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目前,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與寄生蟲感染有關。引起本病常見的病因有下述數種。
1.寄生蟲感染 以蛔蚴感染為最多見。蛔蟲卵進入人體後在小腸內孵出幼蟲,然後經小血管,由血液循環進入肺,引起肺部的浸潤病變。其他致病寄生蟲還有鉤蟲、鞭蟲、血吸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絲蟲等。
最近研究發現犬弓首線蟲(Toxocara canis)感染,是本病征的病因之一。犬弓首線蟲是狗常見的寄生蟲,其幼蟲也可感染人體而出現內臟幼蟲移行綜合征(病理如上所述)。隨著養狗增多,兒童犬弓首線蟲感染的機會也增多。以海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患兒血清中犬弓線蟲抗體檢測有助病原學診斷。
2.藥物或食物過敏 藥物中較多見的有磺胺類藥、阿司匹林、青黴素及抗毒血清等;食物中如牛奶、雞蛋、蝦、蟹、魚類等。
3.變態反應性疾病 原有過敏體質的小兒,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等患兒,發生呼吸道感染時,可引起肺部的病變。
4.吸入過敏的物質 如鳳仙花、枯草花粉或藜狀菌(aspergillus)的孢子等。
5.原因不易查出 有些病例,臨床有呼吸道癥狀及血中嗜酸粒細胞增多,而原因不易查出。
(二)發病機制
當致敏者再次吸入某種有機粉塵或動物蛋白微粒時,即可在肺的終末段即可引起炎癥反應。而Ⅲ型超敏反應是本病的主要發病機制。特異IgG抗體存在於50%以上的暴露者和90%以上有臨床表現的患者血清中。相應癥狀會出現在抗原攻擊後4~8h,在肺的間質中形成並沉積瞭抗原-抗體復合物,而復合物又激活補體引起急性炎癥和組織損傷,尤其是神經組織損傷。後來,又證實細胞介導的Ⅳ型超敏反應在本病的發病機制中也起重要作用。Ⅰ型超敏反應,在典型的過敏性肺炎的發病中作用不明顯。
主要病理特點為肺泡腔內大量嗜酸粒細胞浸潤,肺纖維化與巨細胞肉芽腫形成。
病史中要詳細詢問服藥史、食物史及其他過敏史。周圍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超過3.0×109/L即支持本病的診斷。血IgE測定呈高水平,若疑為由於犬、貓蛔蚴在體內移行引起本病,可做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得抗犬、貓蛔蚴的抗體,以與感染人蛔蟲鑒別。
保健品查詢小兒內臟幼蟲移行癥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小兒內臟幼蟲移行癥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重癥患者可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使癥狀緩解,血嗜酸粒細胞數值減低。潑尼松(強的松)每天劑量為1~2mg/kg,連服3~5天,在獲得暫時性療效後,可繼續尋找原因,以便進行病因治療。
若由於蛔蚴引起可用哌嗪(驅蛔靈)每天160mg/(kg·次)口服,每晚服1次連服2天;或左旋咪唑3mg/(kg·d),連服2天。在排蟲後癥狀及嗜酸粒細胞數可逐漸下降而痊愈。
疑為絲蟲感染時可試用乙胺嗪(海群生),劑量為12~15mg/(kg·d),分3次口服,連服4~5天,可使哮喘與肺部體征好轉。
疑為鉤蟲感染時可用噻嘧啶(驅蟲靈,雙羥萘酸塞嘧啶),劑量5~10mg/kg,1次/d,連服2~3天。 (二)預後
本病征為自限性疾病,預後良好。但如反復遷徙發作,發生肺部並發癥者影響預後。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內臟幼蟲移行癥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2.免疫學檢查 血液中寄生蟲抗體檢查可陽性;IgE可高至2300ng/ml,有肝臟腫大者常示高球蛋白血癥。
3.寄生蟲卵檢查 肺泡灌洗液及24h痰找寄生蟲卵可有陽性發現。
4.皮試檢查 寄生蟲皮試液皮試可陽性。
其它輔助檢查:胸部X線片顯示雲絮狀斑片影,其范圍沒有規定,陰影可於短期內消失,不久又再次出現,部位可遷移而不恒定。有時可顯示肺不張。
肺功能試驗:本病主要為限制性肺功能障礙,急性期肺容量明顯減少,但肺量計測定沒有什麼變化。FVC減少,FEV1輕度下降,間質炎癥使肺順應性(lung compliance)降低,明顯的通氣血流異常導致肺的彌散能力和動脈氧分壓下降。與臨床和X線改變一樣,急性期的肺功能異常是可逆的。到瞭廣泛肺纖維化的慢性階段,限制性和阻塞性肺功能障礙就成為不可逆的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