性肺炎為重,X線檢查有助於區別。從病人分泌物、嘔吐物、糞、痰、血液及腦脊液塗片查到革蘭氏陽性、兩端平齊的大桿菌或分離到炭疽桿菌。
炭疽是最早有記載的動物疾病,早在18世紀60年代,科學傢就證實瞭炭疽病原的存在。1881年,法國科學傢巴斯德發現瞭能預防炭疽的菌苗,使炭疽成為第一個被發現能用菌苗有效預防的傳染病。但引起炭疽的炭疽桿菌以孢子形式存在於土壤中,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存活數十年,加上肺型炭疽的高致命性,炭疽成為最早被使用的生化武器之一。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專傢最近提供的報告,在炭疽病細菌感染胸腔內的組織後,細菌還產生能進入血管的毒素,毒素在肺中可導致出血、積水和組織腐爛。抗生素隻在發病早期階段殺死人體組織內的部分炭疽熱孢子,卻不能抵抗孢子在體內產生的大量毒素,這是抗生素難以對付炭疽熱的原因。科學傢說,炭疽孢子是炭疽細菌的惰性形態,就像種子一樣,它們隻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如果孢子被人吸入,較大的孢子將滯留在上呼吸道中,這種情況的致命性較小。但是,直徑在1~5微米之間的孢子,能夠滲透到肺部的肺泡中,免疫系統在發現孢子入侵後將作出反應,在殺死部分孢子的同時將剩餘的孢子帶入肺部淋巴結。孢子然後在淋巴結中生長,在1~60天內,炭疽細菌開始繁殖,感染胸腔內的其他組織,導致疾病的發作。
1)一旦發現疑似炭疽病患者,一定要及時報告當地衛生院、醫院或疾控中心。肺炭疽是乙類傳染病中按甲類管理的病種之一,發現後必須立即報告。
2)嚴格管理傳染源,病人和病畜都應隔離治療,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應消毒。防止水源污染,加強飲食、飲水監督。
3)調查和診療疑似肺炭疽病人時,一定穿隔離防護服,戴16層棉紗佈制成的口罩。同時要給患者戴防護口罩。對密切接觸者,要醫學觀察12天。每天檢診2次,測量體溫等。
4)加強勞動防護。對從事畜牧業收購、加工的工作人員、獸醫務人員和疫區人群可用無毒活菌苗接種,每年接種一次炭疽疫苗。目前采用皮上劃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於上臂外側皮膚,劃一“井”字即可。 皮毛收購應加強檢查,染菌皮毛應消毒以殺死病菌和芽孢。
保健品查詢肺炭疽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肺炭疽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1.隔離治療:必須嚴格實行隔離治療,陪護人員、醫護人員,都要采取自我防護措施。
2.抗生素治療
青黴素為首選抗生素。青黴素每日1000~2000萬U靜脈滴註,並同時合用鏈黴素(1~2g/日)或慶大黴素(16~24萬U/日)或卡那黴素(1-1.5g/日),療程在2-3周以上。
靜脈滴註環丙沙星400毫克,每12小時1次。同時考慮常並發腦膜炎可能,同時靜滴大劑量青黴素,使之滲透入腦脊液。可考慮應用2種或2種以上抗生素。
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以選用頭孢類、氟喹諾酮類抗菌素。
3.抗炭疽血清治療 對重癥者,除抗生素外,可同時應用抗炭疽血清靜脈註射,第1天100ml,第2,3天,各30~50ml,應用前必須先作皮試。
4.對癥治療 靜脈補液,擴容。出血嚴重者適量輸血,有循環衰竭者,抗休克治療,如水腫導致氣道阻塞須采用保持氣道通暢的措施。
(二)預後
近年來,該病有特效的抗生素治療,病死率已明顯下降,但肺炭疽、重型腸炭疽與敗血癥的病死率仍高達90%以上,應及時診斷、治療,提高治愈機會。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肺炭疽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1.周圍血象 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一般在1萬~2萬/mm3,少數可高達6萬~8萬/mm3。可有類白血病反應。
2.病原學檢查:
塗片鏡檢:從病人分泌物、嘔吐物、糞、痰、血液及腦脊液塗片查到革蘭氏陽性、兩端平齊的大桿菌或分離到炭疽桿菌。
細菌染色:可作莢膜染色,先加1∶1000升汞固定,以破壞芽胞,染色後可發現有莢膜的典型竹節狀大桿菌。特異性熒光抗體染色以進一步鑒定,
動物接種
取患者的分泌物、組織液或所獲得的純培養物接種於小白鼠或豚鼠等動物的皮下組織,如註射局部處於24h出現典型水腫、出血者為陽性反應,動物大多於36~48小時內死亡,在動物內臟和血液中有大量具有莢膜的炭疽桿菌存在。
3.血清學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傳統阿斯可裡(Ascoli)沉淀試驗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高。間接免疫熒光法熒光抗體檢測有較高的敏感性、特異性。
4.免疫學試驗
有間接血凝法,ELISA法、酶標-SPA法、熒光免疫法等,用以檢測血清中的各種抗體,血清特異性抗體陽性(菌苗接種者除外)。
5.X線表現除顯示肺炎外,胸腔積液,典型表現為縱隔增寬。
並發敗血型炭疽:多繼發於肺炭疽或腸炭疽。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毒血癥、感染性休克等。
並發炭疽性腦膜炎: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昏迷,有明顯腦膜刺激癥。
若不及時搶救,常在急性癥狀出現24~48h因呼吸衰竭、循環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