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主要病原: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
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胸膜肺炎樣微生物”,直徑為125~150nm,與黏液病毒的大小相仿,為已知獨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能通過細菌濾器。無細胞壁,呈球狀等多種形態,革蘭染色陰性。
病原體能耐冰凍,37℃時隻能存活幾小時。
(二)發病機制
肺炎支原體經飛沫傳播,侵入呼吸道黏膜後,緊密吸附於易感宿主的細胞膜的受體上,通過增殖並釋放毒性物質造成組織損傷。
(三)基本病理改變
間質性肺炎及急性毛細支氣管炎。
顯微鏡鏡檢:
可見局部黏膜組織充血、水腫、變厚,細胞膜被損傷。
上皮細胞纖毛運動消失,單核細胞及漿細胞浸潤。
細支氣管中有中性粒細胞及壞死的上皮細胞。
【臨床表現】
體征輕微而胸片陰影顯著,是本病病特征之一。
1、潛伏期 約2~3周(8~35天)。
2、病程 自然病程自數至2~4周不等,大多數在8~12日退熱,恢復期需1~2周。X線陰影完全消失,比癥狀更延長2~3周這久。偶可見復發。
3、癥狀
主要癥狀:大多起病不甚急,出現發熱、咳嗽、厭食、畏寒、頭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偶見惡心,嘔吐及短暫的斑丘疹或蕁麻疹。
(1)發熱:多數在39℃左右。可為持續性或弛張性,或僅有低熱,甚至不發熱。
(2)咳嗽:多為重咳。初期幹咳,繼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絲),有時陣咳稍似百日咳。
(3)呼吸道癥狀:
嬰兒患者:叩診可得輕度濁音,呼吸音減弱,有濕性羅音。有時可呈梗阻性肺氣腫體征,並可有喘鳴及呼吸困難。兼有鐮狀細胞性貧血時,癥狀加重,可見呼吸困難、胸痛及胸腔積液。
年長兒:一般無呼吸困難表現,胸部體征不明顯。
偶可合並滲出性胸膜炎及肺膿腫。
(4)呼吸道外病變:
皮膚粘膜:出現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斯蒂芬斯-約翰遜(StevensJohnson)綜合征等。
胃腸道系統:嘔吐、腹瀉和肝功損害;
血液系統:溶血性貧血。血沉顯示中等度增快。
神經系統:發性神經根炎、腦膜腦炎及小腦損傷等。
心血管系統: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偶見非特異性肌痛及遊走性關節痛,細菌性混合感染。
4、X線檢查
(1)單側病變:
為多數,大多數在下葉。僅為肺門陰影增重,多呈不整齊雲霧狀肺浸潤,從肺門向外延至肺野。少數為大葉性實變影。
可見肺不張。一處陰影消散,他處有新的浸潤發生。
(2)雙側病變:
為少數,呈彌漫網狀或結節樣浸潤陰影或間質性肺炎,不伴有肺段或肺葉實變。
【診斷】
①持續劇烈咳嗽,X線胸片癥狀較體征顯著。
②白細胞數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陽性。
③血清凝集素(屬IgM型)滴度:
多上升至1∶32或更高。
陽性率50%~75%,病情愈重陽性率愈高。
冷凝集素大多於起病後第1周末開始出現,至第3~4周達高峰,以後降低,2~4月時消失。
註意事項:
此為非特異性反應。但溶血性貧血、肝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滴度一般不超過1∶32。
腺病毒所致年長兒肺炎多為陰性。
④血清特異性抗體測定
常采用: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間接免疫熒光法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⑤抗生素青、鏈黴素及磺胺藥無效,大環內酯類有效。
⑥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養支原體
缺點:需時太久,常要2~3周。
預防
1、保證營均衡養,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及早地給孩子口服鈣劑和維生素A、D。
2、平時要註意體育鍛煉,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3、室內保持通風,使肌體的耐寒及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
4、充分的休息和足夠的睡眠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5、避免與呼吸道感染人群接觸,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6、預防接種:滅活疫苗及減毒活疫苗。
保健品查詢小兒支原體肺炎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資料
中藥材查詢小兒支原體肺炎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一般治療、對癥治療、抗生素的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肺外並發癥的治療。
1.一般治療
(1)呼吸道隔離:對患兒或有密切接觸史的小兒,應盡可能做到呼吸道隔離。對住院患兒應盡可能將急性期與恢復期的患兒分開,細菌性感染與病毒性感染分開。,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2)護理: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溫在18~20℃,相對濕度宜在60%。
應註重休息、護理。供給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及足夠的液體,多飲水,少量多次進食,給予足量的維生素和蛋白質。
保持口腔衛生及呼吸道通暢,經常給患兒翻身、拍背、變換體位,減少肺淤血,以利炎癥吸收及痰液的排出。必要時可適當吸痰,消除黏稠分泌物。
必要時可服小量退熱藥,及服用中藥。
(3)氧療:適用於病情嚴重有缺氧表現者,或氣道梗阻現象嚴重者。
2.對癥處理
(1)祛痰:
目的:使痰液變稀薄,易於排出,減少細菌感染。
方法:加強翻身、拍背,霧化、吸痰,選用溴己新(必嗽平)、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凈)等祛痰藥。
(2)止咳
頻繁劇烈的咳嗽影響患兒的睡眠和休息時,可適當給予鎮靜藥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
酌情給予小劑量可待因鎮咳,但次數不宜過多。
(2)止喘:
對喘憋嚴重者,可選用支氣管擴張藥。
氨茶堿口服4~6mg/(kg·d)6h一次,吸入沙丁胺醇(舒喘靈)等。
3.抗生素的應用
應選用能抑制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
常用藥物:大環內酯類、氯黴素類、四環素類、林可黴素、克林黴素(氯林可黴素)、萬古黴素及磺胺類如磺胺甲噁唑(SMZ)等。
支原體首選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敏感,紅黴素為首選藥物。
(1)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常用藥物:紅黴素、螺旋黴素、麥迪黴素、吉他黴素(白黴素)等。
A.紅黴素:為首選藥物,使用廣泛,療效肯定。
療效:可消除支原體肺炎的癥狀和體征,但消除支原體肺炎效果不理想,不能消除肺炎支原體的寄居。
用法:常用劑量為50mg /(kg·d),輕者分3次口服治療即可,重癥可考慮靜脈給藥,療程一般主張不少於2~3周,停藥過早易於復發,常用口服劑有依托紅黴素(無味紅黴素)及紅黴素腸溶片。
副作用:對胃腸道刺激大,可引起血膽紅素素及轉氨酶增高。
B.其他大環內酯類藥物:羅紅黴素及克拉黴素(甲紅黴素)、阿奇黴素、吉他黴素(白黴素)、乙酰麥迪黴素(美歐卡黴素)、利福平和乙酰螺旋黴素。
(2)氟喹酮類:
機制:通過抑制DNA旋轉酶,阻斷DNA復制發揮抗菌作用。
特點:抗菌譜廣,對MP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在肺及支氣管分泌物中濃度高,能穿透細胞壁,半衰期長達6.7~7.4h。
環丙沙星(環丙氟哌酸):10~15mg/(kg·d),分2~3次口服,也可分次靜滴。
氧氟沙星:10~15 mg/(kg·d),分2~3次口服、療程2~3周。
(3)四環素類抗生素:
有肯定療效,但其毒副作用較多。
主要副作用:與鈣相結合,影響骨骼和牙的生長
禁忌癥:不宜在7歲以前兒童時期應用。
(4)氯黴素和磺胺類:
特點:療程較長,毒副作用較多,不宜長時間用藥,較少用於治療MP感染。
4.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適用於重癥患兒:急性期病情發展迅速嚴重的MP肺炎或肺部病變遷延而出現肺不張、肺間質纖維化、支氣管擴張或有肺外並發癥者
常用藥物:
地塞米松0.1~0.25mg/(kg·d)靜滴。
潑尼松(強的松)1~2mg/(kg·d),分次口服,一般療程3~5天。
氫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 靜滴。
註意事項:應用激素時註意排除結核等感染。
5.治療肺外並發癥
根據病情使用激素,針對不同的並發癥采用不同的對癥處理辦法。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支原體肺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1.外周血象
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
2.血生化
血沉輕、中度增快。部分病兒血清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增高。
3.肺炎支原體(Mp)檢測
(1)從痰、鼻分泌物、咽拭子中分離培養出MP。
需時約3周。
可用抗血清抑制其生長,也可借紅細胞的溶血來證實陰性培養。
(2)可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法檢測患兒分泌物及肺組織中MP-16SRDNA或P1黏附蛋白基因
適用於:早期患兒
4.紅細胞冷凝集試驗
多為陽性,滴定效價在1∶32以上。恢復期效價4倍增加的意義大。
5.鏈球菌MG凝集試驗
40~50%陽性,滴定效價為1∶40或更高,滴度逐步增至4倍則更有意義。
6.血清抗體檢測
通過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球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等方法測定。
7.X線檢查
(1)呈支氣管肺炎改變多:多為單側病變。多在下葉,有時僅為肺門陰影增重。多數呈不整齊淡薄片狀或雲霧狀肺浸潤,從肺門向外延至肺野,尤以兩肺下葉為常見,呈支氣管肺炎的改變。
(2)均一的實變影:類似大葉性肺炎實變影,可見肺不張。一處陰影消散,另一處有新的浸潤發生。
(3)間質性肺炎改變:呈雙側彌漫網狀或結節樣浸潤陰影,不伴有肺段或肺葉實變。
(4)肺門陰影增濃:大部分患兒有肺門淋巴結腫大或肺門陰影增寬。
8.心電圖和B超
必要時檢測是否有心肌損害和肝臟損害。
本病有時須與下列各病鑒別:
1、.病毒性肺炎:5歲以下小兒多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所致的肺炎。流感病毒性肺炎可見流感患者。
2、真菌性感染:念珠菌、隱球菌、毛黴菌、組織胞漿菌、芽生菌等。痰、尿作培養與塗片、血清補體結合試驗、瓊脂擴散法等為陽性。
3、細菌性肺炎:為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常有受寒、淋雨、上呼吸道感染等誘因,有寒戰、高熱、胸痛、鐵銹痰,肺實變體征明顯。血象可見白細胞顯著增高,痰及血中分離病原菌可陽性。
4、百日咳:陣發性痙攣性咳嗽。深長吸氣時產生高音調雞啼聲或吸氣性吼聲,之後輕咳,相互交替。
5、傷寒:持續性高熱(40~41℃),1~2周以上。出現特殊中毒面容,出現皮膚玫瑰疹,肝脾腫大。
6、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可見咽部充血,有咽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7、肺結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痰中可查到結核桿菌。結核菌素試驗為陽性。
8、鸚鵡熱 有與鳥類(鸚鵡、鴿類)或傢禽接觸史。發病急,有發熱,相對緩脈,頭疼,寒戰。
9、立克次體病 主要與Q熱鑒別。Q熱患者有與牛、羊、山羊及其乳品的接觸或飲食史。血清補體結合試驗及立克次體凝集試驗可以確診。
10.其他 肺梗死、肺不張、支氣管肺癌、風濕性肺炎、放線菌病、諾卡氏菌病、塵肺及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
(1)30%有耳痛。
(2)25%有皮膚損害:男性為多。出現皮疹,有紅斑、皰疹、斑丘疹、蕁麻疹及紫癜等,多發生在發熱期。
(3)12%~44%有消化系統癥狀: 大多為非特異性表現,常發生在疾病早期。
還可並發肝炎、肝腫大、血清轉氨酶升高。多數患者的肝功能隨肺部炎癥的痊愈而趨於正常。
(4)15%~45%有肌肉、關節損害:出現關節痛和非特異性肌痛。
關節炎及關節痛:主要是多大、中關節的多關節癥狀,多呈遊走性。
肌痛:一過性肌肉酸痛等。
(5)7% 有神經系統並發癥:如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顱神經麻痹、小腦共濟失調、周圍神經炎等。多在有呼吸系統癥狀7~14天後出現神經系統癥狀,約1/5直接以神經系統癥狀起病。
(6)4.5%有心血管系統並發癥:如心肌炎、心包炎、急性心力衰竭、房室傳導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