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副流感病毒屬副黏病毒科,RNA病毒,與人類有關的副流感病毒分為4型:1型中有兩種株別,即血細胞吸附第2型病毒(HA2)和仙臺病毒(HVJ);2型為哮吼病毒(CA);3型為血細胞吸附1型病毒(HA1);4型也有兩種株別,A及B(M25)。1,2,3型可引起輕度鼻炎、咽炎及支氣管炎;1,2型可引起重癥喉炎(哮吼),多見於2~6歲的兒童;3型可引起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多見於1歲以內的嬰兒。至於仙臺病毒,1952年及1953年在日本、1955年在蘇聯海參崴曾有少數引起肺炎的報告,但國外對其能引起人類疾病有懷疑。在我國,北京曾發現嬰幼兒肺炎、毛細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仙臺病毒恢復期抗體4倍以上升高,並分離出病毒。因此,仙臺病毒對人類的致病性應予以肯定。副流感病毒作為嬰幼兒肺炎和毛細支氣管炎的病毒病原,近年來在北方次於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為第3位,在南方僅次於合胞病毒,為第2位。
(二)發病機制。
副流感病毒主要經呼吸道分泌物傳播,通過空氣中的氣溶膠進行傳播。副流感病毒在寒冷、幹燥的環境中相對活躍,因此副流感病毒感染多發生在冬春季。
1962~1964年,在北京觀察的恢復期血清抗體4倍上升的仙臺病毒肺炎的癥狀是:發熱1~8天,多數為3~5天,其間高熱時間很短,咳嗽不甚劇烈,隻有個別病例出現喉炎、輕度呼吸困難,肺部有散在性囉音,但絕大多數叩診無濁音。X線檢查均可見小片狀陰影,在1~3周內吸收。還觀察到個別其他型別副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癥狀與上述仙臺病毒所致者相仿。1975~198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所見雙份血清抗體4倍以上升高者主要為3型副流感病毒,也有少數2型及仙臺病毒,這些嬰幼兒肺炎的臨床表現與1962~1964年所見者相仿,多數病情均較輕。國外報道,1歲以內嬰兒的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與合胞病毒感染極其相似。起病時先有感冒癥狀,流涕、低熱、咳嗽,而後出現咳嗽加重,有痰,呼吸加快,肺內聞及幹濕囉音及哮鳴音,合並細菌感染體溫高熱,中毒癥狀重,喘憋明顯。 目前臨床上無法做出副流感的特異性診斷。需要時,可通過組織培養接種進行病毒的分離和鑒定,也可應用免疫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呼吸道受感染細胞中的病毒抗原。用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做補體結合試驗,血凝集抑制反應中和試驗可證實副流感病毒感染。但如果不做病毒分離,由於血清學的交叉反應,就難以鑒定特異的病毒型。
病毒抗原的快速診斷可用直接或間接免疫熒光技術檢測鼻咽分泌物,也可應用RIA、酶標抗體染色法或ELISA法檢測。確診需做病毒分離或血清學檢查,健康兒童很少能從鼻咽部分離出該病毒,因此從咽、鼻分泌物中分離出該病毒即可確定致病原。進行病毒學診斷時,患兒的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標本應在發病早期采取。以猴腎細胞分離陽性率最高,1型及3型培養3~7天出現病變,可用血細胞吸附鑒定;2、4型培養時間較長,僅有2型可見融合細胞。血清診斷可用血凝抑制試驗,即使第1次發病時也可能有1,2,3型及腮腺炎病毒同型及異型抗體同時上升;再感染時同型和(或)異型抗體也可上升;但有時雖鼻咽分泌物的病毒分離陽性,卻無抗體上升。關於4型病毒抗體上升情況瞭解較少,隻知第1次感染時常有同型抗體上升。臨床要求快速診斷。急性期的快速診斷可用分泌物塗片或組織免疫熒光法查抗原,也可應用RIA、酶標抗體染色法、補體固定法、血凝抑制法或ELISA法檢測。 X線肺紋理增重,雙下肺可見點狀陰影,肺泡充氣過度,合並細菌感染可見實變征象。
可合並細菌感染,一般無其他合並癥。免疫能力較差的幼童感染後可能出現並發癥,如腦膜炎等。幼小嬰兒可因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引起窒息和發生呼吸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