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新生兒低鎂血癥介紹

  正常新生兒血清鎂為0.8~1.15mmol/L(1.9~2.8mg/dl),離子鎂為0.40~0.56mmol/L(0.97~1.36mg/dl),血清鎂<0.66mmol/L(1.6mg/dl)為低鎂血癥(hypomagnesemia)。


原因

  (一)發病原因

  1.鎂攝入量減少

  (1)早產兒:胎兒從母親獲得鎂主要在孕期後3個月。

  (2)新生兒暫時性低鎂血癥:為一過性,常伴低鈣血癥。

  (3)宮內發育遲緩:胎盤轉運鎂障礙,胎兒攝取鎂減少。

  (4)進食母乳少,人工喂養母乳代用品中磷鎂比例不當,吸收不足。

  (5)禁食。

  (6)早產兒甲狀旁腺功能低下,血磷增高,致鎂降低。

  2.鎂吸收不良

  (1) 消化道丟失過多,因鎂在小腸及部分結腸吸收,當嚴重腹瀉、脂肪瀉、吸收不良、腸瘺、大部小腸切除術後等均可致低鎂血癥

  (2)先天性鎂吸收障礙:為遺傳疾病。

  (3)牛乳喂養:因磷攝入多,影響鎂的吸收。

  (4)肝膽疾病:可導致鎂在腸道吸收減少。

  3.鎂丟失過多

  (1)腎小管疾病:缺氧缺血、先天異常等可使腎小管重吸收鎂減少。

  (2)藥物:有些藥物可抑制腎小管對鎂的重吸收,使尿鎂排泄增加,如利尿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

  (3)糖尿病母親嬰兒:糖尿病母親因腎重吸收鎂發生障礙,常有缺鎂和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導致新生兒低鎂血癥。

  (4)高鈣血癥:任何原因引起的高鈣血癥,都可引起低鎂血癥。

  (二)發病機制

  胎盤主動轉運鎂到達胎兒,胎兒及分娩時臍血鎂高於母親,生後開始下降。當血清鎂低下時,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神經肌肉的傳導加強,當血鎂降至0.5mmol/L(1.2mg/dl)以下時,臨床上可出現類似低鈣性驚厥,主要見於3個月以下牛乳喂養的小嬰兒,尤其是新生兒。


症狀

新生兒低鎂血癥早期癥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多樣,無特異性,血清鎂<0.5mmol/L(1.2mg/dl)可出現癥狀,但嚴重程度與血清鎂降低的程度不完全平行。

  1.神經肌肉系統 主要表現為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出現煩躁不安、震顫、驚跳、兩眼凝視、面肌或手足抽搐、腱反射亢進、四肢強直,嚴重者出現喉痙攣、呼吸暫停、窒息。

  2.心血管系統 低鎂血癥時可導致心肌細胞興奮性增高,傳導速度減慢,可發生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室顫、傳導阻滯。

  3.消化系統 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

  4.呼吸系統 氣管、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可發生呼吸困難。

  5.視覺系統 兩眼凝視。

  有下列情況時應高度懷疑低鎂血癥:有多種電解質紊亂;原因不明、難以糾正的低鈣血癥、低鉀血癥;頑固性心律失常;難治性心力衰竭;嘔吐、腹瀉後突然發生驚厥,且補充血鈣後,驚厥仍發作,結合實驗室檢查有血鎂低於正常即可診斷。


飲食保健

新生兒低鎂血癥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新生兒低鎂血癥應該如何護理? 暫無相關資料

治療

新生兒低鎂血癥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重視孕期保健,防治母親低鎂血癥,防治新生兒肝、腸疾患,以免鎂吸收減少而排出增多,當有鎂丟失過多的因素存在時,應註意鎂的補充。牛乳喂養兒和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時,血磷較高,也可致血鎂的下降,應積極預防。提倡母乳喂養。在母乳喂養中,磷和鎂的比例恰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保健品查詢新生兒低鎂血癥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資料

中藥材查詢新生兒低鎂血癥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病因治療 去除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

  2.補鎂 2.5%硫酸鎂2~4ml/kg緩慢靜脈滴註(每分鐘不超過1ml),如癥狀未控制可重復給藥,2~3次/d,驚厥控制後改為口服,10%硫酸鎂每次1~2ml/kg,2~3次/d。早產兒不能肌內註射,肌註過淺可致局部壞死。細胞內外鎂轉運速度較慢、腎保鎂作用較差,補鎂需持續7~10天。

  補鎂過程中,如出現肌張力過低,呼吸抑制,立即給10%葡萄糖酸鈣2ml/kg,靜脈滴註。

  3.糾正電解質紊亂 低鎂血癥常伴有低鈣和低鉀,在補鎂的同時可適當補鈣和補鉀。伴低鈣的低鎂血癥,用鈣劑和維生素D治療常無效,甚至使血鎂更低,癥狀加重,應強調用鎂劑治療。

  (二)預後

  多數患兒給予及時治療後,預後良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新生兒低鎂血癥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新生兒低鎂血癥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清鎂 血清鎂<0.66mmol/L即可診斷。

  2.有低鈣血癥 由於低鎂血癥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低下,且腎和骨等靶器官對甲狀旁腺激素的反應亦低下,不能動員骨鈣入血,不能減少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因而新生兒低鎂血癥常伴有低鈣血癥,且低鎂血癥與低鈣血癥在臨床表現上難以區分,故對於低鎂血癥患兒應同時測定血清鈣;而低鈣血癥患兒經鈣劑治療無效時亦應考慮有低鎂血癥的可能。

  3.尿鎂 24h尿鎂比血鎂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尿鎂排出<1.0mmol/L提示體內缺鎂,但腎小管重吸收鎂障礙引起的低鎂血癥,尿鎂排泄增加,>1.5mmol/L。

  4.組織細胞內鎂的測定 可測紅細胞鎂和肌肉內的鎂。後者比者更準確反映體內鎂的變化,但檢查方法復雜。

  5.靜脈內鎂負荷試驗 在12 h內滴註500 ml萄糖液,其中含有 30 mmol硫酸鎂,收集24h尿液,測定尿鎂排出量。若輸入的鎂>50 %保留在體內為缺鎂,<30 %保留可排除缺鎂。此試驗不能應用在有腎功能不全、心臟傳D導障礙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心電圖表現為早期T波高尖、QRS波增寬,嚴重者PR間期延長、ST段下移、T波平坦、倒置,出現U波,Q-T間期正常,可與低鈣血癥鑒別。


鑑別

新生兒低鎂血癥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腸吸收障礙 原發病癥狀表現明顯易於診斷,往往為綜合因素所致。腸吸收障礙者除低血鎂外,多伴有低血鉀,低鈣,低鈉,低氯,低磷和代謝佳釀中毒。

  2.腎臟疾患 低鎂血癥主要見於伴有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的腎臟疾患,由於多尿而致鎂的丟失增多,且尿鎂與尿鈉之間存在正相關。

  3.甲狀腺功能亢進 患者低血鎂常伴有負氮平衡,與代謝增強有關。由於細胞內代謝增強,細胞內鎂含量可增高,尿鎂排泄也增多。

  4.甲狀旁腺功能障礙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由於高鈣血癥使腎臟保鎂功能降低,故在低鎂血癥的同時尿鎂卻增加。甲狀旁腺摘除後,亦可發生低鎂血癥,是由於鎂沉積於骨組織的結果。因此尿鎂並不增多,後者低鎂血癥合並低鈣,且低鈣發生手足抽搐時,需要補鎂。如果隻補鈣很難控制。

  5.原發性難固酮增多癥 醛固酮分泌增多,尿鎂排出增多,導致低鎂血癥,原發有明顯特征,一般診斷不難。

  6.糖尿病酸中毒

  7.心臟疾患 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酒精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及體循環手術中和手術後。

  8.與低鈣血癥相鑒別。臨床2/3的低鎂血癥伴發低鈣血癥,因此,對鈣劑治療無效的患兒應考慮有低鎂血癥的可能。心電圖和實驗室檢查可助鑒別。


並發症

新生兒低鎂血癥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低鎂血癥常合並低鈣血癥、低鉀血癥。合並低鈣時,以神經肌肉興奮為主。低鎂血癥與低鈣血癥在臨床表現上難以鑒別,並且許多低鎂血癥常伴低鈣血癥,因此在低鈣血癥經鈣劑治療無效時,應考慮低鎂血癥可能。合並低鉀時,表現以肌無力為主,發生嚴重低鉀血癥時,補鉀不易糾正,低鎂血癥是低鉀血癥難以糾正的重要原因。本癥尚可並發喉痙攣、呼吸暫停、窒息,並發心律失常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新生兒低鎂血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