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確切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發病似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因素、免疫、性激素和環境因素(包括感染、紫外線輻射、藥物)等。其是在遺傳易感素質的基礎上,外界環境作用激發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及免疫調節障礙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遺傳因素方面,已有資料表明,SLE發病與HLAⅡ類基因DR、DQ位點的多態性相關。有紅斑狼瘡素質的人,特別是女性,受到外界的誘因,如紫外線、藥物、感染等刺激,引起體內一系列免疫紊亂,導致發病。患兒細胞免疫功能低下,T-B淋巴細胞之間,T淋巴細胞亞群之間平衡失調,T細胞絕對值減少及T抑制細胞減少,致使B細胞功能亢進,自發產生大量自身抗體。由於抗淋巴細胞抗體的產生,引起淋巴細胞減少,抗淋巴細胞抗體與神經元組織交叉反應,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大量自身抗體與抗原相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在皮膚血管壁、表皮和真皮連接處、腎小球血管壁及其他受累組織,造成多臟器損害。
(二)發病機制
1.遺傳 本病與人類白細胞抗原有一定關聯,中國人與HLA-DR2較為密切。患兒親屬可有同病患者,單卵雙胎發病率為24%,雙卵為2%。近年來又發現,HLA-Ⅱ類等位基因與SLE患者存在的某些自身抗體相關。dSdNA抗體高的患者96%具有HLA-DQBI*0201(與DR3和DR7連鎖)或DQBI*0602(與DR2和DRw6連鎖)或DQB1*0302(與DR4單倍型連鎖)。抗磷脂抗體與抗Sm抗體也發現與某些型等位基因密切相關。一些補體成分,如C2、C4、C1遺傳性基因缺陷也易致本病。
2.免疫 外周血淋巴細胞減少,抑制性T細胞(CD8+)不能調低B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Ig),T細胞產生IL-6增多,刺激B細胞增生,而IL-2卻降低。B細胞功能活躍,血Ig呈多克隆增多,體內存在多種自身抗體,如抗核抗體(ANA)、抗DNA抗體、冷反應IgM抗淋巴細胞抗體、IgG抗神經抗體、抗磷脂抗體、抗心脂抗體和類風濕因子等。自身抗體可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低白細胞血癥、血管炎和凝血障礙(血小板減少等)。而與此相應產生的大量免疫復合物又可引起腎炎、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本病體內補體系統被激活,血補體降低,腎組織常存在補體成分,尤其Clq,提示活化的是經典途徑。
3.激素 本病好發於女性,女性發病是男性的5~9倍,妊娠和口服避孕藥可加重病情,提示本病存在雌激素介導的免疫調節紊亂。在兒童血中睪酮水平常降低。SLE兒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和催乳素均較正常為高。
4.環境
(1)感染:在患者內皮細胞內可發現類似病毒的包涵體,在腎小球洗出液中可檢到抗病毒抗體,均示本病與病毒感染有關。臨床上也觀察到感染可誘發本病,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可使患者血清Sm抗體升高。但感染在SLE發病中的作用尚不明確。在患者血中可檢測到各種病毒抗體,尤其像抗風疹病毒、EB病毒和副黏液病毒抗體升高,可能提示多克隆B-細胞活化,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有報道NZB/NZWF小鼠組織中可分離出C型RNA病毒,其與抗體結合沉積於腎小球基底膜,促發腎炎。
(2)紫外線:紫外線照射可誘發或加重病情。紫外線照射損傷皮膚細胞,使ANA進入細胞內,與細胞核蛋白結合,裂解皮膚組織細胞nDNA,破壞細胞,並釋放多種酶及炎性介質,產生紅斑。又可誘使角質細胞產生IL-1、IL-3、IL-6及腫瘤壞死因子,還可減弱巨噬細胞清除抗原和抑制T細胞活化等。
(3)藥物:某些藥物過敏和強烈心理情緒及應激狀態均可加重病情。藥物可為半抗原,誘發異常的免疫應答,如青黴素、鏈黴素、四環素、保泰松、磺胺、普萘洛爾、避孕藥及疫苗,即使停用這類藥物,亦不能阻止病情的發展。另外,一些藥物如肼屈嗪類、抗癲癇藥、異煙肼、普魯卡因可誘導狼瘡樣癥狀和血清ANA(+),停藥後能自動消失。
關於SLE的發病機理研究頗多,大部分研究結果均證實該病屬體內免疫功能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SLE患者可查到多種自身抗體 如抗核抗體,抗單鏈、雙鏈DNa 抗體,抗組蛋白抗體,抗RNP抗體,抗Sm抗體等。以上均屬抗細胞核物質(抗原)的抗體。其他尚有抗細胞漿抗原抗體,如抗核糖體抗體,抗血細胞表面抗原的抗體,如抗淋巴細胞毒抗體,抗紅細胞抗體,抗血小板抗體等。
2.SLE主要是一種免疫復合物病 這是引起組織損傷的主要機理。在70%患者有或無皮疹的皮膚中能查到免疫復合物沉積。多臟器的損傷也多是免疫復合物沉積於血管壁後引起。在胸水、心包積液、滑液、腦脊液和血液中均能查到免疫復合物。免疫復合物最主要是由DNA和抗DNA抗體形成。
3.免疫調節障礙在SLE中表現突出 大量自身抗體產生和丙種球蛋白升高,說明B細胞高度增殖活躍。T淋巴細胞絕對量雖減少,但T輔助細胞百分比常減少,而T抑制細胞百分比增加,使T4+/T8+比例失調。近年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Ⅰ、白細胞介素Ⅱ在SLE中皆減少,α-幹擾素增多而r幹擾素減少或增多。SLE是一種異質性疾病,不同患者的免疫異常可能不盡相同。
1.一般癥狀 起病可急可緩,多數早期表現為非特異的全身癥狀。如發熱,熱型不規則,以低熱較為常見;全身不適,乏力,納差、體重下降、脫發等。病情常緩重交替出現。感染、日曬、藥物、精神創傷、手術等均可誘發或加重。
2.皮膚和粘膜 最為常見為皮疹,其中40%患者面部有典型對稱性頰部蝶形紅斑(butterfly rash),跨過鼻梁,邊緣清晰,略高出皮面,日曬加重;急性期有水腫、色鮮紅,略有毛細血管擴張及磷片狀脫屑,嚴重者出現水皰、潰瘍、皮膚萎縮和色素沉著;上胸及肘部等暴露部位可有紅斑樣斑丘疹;掌蹠紅斑、指(趾)端掌側紅斑、甲周紅斑、指甲下遠端紅斑等均為血管炎所致。也可有皮膚出血和潰瘍。12%患者出現口腔粘膜出現水泡、潰瘍,故特別要註意鼻腔和口腔黏膜有無潰瘍。同時,15-20%患者將出現雷諾現象。
3.關節、肌肉癥狀 肌肉酸痛、無力是常見癥狀。約90%以上患者就診的首發癥狀出現關節腫痛,其多成對稱性,最易受累的是手近端指間關節,同時膝、足、髁、腕關節均可累及。除此,約半數患者有晨僵,X線檢查常無明顯改變。再者,僅少數患者有關節畸形。
4.心臟 可累及心內膜、心肌和心包,可表現為心力衰竭、心臟病變等。約10-50%患者出現心臟病變。心臟病變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及瓣膜病變等,依個體病變不同,表現有胸悶、胸痛、心悸、心臟擴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臟雜音等,少數患者死亡冠狀動脈梗塞。其可能由疾病本身引發,卻也可能由於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引起。
5.腎臟 跟關節腫痛一樣,腎臟受累亦可謂首發癥狀。一般從局灶性腎小球腎炎到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重癥可死於尿毒癥。約50%患者有腎臟疾病臨床表現,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白細胞尿、低比重尿、浮腫、血壓增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等,電鏡和免疫熒光檢查幾乎100%有腎臟病理學異常。
6.多發性漿膜炎 可累及胸膜、心包、腹膜,可單獨或同時受累,一般不留後遺癥。
7.神經系統 損害約占20%,其出現一般警示病情危重。大腦損害可能會出現頭痛,精神障礙(如興奮、行為異常、抑鬱、幻覺、強迫觀念、精神錯亂等等癲癇樣發作),有的甚至最終性格改變、偏癱及失語等。
8.肝 其損害主要表現為肝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以及血清中可存在多種自身抗體等。
9.肺 肺和胸膜受累約占50%,其中約10%患狼瘡性肺炎,胸膜炎和胸腔積液較常見,肺實質損害多數為間質性肺炎和肺間質纖維化,引起肺不張和肺功能障礙。特征表現為肺部有斑狀浸潤,可由一側轉到另一側,激素治療能使影消除。在狼瘡性肺損害基礎上,常繼發細菌感染。
10.胃腸道 一部分病人可表現為胃腸道癥狀,如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腹水、麻痹性腸梗阻等,這是由於胃腸道的血管炎所致。
11.血液系統 幾乎全部患者在某一階段發生一項或幾項血液系統異常,依次有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中抗凝物質引起出血現象等。
12.狼瘡危象 狼瘡危象(lupus crisis)是由廣泛急性血管炎所致急劇發生的全身性疾病,常常危及生命。兒童較成人尤易發生危象,表現為:
(1)持續高熱,用抗生素無效。
(2)暴發或急性發作出現以下表現之一者:全身極度衰竭伴有劇烈頭痛;劇烈腹痛,常類似急腹癥;指尖的指甲下或指甲周圍出現出血斑;嚴重口腔潰瘍。
(3)腎功能進行性下降,伴高血壓。
(4)出現狼瘡肺炎或肺出血。
(5)嚴重神經精神狼瘡的表現。
13.其他 部分患者在病變活動時出現脾、淋巴結、腮腺腫大,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眼部受累較普遍,如結合膜炎和視網膜病變,少數視力障礙;病人可有月經紊亂和閉經。
兒童SLE的診斷標準與成人相同,常選用美國風濕病學會1982年修訂的SLE診斷標準,其11項診斷條件包括:
1.臉頰部蝶形紅斑。
2.盤狀紅斑。
3.光敏感。
4.口腔或鼻黏膜潰瘍。
5.非侵蝕性關節炎。
6.腎炎(血尿,蛋白尿>0.5g/d,細胞管型)。
7.腦病(癲癇發作或精神癥狀)。
8.胸膜炎或心包炎。
9.血細胞減少(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
10.ANA陽性(抗dsDNA抗體,抗Sm抗體)或狼瘡細胞陽性,或持續梅毒血清反應假陽性。
11.熒光抗核抗體陽性。
符合上述條件4項或4項以上者即可確診SLE。
兒童占所有SLE患者的15%~20%,兒童SLE患SLE在臨床癥狀、免疫學等方面與成人SLE有很多相似之處,並且兒童SLE的診斷標準與成人SLE的診斷標準相同,具體臨床發病形式表現為:
(1)發熱、乏力、體質量減輕 40~74%
(2)關節炎 /關節疼痛 20~74%
(3)內臟大 15~74%
(4)腎臟損傷 20~82%
(5)蝶形紅斑 44~52%
(6)淋巴結大 15~30%
本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瞭,紫外線,藥物、感染等刺激可使有紅斑狼瘡素質的人發病,應註意預防。
保健品查詢小兒系統性紅斑狼瘡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材查詢小兒系統性紅斑狼瘡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SLE是一種累及多系統的免疫性疾病,在全身各個系統形成一種非感染性炎性反應,其治療多年來一直停留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方面,沒有很大的突破,但近幾年來,隨著對 SLE發病機制的不斷探討研究,其治療也有瞭明顯的進展,目前,通過更好的理解SLE發病機制,提出瞭靶向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加強營養,低鹽飲食,避免日光曝曬及預防接種,慎用各種藥物,以免誘發疾病活動,預防感染。
2.傳統藥物治療
(1)皮質激素:潑尼松2mg/(kg·d),總量≤60mg,分次服用;病情控制,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後改為每天或隔天頓服,劑量逐漸減至0.5~1mg/(kg·d),小劑量維持療法須持續數年。重癥可用甲潑尼龍沖擊療法:10~30mg/(kg·d),共3天,3天後用潑尼松1mg/(kg·d),分次服用。註意血壓,必要時加用血管擴張劑。
(2)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和羥氯喹(HCQ)對於輕度 SLE患兒或有嚴重感染而暫不能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兒,此 2類藥物仍是首選的一線藥物,對於皮疹、關節疼痛有效果,且不良反應相對較輕,NSAID主要是消化道刺激癥狀,應飯後服用,且必要時可聯合口服黏膜保護藥;HCQ的明顯不良反應是視力損傷, SLE患兒在服用時,應隔期復查視力。另外,對於成人妊娠期患者是允許使用的。
(3)免疫抑制劑 常用藥為環磷酰胺(CTX)、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等。由於此類藥物對SLE的活動控制不如激素迅速,因此,不提倡作為治療SLE的單一或首選藥。環磷酰胺(CTX)對各類SLE均有效,特別是嚴重腎臟損害如彌漫性增生性腎炎、中樞神經系統和肺損害,早期與激素聯合使用是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命質量的關鍵。有人認為環磷酰胺(CTX)靜脈沖擊治療是減少腎纖維化、穩定腎功能衰竭的一種有效方法。其劑量為0.5~1g/m2。每月1次,連用6~8次。首次劑量為0.5g/m2,如無不良反應,第2個月可增至0.8~1g/m2。第8次後改為每3個月1次,維持1~3年。同時將潑尼松減量至0.5mg/(kg·d)。另一環磷酰胺(CTX)沖擊治療方案為8~12mg/(kg·次),1次/d,連用2天一療程(總量<1g/療程),至少間隔2周用一療程,連用6療程後改為3個月一療程,維持2年;也有每月一療程,連用6月後停藥的半年方案以及每月1次連用6月,再3個月1次維持2年的長療程治療方案。多數學者認為在環磷酰胺(CTX)靜脈沖擊治療的同時應強調采用大量輸入平衡液體,即水化療法,以求更加安全。SLE的藥物治療的過程中,要註意以下幾點:
①急性腎功能衰竭:當肌酐清除率(Ccr)<20ml/min時,可在甲潑尼龍沖擊獲得緩解後,再進行環磷酰胺(CTX)沖擊。沖擊時應充分水化(每天入水量>2000ml/m2)。
②環磷酰胺(CTX):近2周內有過嚴重感染,或白細胞計數(WBC)<4×109/L,或對環磷酰胺(CTX)過敏,或2周內用過其他細胞等免疫抑制劑,重癥腎病綜合征表現,血清白蛋白<2g/L時,應慎用環磷酰胺(CTX)。由於兒童SLE的發病高峰在11~15歲,因此,治療時應該考慮青春期發育的問題。目前,在狼瘡腎炎,應用CTX沖擊治療尿蛋白消失後可用硫唑嘌呤維持,劑量為1~2.5mg/(kg·d)。
③甲氨蝶呤(MTX)與硫唑嘌呤:可分別與激素聯合應用,甲氨蝶呤(MTX)的劑量為0.005~0.01/m2,每周1次頓服,對控制SLE的活動及減少激素應用量有較好的作用,但不適合於重癥狼瘡腎炎和中樞神經系統狼瘡的治療。
④環孢素(CsA):由於該藥即有腎毒性並使血管收縮而引起高血壓,故在兒童SLE尚未廣泛應用。
3.輔助治療方案
(1)血漿置換 在重癥 SLE患兒中,或是在出現一些不常見的 SLE並發癥時,血漿置換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但可以除去一些致病 Ig和免疫復合物以及炎性反應調節因子,如補體成分等。但應註意的是, SLE患兒體內的 B淋巴系統處於多克隆激活狀態, T淋巴細胞的功能亦不正常,患者經過血漿置換或雙膜過濾後,血液內的 Ig水平急劇下降,促使 B淋巴細胞被激活更明顯,結果產生抗體回彈現象,因此在使用血漿置換療法時,必須同時予患者足量的免疫抑制劑,抑制 T、B淋巴細胞的功能。
(2)驍悉 驍悉多年前即已應用於器官移植後的免疫抑制治療中,其代謝物是嘌呤合成的抑制劑,可抑制 T、B淋巴細胞增殖,目前已有應用於膜性腎病治療的報道。但也有報道驍悉治療狼瘡腎炎時復發率較高 ,因此需要更多的對照實驗進行研究。
(3)靜脈註射大劑量丙種球蛋白 適用於某些病情嚴重而體質非常衰弱者或並全身性嚴重感染者。
(4)幹細胞移植 幹細胞移植最初於 1997年提出, 主要用於難治性 SLE,但其治療效果眾說紛紜,需大量的對照實驗來進一步研究。
(5)利妥昔單抗 利妥昔單抗是抗 CD20抗體,此種藥物對於輕中型 SLE療效佳,且與環磷酰胺聯合應用可取到更好的療效,但其最大弊端是費用較高。
4.新的生物制劑
(1)LJP394 LJP394在小鼠模型及早期的人類試驗中顯示有效。其由4條雙鏈寡核苷酸耦合到乙烯乙二醇載體上合成。可與 dsDNA在不激活免疫系統的基礎上形成復合物,從而降低血液中 dsDNA水平。在小鼠模型中,其與 B細胞表面的 Ig受體結合從而使 B細胞失活或凋亡。在人類試驗中 ,此種制劑可以被耐受,在狼瘡性腎炎中明顯降低瞭激素及環磷酰胺的用量,可用於維持治療,每周靜脈註射效果更好,然而此種藥物的費用較高, 可能會影響其實用性。
(2)抗 CD40L抗體 CD40屬腫瘤壞死因子傢族,在細胞表面表達,其配體在 T細胞表面表達,CD40 2CD40L在刺激 Ig的產生中起重要作用 ,而抗 CD40L抗體可減少Ig的產生。然而研究顯示該2個劑型均不能應用於臨床。
4.對癥治療 關節癥狀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皮膚癥狀合並用羥氯喹。
5.其他 重癥可用IVIG等治療手段。
(二)預後
兒童SLE的預後與疾病的活動程度、腎臟損害的類型和進展情況、臨床血管炎的表現以及多系統受累的情況有關。彌漫增殖性狼瘡腎炎(Ⅳ型)和持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預後最差。該病死亡原因常見為感染、腎功能衰竭、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和腦血管意外、肺出血、肺動脈高壓及心肌梗死等。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1.一般檢查
(1)血象 病人常有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或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血沉異常增快。在SLE活動時,存在能破壞紅細胞的自身抗體,造成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下降。這時網織紅細胞可以升高>5%,臨床上病人可出現輕度黃疸。具體為:白細胞計數減少,常<4×109/L,淋巴細胞減少,常<1.5×109/L,不同程度貧血,Coombs實驗可陽性,血小板一般正常,亦可減少。
(2)尿常規 腎損害者有程度不等的尿檢查異常,如蛋白尿、血尿。血漿蛋白測定可見球蛋白增高,特別在有腎變性腎炎時,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膽固醇增高,嚴重腎損害者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作24小時尿蛋白的定量檢查,若超過0.5克/日以上,則說明存在蛋白尿,反映瞭SLE累及腎臟。若尿液中反復出現紅細胞、白細胞,在排除尿路感染,尿路結石以後,也應該考慮存在狼瘡性腎炎的可能。
2.免疫學檢查(抗核抗體檢查)
血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是其特點,一般為周邊型和斑點型,有抗dsDNA抗體、抗DNP抗體、抗Sm抗體、抗Ro(SSA)抗體、抗La(SSB)抗體等。抗核抗體(ANA)在病情活動時幾乎100%陽性。陰性時更換檢查方法可能出現陽性,抗核抗體陰性時不能完全排除本病,需結合臨床和其他實驗室檢查資料綜合分析。抗雙鏈DNA(ds-DNA)抗體對診斷的特異性較高,但陽性率較低,為40-75%,與疾病活動和腎臟損害密切相關,抗體效價隨病情緩解而下降,抗Sm抗體約在30%SLE中呈陽性反,因其特異性高,又稱為本病的特異性抗體。對於不典型、輕型或早期病例,按SLE標準不足確診者,若抗Sm抗體陽性,結合其他表現可確診。
2.免疫病理學檢查
即胃刺穿或組織檢查,其組織切片免疫熒光研究提示,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IgM伴補體沉積於SLE腎炎的腎中。沉積有三種類型即系膜、內皮下、上皮下。沉積沿腎小球基膜呈顆粒狀。系膜型沉積在毛細血管袢之間呈不規則狀、均勻鏈狀或顆粒狀。20-50%狼瘡腎炎者在腎小管基膜和間質中有免疫復合體(IC),並伴顯著間質纖維化和單核細胞浸潤腎小管損傷。臨床表現和尿液異常及腎活檢異常之間不完全一致。皮膚狼瘡帶試驗即應用免疫熒光法在患者皮膚的真皮和表皮結合部位,見到免疫球蛋白和IgG、IgM和補體沉積,呈粒狀、球狀或線狀排列成黃綠色熒光帶。正常皮膚暴露部,陽性率為50-70%,皮膚病損部可達90%以上,在非暴光部位出現陽性狼瘡帶試驗者多系病情嚴重,或伴有腎炎、低補體血癥及高DNA抗體水平者。
3.補體和蛋白質測定
(1)補體C3和CH50(總補體)測定,在SLE活動,狼瘡性腎炎,溶血性貧血等急性癥狀出現時,C3和CH50的含量往往降低。這是由於大量補體成分參與瞭自身免疫反應,而機體一時還來不及制造補充,其中C3的靈敏性高於CH50。補體對疾病的診斷和病情活動的判斷都有很大幫助,SLE患者經過治療後血清中原來含量降低的補體逐步恢復正常,這說明該治療是有效的。反之,如補體含量持續下降,則說明病情活動加重,需密切觀察。
(2)免疫球蛋白測定:主要測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由於SLE免疫功能異常亢進產生大量自身抗體,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增高,特別是IgG增高較為多見。C3降低;IgG顯著升高,IgA、IgM亦升高,γ球蛋白升高,呈高γ球蛋白血癥;循環免疫復合物測定陽性。
4.其他檢查
(1)狼瘡帶試驗 活檢取小塊皮膚,用直接免疫熒光法觀察,可發現表皮與真皮交界線上有顆粒或線狀熒光帶,為IgG、IgA、IgM及補體沉積所致。
(2)經顱多普勒超聲(TCD) 近年報道,可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TCD)診斷兒童狼瘡性腦病,認為TCD有效、簡便、無創、價優,有助於長期隨訪觀察SLE病情。TCD為狼瘡腦病腦血管早期功能性變化的檢測提供瞭一項較敏感和特異的方法。
(3)約20-50%SLE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15%患者梅毒血清反應呈假陽性,病情活動期C反應蛋白增加;31%患者血清中可測出冷球蛋白,冷球蛋白多是混合性,代表血中的免疫復合物,含IgG和補體C1、C3及IgM和/或IgA。
1.類風濕性疾病 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表現為對稱性的關節腫痛,可有進行性畸形,少有腎損害,RF因子高滴度陽性,但抗ds-DNA抗體及抗Sm抗體多陰性。
2.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 肌痛及肌無力明顯,肌酶譜明顯升高,腎損害少,抗ds-DNA抗體及抗Sm抗體多陰性。
3.結節性多動脈炎 皮膚改變為皮下結節,血白細胞增多,ANA陰性。
4.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一般有手指臘腸樣腫脹,雷諾現象更為嚴重,肌炎癥狀重,抗RNP抗體高滴度陽性,抗Sm抗體陰性。
其他需要鑒別的疾病還包括:血管炎、細菌或病毒感染、各種類型的腎臟病、慢性活動性肝炎、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等。
①並發關節腫脹和畸形,並發心力衰竭,尿毒癥,癲癇,偏癱及失語等;②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難,並發狼瘡危象時,常常危及生命;③可發生嚴重口腔潰瘍,伴腎性高血壓,狼瘡肺炎或肺出血等;④易發生藥物過敏,且表現較重,一旦過敏則不容易逆轉或病情惡化,有時疾病處於相對穩定期,接受致敏的藥物即可引起病情急性發作如持續性高熱等,容易引起過敏的藥物常見者有: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磺胺類、雌激素、普魯卡因胺、苯妥英鈉等,故狼瘡病人禁用以上藥物;⑤感染是常見的並發癥,也是最常見的死因及病情惡化的主要因素。易感染的原因與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尿毒癥及疾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