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本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也可散發。本病編碼酸性麥芽糖酶的基因定位於17號染色體長臂23區(17q23)。Ⅱ型糖原貯積癥是由於常染色體上的一個隱性基因突變,造成α-l,4-葡糖苷酶(酸性麥芽糖酶)(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缺乏所致,麥芽糖酶是一溶酶體酶,包括酸性和中性麥芽糖酶兩種,分解α-1、4 糖苷鍵和α-1、6 糖苷鍵而遊離葡萄糖分子能使低聚糖和糖原分解出葡萄糖,酶缺乏時,缺少瞭這種酶的溶酶體不能把肝細胞中或肝細胞中過剩的糖原進行水解而大量積累在溶酶體內,造成溶酶體超載。大量糖原累積在溶酶體內,溶酶體膨脹造成細胞受損。體內各種組織均受累,心肌和骨骼肌有糖原沉積,影響瞭心臟的收縮功能而產生心力衰竭。病理檢查可見肝、肌肉、心、腦幹運動核和脊髓前角細胞中有大量糖原累積。糖原貯積病Ⅱ型的神經系統表現主要是運動障礙,以四肢肌無力、肌萎縮、假性肥大等肌病表現多見。溶酶體外的糖原代謝正常。根據引起糖原代謝障礙的酶缺陷和過量糖原在體內沉積的組織不同,而將糖原貯積病分為11 種類型。
1.0 型 尿二磷葡萄糖-糖原轉移酶缺陷。臨床表現為肝大、低血糖、先天性肌無力,肌張力減低。
2.Ⅰ型 葡萄糖-6-膦酸酯酶缺陷。臨床表現為肝大、低血糖、酮中毒、酸中毒。
3.Ⅱ型 α-1,4-糖苷酶缺陷。心臟增大、心力衰竭、巨舌,肌無力。
4.Ⅲ型 多糖-1,6-糖苷酶和(或)果糖-1,4→1,4-轉葡萄糖苷酶缺陷。臨床表現為肝大、低血糖、先天性肌無力,肌張力減低。
5.Ⅳ型 多糖-1,4→1,6-轉葡萄糖苷酶缺陷。臨床表現為肝、脾大,肝硬化。
6.Ⅴ型 肌肉磷酸化酶缺陷。臨床表現為運動後肌肉疼痛,無力。
7.Ⅵ型 肝磷酸化酶缺陷。臨床表現為肝大、低血糖。
8.Ⅶ型 磷酸果糖激酶缺陷。臨床表現為運動後肌肉疼痛,無力。
9.Ⅷ型 磷酸己糖異構酶缺陷。臨床表現為運動後肌肉疼痛,無力。
10.Ⅸa 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臨床表現為肝大、低血糖。
11.Ⅸb 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12.Ⅹ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臨床表現為運動後肌肉疼痛,無力。
【發病機制】
糖原貯積病Ⅱ型(GSD-Ⅱ)是由於α-1,4-葡萄糖苷酶(酸性麥芽糖酶)缺陷所致,該酶屬溶酶體酶,其作用是使低聚糖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酶缺乏時即導致大量糖原貯積在溶酶體中,溶酶體膨脹造成細胞損傷。由此肌糖原的分解發生障礙,心肌和骨骼肌有糖原沉積,心肌因含大量的糖原呈夾板狀,因此影響瞭心臟的收縮功能而產生心力衰竭。
本病的病理檢查可見體內各種組織均被累及,肝臟、肌肉、心臟、腦幹運動核和脊髓前角細胞中都有大量糖原貯積。
【治療】 本病迄今無滿意治療。由於通常的糖代謝途徑正常,飲食控制無效。洋地黃雖可用於心衰,但實際未見有何效應。曾有用白細胞中提取的酶作為替代療法的報道。 Hug 等用細菌中提取α-酸性麥芽糖酶制劑治療發現肝內糖原下降。Rymn 等應用含麥芽糖酶的脂質體治療嬰兒型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人試用純化α糖苷酶後,肝內糖原有所減少。 【預後】 預後不佳。嬰兒型常於6個月~1歲內死亡,幼兒型多於20歲內死亡。
保健品查詢小兒糖原貯積病Ⅱ型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小兒糖原貯積病Ⅱ型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糖原貯積病Ⅱ型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