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介紹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又稱結核性腸系膜淋巴結炎(tuberculous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致。可為原發,亦可繼發於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核感染。多發生於兒童,以間歇性腹痛、腹瀉為主要表現,可導致患兒營養不良,腸粘連等。系統的抗結核治療,效果較好。


原因

  (一)發病原因

  結核桿菌感染可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本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常因飲用受結核桿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而發病;繼發性較原發性多見,多繼發於開放性肺結核或腸結核。病變淋巴結若破潰可引起結核性腹膜炎。

  (二)發病機制

  本病多見於童年期,它可以是原發的,也可能是繼腸結核或肺結核而續發的。在原發病例,其細菌大都是直接透過健康的腸壁而進入淋巴結,或者是腸壁的原有病變已經完全愈合未留痕跡。在繼發病例,則大多數在肺或腸有明顯的病灶。淋巴結受累最多的是在回盲部,在盲腸及升結腸內側的腹膜後間隙中,以及在小腸系膜下端部分。偶爾,上腹部的淋巴結也可以有結核性病變。隨著病期的不同,受累的淋巴結可以有急性腫大,呈幹酪變,化膿,或者硬結鈣化等不同的變化。有些鈣化的淋巴結可以堅硬如結石,在X線檢查時與腎臟結石或膽囊結石甚為相似,常需通過腎盂造影或膽道造影才能鑒別。有些淋巴結的幹酪變或冷膿腫可相互融合成團,其大如拳,須開腹探查方能鑒別。


症狀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早期癥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臨床上,急性的腸系膜淋巴結結核可以疑似急性闌尾炎,急性胃腸炎等。

  1.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1)癥狀:患者疲倦不適,時感臍部或右下腹有間歇性腹痛,痛劇時可伴有惡心、嘔吐。1~2天後疼痛減輕,但以後又可發作加劇。持續低熱,經常腹瀉,水樣便和黑臭便也是常見的癥狀。

  (2)體征:腹部脹滿和壓痛。壓痛以右下腹最顯著,該處有時並可摸得少量腫塊,易與急性闌尾炎混淆。

  2.慢性的腸系膜淋巴結核

  (1)癥狀:腹瀉及脂性下痢。病人因長期慢性腹瀉及因淋巴結的腫大,常有營養不良,如消瘦、貧血和疲乏等。如並有腹膜的結核者,癥狀更將加劇。患者常有中等度的熱型,食欲不振,消瘦顯著,精神倦怠。

  (2)體征:腹部膨隆,慢性壓痛。

  診斷

  1.病史 有進食未消毒的牛奶史、結核接觸史或者結核病史。

  2.臨床特點

  (1)消化道癥狀及體征:腹痛、腹瀉或便秘、腹部腫塊。

  (2)結核中毒癥狀:發熱、盜汗、食欲不振、消瘦等。

  (3)抗結核治療有效。

  3.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或其他免疫學檢查陽性。

  4.X線檢查 腸系膜有幹酪樣壞死病灶。


飲食保健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吃什麼好?

  1.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不吃過涼過熱的食物


護理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結核病的感染是預防本病基本措施。

  一、 控制傳染源,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結核病人。痰結核菌陽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療,痰中結核菌可在短期內減少,以至消失,幾乎100%可獲治愈,因此早期發現病人,尤其是菌陽性者,並及時給予合理的化療是現代防癆工作的中心環節。早期發現病人的方法是對懷疑病人及時進行X線胸片和菌細菌學檢查。

  二、 切斷傳染途徑。結核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因此禁止隨地吐痰。對菌陽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圍的東西要加以消毒和適當處理,室內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患者用過的食具可煮沸,被褥在列日下暴曬,痰盒便器可用5%-10%來蘇浸泡;平時應保持室內通風、空氣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三、 保護易感人群。

  (一) 接種卡介苗,它是一種無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種於人體後可使未受結核菌感染者獲得對結核病的特異性免疫力,保護率約為80%,可維持5-10年;接種對象主要為新生兒和嬰幼兒,大中小學生和新進入城市的少數民族地區人員;但接種卡介苗所產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對的,應重視其它預防措施。

  (二) 提高抗感染和自我保護能力,樹立良好的衛生、生活行為習慣,不抽煙、不酗酒、勤洗澡、保證充足的睡眠,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加強體育鍛煉,預防感冒,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與結核病人接觸,探視病人應在醫生允許情況下或帶口罩等采取預防措施。

保健品查詢腸系膜淋巴結結核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腸系膜淋巴結結核西醫治療方法

  本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當並發腸梗阻,或淋巴結化膿穿破致腹膜炎時,則需手術治療。有時為瞭診斷,需要除外惡性淋巴瘤或其他腫瘤時也行剖腹探查。

  1.支持療法 活動性腸系膜結核應臥床休息,糾正營養不良,必要時可給以靜脈內高營養,輸血或輸入血漿蛋白。

  2.抗結核治療

  (1)抗結核藥物的選擇:對結核性腸系膜淋巴炎的處理類似其他部位的結核,但療程必須在1~1.5年。對初治病例,鏈黴素、異煙肼、吡嗪酰胺和利福平等第一線藥物為首選。為瞭延緩或防止耐藥性的產生,目前強調2~3種藥聯合治療,用利福乎、異煙肼及鏈黴素合並治療6個月後復發率隻有3%。若為繼發結核性腸系膜淋巴炎,病人可能曾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對一線藥物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可考慮第二線藥物,如乙胺丁醇、乙硫異酰胺、卡那黴素、環絲黴素等。

  (2)治療方案:①2HSP/10HP;②2HSE/10HE。

  一般在治療開始後1~2周內,患者的自覺癥狀即可改善,食欲增加,體溫和大便趨於正常。然而如果治療不及時。病程已屆後期,即使給予合理、足夠抗結核治療,仍不能防止並發癥的發生。

  (3)藥物副作用:副作用發生的時間以前半月內最多見,超過60天無副作用者,繼續服藥則很少發生副作用。

  副作用多發生在肝臟、胃腸、神經、腎、關節、皮膚、血液等器官系統。按其發生的頻率,大致排序為:肝損害、胃腸反應、過敏反應和神經反應,其他副作用很少見。

  ①肝損害:多為一過性。較多見於異煙肼(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對氨水楊酸(PAS)等。肝臟損害的發病率與年齡及用乙醇有關,在含異煙肼和利福平的多藥方案,轉氨酶升高可達30%。

  ②胃腸反應:是最多見的副作用。常見於對氨水楊酸(PAS)、吡嗪酰胺、利福平等。

  ③關節腫痛:多見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與利福平合用可減少發生。

  ④神經系統副作用:大劑量應用異煙肼可引起周圍神經炎;鏈黴素損害平衡功能;卡那黴素等以損害聽力為主;視神經損害是乙胺丁醇的主要副作用。

  ⑤過敏反應:多見於間歇療法或復治的患者,通常在用藥後2個月內發生。鏈黴素、利福平、對氨水楊酸(PAS)發生過敏較多,乙胺丁醇發生過敏反應比異煙肼、鏈黴素和對氨水楊酸(PAS)晚。

  ⑥血液系統副作用:是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最常見的是利福平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氨硫脲引起的血液異常最多。

  ⑦腎毒性:最常見於氨基糖苷類藥物。

  3.對癥治療

  (1)腹瀉:可用堿式碳酸鉍(次碳酸鉍)0.6g,3次/d。

  (2)腹痛:給予顛茄、阿托品等藥物,嚴重者可給予輸液及鉀鹽。

  (3)不完全梗阻:除上述對癥治療外,應行胃腸減壓。

  4.剖腹探查 本病常疑為急性闌尾炎而施行手術。術中可以發現闌尾多屬正常,但腸系膜淋巴結多數有腫大,腹腔中並可有少量積液。此時可照例予以闌尾切除,淋巴結可摘出1枚做活組織檢查,腹腔則縫合而不予引流,患者大都可以痊愈。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腸系膜淋巴結結核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應該做哪些檢查?

  1.紅細胞沉降率 多明顯加快,可作為評定結核病活動程度的指標之一。

  2.血常規

  (1)白細胞計數正常,淋巴細胞增高。

  (2)血紅蛋白輕度降低。

  3.血漿蛋白 近20%慢性患者有低蛋白血癥。

  4.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1∶10000試驗呈陽性反應,有參考價值。

  5.X線

  (1)腹部平片:腸系膜尤其是回腸末端外有散在的鈣化的陰影。

  (2)鋇餐造影:若合並腸結核,可見腸運動過速,病變段受刺激收縮,充盈不佳。病變侵及小腸時,鋇餐通過可有激惹現象,小腸動力加強,出現狹窄現象。

  (3)胸片:可發現肺部結核病灶。


鑑別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與慢性闌尾炎、回盲部惡性淋巴結瘤、腸套疊等相鑒別。若X線檢查類似結石的陰影時,尚需通過腎盂造影或膽道造影與腎臟結石或膽囊結石相鑒別


並發症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常並發開放性肺結核或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腹水及腹壁靜脈曲張,幽門梗阻,不完全性腸梗阻等疾病。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