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因素均可並發急性胃擴張,常見者歸納為三類:
(一)外科手術 創傷、麻醉和外科手術,尤其是腹腔、盆腔手術及迷走神經切斷術,均可直接刺激軀體或內臟神經,引起胃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胃壁的反射性抑制,造成胃平滑肌弛緩,進而形成擴張。麻醉時氣管插管,術後給氧和胃管鼻飼,亦可使大量氣體進入胃內,形成擴張。
(二)疾病狀態 胃扭轉、嵌頓性食管裂孔疝以及各種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腸壅積癥、十二指腸腫瘤、異物等均可引起胃瀦留和急性胃擴張;幽門附近的病變,如脊柱畸形、環狀胰腺、胰癌等偶可壓迫胃的輸出道引起急性胃擴張;軀體部上石膏套後1~2天引起的所謂“石膏套綜合征”(cast syndrome),可能是脊柱伸展過度,十二指腸受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的結果;情緒緊張、精神抑鬱、營養不良均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胃的張力減低和排空延遲;糖尿病神經病變、抗膽堿能藥物的應用;水、電解質代謝失調、嚴重感染(如敗血癥)均可影響胃的張力和胃的排空,導致急性胃擴張。
(三)各種外傷產生的應激狀態 尤其是上腹部挫傷或嚴重復合傷,其發生與腹腔神經叢受強烈刺激有關。
短時間內進食過多也是偶見原因。
根據病史、體征,結合實驗室檢查和腹部X線征象,診斷一般不難。手術後發生的胃擴張常因癥狀不典型而與術後一般胃腸癥狀相混淆造成誤診。此外,應和腸梗阻、腸麻痹鑒別,腸梗阻和腸麻痹主要累及小腸,腹脹以腹中部明顯,胃內不會有大量積液和積氣,抽空胃內容物後患者也不會有多大好處,X線平片可見多個階梯狀液平。
大多起病緩慢,迷走神經切斷術者常於術後第2周開始進流質飲食後發病。主要癥狀有腹脹、上腹或臍周隱痛,惡心和持續性嘔吐。嘔吐物為混濁的棕綠色或咖啡色液體,嘔吐後癥狀並不減輕。隨著病情的加重,全身情況進行性惡化,嚴重者可出現脫水、堿中毒,並表現為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手足抽搐、血壓下降和休克。突出的體征為上腹膨脹,可見毫無蠕動的胃輪廓,局部有壓痛,叩診過度回響,有振水聲。臍右偏上出現局限性包塊,外觀隆起,觸之光滑而有彈性、輕壓痛,其右下邊界較清,此為極度擴張的胃竇,稱“巨胃竇癥”,乃是急性胃擴張特有的重要體征,可作為臨床診斷的有力佐證。
本病可因胃壁壞死發生急性胃穿孔和急性腹膜炎。
實驗室檢查可發現血液濃縮、低血鉀、低血氯和堿中毒。立位腹部X線片可見左上腹巨大液平面和充滿腹腔的特大胃影及左膈肌抬高。
暫時禁食,放置胃管持續胃腸減壓,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代謝平衡失調。低血鉀常因血濃縮而被掩蓋,應予註意。病情好轉24小時後,可於胃管內註入少量液體,如無瀦留,即可開始少量進食。如無好轉則應手術。過度飽餐所致者,胃管難以吸出胃內容物殘渣或有十二指腸梗阻及已產生並發癥者亦應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一般以簡單有效為原則,如單純胃切開減壓、胃修補及胃造瘺術等。胃壁壞死常發生於賁門下及胃底近責門處,由於壞死區周圍炎癥水腫及組織菲薄,局部組織移動性較差,對較大片壞死的病例,修補或造瘺是徒勞無益的,宜采用近側胃部分切除加胃食管吻合術為妥。
保健品查詢急性胃擴張中醫治療方法
寒飲停胃證
證候:脘腹痞脹疼痛,或可觸及痞塊,嘔吐清水痰涎或宿食苦水,胃中有震水音,舌淡,苔
白膩,脈沉弦或伏。
治法:溫胃化飲。
主方:苓桂術甘湯
用法:
加減:兼陽虛氣滯者,加高良薑、香附、吳茱萸、廣木香、砂仁;兼胃氣虛者,加黨參、黃
芪。
肝胃不和證
證候:脘腹脹痛,痛及兩脅,噯氣吞酸,嘔吐苦水、宿食,心煩易怒,舌紅,苔薄或薄黃,
脈弦。
治法:疏肝和胃。
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
用法:
加減:兩脅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噯氣、吐宿食、心煩,加蘇梗、梔子、刀豆殼、雞內
金、麥芽、神曲。
脾虛食積證
證候:脘腹痞脹,脘痛拒按,嘔吐酸腐,噯氣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神疲乏力,大便
稀溏,舌苔厚膩,脈濡或弱。
治法:補脾健胃、消食導滯。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合保和丸
用法:
加減:兼寒飲停胃,去連翹,加桂枝、良薑;兼寒濕氣滯,去連翹,白術改蒼術,加藿香、
白豆蔻;舌苔黃膩,木香改藿香,加黃連、佩蘭。
濕邪蘊結
證候:胃脘脹滿痞塞,或脹痛,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
惰嗜臥,常大便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氣滯血瘀
證候:胃脘脹滿疼痛,牽及胸脅,噯氣頻作,以食後、午後、夜間為甚,漸至疼痛加重,痛
有定處,痛時拒按,甚者痛及後備,或便秘、便血。舌質暗,脈弦澀。
中焦虛寒
證候:脘腹隱痛,喜暖喜按,形怯神倦,食少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
細無力。
胃陰虧虛
證候:胃痛隱隱,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脾陽虧虛證
證候:脘腹疼痛,喜得溫熨,惡心嘔吐,吐物無氣味,倦怠乏力,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
淡紅,苔白潤,脈弱。
治法:溫補脾胃。
主方:理中湯合香砂六君子湯
用法:
加減:兼腎陽虛,加熟附片;兼寒濕氣滯,白術改蒼術,加藿香、白豆蔻、厚樸;兼食滯,
加神曲、萊菔子、山楂。
體針療法:取中脘、足三裡、內關、胃俞等為主穴,根據寒熱虛實屬性而配合其他有關穴位
,補法或瀉法。
耳針療法:嘔吐明顯者,可選用胃、神門、腦、肝等穴。
一)辨證分型治療
1.脾胃氣虛
治法:健脾和胃,降氣止嘔。
方藥:旋復代赭石湯或橘皮竹茹湯加減。旋復代赭石湯重在健脾和胃、降逆化痰。主治脾胃虛弱,痰濁內阻,胃氣上逆所致的胃脘痞滿,噯氣嘔吐,惡心呃逆。方中人參、甘草、大棗扶脾益胃;旋復花、代赭石降氣鎮逆;半夏、生薑溫胃降逆,化痰散結;橘皮、竹茹協助降逆止嘔;甘草兼有調和諸藥之功。如夾有胃熱可重用竹茹清胃熱、降胃氣;如腹部脹痛明顯可加積實消脹除痞,加白芍緩急止痛。
2.脾胃虛寒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藥:理中丸加味。理中丸重在溫中散寒,補氣健脾。主治脾胃虛寒,腹痛嘔吐。方中人參、白術、甘草補氣健脾;幹薑溫中祛寒。如嘔吐清水不止者加吳茱萸溫中降氣而止嘔吐;脘腹脹滿明顯者加砂仁、陳皮、半夏理氣化濕降逆。
3.胃陰不足
治法:滋補胃陰,降逆止嘔。
方藥:麥門冬湯或益胃湯加減。麥門冬湯和益胃湯重在滋養肺胃之陰,平降上逆之氣。主治肺胃陰虛所致的嘔逆咳喘,方中麥冬、玉竹、沙參滋養肺胃之陰;半夏降逆下氣,理氣化痰、黨參、甘草、粳米補益脾胃。如陰傷過甚減半夏用量,加石斛、竹茹滋陰降逆;脘腹脹滿明顯者加砂仁、陳皮理氣除脹。
4.飲食停滯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和大柴胡湯加減。保和丸重在消食化滯,大柴胡湯重在蕩滌腸胃。二方合用主治食滯胃腸,脘腹痞硬作痛。方中神曲、萊菔子、山楂消谷、面、肉食積;半夏、陳皮、茯苓理氣祛濕和胃;積易化熱,故加連翹清熱散結;柴胡、黃芩和解中焦;半夏、生薑降逆止嘔,配合大黃、枳實加強蕩滯降氣之力;白芍緩急,配大黃、枳實驅腹中實痛。如素體虛弱,慎用大黃、枳實。如素體強壯,病程短者,亦可用催吐法。方選瓜蒂散,用淡豆鼓煎湯送服,主治食積上脘。方中瓜蒂味苦,其性湧泄;赤小豆味酸,兩藥相伍,酸苦湧泄;淡豆鼓輕清宣泄兼宣胸中邪氣。三藥合用,共成湧吐痰涎宿食之劑。
5.肝氣犯胃
治法:舒肝和胃,理氣降逆。
方藥:柴胡舒肝散和金鈴子散加減。柴胡舒肝散重在疏肝解鬱,金鈴子散重在理氣止痛。主治肝氣不舒,橫逆犯胃。方中柴胡、枳殼疏肝導滯;芍藥、甘草柔肝理脾;香附、陳皮、助疏肝理氣之力;川芎、元胡、川楝子理氣活血,解鬱止痛;再加竹前、代赭石降逆止嘔。如肝鬱化火,咽幹煩急,加玉竹、石斛、白薇,滋陰降火除煩。
6.胃熱上湧
治法:清熱和胃,降逆止吐。
方藥:玉女煎加減。玉女煎重在清胃火,滋胃陰;主治胃腑鬱熱,氣機不暢。方中生石膏清胃腑之火,火邪驅除,正氣伸張,氣機調暢;知母、麥冬清肺胃之熱,養肺胃之陰,氣隨陰存,以保脾胃升降有序,嘔惡腹脹自消;牛膝既滋腎水又能引熱下行。如嘔吐劇烈可加竹茹清熱止吐;如腹脹難忍可加枳殼、雞內金理氣消滯。
7.陰竭陽脫
治法:回陽救逆,護陰固陽。
方藥:大補元煎加減。大補元煎滋補元陰,如弱虛熱明顯,方中加生地滋補陰液,清熱涼血;還可加知母、黃柏加強滋陰降火作用;如若陽氣欲脫,加附子溫補陽氣,合方中人參回陽益氣救脫。
中藥材查詢急性胃擴張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急性胃擴張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本病可因胃壁壞死發生急性胃穿孔和急性腹膜炎。
當胃擴張到一定程度時,胃壁肌肉張力減弱,使食管與責門、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形成銳角,阻礙胃內容物的排出,膨大的胃可壓迫十二指腸,並將系膜及小腸擠向盆腔。因此,牽張系膜上動脈而壓迫十二指腸,造成幽門遠端的梗阻。唾液、胃十二指腸液和胰液、腸液的分泌亢進,均可使大量液體積聚於胃內,加重胃擴張。擴張的胃還可以機械地壓迫門靜脈,使血液鬱滯於腹腔內臟,亦可壓迫下腔靜脈,使回心血量減少,最後可導致周圍循環衰竭。由於大量嘔吐、禁食和胃腸減壓引流,可引起水和電解質紊亂。