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慢性膽囊炎介紹

  慢性膽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系指膽囊慢性炎癥性病變,大多為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占85%~95%,少數為非結石性膽囊炎,如傷寒帶菌者。本病可由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遷延而來,也可慢性起病。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常見的是右上腹部或心窩部隱痛,食後飽脹不適,噯氣,進食油膩食物後可有惡心,偶有嘔吐。在老年人,可無臨床癥狀,稱無癥狀性膽囊炎。

 


原因

  (一)發病原因

  1.慢性結石性膽囊炎 與急性膽囊炎一樣,因為膽囊結石引起急性膽囊炎反復小發作而成,也即慢性膽囊炎和急性膽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階段的表現。

  2.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 在屍檢或手術時,此型病例占所有膽囊病變患者的2%~10%。

  3.伴有結石的慢性萎縮性膽囊炎 又稱瓷瓶樣膽囊。結石引起的炎癥與刺激,導致膽囊壁鈣化所形成,鈣化可局限於黏膜、肌層或兩者皆有。以65歲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見。

  4.黃色肉芽腫樣膽囊炎 比較少見,約占膽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於膽汁脂質進入膽囊腔的結締組織致炎性反應形成。

  (二)發病機制

  1.慢性結石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由於結締組織增生和組織水腫使膽囊壁增厚,全層間有淋巴細胞浸潤,膽囊內含黏液性物,可見沉淀物、膽沙或結石;重者肌層為纖維組織所代替,膽囊壁瘢痕化,膽囊管被纖維性腫塊梗阻。其膽汁的細菌培養往往陰性。

  2.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

  (1)代謝紊亂:由於膽固醇代謝的紊亂,致膽固醇酯沉積於膽囊黏膜而引起輕度炎癥,其中約有半數可有膽固醇結石之形成。膽囊外觀多無明顯異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澤稍顯蒼白;膽囊黏膜明顯充血肥厚,黏膜上有無數黃白色的膽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稱“草莓膽囊”。

  (2)感染:細菌可來自腸道和膽道,上行至膽囊;在敗血癥時,細菌可經血液或淋巴途徑到達膽囊。約1/3患者的膽汁培養有細菌生長。慢性膽囊炎亦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約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蟲感染亦可導致慢性膽囊炎。

  (3)運動功能障礙:膽道運動和(或)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功能障礙可逐漸演變為器質性病變。又如迷走神經切斷術後,膽囊張力和動力變異,排空時間延長,膽囊增大,漸漸出現膽囊壁纖維化、增厚伴慢性炎細胞浸潤。

  (4)血管因素:由於膽囊壁血管病變可導致膽囊黏膜損害,膽囊濃縮功能減低或喪失,終致膽囊壁纖維化。

  3.伴有結石的慢性萎縮性膽囊炎 膽囊可正常大小或較小,甚至如拇指端大。膽囊壁增厚呈灰白色,囊腔結石可為一枚或多枚,甚或充滿整個膽囊,黏膜呈細顆粒狀或仍較光滑但有膽石印痕。膽囊底或體部可見憩室內含膽汁。鏡下見膽囊黏膜扁平、萎縮且顯著纖維化,肌層肥厚;炎細胞數少,隻有少許淋巴漿細胞及巨噬細胞,也可見肉芽腫性異物巨細胞反應,巨細胞內有膽固醇結晶,膽囊壁血管可有閉塞性末梢動脈炎。瓷瓶樣膽囊的膽囊癌發生率較高,有其病理意義。

  4.黃色肉芽腫樣膽囊炎 病初時,由於急性膽囊炎和梗阻,膽汁通過潰瘍面進入間質或破裂Aschoff-Rokitanky(阿孝夫-羅基坦斯基)竇,吞噬集中在炎癥的部位,消化脂質形成大、圓、蒼白的黃色瘤細胞,導致局限性或彌漫性破壞性炎癥。肉眼見膽囊壁有黃色腫塊,膽囊壁增厚,並與鄰近器官粘連;膽囊可有穿孔,與胃腸道形成瘺,外觀難與膽囊癌區分。

 


症狀

慢性膽囊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慢性膽囊炎患者的發病年齡和性別與急性膽囊炎患者相似。臨床表現在不同患者則可有甚大差別,且與實際的病理變化也常不一致,有時患者可毫無癥狀,而死後屍體解剖則發現膽囊有明顯的慢性病變;有時患者有劇烈的膽絞痛病史,但手術時發現膽囊病變卻並不嚴重。

  患者癥狀可以明顯地從急性膽囊炎第1次發作後即不斷出現,也可以發病隱晦、癥狀輕微,直至診斷確定後才註意有癥狀存在。它可以有不定期的反復發作,在急性發作時臨床癥狀同急性膽囊炎;不發作時則臨床病象模糊不清,類似慢性“胃病”;也可以始終沒有急性發作而僅表現為經常的上腹部隱痛不適和消化不良,有時則可以全無癥狀。癥狀之所以有差別主要是因膽囊炎癥程度不同,時有或無膽囊結石,引起的反射性括約肌痙攣的程度亦各異,故膽囊之功能狀態亦隨之而有不同之故。

  患者通常有氣脹、噯氣以及厭食油膩現象,飽食以後常感上腹部不適,且不像十二指腸潰瘍在食後可減輕疼痛。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右季肋下或右腰等處隱痛,在站立、運動或冷水浴後更加明顯。由於經常隱痛不適,患者很少運動,體重常有所減輕。一旦因結石嵌頓而有急性發作時,右上腹將有經常的鈍痛,並有陣發性加劇,且80%的患者可有惡心嘔吐(但惡心嘔吐在平時則屬少見)。25%伴有膽囊結石的患者在發作時還有輕度黃疸,而如結石進入膽總管,黃疸之發生率可高達60%。故在劇烈的膽絞痛後出現深黃疸者,大多表示膽總管內有結石阻塞。但有時也可能雖有結石存在而無疼痛或黃疸出現。此外,慢性膽囊炎患者還可以有兩種特殊表現:①風濕性的關節痛,特別在頸、背及其他關節,據說是一種特殊的慢性中毒現象;②心臟癥狀,如心前區痛、心悸、氣促等,有時極似心絞痛。這兩種特殊表現在膽囊切除後均可獲得好轉或痊愈,因此這種情況非但不是手術的禁忌,且屬手術之適應證。

  體檢除右上腹有輕度觸痛外,一般無其他陽性癥狀。少數患者因膽囊管阻塞而膽囊腫大者,偶爾可在右上腹部捫到圓形腫塊。有的還可發現患者略有皮膚和鞏膜輕度黃染,提示病變是在膽道系統。更有少數病例在第8~10胸椎右旁有壓痛,或在右頸胸鎖乳突肌兩下腳之間有壓痛,後者尤其有診斷意義。

  慢性膽囊炎患者一般診斷並不困難,因多數患者有右上腹部一次或多次的絞痛病史和消化不良癥狀。但有時癥狀不典型者,可與慢性闌尾炎、慢性潰瘍病、慢性胃炎、結腸癌、慢性胰腺炎及腎盂腎炎等癥混淆。正確的診斷有賴於:①膽囊部X線平片攝影;②膽囊造影;③B超或CT、MRI等。

 


飲食保健

慢性膽囊炎吃什麼好?

  1.食療方:

  1)山楂山藥餅:山楂、山藥、白糖各適量。將山楂去核,同山藥共蒸熟,冷後加白糖攪勻,壓為薄餅服食,1日1劑。

  2)幹薑胡椒砂仁肚:幹薑、胡椒、砂仁各6克,肉桂、陳皮各3克,豬肚1個,調料適量。將豬肚洗凈,諸藥佈包,加水同煮至豬肚爛熟後,去渣取汁飲服,豬肚取出切片,調味服食,2日1劑

  3)山楂飲: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決明子15克,煎湯代茶飲或飲用綠茶。

  4)陳皮檳榔:陳皮20克,檳榔200克,丁香、豆蔻、砂仁

護理

慢性膽囊炎應該如何護理?

  膽囊炎是常見的病癥之一。急性發作期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慢性期或恢復期,適當的護理對於加速病癥的痊愈、預防急性發作是至關重要的。那麼,膽囊炎病人在飲食、工作方面如何調護呢?

  膽囊炎病人護理

  一,油膩食物是誘發膽囊炎發作的常見原因,所以膽囊炎病人尤需註意飲食護理,發病期間更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吃流質或半流質,忌油膩食物。

  二,急性發作時,應密切觀察病人的腹痛、體溫、呼吸和血壓等變化,如有皮膚及眼白(鞏膜)黃染,應及時去醫院診治。輕型病人一般無需手術,可服用清熱利膽中藥,應用抗生素和補液療法;用阿托品加非那根解痙之痛,疼痛嚴重的可用阿托品加度冷丁。

  三,病情嚴重者,經短期內科保守治療後應早期手術為宜,以防膽囊壞死、穿孔。一般在發病3天之內可行膽囊切除術。膽囊切除後,並不影響膽汁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因為膽囊最主要的功能是貯藏由肝臟分泌的膽汁,待機體需要時排入消化道。有部分病人在術後可出現腹脹不適和消化不良。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對癥藥物(如膽酸鈉、利膽片和消化藥),以後會逐漸恢復正常。術後傢庭護理的重點仍是飲食調理,既要給病人營養豐富的飲食,而又不能油膩;同時密切註意勿使切口污染,膽汁引流要通暢。

  在工作活動方面,急性發作期臥床休息是必要的。慢性期可根據病情的輕重適當參加一點體育活動或工作,但不可過量。因為大量活動造成的疲勞是臨床上膽囊炎發作的常見誘因,且活動量大,消耗多,需補充高能的食物,這樣會大大增加膽囊的負擔。對於恢復期病情較輕的膽囊炎患者來說,進行一些簡單、輕松的工作或活動量小的體育活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做廣播體操等是可以的,而且這樣還可增強膽囊肌肉的收縮力,防止膽汁在膽囊內的淤積。


治療

慢性膽囊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預防:

  1)註意飲食。食物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暢通。六腑以通為用,肝膽濕熱,大便秘結時,癥狀加重,保持大便暢通很重要。

  3)要改變靜坐生活方式,多走動,多運動。

  4)要養性。長期傢庭不睦,心情不暢的人可引發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寬闊,心情舒暢.

保健品查詢慢性膽囊炎中醫治療方法

  1.中醫偏方:

  中醫認為,慢性膽囊炎多為肝膽鬱熱、疏泄失常所致。當以清利肝膽、疏肝行氣、調理氣機為治。中醫辨證食治,一般分為以下幾型:

  1)飲食停滯型 :主要表現為脅肋疼痛、胃脘脹滿,或惡心欲嘔、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當以理氣消食、和胃導滯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1,山楂山藥餅:山楂、山藥、白糖各適量。將山楂去核,同山藥共蒸熟,冷後加白糖攪勻,壓為薄餅服食,1日1劑。 2,幹薑胡椒砂仁肚:幹薑、胡椒、砂仁各6克,肉桂、陳皮各3克,豬肚1個,調料適量。將豬肚洗凈,諸藥佈包,加水同煮至豬肚爛熟後,去渣取汁飲服,豬肚取出切片,調味服食,2日1劑。

  2)肝氣犯胃型 :主要表現為脅肋疼痛,胃脘脹滿,攻撐作痛,曖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發作,舌苔薄白,脈弦。當以疏肝理氣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1.陳皮檳榔:陳皮20克,檳榔200克,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將諸藥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轉文火慢煮;煮至藥液幹後,停火候冷。待藥液冷後,將檳榔取出,用刀剁為黃豆大小的碎塊備用。每次飯後含服少許。

  2.丹參田雞湯:丹參30克,大棗10克,田雞250克。將丹參佈包,大棗去核,田雞去皮洗凈。加水同燉至田雞熟後,去藥包,加入食鹽、味精等調服,每日1劑。

  3)肝胃鬱熱型:主要表現脅肋疼痛、胃脘脹滿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幹口苦、舌質紅苔黃、脈弦或數。當以疏肝泄熱,行氣止痛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1.牛蒡炒肉絲:牛蒡子10克,豬瘦肉150克,胡蘿卜絲100克,調味品適量。將牛蒡子水煎取汁備用。豬肉洗凈切絲,用牛蒡子煎液加淀粉等調味。鍋中放素油燒熱後,下肉絲爆炒,而後下胡蘿h及調味品等,炒熟即成,每日1劑。

  2.金幣竹葉粥:金幣草30克,竹葉1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金幣草、竹葉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兩沸即成。每日1劑。

  4)瘀血停滯型:主要表現為脅肋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胃脘脹滿疼痛、舌質紫暗、脈澀。當以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1.山楂三七粥:山楂10克,三七3克,大米50克,蜂蜜適量。將三七研為細末,先取山楂、大米煮粥,待沸時調入三七、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劑,早餐服食。

  2.無花果木耳紅棗煲瘦肉:豬瘦肉250克,無花果60克,紅棗5枚,黑木耳15克,調料適量。將豬肉洗凈、切片;大棗去核;黑木耳發開洗凈,與無花果等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後,調入蔥、薑、椒、鹽等。待熟後,味精調服,每日1劑。

  3.桃仁墨魚:桃仁6克,當歸10克,墨魚1條,調味品適量。將墨魚去頭、骨,洗凈,切絲,桃仁、當歸佈包,加水同煮沸後去浮沫。文火煮至墨魚熟透,去藥包,調味服食。

  偏方一則:

  〖辨證〗肝膽氣滯,濕熱蘊結。

  〖治法〗疏肝利膽,理氣除濕。

  〖方名〗疏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2克,白芍20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5克,茵陳30克,大黃6克(後下),金錢草30克,麥芽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劑,日服2次。

中藥材查詢慢性膽囊炎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某些非膽石性慢性膽囊炎可能通過飲食的節制及內科治療而維持不發病,但療效並不可靠。已伴有結石者急性發作的機會更多,且可引起一系列嚴重並發癥,偶爾引致膽囊癌。故本癥不論是否伴有結石,最佳的療法莫如手術,而最好的手術方法是膽囊切除,隻有切除膽囊,才能根本去除感染病灶,防止一切並發癥。但癥狀輕微或長期未曾發作的患者特別是年老並有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者,不宜隨便作剖腹手術,以防止因手術帶來更為嚴重的並發癥和後果。在膽石癥特別是原發性膽管結石的高發地區,約80%的慢性膽囊炎是因膽道結石的反復發作所致。這些病例除膽囊切除以外當然還須並行膽總管切開引流或某種膽腸吻合術。反之,對伴有膽囊內無數小結石(石榴子樣的感染性結石),除膽囊切除以外也必須作膽總管之切開探查,以免膽囊結石進入膽總管中發生後患。一般說來,凡慢性膽囊炎癥狀明顯,發作頻繁而且劇烈者,特別是伴有膽囊結石者,手術切除之效果大多良好;反之如癥狀輕微,尤其是無結石性慢性膽囊炎,作膽囊切除之療效可能較差,應予以重視。

  對年邁身體條件較差的病人可采用綜合保守治療,如限制脂肪攝入量,服用利膽藥物,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有助於癥狀的緩解。

  臨床上還有一些膽囊疾病,如明顯的炎癥表現,如膽囊積液、膽囊腺肌增生病、膽囊膽固醇沉積癥、膽囊神經瘤病等,其臨床表現類似膽囊炎,如癥狀較重時,也應進行膽囊切除術。

  急、慢性膽囊炎,目前可以采用的手術方式為保膽取石或膽囊切除,如果術前檢查發現膽囊有功能,宜保留膽囊。近來研究報道是肝臟的成石性膽汁形成瞭膽囊結石(如膽固醇過飽和),所以從2007年開始,國內開展瞭微創保膽取石手術,主要是應用膽道鏡在術中徹底取出膽囊內的結石。2009年,北大醫院的張寶善教授對隨訪結果進行瞭總結,報道此方法術後並發癥很少,結石復發率低,不同醫院的復發率在2-10%之間,和泌尿系結石治療後的復發率相當(2)。2007和2009年已開瞭2次微創保膽取石的全國性會議。裘法祖教授大力支持這項新術式,寫瞭“重視膽囊功能、發揮膽囊作用和保護膽囊存在”的題詞。此術式的優點在於:保存瞭膽囊參與消化的功能、預防因切除膽囊所致的結腸癌並避免瞭切除膽囊操作所導致的膽管損傷。目前,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是在全國率先開展這項手術的醫院之一,取得良好效果。 對於萎縮性膽囊和膽囊癌變,應切除膽囊。

  1、非手術療法:

  亦可作為術前準備,包括:a.臥床休息、禁食 、腹脹者胃管減壓;b.補液,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c.解痙止痛;d.靜脈聯用有效抗生素,如慶大黴素、氨芐青黴素、氯黴 素、先鋒黴素等;對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2、手術療法

  ①、急性膽囊炎:一般主張經12~24小時積極的內科治療,待癥狀緩解再擇期手術。目前,一些醫院已經開展急癥保膽手術

  ②、慢性膽囊炎:微創保膽手術是首選,極少數患者膽囊已經萎縮和癌變,應切除膽囊。

  3、綜合治療

  低脂飲食,口服利膽藥,如硫酸鎂、消炎利膽片、清肝利膽口服液、保膽健素等;應用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消石素等溶石;有寄生蟲感染者應當驅蟲治療。

  (二)預後

  手術引起的嚴重並發癥和死亡很少見,手術死亡率在50歲以下的病人中約0.1%,在50歲以上者為0.5%。手術死亡常見於術前被認為是危險較大的病人。約95%的病例,手術後癥狀可得到緩解。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慢性膽囊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慢性膽囊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十二指腸引流收集膽汁進行檢查,可發現膽汁內有膿細胞、膽固醇結晶、膽紅素鈣沉淀、寄生蟲卵等。膽汁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1.B超檢查 最有診斷價值,可顯示膽囊大小、囊壁厚度、囊內結石和膽囊收縮情況。

  2.放射學檢查 腹部X線平片可顯示陽性結石、膽囊鈣化及膽囊膨脹的征象;膽囊造影可顯示結石、膽囊大小、形狀、膽囊收縮和濃縮等征象。

  3.口服、靜脈膽管造影除可顯示結石、膽囊大小、膽囊鈣化、膽囊膨脹的征象外,還可觀察膽總管形態及膽總管內結石、蛔蟲、腫瘤等征象,對本病有很大診斷價值。有條件時以逆行胰膽管造影為好,不僅結果可靠,並可行十二指腸鏡下治療。

 


鑑別

慢性膽囊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由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癥狀不典型,臨床常易誤診,以下疾病常被誤診為慢性膽囊炎,故應註意鑒別。

  1.消化性潰瘍 癥狀不典型的消化性潰瘍與慢性膽囊炎容易混淆,且此類疾病常與慢性膽囊炎並存。除仔細詢問病史外,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及B超檢查有助於鑒別。

  2.慢性胃炎 各種慢性胃炎的癥狀與慢性膽囊炎有相似之處,纖維胃鏡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診斷明確後行藥物治療如癥狀好轉,則可與慢性膽囊炎相鑒別。

  3.食管裂孔疝 本病常見的癥狀是上腹或兩季肋部不適,典型者表現為胸骨後疼痛,多在飽餐後0.5~1h發生,飯後平臥加重,站立或半臥位時減輕,可有噯氣反胃;而慢性膽囊炎腹痛多在右季肋部,飯後加重而與體位無關。因食管裂孔疝約20%的病人合並慢性膽囊炎,故二者臨床癥狀常同時並存。鋇餐檢查可以鑒別。

  4.原發性肝癌 在無B超的時代,臨床上有些原發性肝癌被診為慢性膽囊炎。因為原發性肝癌早期,即小肝癌及亞臨床肝癌多無自覺癥狀,一旦出現右上腹不適或隱痛,多已是晚期,B超及CT檢查可以鑒別。

  5.膽囊癌 本病早期癥狀頗似慢性膽囊炎,如此時行B超檢查可與慢性膽囊炎鑒別,並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如病情發展,出現黃疸及右上腹腫塊,多為晚期。


並發症

慢性膽囊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膽囊積水 慢性膽囊炎時,膽囊黏膜上皮分泌黏液過多。當膽石阻塞於膽囊管時不斷增加的黏液使膽囊緩慢地無痛地逐漸擴張(如迅速地擴張會引起疼痛)。若無急性炎癥發生,則膽汁為無菌的。此時右上腹可捫及一無痛性腫大的膽囊。膽囊積水應與因膽總管緩慢阻塞引起膽囊擴張相鑒別。後者的擴張不是因為黏液分泌引起,並伴有黃疸,而膽囊積水不伴有黃疸。

  2.白膽汁 當膽囊積水持續數周,膽色素被分解、吸收後,膽汁變成無色透明。

  3.石灰乳膽汁 糊狀或乳狀,膠狀石灰石沉積於膽囊內稱之為石灰乳膽汁。1.3%~3.4%的膽石癥手術患者可見有石灰乳膽汁。男女之比為1∶2.7。1911年Churchman報道首例石灰乳膽汁以來,目前對此病已有深入瞭解。

  4.瓷器樣膽囊 所謂瓷器樣膽囊是膽囊壁鈣化,似瓷器樣硬而易碎。瓷器樣膽囊見於0.06%~0.8%的膽囊摘除術。男女之比為1∶3。平均發病年齡為54歲。癌變率大於25%。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慢性膽囊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