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胃下垂介紹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稱為胃下垂。本病的發生多是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韌帶功能減退而松馳,腹內壓下降及腹肌松馳等因素,加上體形或體質等因素,使胃呈極底低張的魚構狀,即為胃下垂所見的無張力型胃。本癥是內臟下垂的一部分,多見於瘦長無力體型者、久病體弱者、經產婦、多次腹部手術有切口疝者和長期臥床少動者。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正常腹腔內臟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個因素:

  1.橫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動力。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層厚度的作用。

  3.鄰近臟器或某些相關韌帶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響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膈韌帶、胃肝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過於松弛等,均可導致下垂。

  (二)發病機制

  由於病因及原發性疾病和體質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韌帶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異,其下垂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如無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臟器下垂,其懸吊、固定臟器的組織韌帶全部為低張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臥少動者,往往是腹肌張力下降,膈肌懸吊力不足和胃肝韌帶松弛為主,常不合並全身臟器下垂。


症狀

胃下垂早期癥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輕度胃下垂多無癥狀,中度以上者常出現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的癥狀。

  1.腹脹及上腹不適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 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惡心、嘔吐 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1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瞭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惡心、嘔吐。

  4.便秘 便秘多為頑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5.神經精神癥狀 由於胃下垂的多種癥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憂鬱等神經精神癥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6.體檢 可見瘦長體型,上腹部壓痛點因立臥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沖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上腹部易捫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征。

  診斷

  依據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以及飲水超聲波試驗,X線檢查表現較易確診。胃下垂的程度一般以小彎切跡低於兩髂嵴連線水平1~5cm為中度,11cm以上為重度。


飲食保健

胃下垂吃什麼好?

  一、適宜吃的食物:

  增加飲食營養,宜多食用有補益作用的高蛋白、高熱量、多糖、低脂肪飲食。多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如紅棗、杏仁、鮮藕汁、羊肉、狗肉、生薑等,可以使胃氣升溫,調理脾胃寒氣,減輕癥狀。

  經常食用對胃有益的食品,如卷心菜、胡蘿卜、猴頭菇、酸奶、山楂等。

  二、不適宜吃的食物:

  避免暴飲暴食,宜少食多餐,以減輕胃的負擔。飯後若感不適,可做短時間的平臥休息。飯後不宜劇烈運動。

  忌吃生冷與刺激性強的食物,忌煙、酒。忌大量飲用水及各種飲料,忌過多食用體積大的食物。

  三、食療方法

  榛子 60 克,山藥 60 克,黨參 30 克,砂仁 15 克,陳皮 15 克,共搗爛,研成粉末,拌入少許白糖,每次取適量用開水沖服,每日 3 次。

  豬肚 1 隻,黃芪 30 克,龍眼肉 30 克,砂仁 50 克,加調料煮熟後分次食用。

  鯽魚 500 克,黃芪 50 克,枳殼 30 克,加調料烹制食用。

  豬肚 250 克,白胡椒 15 克。將豬肚洗凈切片,加水與白胡椒同煮熟, 當日分 2 次食用。適用於胃下垂及胃寒疼痛。

  雞蛋 1 隻,打入碗內,不要攪散,隔水蒸至蛋白凝固、蛋黃未熟時 ( 一般用 2~3 分鐘 ) 放入桂圓肉 10 餘片,再蒸 10 分鐘,即可食用。每日 1 次,連續服至病愈。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護理

胃下垂應該如何護理?

  【預防】

  切勿暴飲暴食,宜少吃多餐。戒煙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特別是進食後。飯後散步,有助本病的康復。保持樂觀情緒,勿暴怒,勿鬱悶。要耐心堅持治療、食物調理和康復鍛煉,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

  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有瞭,定時定量,對體瘦者,應增加營養。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預防本病,還必須保持樂觀情緒。也可采用簡便易學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應積極徹底治療,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治療

胃下垂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少食多餐、細嚼慢咽、食物細軟、營養均衡、減少刺激、防止便秘、動靜相宜、切勿暴飲暴食宜少吃多餐

保健品查詢胃下垂中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內科治療

  (1)加強鍛煉,增強腹肌張力,並少吃多餐,糾正不良的習慣性體位。

  (2)增加營養,並給以助消化劑,必要時給蛋白合成制劑及胰島素等以增加腹腔內脂肪,加強腹肌張力。胰島素(普通胰島素)4~8U,餐前半小時皮下註射,以促進食欲。苯丙酸諾龍25mg肌內註射,每周2次,1個月後每周1次,連用3個月。

  (3)對癥治療:對無力型胃可用促胃動力藥,胃痛者可用鎮痛藥,便秘者可用潤滑劑。

  (4)可試用加蘭他敏氫溴酸鹽10mg,3次/d,口服或25mg,1次/d,肌內註射。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20~40天為一療程,視患者病情而定,經1~2個療程後,病情仍未改善,應停用。

  (5)可試用三磷腺苷(ATP)20mg,2次/d,在早、午餐前半小時肌內註射,25天為1療程,間隔10天再進行第2療程,總有效率為98.5%。

  (6)必要時可放置胃托或腹帶輔助治療。

  2.中醫治療

  (1)中藥治療:

  ①脾虛氣陷型: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語言低微,氣短乏力,食少納呆,脘腹重墜,脹滿,噯氣不舒,食後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脈象緩弱。治以補氣升陷,方用補中益氣湯合枳術丸。少食納呆可加雞內金6g,炒稻芽、麥芽各12g,惡心嘔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湯。

  ②虛實夾飲型:脘腹墜脹不適,食後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動,水走腸間漉漉有聲,惡心,嘔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脈象沉細小滑。治以溫陽化飲、和胃降逆,方用苓桂術甘湯合附子理中湯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黃連3g、吳萸6g。

  ③肝胃不和型:兩脅脹而不適,脘腹脹滿,呃逆,噯氣,嘈雜噫酸,善太息,苔薄膩,脈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與逍遙散加減化裁。

  ④胃陰不足型:面色略紅,唇紅而幹,脘腹脹滿,灼熱不適,口幹苦,口渴思飲,噯氣,惡心嘔吐,大便幹,舌紅少津,脈象細數。治以濡養胃陰,方用益胃湯合一貫煎加雞內金6g,炒麥芽15g,萊服子12g。如嘔吐較著,可養胃降逆,方用麥門冬湯合竹茹湯。

  ⑤胃絡瘀滯型:胸膈痞滿,脘腹脹墜,臍上刺痛,按之濡軟,惡心,形體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脈象沉細或澀。治以疏肝養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湯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化裁。

  (2)針灸治療:

  ①可選內關、足三裡、中脘透梁門、脾俞、胃俞、氣海、章門,任選2~3穴,以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min。如胃痛屬實加期門、陽陵泉;偏虛者選脾俞、胃俞、章門;泄瀉加關元;便秘加大腸俞、天樞、上巨虛。

  ②以補法針刺太溪穴0.5寸左右,以平補平瀉法針刺足三裡1.5寸左右,三陰交1寸左右,間隔5min行針1次,留針25min。1次/d,10次為1療程,有效率為96.94%。

  3.其他治療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裡,用維生素B1 0.1g與當歸註射液0.1g混合液穴位註射,1次/d,每次3穴,交替使用,有效率為96.5%。另外,電興奮療法,按摩、推拿療法、氣功療法以及幾種療法綜合治療,均有較好的療效。

  4.手術治療 適用於癥狀嚴重,內科治療無效的重度胃下垂者。

  (二)預後

  一般來說,胃下垂預後較好,但也因患者的體質,慢性疾病等因素影響和治療不及時而發生慢性擴張、胃扭轉、直立性暈厥、心悸、低血壓等。

中藥材查詢胃下垂西醫治療方法

  上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

  腹脹、胃排空緩慢者,可供給嗎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復安5-10mg,每天3次。 合並便秘者首選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每天3次。

  試用ATP治療,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註,每次20mg,每日2次,25日為1療程,間隔5天後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必要時放置胃托。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胃下垂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胃下垂應該做哪些檢查?

  1.X線檢查 胃腸鋇餐造影可見:

  (1)胃體明顯向下、向左移位,重者幾乎完全位於脊柱中線的左側。

  (2)胃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

  (3)無張力型胃其胃體呈垂直方向,體部較底部寬大,胃竇部低於幽門水平以下,蠕動無力,緊張力減退,鋇餐滯留,6h後仍有1/4~1/3殘留胃內。

  (4)十二指腸壺腹部受牽引,拉長,其上角尖銳,十二指腸第二部常位於幽門管後面,即向左偏移。

  (5)十二指腸第3段可因腸系膜動脈壓迫而呈十二指腸壅滯。

  2.飲水超聲波檢查 飲水後測知胃下緣移入盆腔內。


鑑別

胃下垂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與急性胃擴張鑒別 急性胃擴張常發生於創傷,麻醉和外科手術後數小時至一兩天內或飽餐後不久出現,患者感上腹脹滿或持續性脹痛,繼而出現嘔吐,主要為胃內容物,量小,但發作頻繁,雖吐而腹脹不減,患者可迅速出現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X線腹部平片可見擴大的胃飽和致密的食物殘渣陰影,服少量的鋇劑可見擴張的胃型。詢問病史有助鑒別。

  2.胃瀦留 功能性胃瀦留多由於胃張力缺乏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術引起的胃運動障礙,中樞神經系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經病變,以及迷走神經切斷術等均可引起本病。尿毒癥、酸中毒、低鉀血癥、低鈉血癥、全身或腹腔內感染、劇烈疼痛、嚴重貧血以及抗精神病藥物和抗膽堿能藥物的應用也可致本病。嘔吐為本病的主要表現。日夜均可發生。嘔吐物常為宿食,一般不含膽汁,上腹飽脹和疼痛亦多見。如有嘔吐宿食,空腹時腹部有振水音,即提示胃瀦留。進食4h後,仍可從胃反出或自胃腔內抽出食物則可獲證實。胃腸鋇餐檢查時,鋇劑在4h後的存留50%,或6h後仍未排空,均為本癥之佐證。

  本病應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胃神經官能癥、慢性膽囊炎、胃癌、胃擴張、幽門梗阻等病相鑒別。


並發症

胃下垂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病程較長者,由於心理精神因素或貧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頭昏、頭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癥狀,少數甚至出現憂鬱癥的癥狀。嚴重者同時伴有肝、脾、腎、橫結腸等下垂則稱為內臟下垂。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胃下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