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組織病理:本病組織病理呈多種不同的表現。通常分6型,即角化型、棘層肥厚型、菌落型、腺樣型、刺激型和黑棘皮型。同一損害中,常見不止一型的上述類型。
上述各型均有角化過度、棘層肥厚與乳頭瘤樣增生。絕大多數病例,棘層肥厚完全是由於腫瘤向上伸展,因此腫瘤下端平坦,與兩端正常皮膚位於同一水平線上,為本病組織病理上的特點。增生的瘤組織由鱗狀細胞和基底樣細胞組成,前者與正常表皮中所見的鱗狀細胞相同,而後者比正常基底層細胞小,胞核相對較大。茲將上述六型分述如下:
1.棘層肥厚型 為本病最常見的類型,角化過度和乳頭瘤病常輕,但表皮顯著增厚。有些病例中增厚的表皮雖然隻包繞著狹窄的乳頭。另一些病例則可見由增厚、交織的表皮細胞索圍繞結締組織島而構成的網狀外觀。可見很多角質凹陷在橫切面上表現為許多假性角囊腫。此外亦見呈驟然而完全角化的真囊腫,在顯著增厚的表皮中,基底細胞的數目超過鱗狀表皮。此型黑色素含量較正常者多。
2.過度角化型 也稱指狀或鋸齒型,角化過度和乳頭瘤樣增殖明顯,但棘層肥厚不大明顯。很多表面被覆表皮的真皮乳頭,向上呈指狀伸展,好像教堂的屋頂。表皮大部分由鱗狀表皮組成,但到處可見小簇基底樣細胞,一般無大量黑色素。
3.腺樣型 表皮呈許多細的表皮細胞束從表皮伸向真皮並分支和交織,很多束僅由雙層基底樣細胞組成。純網狀損害無角質囊腫和假角質囊腫。但腺樣型也常伴有棘層肥厚型,後者常見角質囊腫和假角質囊腫,腺樣型的基底樣細胞常見明顯色素增加。
4.菌落型 表皮內有極顯著的細胞巢,後者在有些病例中因胞核小而深染,隻在少數部位見到細胞間橋,而與基底細胞上皮瘤的病灶相似。有些病例細胞巢則由有明顯細胞間橋的相當大的細胞構成。
5.刺激型 此型特點為出現很多由許多排列成洋蔥狀的嗜酸性扁平鱗狀細胞構成的鱗狀旋渦或鱗狀珠。因此像分化低的角化珠。但這些鱗狀旋渦,小而數目多,呈限界性而易與鱗狀細胞癌的角珠區別。此外,刺激型脂溢性角化病可向下增長,超過非刺激型通常所見的水平分界線。
6.黑棘皮瘤型 為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種相當罕見的組織學類型,損害內散佈有很多充滿黑色素的大黑色素細胞。銀染色這些細胞有大的樹枝狀突,並含有相當量的黑色素,而角質形成細胞幾乎不含任何黑色素。本型不同於通常的色素性脂溢性角化病,後者僅有少數黑色素細胞,黑色素幾乎完全位於角質形成細胞內。
1.黑色素瘤 易與孤立性黑色脂溢性角化病混淆。黑色素瘤表面光滑,外觀輕度浸潤而非疣狀,組織病理可以確診。
2.光化性角化病 通常為紅斑性,表面明顯粗糙,輕度鱗屑,無油膩性鱗屑。皮損界限不清。最常發生於曝光區,特別是顏面和手背,多見於皮膚白晳的患者,組織病理可鑒別。
3.痣細胞痣 表面光滑不呈疣狀,無脂溢性鱗屑,組織病理可鑒別。
4.老年性雀斑樣痣 皮損位於日曬部位,故亦稱日光性雀斑樣痣,為大小不等的淺褐或深褐色斑,不高出皮面,與脂溢性角化病早期損害相似,但脂溢性角化病臨床上角化明顯,略高出皮膚,可有脂溢性鱗屑,組織病理不同,可以區別。
5.色素性基底細胞癌 形狀不規則,具有珍珠狀卷曲邊緣,表皮薄而發亮,可有毛細血管擴張,中央凹陷或呈潰瘍。組織病理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