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細菌性肝膿腫介紹

  細菌性肝膿腫是指由化膿性細菌侵入肝臟形成的肝內化膿性感染灶。本病可來自膽道疾病(占16%~40%),門靜脈血行感染(占8%~24%),直接感染較少見,經肝動脈血行感染報告不一,最多者為45%,隱匿性感染約占10%~15%。致病菌以革蘭陰性菌最多見,其中2/3為大腸埃希桿菌,糞鏈球菌和變形桿菌次之;革蘭陽性菌以金葡菌最常見,感染常為混合性。臨床上以寒戰、高熱、肝區疼痛、肝大和壓痛為主要表現。


原因

  (一)發病原因

  細菌性肝膿腫是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肝內化膿性感染,亦稱化膿性肝膿腫。肝臟由於接受肝動脈和門靜脈的雙重血液供應,並通過膽道豐富的血供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強大的吞噬作用,可以殺滅入侵的細菌並阻止其生長,因而細菌性肝膿腫並不經常發生。當人體抵抗力弱時,入侵的化膿性細菌會引起肝臟感染而形成膿腫。引起細菌性肝膿腫最常見的致病菌在成人為大腸埃希桿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在兒童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而Friedländer肺炎桿菌等則次之。病原菌進入肝臟,可經由下列途徑:

  1.膽道系統 此為我國患者目前最重要的感染途徑。在有膽道阻塞和繼發感染的病例,如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或華支睪吸蟲病等並發急性化膿性膽總管炎者,細菌可沿膽道上行,感染肝臟而形成肝膿腫。

  2.門靜脈系統 腹腔感染(如壞疽性闌尾炎、化膿性盆腔炎等)、腸道感染(如潰瘍性腸炎、菌痢等)、痔核感染等可引起門靜脈屬支的血栓性靜脈炎,其膿毒性的栓子脫落後可沿門靜脈系統進入肝臟,引起肝膿腫。由於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此途徑的感染已少見。

  3.淋巴系統 肝臟的鄰接部位如有化膿性病灶如膽囊炎、膈下膿腫及胃、十二指腸穿孔等,細菌可經淋巴系統侵入肝臟。

  4.血液感染 體內任何部位的化膿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骨髓炎、亞急性心內膜炎、癤和癰等並發菌血癥時,病原菌可由肝動脈入肝。

  5.直接侵入 當肝臟有開放性損傷時,細菌可經由創口直接侵入。有時肝臟的閉合性損傷形成肝臟的被膜下血腫後,肝臟內原有的細菌可使血腫轉化為膿腫。

  6.其他原因不明的方式 不少肝膿腫並無明顯原因,如隱匿性肝膿腫。可能體內存在某種感染性病灶,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偶然的菌血癥引起瞭肝臟的炎癥和膿腫。有報道指出,隱匿性肝膿腫中25%伴有糖尿病。

  由於近年來抗生素廣泛而有效的應用及手術治療的進步,使原屬於其他腹腔感染引起的細菌性肝膿腫的病例已少見。北京協和醫院比較早年及近10年的細菌性肝膿腫病例,膽系結石和腫瘤成為最主要致病原因,糖尿病患者易並發本病(8.3%),細菌培養陰性的病例有所增加(52.1%)。目前,膽源性肝膿腫約占半數或更多,合並結石或癌性膽道梗阻者更易發生,膽道蛔蟲引起者在一些基層單位仍有報道。

  至於所謂的不明原因的肝膿腫,推測最可能是由原發病灶不明顯的菌血癥所致;輕度的肝損傷或缺血亦有可能為其直接的誘因,糖尿病也是產生細菌性肝膿腫的誘因。有時肝膿腫的細菌培養結果為陰性,不排除由於對厭氧菌的培養技術不適當所致。

  (二)發病機制

  細菌性肝膿腫多為混合性感染,往往同時檢出多種細菌,以內源性細菌為主。60%以上為腸道革蘭陰性桿菌,以往最常見的是大腸埃希桿菌,晚近克雷白桿菌已上升至首位。最常見的陽性球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克雷白桿菌、變形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是長期住院和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產生膿腫的重要致病菌。約半數肝膿腫患者膿液中可檢出厭氧菌,最常分離出的厭氧菌為脆弱類桿菌、巨核梭形桿菌等。膽源性肝膿腫與門脈血行感染性肝膿腫的病原菌以大腸埃希桿菌為主,肝動脈血行感染性肝膿腫的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細菌侵入肝臟後,即引起肝臟的炎性反應。當機體抵抗力較強或經過一定的治療後,炎癥可以自行吸收,甚至有些已經形成的小膿腫,經有效的治療後也可以吸收機化而痊愈。反之,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治療又不及時的情況下,炎癥將進一步蔓延擴散。尤其在病灶比較集中部位,由於肝組織破壞,多個小膿腫可以逐漸擴大,並相互融合為一個或數個較大的膿腫,故肝膿腫多為單發,但也可為多發。一般而言,血源性感染者常為多發,病變以右肝為主或累及全肝。膽管源性肝膿腫起源於多個小膿腫,它的分佈與肝內膽管病變的分佈一致,位於肝臟的一側、一葉或一段。膿腔常與膽管相通,膽管內也充滿膿液。有人認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後期,實質上是急性肝膿腫的一種表現。肝外傷後血腫感染所引起的膿腫和隱源性膿腫,多為單發性。由於肝臟血液循環豐富,一旦形成膿腫後,大量毒素被吸收入血,臨床出現嚴重的膿毒血癥表現。當膿腫轉為慢性以後,膿腫壁上出現肉芽組織生長及纖維化形成,此時臨床癥狀便逐漸減少或消失。肝膿腫如果未能得到適當的控制,可向膈下、腹腔、胸腔穿破。因膽道感染而引起的肝膿腫還可伴發膽道出血。


症狀

細菌性肝膿腫早期癥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細菌性肝膿腫多無典型臨床表現,急性炎癥期常被原發病所掩蓋。本病一般起病較急,由於肝臟血運豐富,一旦發生化膿性感染後,大量毒素進入血循環,引起全身膿毒性反應。臨床上常繼某種先驅性疾病(如膽道蛔蟲病)以後突然寒戰、高熱和肝區疼痛等。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1.寒戰和高熱 多為最早癥狀,也是最常見的癥狀。病人在發病初期驟感寒戰,繼而高熱,發熱多呈弛張型,體溫在38~40℃,最高可達41℃,寒熱往來伴大量出汗,脈率增快,一天數次,反復發作。

  2.肝區疼痛 炎癥引起肝臟腫大,導致肝被膜急性膨脹,肝區出現持續性鈍痛;出現的時間可在其他癥狀出現之前或之後發生,亦可與其他癥狀同時出現,疼痛劇烈者常提示單發性膿腫;膿腫早期為持續鈍痛,後期常為銳利劇痛,隨呼吸加重者常提示肝膈頂部膿腫;有時疼痛可向右肩放射,左肝膿腫也可向左肩放射。

  3.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和嘔吐 由於伴有全身性毒性反應及持續消耗,乏力、食欲差、惡心和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較為常見。少數病人在短期內表現精神萎靡等較嚴重病態,也有少數病人出現腹瀉、腹脹或較頑固性的呃逆等癥狀。

  4.體征 肝區壓痛和肝大最常見;右下胸部和肝區有叩擊痛;有時出現右側反應性胸膜炎或胸腔積液;如膿腫位於肝表面,其相應部位的肋間皮膚呈紅腫、飽滿、觸壓痛及凹陷性水腫;如膿腫位於右下部,常見有右季肋部或右上腹部飽滿,甚至可見局限性隆起,常能觸及腫大的肝臟或波動性腫塊,並有明顯的觸痛和腹肌緊張等;左肝膿腫時,上述體征則局限在劍突下。晚期病人可出現腹水,這可能是由於門靜脈炎以及周圍膿腫的壓迫影響門靜脈循環及肝功能受損傷,長期消耗致營養不良和低蛋白所致。繼發於膽道梗阻的病人,都伴有黃疸。其他原因的化膿性肝膿腫,一旦出現黃疸,則表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以上為典型的肝膿腫表現,值得指出的是,由於目前診療技術的進步,抗生素的早期應用,上述典型表現已不多見,而常以腹痛、乏力和夜間盜汗為主要癥狀。

  【診斷】

  診斷一般並不困難,凡有化膿性疾病者,突然出現明顯寒戰高熱,肝區疼痛伴叩壓痛,肝腫大,白細胞增高提示細菌性感染者,應考慮細菌性肝膿腫。如超聲示邊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診斷已可成立。如超聲導引下經皮肝穿刺獲得膿液則可確診,膿液尚可培養以指導治療。

  由於肝臟血供豐富,一旦發生化膿性感染,可迅速導致明顯的全身癥狀,並在短期內明顯加重。臨床常見先有某些先驅化膿性感染,如膽道炎癥、化膿性闌尾炎,繼而寒戰高熱、肝區疼痛、肝迅速腫大、白細胞增高,並伴乏力、納差、噁心、嘔吐重者出現全身膿毒癥狀。肝痛乃較有定位價值的癥狀,大多由於肝臟迅速腫大、肝包膜膨脹,故鈍痛較多,呈持續性;但亦有表現為脹痛、灼痛、跳痛、甚或絞痛者;如膿腫刺激右膈可出現右肩、背痛。發熱常為馳張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戰出汗但亦有15%左右無發熱。多發性膿腫癥狀常明顯重於單個膿腫。重癥病人可出現黃疸。肝膿腫尚可穿破進入鄰近腔隙導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膿腫、腹膜炎、盆腔膿腫等。如就診時已出現並發癥常混淆診斷。右肝上部膿肝出現右側胸腔反應性積液者並不不見。

  細菌性肝膿腫體征有:重病容,可有輕度黃疸,肝腫大並有壓痛或叩痛,如膿腫位於上方則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側胸腔積液征,肝膿腫部位局部皮膚可有凹陷性水腫,甚或局部隆起。化驗可見白細胞顯著增高,中性比例達90%左右,甚者出現左移。


飲食保健

細菌性肝膿腫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細菌性肝膿腫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細菌性肝膿腫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預防

  1).提高機體的健康素質,增強機體的防病抗病能力,同時應盡可能避免可能誘發機體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如大劑量化療、放療及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2).對容易誘發細菌性肝膿腫的疾病應抓緊治療,如肝膽管結石、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腹腔感染、腸道感染等。將這些病因控制住後,就能預防細菌性肝膿腫的發生。事實上,由於強大有效的抗生素的早期使用,細菌性肝膿腫的發病率已大為下降。

保健品查詢細菌性肝膿腫中醫治療方法

  1.中醫偏方

  〖 組 方 〗 生地15克,丹皮10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澤瀉10克,青蒿10克,連翹10克,川楝子10克,薑半夏6克,車前子20克,雙花15克,生梔子10克,敗醬草12克,草河車10克,廣角粉3克(沖服)。

  〖 制作方法 〗 用水煎服即可。

  〖 用 法 〗 每日一劑,日服三次。

  〖 功 效 〗 疏肝瀉火,化濕解毒。

中藥材查詢細菌性肝膿腫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藥物治療 對急性期但尚未局限的肝膿腫和多發性小膿腫,宜采用此療法。即在治療原發病灶的同時,使用大劑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療法,以控制炎癥,促使膿腫吸收自愈。由於細菌性肝膿腫病人中毒癥狀嚴重,全身狀況差,故在應用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時,應積極補液,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給予維生素B、C、K,必要時可反復多次輸入小劑量新鮮血液和血漿,以糾正低蛋白血癥,改善肝功能和輸註免疫球蛋白。目前多主張有計劃地聯合應用抗生素,如先選用對需氧菌和厭氧菌均有效的藥物,待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再選用敏感抗生素。一般在上述方法治療的同時,加用中醫中藥治療,多數病人可望治愈,部分膿腫可局限化,為進一步治療提供良好的條件。多發性小膿腫經全身抗生素治療不能控制時,可考慮在肝動脈或門靜脈內置管滴註抗生素。

  2.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抽膿或置管引流術 適用於單個較大的膿腫,在B超引導下以粗針行膿腔穿刺,抽凈膿液後反復註入甲硝唑溶液沖洗抽吸,直至註入液體清凈,拔出穿刺針。也可在反復沖洗吸凈膿液後,置入導管,以備術後定時沖洗引流,至膿腔小於1.5cm時拔除。這種方法簡便、創傷小、療效也滿意,特別適用於年老體弱及危重病人,穿刺抽膿或置管引流並不能完全代替手術引流,原因是:①如膿腔的膿汁黏稠,將造成引流不暢。②引流管粗則易致組織或膿腔壁出血。③對多分隔膿腔引流不徹底。④不能同時處理膽管結石等原發病灶。⑤厚壁膿腫經抽膿或引流後,膿腫壁不易塌陷。

  3.手術療法 主要有膿腫切開引流術及肝葉切除術,前者適用於膿腫較大或經上述治療後全身中毒癥狀仍較嚴重或出現並發癥,如膿腫穿透胸腔、穿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或穿入膽道等時;後者適用於慢性肝膿腫因其壁厚難以用非手術療法治療且局限於一個肝葉者。

  (1)膿腫切開引流術:在全身應用抗生素的同時,對有手術指征的病人應積極進行膿腫切開引流術,常用的手術方式有以下幾種:①經腹腔切開引流術:采用右肋緣下斜切口,進入腹腔後,探明膿腫部位,用濕鹽水墊保護手術野以免膿液污染腹腔;先試穿刺抽得膿液後,用直血管鉗沿針頭方向插入膿腔,吸引器吸盡膿液後,再以手指伸入膿腔,輕輕分離腔內間隔組織,並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膿腔,吸凈後,膿腔內放置雙套管負壓吸引;膿腔內及引流管周圍填塞或覆蓋大網膜;引流管從腹壁另戳口引出。膿液送細菌培養。經腹膿腫切開引流術的優點是病灶定位準確,能達到充分引流目的、可探查和同時處理原發病灶,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手術方式。②腹膜外膿腫切開引流術:位於肝右前葉和肝左外葉的肝膿腫,與前腹膜已發生緊密粘連,可采用前側腹膜外進路引流膿液。方法是作右或右肋緣下斜切口,在腹膜外間隙(不切開腹膜),用手指推開肌層直達膿腫部位,此處腹膜有明顯水腫,穿刺抽到膿液後,處理方法同上。③後側膿腫切開引流術:適用於肝右葉膈頂部或後側的膿腫。病人左側臥位,左側腰部墊一砂袋;沿右側第12肋稍偏外側作一切口,切除一段肋骨,在第一腰椎棘突水平之肋骨床作一橫切口,顯露膈肌,有時需將膈肌切開到達腎後脂肪囊區;用手指沿腎後脂肪囊向上分離,顯露腎上極與肝下面的腹膜後間隙直達膿腫;將穿刺針沿手指方向刺入膿腫腔,抽得膿液後,用長彎止血鉗順穿刺方向插入膿腔,排出膿液。用手指擴大引流口,吸凈膿液,沖洗膿腔後,放置雙套管或多孔橡皮管引流;切口部分縫合。

  (2)肝葉切除術:適用於:①病程長的慢性厚壁膿腫,用切開膿腫引流的方式,難以使膿腔塌陷,長期殘留無效腔,創口經久不愈者;②肝膿腫切開引流後,留有竇道長期不愈,流膿不斷,不能自愈者;③合並某肝段膽管結石,肝內因反復感染、組織破壞、萎縮,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者;④肝左外葉內多發膿腫致使肝組織嚴重破壞者。肝葉切除治療肝膿腫應註意術中切勿使炎性感染擴散到術野或腹腔,特別對於肝斷面的處理要細致妥善,術野的引流要通暢,一旦局部感染,將導致肝斷面的膽瘺、出血等並發癥。肝膿腫急診肝葉切除,有使炎癥擴散的危險,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二)預後

  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的預後與其年齡、體質、原發病、膿腫數目、治療開始的早晚、治療的徹底性和有無並發癥等密切相關。年幼及老年患者的預後較青壯年者差,病死率也高。多發性肝膿腫的病死率明顯高於單發性肝膿腫。有人統計,140例多發性肝膿腫中死亡106例(75.7%),而117例單發性肝膿腫中死亡僅28例(23.9%)。病菌的種類與毒性對肝膿腫的預後也有密切關系。由大腸埃希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細菌引起的肝膿腫病死率較高,對多種藥物不敏感的菌種感染者預後也差。全身情況較差和營養不良及有明顯肝功能損害者,如低蛋白質血癥和高膽紅素血癥時,病死率更高。有並發癥的肝膿腫,如膈下膿腫、膿腫破入腹腔導致彌漫性腹膜炎、膽道出血,或合並膿胸或肺膿腫時,病死率增高。相反,單發性膿腫癥狀輕微無並發癥者,預後良好。因此,對細菌性肝膿腫治療的要求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時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有效的排膿,徹底處理原發病灶以及加強全身支持治療等,可大大降低病死率。近年來由於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診斷和治療水平不斷提高,細菌性肝膿腫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已有明顯下降。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細菌性肝膿腫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細菌性肝膿腫應該做哪些檢查?

  【臨床表現】

  1.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50%有貧血,90%以上有血沉加速。肝功能有一定損害,大部分患者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轉氨酶僅中度升高,約半數膽紅素升高,低蛋白血癥明顯者預後欠佳。

  2.肝穿刺 可在觸痛點最明顯的肋間穿刺,針進入皮膚及肌層後,讓病人吸一大口氣,再盡量呼出並屏息片刻,將針大部刺入肝內,立即抽出內芯,抽吸肝內容,抽取的膿液做細菌培養(陽性率高)。需要時做血培養,但陽性率低。

  3.肝膿液培養 細菌檢出率為20%~50%,致病菌與感染途徑有關,從膽道和門靜脈侵入的多為大腸桿菌或其他革蘭陰性桿菌;從肝動脈侵入的多為球菌,特別是葡萄球菌。國內532例肝膿液培養85.2%陽性,其中葡萄球菌占38.6%,大腸桿菌占27.4%,其他尚有腸鏈球菌與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糞產堿桿菌、產氣桿菌等,還有部分為混合感染。國內報道,肝膿液培養60%以上為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常見的陽性球菌也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創傷後及免疫抑制患者的肝膿腫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較為多見。有報告細菌性肝膿腫中36%~45%為厭氧菌感染,約25%患者為需氧、厭氧菌混合感染,以往的無菌性膿腫多數為厭氧菌引起,若常規采用厭氧菌培養技術可提高培養陽性率。厭氧菌中常見者為脆弱類桿菌、巨核梭形桿菌、微需氧鏈球菌等。

  4.血培養 同時做血培養可有致病菌生長,部分與膿液培養的致病菌相同,血培養陰性可能是細菌不經血行感染或已使用抗生素影響培養結果。

  【診斷】

  1.X線檢查 X線檢查可發現肝臟陰影增大,如果膿腫位於右肝葉,可觀察到膈肌抬高、運動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積液、右下肺炎癥或肺不張等。有時在膿腫部位可出現氣液平面,多提示膿腫由產氣細菌感染所致。肝左葉的膿腫可出現胃賁門和胃小彎受壓現象。膈肌運動受限、肋膈角消失、胸腔少量積液等情況時,還要考慮到有無膈下膿腫存在。

  2.超聲波檢查 可發現膿腫部位有典型的液性回聲暗區或膿腫內液平面。該檢查除能協助臨床診斷外,還可以幫助瞭解膿腔的部位、大小及距體表的深度,以便確定膿腫的最佳穿刺點和進針方向與深度,或為手術引流提供入路選擇。但超聲對小於1cm的多發性肝膿腫,往往難以發現,臨床診斷時應予註意。從超聲學的角度,還需要與其他囊性病變鑒別。一般情況下,肝囊腫的囊壁整齊清晰,囊內密度均勻一致。而肝膿腫的腔壁不規則,界限不清楚,腔內常含有多個回聲區。

  3.CT檢查 CT檢查可發現膿腫的大小及形態,顯示膿腫在肝臟中的確切部位,為臨床醫師行膿腫穿刺及手術引流提供清晰、直觀的影像資料。主要表現為肝內出現低密度區,CT值略高於肝囊腫,邊界多數不太清晰,有時低密度區內可出現塊狀影。註射造影劑後其外圍增強明顯,邊界更加清楚。增強掃描的典型表現是膿腫壁的環狀增強(靶征),出現“靶”征強力提示膿腫已形成。

  4.MRI檢查 肝膿腫早期因水腫存在,故在MRI檢查時具有長T1和T2弛豫時間特點。在T1權重像上表現為邊界不清的低信號強度區,而在T2權重像上信號強度增高。當膿腫形成後,則膿腫在T1權重像上為低強度信號區;膿腫壁系炎癥肉芽結締組織,其信號強度也較低,但稍高於膿腫部;膿腫壁周圍的炎癥水腫肝組織形成稍低於膿腫壁環狀信號強度灶。在T2權重像上,膿腫和水腫的組織信號強度增高明顯,在其間存在稍低信號強度的環狀膿腫壁。


鑑別

細菌性肝膿腫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細菌性肝膿腫鑒別診斷較困難,因臨床上同有發熱、白細胞增多等炎癥反應,且肝臟腫大、肝區壓痛的病變並不單僅肝膿腫一種。茲就下列幾種常見疾患,分別論述其與腫膿腫的不同點:

  1.膽囊和膽道疾患 膽囊和膽道疾患常有急性發作史。如為單純膽石癥,則全身反應不顯著而惡心嘔吐常為突出的表現;而肝膿腫一般多不伴有惡心嘔吐。急性膽囊炎常有明顯的局部疼痛和壓痛,且常能捫得腫大的膽囊;而肝膿腫則主要表現為肝臟之向上腫大,膽囊不能觸及。膽總管結石伴有嚴重膽管炎者,臨床上有時與肝膿腫甚相似,但膽管結石常伴有惡心嘔吐及黃疸,在早期其肝臟的腫大和觸痛常不明顯,而橫膈也無升高和活動限制現象。

  2.右膈下膿腫 膈下膿腫與細菌性肝膿腫的鑒別更困難,術前之正確診斷有時幾乎不可能。一般說來,細菌性肝膿腫的全身反應較之膈下膿腫尤為嚴重;在後者,寒戰和間歇型的高熱不如肝膿腫顯著。相反,胸壁的疼痛在膈下膿腫較為顯著,放射到肩部的現象比較經常,且呼吸時疼痛加劇的現象也較明顯。膈下膿腫形成前幾乎常有先驅病變如急性闌尾炎穿孔及潰瘍病穿孔等;然而上述病灶也可以引致肝膿腫。

  X線檢查有時可對上述兩種病變作出鑒別。一般單純的膈下膿腫在前後位片上可見肋膈角模糊,側位片上可見後側的肋膈角模糊,而肝膿腫並有膈下膿腫者,在前後位片中可見心膈角模糊,側位片上可見前面的肋膈角模糊。B型超聲檢查對診斷幫助更大。當超聲和CT掃描不易鑒別時,磁共振冠狀面圖像可以確診。

  3.阿米巴性肝膿腫 一般說來,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與單發性細菌性肝膿腫在臨床上也有不同表現,前者多有突然的寒戰、高熱及出汗,肝臟的腫大和壓痛明顯,白細胞增加較顯著,黃疸也較多見;而單發性細菌性肝膿腫則上述表現均較輕微或緩和。同樣,阿米巴性肝膿腫的臨床表現較之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也較緩和,兩者之間的鑒別多不困難。但阿米巴性肝膿腫與單發性細菌性肝膿腫的癥狀則頗多相似之處,兩者之鑒別有時非常不易。

  最重要的鑒別點在阿米巴性肝膿腫常有阿米巴性腸炎和膿血便病史,如在患者糞便中找到阿米巴滋養體,更具有診斷意義。此外,阿米巴性肝膿腫的癥狀較輕,白細胞增加不顯著,且以嗜酸性者為多,病程較長,但貧血較明顯;肝大明顯,肋間水腫,局部隆起及壓痛較明顯。確實的診斷往往隻有在穿刺抽得膿液以後,根據膿液的性質及細菌檢查結果,方能作出最後結論。

  4.其他 門靜脈血栓性靜脈炎有時也需與肝膿腫鑒別。單純的血栓性門靜脈炎常因門靜脈血回流不暢(主要是因肝硬化及肝癌引起)及門靜脈壁有病變,或者血液的成分有所改變(主要是紅細胞增多或血小板增加)等原因產生。發病後門靜脈內有血栓形成,患者也可有輕度寒戰和發熱等癥狀,有時可能與肝膿腫混淆。惟血栓性門靜脈炎有時並可有腹水;而肝臟則多無明顯腫大,無觸痛,亦無黃疸,一般鑒別尚不困難。

  肝癌有時與肝膿腫在鑒別上也有困難。雖然肝癌患者其肝臟的腫大多是結節性,質較硬,局部疼痛和壓痛不明顯,全身亦無明顯炎癥反應,但有時與單發性肝膿腫甚難鑒別。血清甲胎蛋白測定常呈陽性,B型超聲檢查等有助於鑒別。

  右下葉肺炎有時也有可能與肝膿腫混淆。後者所表現的寒戰發熱、右側胸痛、呼吸急促、咳嗽、肺部囉音、白細胞增高,均可疑為有下葉肺炎的表現。惟在肝膿腫時肺部一般無實變的癥狀,橫膈有升高現象,肝臟有腫大和壓痛,當可作出鑒別。

  近年來,隨著醫療設備和臨床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為本病的臨床診斷提供瞭很多有利的條件,重要的是臨床醫師要能考慮到本病的存在,因為早期診斷是改善本病及預後的關鍵。


並發症

細菌性肝膿腫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細菌性肝膿腫出現並發癥常使病情加重,且混淆臨床征象,導致誤診。

  常見並發癥為膿腫破裂,向鄰近臟器穿破。穿入胸腔產生膿胸及胸膜支氣管瘺,或穿入腹腔、心包腔;有時還可穿入胃、十二指腸、結腸、腎、胰腺;少數病例可穿入腔靜脈、肝靜脈、胸導管或腹壁等,亦可發生栓塞、血栓形成以及其他部位形成膿腫。引起肝內血管破裂由膽道排出即膽道出血者少見。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細菌性肝膿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